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归纳知识点整理合集
相关文章
热,是一种物理现象,也是我们最常接触到物理现象之一,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初中物理关于热学的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考物理归纳知识点整理合集 1
透镜及其应用
一、透镜、至少有一个面是球面的一部分的透明玻璃元件(要求会辨认)
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如:远视镜片,照相机的镜头、投影仪的镜头、放大镜等等;
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如:近视镜片;
二、基本概念:
1、主光轴:过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用CC/表示;
2、光心:同常位于透镜的几何中心;用"O"表示。
3、焦点: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于主光轴上一点,这点叫焦点;用"F"表示。
4、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通常由于透镜较厚,焦点到透镜的距离约等于焦距)焦距用"f"表示。如下图:
注意:凸透镜和凹透镜都各有两个焦点,凸透镜的焦点是实焦点,凹透镜的焦点是虚焦点;
三、三条特殊光线(要求会画):
1、过光心的光线经透镜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如下图: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经过焦点;经凹透镜后向外发散,但其反向延长线必过焦点(所以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如下图:
3、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向异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如下图:
四、粗略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法:使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太阳光是平行光,使太阳光平行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下面放一张白纸,调节凸透镜到白纸的距离,直到白纸上光斑最小、最亮为止,然后用刻度尺量出凸透镜到白纸上光斑中心的距离就是凸透镜的焦距。
五、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方法:
1、用手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是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是凹透镜;
2、让透镜正对太阳光,移动透镜,在纸上能的到较小、较亮光斑的为凸透镜,否则为凹透镜;
3、用透镜看字,能让字放大的是凸透镜,字缩小的是凹透镜;
六、照相机:1、镜头是凸透镜; 2、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七、投影仪:1、投影仪的镜头是凸透镜; 2、投影仪的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注意:照相机、投影仪要使像变大,应该让透镜靠近物体,远离胶卷、屏幕。
3、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小于二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八、放大镜:1、放大镜是凸透镜; 2、放大镜到物体的距离(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的是放大、正立的虚像;注:要让物体更大,应该让放大镜远离物体;
九、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器材:凸透镜、光屏、蜡烛、光具座(带刻度尺)
十、注意事项:"三心共线":蜡烛的焰心、透镜的光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又叫"三心等高"
十一、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要求熟记、并理解):
成像条件物距(u)成像的性质像距(v)应用
U﹥2f倒立、缩小的实像F﹤v﹤2f照相机
U=2f倒立、等大的实像v=2f
F﹤u﹤2f倒立、放大的实像v﹥2f投影仪
U=f不成像
0﹤u﹤f正立、放大的虚像V﹥f放大镜
口诀: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物远实像小,虚像大。
注意:1、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在光屏上可呈现,可用眼睛直接看,所有光线必过像点;
2、虚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但能用眼睛看,由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
注意:凹透镜始终成缩小、正立的虚像;
十二、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胶卷);
十三、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远处的物体所成像在视网膜前,晶状体曲度过大,需戴凹透镜调节;
十四、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物体,近处的物体所成像在视网膜后面,晶状体曲度过小,需戴凸透镜调节;
显微镜和望远镜
十五、显微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目镜都是凸透镜,它们使物体两次放大;
十六、望远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使物体成缩小、倒立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放大的像;
高考物理归纳知识点整理合集 2
