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参考总结
相关文章
知识点就是一些常考的内容,或者考试经常出题的地方。你知道哪些知识点是真正对我们有帮助的吗?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最新高中生物选修知识点总结,希望大家喜欢!
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参考总结 1
学习生物同其他学科一样,也要遵循认识规律。我们需要明白人的认识都是由浅到深,由少到多,逐步积累,逐步深入的。因此学习不能急于求成、一步到位,需要持续地努力,一定可以准确掌握生物知识,形成学习能力。学习生物还需要有浓厚想学习兴趣,有了兴趣之后,学生会发现高中生物学起来真的很有趣。
生物学习中有许多知识的难点存在于生命运动的复杂过程中,而学习的时候需要抓住主要矛盾,就可以能使知识一目了然。思维越离开具体事物,就越加抽象。有些生物的知识,与现实联系比较少,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因此,学习生物常常需借助图形 、标本 、录像等形象化的手段来帮助理解一些抽象的知识,提升知识的理解效果。学习生物时,零散知识条理化 ,理论知识具体化、一般问题特殊化等突破难点的方法,都是高中生物学习的好方法。
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参考总结 2
1、学习生物学知识要重在理解、勤于思考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是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和概括出来的,具有严密的逻辑性,课本中各章节内容之间,也具有密切联系,因此,我们在学习这些知识的过程中,不能满足于单纯的记忆,而是要深入理解,融会贯通。
2、要重视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生物科学的内容不仅包括大量的科学知识,还包括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因此,我们不仅要重视生物学知识的学习,还要重视学生生物科学研究的过程,并且从中领会生物科学的研究方法。
3、要重视观察和实验,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没有观察和实验,生物学也就不可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同样,不重视观察和实验,也不可能真正学好生物课。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观察生命现象,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
4、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生物学是一门与生产和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科学。我们在学习生物学知识时,应该注意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STS)之间的相互关系,理解所学知识的社会价值,并且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去解释一些现象,解决一些问题
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参考总结 3
第二单元 生物和细胞
1、 显微镜的结构:课本P36
光线经过显微镜的路线:
最早发现光学显微镜的是英国的科学家罗伯特.虎克。电子显微镜是利用高速运动的电子束代替光学显微镜的光线观察物体的细微结构的。
2、显微镜的使用注意事项
a.使用显微镜观察时,为什么在下降镜筒时眼睛要注视物镜?
避免物镜与玻片标本相撞,防止玻片标本损坏和划坏物镜镜头。
.在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
c.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为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d.如果要想把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应该是物像往哪偏,标本就应该往哪移。
3、用显微镜进行观察的材料一定要薄而透明。因此常用的玻片标本有以下三种:切片、涂片、装片。
4、临时装片制作过程:“擦”、“滴”、“取”、“展”、“盖”、“染”、“吸”
注意:a.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滴清水;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滴生理盐水,为了避免细胞吸水膨胀。
.染色时用稀碘液。
c.显微镜视野中出现了一个污点,怎样判断这个污点的位置?
