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各学科学习方法 > 物理学习方法

最新物理知识点:电场 电路整理合集

发布时间: 浏览量:0

  物理磁场知识是我们很早就接触的一个类目,磁场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接触到的的物理知识点,那么大家是否还记得这些知识呢,下面就来跟小编一起回忆一下吧。

最新物理知识点:电场 电路整理合集 1

  1、做功

  物理学中规定: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机械功(简称“做功”)

  2、做功的两个必要的因素:

  (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3、功的计算方法:

  定义: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公式:功=力×距离,即 W=F·s

  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功W的单位:牛·米(N·m)或焦耳(J)

  1J的物理意义:1 N的力,使物体力的方向上通过1m的距离所做的功为1J。

  即:1J=1N×1m=1 N·m

  注意:在运算过程中,力F的单位:牛(N);距离s的单位:米(m);

  4、机械功原理

  ⑴使用机械只能省力或省距离,但不能省功。

  ⑵机械功原理是机械的重要定律,是能量守恒在机械中的体现。

  5、功率   ⑴功率概念:物理学中,把单位时间里做的功叫做功率。

  ⑵功率的物理意义: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⑶功率计算公式:功率=功/时间

  符号表达式:P=W/ t推导式p=Fv(F单位是N,V单位是m/s)

  ⑷功率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时间的单位是秒,功率的单位是焦耳/秒,它有一个专门名称叫瓦特,简称瓦,符号是W,这个单位是为了纪念英国物理学家瓦特而用他的名字命名的。1W= 1 J / s

  6、机械效率

  ⑴机械效率的定义:有用功与总功的比。

  ⑵公式:

  ⑶有用功(W有用):克服物体的重力所做的功 W=Gh。

  ⑷额外功(W额外):克服机械自身的重力和摩擦力所做的功。

  ⑸总功(W总):动力对机械所做的功W=FS。

  ⑹总功等于用功和额外功的总和,即W总=W有用+W额外。

  7、“能量”的概念:物体具有做功的本领,就说物体具有能。

  总结:在物理学中,能量和做功有密切的联系,能量反映了物体做功的本领。一个物体能做的功越多,这个物体的能量就越大。   ⑴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

  ⑵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⑶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

  质量相同时,速度越大的物体能做的功越多,表明它具有的动能越大;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的物体能做的功越多,表明它具有的动能大。

  物体被举得越高,质量越大,它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物体具有的动能和势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8、内能与热量   ⑴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

  ⑵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内能就越大。

  ⑶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⑷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⑸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

  ⑹物体吸收热量,当温度升高时,物体内能增大;物体放出热量,当温度降低时,物体内能减小。

  ⑺所有能量的单位都是:焦耳。

  ⑻热量(Q):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物体含有多少热量的说法是错误的)

  ⑼比热(c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

  ⑽比热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质的体积、质量、形状、位置、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只要物质相同,比热就相同。

  ⑾比热的单位是:焦耳/(千克·℃),读作: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⑿水的比热是:C=4.2×103焦耳/(千克·℃),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每千克的水当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焦耳。

  ⒀热量的计算:① Q吸 = =cm(t-t0)=cm△t升 (Q吸是吸收热量,单位是焦耳;c 是物体比热,单位是:焦/(千克·℃);m是质量;t0 是初始温度;t 是后来的温度。)② Q放 =cm(t0-t)=cm△t降

  ⒁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9、内能与热机

  ⑴燃烧值q :1千克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热值。单位是:焦耳/千克。

  ⑵燃料燃烧放出热量计算:Q放 =qm或者Q放 =qv;(Q放是热量,单位是:焦耳;q是热值,单位是:焦/千克;m 是质量,单位是:千克。),有时候气体的热值可以用 Q放 =qv计算(Q放是热量,单位是:焦耳;q是热值,单位是:焦/立方米;v是体积,单位是:立方米。)   ⑶利用内能可以加热,也可以做功。

  ⑷内燃机可分为汽油机和柴油机,它们一个工作循环由吸气、压缩、做功和排气四个冲程。一个工作循环中对外做功1次,活塞往复2次,曲轴飞轮转2周。

  ⑸热机的效率: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和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叫热机的效率。热机的效率是热机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⑹在热机的各种损失中,废气带走的能量最多,设法利用废气的能量,是提高燃料利用率的重要措施。

最新物理知识点:电场 电路整理合集 2

压强

一、压强

1.压强:

(1)压力:

①产生原因:由于物体相互接触挤压而产生的力。

②压力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③方向:垂直于接触面。

④压力与重力的关系:力的产生原因不一定是由于重力引起的,所以压力大小不一定等于重力。只有当物体放置于水平地面上时压力才等于重力。

(2)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一个物理量,它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

