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70个常见易错知识点参考合集
相关文章
物理学(physics)是研究物质最一般的运动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2022高中物理最常用的知识点,希望对您有帮助,欢迎参考阅读!
初中物理70个常见易错知识点参考合集 1
回声测距离:2s=vt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声音的产生
重点定义:
1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振动可以发声
要点: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2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发生物体的振动停止,发生也停止
疑点:
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因振动而产生声音。
2 “振动停止,发生也停止”不同于“振动停止,发生也消失”。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但是原来所发出的声音还会存在并继续向外传播。
二:声音的传播
重点定义:
1声的传播需要介质
2声以波的形式传播,这种波叫声波
要点:
1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
2声音的介质有:固体,气体,液体
3真空不能传声
重点:
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因为物体的振动,物体两侧的空气就形成了疏密相间的波动向远处传播,这就是声波
三:声速和回声
重点定义:
声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描述,它的大小等于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
要点:
1声音在单位时间内传播的距离叫做声速
2声速与介质的种类有关。一般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在气体中传播最慢
3声速与节制的温度有关。一般在气体中,温度越高,声速越快
4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碰到障碍物后被反射回来,人们能够与原生区分开,这样反射回来的声波就是回声。
重点:
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拓展:
1分辨原声与回声的条件:
①回升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0.1s以上;②声源距离障碍物至少有17m远
2回声的作用:
①加强原声;②回声定位;③回声测距
3回声测距离:2s=vt
初中物理70个常见易错知识点参考合集 2
内能
一、分子热运动
1. 分子运动理论的初步认识
(1) 物质由分子组成的
(2) 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3) 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 扩散现象: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 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
气体、液体、固体均能发生扩散现象。扩散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并且间接证明了分子间存在间隙。
3.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既有引力又有斥力,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1)当两分子间的距离等于 10-(-10)米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相等 , 叫做平衡位置。
(2)当两分子间的距离小于 10-(-10)米时,分子间斥力大于引力,表现为斥力;
(3)当两分子间的距离大于 10-(-10)米时,分子间引力大于斥力, 表现为引力;
(4)当分子间的距离很大 (大于分子直径的 10 倍以上 ) 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变得十分微弱, 可近似认为分子间无相互作用力。
二、内能
1. 内能
(1)物体的内能
从宏观的角度来说,内能与物体的质量、温度、状态及体积都有关。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同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增加,温度降低,内能减少。
(2)热运动
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就越快, 物体的温度越低,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就越慢。内能也常叫做热能。
(3)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①物体的内能的多少与物体的温度、 体积、质量和物体状态有关;而机械能与物体的质量、速度、高度、形变有关。它们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
②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但有些物体可以说没有机械能, 比如静止在地面土的物体。
2. 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与热传递
(1)做功
①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少。
②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实质是内能与其他形式的能相互转化的过程。
(2)热传递
①热传递的条件:物体之间 (或同一物体不同部分 ) 存在温度差。
②物体吸收热量,物体内能增加;物体放出热量,物体的内能减少。
③用热传递的方法改变物体的内能实质是内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3. 做功与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4. 热量
(1)概念: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
(2)热量反映了热传递过程中,内能转移的多少,是一个过程量。所以在热量前面只能用“放出”或“吸收” ,绝对不能说某物体含有多少热量,也不能说某物体的热量是多少。
(3)热量的国际单位制单位:焦耳 (J)
三、比热容
1. 比热容的概念
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温度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简称比热。用符号 c 表示比热容。
2. 比热容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比热容的单位是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是 J/(kg ·℃) 。
3. 比热容的物理意义
水的比热容是 4.2 ×10-3 J/(kg ·℃) 。
它的物理意义是:1千克水温度升高(或降低 )1 ℃,吸收 (或放出 ) 的热量是 4.2 ×10-3 J。
4. 比热容表
(1)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各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