1、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一定不变。只要是匀速直线运动,则速度一定是一个定值。
2、密度不是一定不变的。密度是物质的属性,和质量体积无关,但和温度有关,尤其是气体密度跟随温度的变化比较明显。
3、平均速度只能是总路程除以总时间。求某段路上的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只能是总路程除以这段路程上花费的所有时间,包含中间停的时间。
4、天平读数时,游码要看左侧,移动游码相当于在天平右盘中加减砝码。
5、受力分析的步骤:确定研究对象;找重力;找接触物体;判断和接触物体之间是否有压力、支持力、摩擦力、拉力等其它力。
6、物理运动状态改变一定受到了力,受力不一定改变运动状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受力也包含受包含受平衡力,此时运动状态就不变。
7、惯性大小和速度无关。惯性大小只跟质量有关。速度越大只能说明物体动能大,能够做的功越多,并不是惯性越大。
8、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9、惯性是属性不是力。不能说受到,只能说具有,由于。
10、物体受平衡力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这两个可以相互推导。物体受非平衡力:若合力和运动方向一致,物体做加速运动,反之,做减速运动。
11、1Kg≠9。8N,两个不同的物理量只能用公式进行变换。
12、月球上弹簧测力计、天平都可以使用,太空失重状态下天平不能使用而弹簧测力计还可以测拉力等除重力以外的其它力。
13、压力增大摩擦力不一定增大。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有关,但静摩擦力跟压力无关,只跟和它平衡的力有关。
14、两个物体接触不一定发生力的作用。还要看有没有挤压,相对运动等条件。
15、摩擦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压强和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
16、杠杆调平:左高左调;天平调平:指针偏左右调。两侧的平衡螺母调节方向一样。
17、动滑轮一定省一半力。只有沿竖直或水平方向拉,才能省一半力。
18、画力臂的方法:一找支点(杠杆上固定不动的点),二画力的作用线(把力延长或反向延长),三连距离(过支点,做力的作用线的垂线)、四标字母。
19、动力最小,力臂应该最大。力臂最大做法:在杠杆上找一点,使这一点到支点的距离最远。
20、压强的受力面积是接触面积,单位是m2,注意接触面积是一个还是多个,更要注意单位换算:1cm2=10—4m2
21、液体压强跟液柱的粗细和形状无关,只跟液体的深度有关。深度是指液面到液体内某一点的距离,不是高度。固体压强先运用F=G计算压力,再运用P=F/S计算压强,液体压强先运用P=ρgh计算压强,再运用F=PS计算压力(注意单位,对于柱体则两种方法可以通用)
22、托里拆利实验水银柱的高度差和管子的粗细倾斜等因素无关,只跟当时的大气压有关。
23、浮力和深度无关,只跟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浸没时V排=V物,没有浸没时V排求浮力要首先看物体的状态:若漂浮或悬浮则直接根据F浮=G计算,若有弹簧测力计测可以根据F浮=G—F拉计算,若知道密度和体积则根据F浮=ρgv计算。
24、有力不一定做功。有力有距离,并且力距离要对应才做功。
25、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不是固定不变的。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除了跟动滑轮的重力有关外还跟所提升物体的重力有关,物体越重,拉力也越大,机械效率越高,但动滑轮的重力不变。
26、物体匀速水平运动时,动能和势能不一定不变。此时还要考虑物体的质量是否发生变化,例如洒水车,投救灾物资的飞机。
27、机械能守恒时,动能最大,势能最小。可以由容易分析的高度和形变大小先判断势能,再判断动能的变化。
28、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同时增大和减小。只是在不同的变化过程中,引力和斥力的变化快慢不一样,导致最后引力和斥力的大小不一样,最终表现为引力或斥力。
29、分子间引力和大气压力的区别:分子力凡是相互吸引的都是因为分子间有引力,但如果伴随着空气被排出或大气压强的变化则说明是大气压力。例:两块玻璃沾水后合在一起分不开是大气压力,水面上提起玻璃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小是因为分子间有引力。
30、物体内能增大,温度不一定升高(晶体熔化,液化沸腾);物体内能增加,不一定是热传递(还可以是做功);物体吸热,内能一定增加;物体吸热温度不一定升高(晶体熔化,液体沸腾);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不一定升高(还和物体的质量等因素有关);物体温度升高,不一定是热传递(还可以是做功)。
31、内能和温度有关,机械能和物体机械运动情况有关,它们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物体一定有内能,但不一定有机械能。
32、热量只存在于热传递过程中,离开热传递说热量是没有意义的。热量对应的动词是:吸收或放出。
33、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是固定不变的。比热容越大:吸收相同热量,温度变化量小(用人工湖调节气温);升高相同温度,吸收热量多(用水做冷却剂)。
34、内燃机一个工作循环包括四个冲程,曲轴转动二周,对个做功一次,有两次能量转化。
35、核能属于一次能源,不可再生能源。
36、太阳能电池是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并不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37、当前人们利用的主要是可控核裂变(核反应堆)。太阳内部不断发生着核聚变。
38、音调一般指声音的高低,和频率有关,和发声体的长短、粗细、松紧有关。响度一般指声音的大小,和振幅有关,和用力的大小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音色是用为区别不同的发声体的,和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生活中的有些用高低来描述声音的响度)
39、回声测距要注意除以2