先转动目镜,如果污点跟着转动,该污点在目镜上;如果污点不跟着转动,再移动玻片标本上,如果污点跟着转动,该污点在玻片标本上;如果转动目镜和玻片标本污点都不跟着转动,则污点在物镜上。
d、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和气泡的区别:气泡边缘是粗黑的,中间没有细胞核,用镊子轻压盖玻片气泡会变形。
5、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结构的区别:
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都有线粒体。
植物细胞比动物细胞多了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6、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能量和信息
7、细胞中的物质有:有机物(糖类、脂类、蛋白质和核酸)和无机物(水、无机盐、氧等)
8、一般细胞中的带酸味和带甜味的物质存在于细胞的液泡中的细胞液
9、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保护和选择透过性)
10、细胞质中有能量转换器:(线粒体和叶绿体)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把光能转换为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将二氧化碳和水生成有机物,并释放氧气。
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动力工厂”“发动机”。把贮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动、植物生活所需。
11、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在染色体上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叫做基因。遗传信息的载体是DNA的有机物。
多莉羊的例子p55,57页1题
12、植物体由小长大的原因是:细胞的生长和细胞的分裂。
13、染色体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先复制加倍在平均分配在两个细胞中。新细胞和原细胞所含有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
14、新生命的开端---受精卵。
15、经细胞分化形成的各种各样的细胞各自聚集在一起才能行使其功能,这些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聚集起来所形成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16、动物体的基本组织: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
17、植物体的基本组织:保护组织、分生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
18、生物体的结构是有层次的。
动物和人的基本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和人体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
19、植物的六大器官:(营养器官)根、茎、叶、
(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
20、单细胞生物:草履虫、酵母菌、衣藻、眼虫、变形虫
2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而病毒是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
22、病毒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只能寄生在活细胞里,病毒可以通过自我复制增殖,来制造新的病毒。病毒要是离开了活细胞,通常会变成结晶体。
23、病毒根据寄生的细胞不同可以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
24、课本70页草履虫的结构。
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参考总结 4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所有的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细胞。
一、显微镜的常识:
①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相反。注意玻片的移动方向和物像的移动方向相反。即当物像不居中时候,应该同方向移动玻片标本。
②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
③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
二、显微镜的使用:
①取镜和安放:左托右握,试验台偏左离边缘7cm处。
②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转动遮光器,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
③观察:把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正对通光孔中心),用压片夹压住;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逆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到看清物象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象更加清晰。(观察先低倍镜后高倍镜)
④整理:擦拭干净后(镜头要用擦镜纸),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偏两旁,镜筒缓缓下降到最低处,把显微镜放进镜箱里,送回原处。
三、观察植物细胞实验过程:
1、制作动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基本步骤:植物细胞:净—滴(清水)—撕—展—盖—染(稀碘液)—吸动物细胞:净—滴(0.9%生理盐水)—漱—刮—涂—盖—染(稀碘液)—吸
2、生理盐水:防止口腔上皮细胞吸水变形甚至胀破。
3、稀碘液:便于寻找和观察细胞,可使细胞结构(尤其是细胞核)看得更清楚。
4、气泡:中间白亮四周黑的圆形或者椭圆形结构。
5、盖盖玻片的方法: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材料上。
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参考总结 5
1、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的分类
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四大类群。
2、按照生殖方式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两大类。藻类、苔藓、蕨类植物都不结种子,而是产生孢子,合称为孢子植物。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3、藻类植物
(1)常见的藻类植物:水绵、衣藻、海带和紫菜等
(2)生活环境:大都生活在水中,少数生活在陆地上的阴湿处。
(3)代表植物的形态结构:水绵:多细胞的丝状体,叶绿体成螺旋状排列;衣藻:单细胞个体,杯状叶绿体
(4)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大都生活在水中,少数生活在陆地上的阴湿处。没有根茎叶的分化,体内含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
4、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释放氧气、可做鱼类饵料,可供食用,可供药用。
5、苔藓植物
(1)常见的苔藓植物:葫芦藓、墙藓、地钱。
(2)生活环境:大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环境中
(3)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苔藓植物一般都很矮小,通常具有茎和叶的分化,但是茎中没有导管,叶中没有叶脉,也没有真正的根,只有起固着作用的假根。
(4)苔藓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监测空气污染程度而指示植物,自然界重要的“拓荒者“;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
6、蕨类植物
(1)常见蕨类植物:肾蕨、卷柏、贯众、满江红
(2)蕨类植物的形态结构:
有根茎叶的分化,在这些器官中有专门运输物质的通道—输导组织
(3)生活环境:大都生活中潮湿环境中,
(4)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古代的蕨类植物形成煤。
(5)蕨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食用—蕨菜 酿酒和食用--蕨 卷柏贯众--药用 满江红--绿肥和饲料
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参考总结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