(2)从比热表中还可以看出,各物质中,水的比热容最大。这就意味着,在
同样受热或冷却的情况下,水的温度变化要小些。
水的这个特征对气候的影响,很大。在受太阳照射条件相同时, 白天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温度升高的慢, 夜晚沿海地区温度降低也少。所以一天之中, 沿海地区温度变化小, 内陆地区温度变化大。在一年之中,夏季内陆比沿海炎热,冬季内陆比沿海寒冷。
(3)水比热容大的特点,在生产、生活中也经常利用。
如汽车发动机、发电机等机器, 在工作时要发热, 通常要用循环流动的水来冷却。冬季也常用热水取暖。
6. 热量的计算
Q=cmΔt 。式中, Δt叫做温度的变化量。它等于热传递过程中末温度与初温度之差。
注意:物体温度 升高到 (或降低到 )与温度 升高了 ( 或降低了 ) 的意义是不相同的。比如:水温度从 lO℃升高到 30℃,温度的变化量是 Δt= =30℃-lO ℃=2O℃,物体温度升高了 30℃,温度的变化量 Δt =30 ℃。
初中物理70个常见易错知识点参考合集 3
1.F等ma,牛顿二定律,产生加速度,原因就是力。
合力与a同方向,速度变量定a向,a变小则u可大 ,只要a与u同向。
2.N、T等力是视重,mg乘积是实重; 超重失重视视重,其中不变是实重;加速上升是超重,减速下降也超重;失重由加降减升定,完全失重视重零
初中物理70个常见易错知识点参考合集 4
有很多考生,尤其是中等偏上的考生,往往很喜欢攻克哪些比较难的题目。但是对于大部分高考复习物理的你,一定要控制难题,多做“错题”,错题本必不可少。迎考复习必须做一定数量的习题,以巩固知识,培养能力,但其难易程度与数量应有所控制,成绩优异者可适当做一些难题,一般同学应少做或不做难题,因为一道难题,往往要消耗我们许多精力和宝贵的时间。做题不在多,但应达到练一点带全面的效果。
总体来说,高考物理试题,就涉及的内容可分为重点知识、一般知识(即方方面面的知识点)、实用知识、学史常识(有关物理学历史的重要事件、人物、年代等)、量具与实验、方法与能力等几大类型。而核心是重点知识和方法能力。实用知识、学史常识和量具实验中的某些内容,一般情况下记住就行了。
对于较有代表性的知识,像力矩、传动、振动、波动、声、分子运动论、固液性质、热力学第一定律、静电平衡、伏安电表量程的扩大、自感现象、交流电、变夺器、电磁振荡、几何光学、物理光学及核物理中的大部分内容,主要是强调对其理解和应用。
初中物理70个常见易错知识点参考合集 5
1、功(A)
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力的大小、位移的大小、力和位移夹角的余弦三者的乘积。
功的定义式:
注意:时,;但时,,力不做功;时,。
2、功率(A)
功与完成这些功所用时间的比值。
平均功率:;
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力与速度方向一致时:P=Fv
3、重力势能重力势能的变化与重力做功的关系(A)
物体的重力势能等于它所受重力与所处高度的乘积,。重力势能的值与所选取的参考平面有关。
重力势能的变化与重力做功的关系:重力做多少功重力势能就减少多少,克服重力做多少功重力势能就增加多少。重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重力势能的减少量:。
重力做功的特点:重力对物体所做的功只与物体的起始位置有关,而跟物体的具体运动路径无关。
4、动能(A)
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物体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则物体的动能越大。
5、动能定理(A)
合力在某个过程中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
表达式:或。
6、机械能守恒定律(B)
机械能:机械能是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统称,可表示为:
E(机械能)=Ek(动能)+Ep(势能)。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动能与势能可以相互转化,而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式中是物体处于状态1时的势能和动能,是物体处于状态2时的势能和动能。
7、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A)
实验目的:通过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速度的测量:做匀变速运动的纸带上某点的瞬时速度,等于相邻两点间的平均速度。
下落高度的测量:等于纸带上两点间的距离。
比较V2与2gh相等或近似相等,则说明机械能守恒。
8、能量守恒定律(A)
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9、能源能量转化和转移的方向性(A)
能源是人类可以利用的能量,是人类社会活动的物质基础。人类利用能源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即柴薪时期、煤炭时期、石油时期。
能量的耗散:燃料燃烧时一旦把自己的热量释放出去,它就不会再次自动聚集起来供人类重新利用;电池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它又通过灯泡转化成内能和光能,热和光被其他物质吸收之后变成周围环境的内能,我们也无法把这些内能收集起来重新利用。这种现象叫做能量的耗散。能量耗散表明,在能源的利用过程中,即在能量的转化过程中,能量在数量上并未减少,但在可利用的品质上降低了,从便于利用变成不利于利用的了。能量的耗散从能量转化的角度反映出自然界中宏观过程的方向性。
10、运动的合成与分解(A)
如果某物体同时参与几个运动,那么这物体的实际运动就叫做那几个运动的合运动,那几个运动叫做这个实际运动的分运动。已知分运动情况求合运动情况叫运动的合成,已知合运动情况求分运动情况叫运动的分解。
运动合成与分解的运算法则: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是指描述物体运动的.各物理量即位移、速度、加速度的合成与分解。由于它们都是矢量,所以它们都遵循矢量的合成与分解法则。
合运动和分运动的关系:
(1)等效性:各分运动的规律叠加起来与合运动规律有相同的效果。
(2)独立性:某方向上的运动不会因为其它方向上是否有运动而影响自己的运动性质。
(3)等时性:合运动通过合位移所需时间和对应的每个分运动通过分位移的时间相等,即各分运动总是同时开始,同时结束的。
11、平抛运动的规律(B)
将物体以一定的水平速度抛出,在不计空气阻力的情况下,物体所做的运动。
平抛运动的特点:
(1)加速度a=g恒定,方向竖直向下;
(2)运动轨迹是抛物线。
平抛运动的处理方法:平抛运动可以分解为水平方向上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上的自由落体运动。x=v0ty=gt2
12、匀速圆周运动(A)
质点沿圆周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圆弧长度都相等,这种运动就叫做匀速圆周运动。
注意匀速圆周运动不是匀速运动,是曲线运动,速度方向不断变化。
13、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A)
线速度:物体在某时间内通过的弧长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其方向在圆周的切线方向上。
表达式:
角速度:物体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角度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表达式:,其单位为弧度每秒,。
周期:匀速运动的物体运动一周所用的时间。
频率:,单位:赫兹(HZ)
初中物理70个常见易错知识点参考合集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