40、光线要注意加箭头,要注意实线与虚线的区别:实像,光线是实线;法线、虚像、光线的延长线是虚线。
41、反射和拆射总是同时发生的。
42、漫反射和镜面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43、平面镜成像:一虚像,要画成虚线,二等大的像,人远离镜,像大小不变,只是视角变小,感觉像变小,实际不变。
44、照像机的物距:物体到相机的距离,像距:底片到镜关的距离或暗箱的长度。投影仪的物距:胶片到镜头的距离,像距:屏幕到投影仪的距离。
45、照相机的原理: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投影仪的原理: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46、透明体的颜色由透过和色光决定,和物体顔色相同的光可以透过,不同的色光则被吸收。
47、液化:雾、露、雨、白气。凝华:雪、霜、雾淞。凝固:冰雹,房顶的冰柱。
48、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任何温度下进行)和沸腾(一定温度下进行)。液化的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49、沸腾时气泡越往上越大,沸腾前气泡越往上越小。
50、晶体有熔点,常见的有:海波,冰,石英,水晶和各种金属;非晶体没有熔点,常见的有:蜡、松香、沥青、玻璃。
51、晶体熔化和液体沸腾的条件:一达到一定的温度(熔点和沸点)二继续吸热。
52、金属导电靠自由电子,自由电子移动方向和电流方向相反。
53、串联和并联只是针对用电器,不包括开关和电表。串联电路电流只有一条路径,没有分流点,并联电路电流多条路径,有分流点。
54、判断电压表测谁的电压可用圈法:先去掉电源和其它电压表,把要分析的电压表当作电源,从一端到另一端,看圈住谁就测谁的电压。
55、连电路时,开头要断开;滑片放在阻值最大的位置;电流表一般用小量程;电压表的量程要看电源电压和所测用电器的额定电压;滑动变阻器要一上一下,并且要看题目给定的条件先择连左下或右下;电压表一定要放在最后再并在所测用电器的两端。
56、电路中有电流一定有电压,但有电压不一定有电流(电路还得闭合)。
57、电阻是导体的属性,一般是不变的(尤其是定值电阻),但它和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电阻越大,灯丝电阻表现最为明显。
58、串联电路是等流分压,电压和电阻成正比,也就是电阻越大,分得电压越大。并联电路是等压分流,电流和电阻成反比,也就是电阻越大,电流越小。
59、测电阻和测功率的电路图一样,实验器材也一样,但实验原理不一样。(分别是R=U/I和P=UI)测电阻需要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但测功率时功率是变化的,所以求平均值没有意义。
60、电能表读数是两次读数之差,最后一位是小数。
61、计算电能可以用KW和h计算,最后再用1KWh=3.6×106J换算。
62、额定功率和额定电压是固定不变的,但实际电压和实际功率是变化的。但在变化时,电阻是不变的。可根据R=U2/P计算电阻。
63、家庭电路中开关必须和灯串联,开关必须连在火线上,灯口螺旋要接零线上,保险丝只在火线上接一根就可以了,插座是左零右火上接地。
64、磁体上S极指南(地理南级,地磁北极,平常说的是地理的两极)N极指北。
65、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通电导体周围有磁场),制成了电动机,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制成了发电机。沈括发现了磁偏角。汤姆生发现了电子。卢萨福建立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贝尔发明了电话。
66、磁盘、硬盘应用了磁性材料,光盘没有应用磁性材料。
67、电磁波的速度都等于光速,波长和频率成反比。
68、电动机原理: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把电能转化成机械能。外电路有电源。
79、发电机原理:电磁感应,把机械能转化成电能,外电路无电源。
高考物理归纳知识点整理合集 3
1、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
2、比热容:1kg的某种物质,温度上升1℃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用符号c表示。
(1)比热容是表示吸热能力的物理量。
(2)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只和物体的种类和状态有关。
(3)比热容的单位: 焦/(千克·摄氏度),符号: J/(kg·℃)。
(4)利用水的比热容大,可用水做冷却剂和取暖剂调节气候等。
3、热量计算公式。
(1)吸热公式: Q吸=cm(t-t0) 其中c表示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t表示末温, t0表示初温, t-t0表示物体升高的温度,用△t表示 t-t0,则Q吸=cm△t 。
(2)放热公式: Q放=cm(t0-t) 其中t0-t表示物体降低的温度,用△t表示t0-t,
则Q放=cm△t 。
高考物理归纳知识点整理合集 4
第1节分子热运动
1、扩散现象含义: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2、扩散现象例子气体扩散现象例子:
(1)打开一瓶香水,很快会闻到香味;
(2)走进花园,很远就闻到花香;
(3)如下图,抽出玻璃板后,装空气的瓶子颜色变深,装二氧化氮的瓶子颜色变浅液体扩散现象例子:
(4)硫酸铜溶液和清水的扩散实验
(5)在清水中滴一滴墨水,墨水会自动散开
(6)开水中放一块糖,过一会整杯水都会变甜固体扩散现象例子:
(7)铅块和金块紧挨在一起五年后,彼此扩散1毫米
(8)长期堆放媒的墙角,墙壁内较深的地方也会发黑
(9)黑板上的子长久不檫就很难檫干净
3、扩散现象说明了:
(1)、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分子间存在间隙(典型实验: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
4、影响分子运动快慢的因素:温度。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5、分子热运动的含义: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分子间的作用力
6、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分子间存在引力的例子:
(1)两个底部削平的铅柱紧压在一起后,下面吊一个重物都不能把它们拉开
(2)固体很难被拉伸。
(3)用细线把很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会变大
分子间存在斥力的例子: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
7、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的改变而改变
(1)当分子间距离过小,引力小于斥力,表现为斥力
(2)当分子间距离过大,引力大于斥力,表现为引力
(3)当分子间相距很远,分子间作用力很微弱,可忽略。(如气体分子;破镜难重圆)
8、固、液、气三态物质的宏观特性和微观特性
9、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的改变而改变
(1)当分子间距离过小,引力小于斥力,表现为斥力
(2)当分子间距离过大,引力大于斥力,表现为引力
(3)当分子间相距很远,分子间作用力很微弱,可忽略。(如气体分子;破镜难重圆)
10、固、液、气三态物质的宏观特性和微观特性
第2节内能
注意:内能是一种与热运动有关的能量,任何一个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一、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
1、温度: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温度越高,内能越大。(如:如同一铁块,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2、质量:在物体的温度、材料、状态相同时,质量越大,内能越大。(如:温度相同的一大桶水的内能比一小杯水的内能大)
3、材料:在物体的温度、质量、状态相同时,材料不同,内能可能不同。
4、状态:在物体的温度、材料、质量相同时,状态不同,内能也可能不同。
(如零度的水放热后凝固成零度的冰,内能减小)
注意:内能是指物体的内能,而不是分子的。内能具有不可测量性。
改变内能的二种方式:热传递和做功(对改变内能来说,这二种方式是等效的。)
1、热传递
(1)、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例子:太阳能热水器;炉子烧水;铁块在火中加热到发红、一盆热水放在室内,一会儿就凉了;用热水袋取暖;冬天,对手呵气。
(2)热传递的条件:物体之间有温度差。
(3)热传递方向:内能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传递
(4)热传递的实质:内能在物体间的转移(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放出热量,内能减少。)
(5)热量:物体在热传递过程中转移能量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国际单位是焦耳)注意:热量是一个过程量,它对应于热传递的过程。不能说:一个物体含有或具有多少热量。只能说:一个物体吸收了多少热量或放出了多少热量
2、做功
(1)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例子:古时钻木取火;天冷了,搓搓手,手变暖和;溜滑梯屁股好烫;刀具和飞轮摩擦出火花;陨石进入地球,与大气层摩擦升温燃烧变流星;锯条锯木变热;用铁锤反复敲打铁块,铁块会升温;用锤子敲打刀具,刀具变热;用打气筒给自行车打气,过一会,气筒壁发热;压缩气体,气体内能增大;气体膨胀,气体内能减小;开啤酒瓶时,里面的气体把瓶塞顶出,瓶口温度降低;烧开水时,锅内水蒸气顶起锅盖。
(2)做功的实质:内能和其他能的转化(对物体做功,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
(3)关于气体做功的两个代表实验;
A、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管中放一小团蘸了乙醚的棉花,在快速向下压活塞的过程中。现象:棉花会着火。原因:活塞压缩空气做功空气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达到乙醚的燃点棉花燃烧
、大口玻璃瓶内有一些水,水的上方有水蒸气,给瓶内打气,当瓶塞跳起时现象:当瓶塞跳起时,瓶内出现白雾。原因:空气推动瓶塞对瓶塞做功瓶内空气内能减小瓶内温度降低瓶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
第3节比热容
一、探究物质的吸、放热性能实验
1、提出问题: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
2、猜想假设:与物质种类、物体质量、温度升高多少有关。
3、探究物体吸收热量多少与物质种类是否有关。
原理:
(1)器材:水、食用油、相同的电加热器(或酒精灯)、温度计、秒表,相同的两个玻璃杯、铁架台等
(2)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方案一:取等质量的水和食用油,加热相同的时间(吸收相等的热量)后,比较温度的升高量(即保持m、Q吸相同,通过比较(t-t0)来比较c,(t-t0)大的c小)
方案二:取等质量的水和煤油,使其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加热的时间(吸收热量的多少)。(即保持m、(t-t0)相同,通过比较Q吸来比较c,Q吸大的c大)
(3)实验过程
(4)实验现象:
a、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加热时间相同(吸收相等的热量)时,水比食用油温度升高的少、变化的慢。(即m、Q吸相同时,水的(t-t0)小,水的c大)
、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水加热的时间比食用油长(即水吸收的热量比食用油多)。(即m、(t-t0)相同时,水Q吸的大,水的c大)
高考物理归纳知识点整理合集 5
一、是非题
1.密度是物体的属性,不同物体一定有不同的密度. ( )
2.密度是物质的属性,不同物质制成的物体一定有不同的密度. ( )
3.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中,质量大的,体积一定大. ( )
4.质量相等的两个物体,密度小的体积一定大. ( )
5.密度相等、质量较大的物体,体积一定较小. ( )
二、填充题
1.某液体的质量是110克,体积是100厘米3,它的密度是______克/厘米3,等于______千克/米3.
2.两个物体质量之比为4∶1,体积之比为2∶3,则它们的密度之比为______.
3.铁、铜、铅三种金属分别制成质量相等的立方体,其体积最大的为______,如分别制成体积相等的立方体,则质量最大的为______(已知ρ铁<ρ铜<ρ铅).
三、选择题
1.气体是很易被压缩的,一定质量的气体,当它的体积被压缩后,它的密度 [ ]
A.增大 B.不变 C.减小 D.不确定
2.甲、乙两个同种金属制成的金属实心球,甲球体积是乙球体积的4倍,那么甲球的质量是乙球质量的 [ ]
A.4倍 B.1/4 C.缺少条件,无法判断
3.已知铁的密度比铜的密度小,现用铁和铜各做一个实心球,则下列陈述中不正确是 [ ]
A.铁球的体积和质量都比铜球大
.铁球的体积和质量都比铜球小
C.铁球的体积比铜球大,铁球的质量比铜球小
D.铁球的体积比铜球小,铁球的质量比铜球大
4.一只100厘米3的铜球,用天平测出它的质量为100克,那么这铜球的内部 [ ]
A.一定是实心的 B.一定是空心的
C.一定装满了水 D.一定是装有其他金属
[ ]
A.同一种物质制成的物体,当体积增大到原来的2倍,密度就成为原来的1/2
.同一种物质制成的物体,当质量增大到原来的2倍,密度就成为原来的2倍
C.同一种物质制成的物体,当质量增大到原来的2倍,体积也增大到原来的2倍
D.同一种物质制成的物体,当质量增大到原来的2倍,体积和密度都增加到原来的2倍
四、计算题
能装500克水的瓶子,能够装某种液体400克,求这种液体的密度.
答案(一):
一、1.× 2.√ 3.√ 4.√ 5.×
二、1.1.1,1.1×103 2.6∶1 3.铁,铅
三、1.A 2.A 3.D 4.B 5.C
四、0.8×103千克/米3
密度习题(二)
一、是非题
1.体积相等的铜块和铁块,质量是不等的. ( )
2.质量相等的铁块和铝块,体积可以相等. ( )
3.一块铜块和一捆铜丝,质量不等,体积不等,但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一定相等. ( )
4.质量相等的两个物体,它们的密度一定相等. ( )
5.密度相等的两个物体,体积一定相等. ( )
6.液体的密度一定比固体小. ( )
7.气体的密度比固体、液体的密度都小. ( )
8.铁块的密度比铁粉的密度大. ( )
9.盐水的密度与纯净水的密度相同. ( )
10.密度是物质的属性,一定温度、一定状态下,各种物质都有一定的密度. ( )
二、填充题
1.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______叫作这种物质的密度,水的密度是______.
2.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______,体积的单位是______,密度的单位是______,读作______.
3.酒精的密度是0.8×103千克/米3,表示的意义是______.把200克酒精倒掉150克,剩下酒精的密度为_______.
4.密度的公式ρ=______.有一块金属质量是5400千克,体积是2米3,该金属的密度是_______.
三、选择题
1.下列物理量中表示物质属性的是 [ ]
A.质量 B.体积 C.温度 D.密度
2.把一根均匀的铁棒锯掉1/3,剩下2/3铁棒的密度[ ]
A.是原来密度的1/3 B.是原来密度的2/3
C.与原来密度相同 D.是原来密度的3倍
3.某金属块质量为m,体积为V,密度为ρ,现使金属块的质量成为3m,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四、说理题
水的密度是1.0×103千克/米3,而冰的密度是0.9×103千克/米3.根据水和冰的密度,又知冬天户外水缸常会破裂.请你说出冰的密度小的原因.
答案(二):
一、1.√ 2.× 3.√ 4.× 5.× 6.× 7.√ 8.× 9.× 10.√
二、1.质量,1.0×103千克/米3 2.千克,米3,千克/米3,千克每立方米 3.每立方米体积的酒精质量为0.8×103千克,0.8×
三、1.D 2.C 3.D
四、水结冰时体积变大
高考物理归纳知识点整理合集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