(3)压强的定义: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做压强。

(4)公式:p=F/S。式中p表示压强,单位是帕斯卡;F表示压力,单位是牛顿;S表示受力面积,单位是平方米。

(5)国际单位:帕斯卡,简称帕,符号是Pa。1Pa=lN/m2,其物理意义是:lm2的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N。

2.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1)增大压强的方法:①增大压力:②减小受力面积。

(2)减小压强的方法:①减小压力:②增大受力面积。

二、液体的压强

1.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由于重力的作用,并且液体具有流动性,因此发发生挤压而产生的。

2.液体压强的特点

(1)液体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同种液体中在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3)同种液体中,深度越深,液体压强越大。

(4)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液体压强越大。

3.液体压强的大小

(1)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液体深度有关。

(2)公式:p=ρgh。式中,

表示液体压强,单位帕斯卡(Pa);ρ表示液体密度,单位是千克每立方米(kg/m3);h表示液体深度,单位是米(m)。

3.连通器——液体压强的实际应用

(1)原理:连通器里的液体在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高度总是相同的。

(2)应用:水壶、锅炉水位计、水塔、船闹、下水道的弯管。世界上最大的人造连通器是三峡船闸。

三、大气压强

1.大气压产生的原因:由于重力的作用,并且空气具有流动性,因此发生挤压而产生的。

2.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是存在的,并且大气压强很大。

3.大气压的测量——托里拆利实验

(1)实验方法:在长约1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用于指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于指,管内水银面下降到一定高度时就不再下降,这时测出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约为76cm。

(2)计算大气压的数值:p0=p水银=ρ水银gh=13.6×103kg/m3×9.8N/kg×0.76m=1.013×105Pa。

所以,标准大气压的数值为:P0=1.013Xl05Pa=760mmHg。

(3)以下操作对实验没有影响 ①玻璃管是否倾斜;②玻璃管的粗细;

③在不离开水银槽面的前提下玻璃管口距水银面的位置。

(4)若实验中玻璃管内不慎漏有少量空气,液体高度减小,则测量值要比真实值偏小。

(5)这个实验利用了等效替换的思想和方法。

3.影响大气压的因素:高度、天气等。在海拔3000m以内,大约每升高10m,大气压减小100Pa。

4.气压计——测定大气压的仪器。种类:水银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又叫做无液气压计)。

5.大气压的应用:抽水机等。一切抽吸液体的过程都是由于大气压强的作用。

四、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2.飞机的升力的产生:飞机的机翼通常都做成上面凸起、下面平直的形状。当飞机在机场跑道上滑行时,流过机翼上方的空气速度快、压强小,流过机翼下方的空气速度慢、压强大。机翼上下方所受的压力差形成向上的升力。

最新物理知识点:电场 电路整理合集 3

临近期末,不难发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物理学科成绩两极分化现象比较严重,不少物理基础薄弱的同学对高中物理学习尤其感到恐惧。特别是物理新课程的实施,更加主要原理性的东西,高一学生学习起来颇感吃力。为此,期末备考阶段我们落实课本,抓好基础;不仅关注教材,更要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复习阶段充分挖掘潜能,取得最大的进步。及时的做好学生的查漏补缺工作,为期末考试打好胜利的一仗奠定基础。

一、复习目标

1. 重点加强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大面积提高高一物理成绩

2.知识系统化,查缺补漏,使学生有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3. 提高学生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复习计划与措施

总体计划:加强集体备课,发挥集体智慧,紧密团结协作,分工明确。计划明确细致,保质保量落实。

具体计划与措施:

1、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加强复习目的的教育,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的复习方法,提高复习的效率。

2、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回顾自己学过的知识和收获。首先组织学生回顾与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在这一学期里都学了哪些内容,感觉学习比较困难的是什么内容等等。也可以引导学生设想自己的复习方法。这样学生能了解到自己的学习情况,明确再努力的目标,教师更全面地了解了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有针对性地复习辅导指明方向。

3、重视学生在复习中的情感体验,采用多种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复习中促进学生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倾听、评价的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复习时同样要把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可以设计一些生活情境画面给学生用物理的眼光去观察,提出物理问题,解决物理问题。

4、把本学期所学知识分块归类复习,针对单元测试卷、作业本中容易出错的题作重点的渗透复习、设计专题活动,渗透各项物理知识。专题活动的设计可以使复习的内容综合化,给学生比较全面地运用所学知识的机会。

5、在复习中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所有学生通过复习都得到进一步提高。抓两头带中间,关注后进生的学习,进行耐心的辅导。

最新物理知识点:电场 电路整理合集 4

电功率物理学名词,电流在单位时间内做的功叫做电功率。是用来表示消耗电能的快慢的物理量,用P表示,它的单位是瓦特(Watt),简称瓦,符号是W。电功率计算公式1.P=W/t主要适用于已知电能和时间求功率2.P=UI主要适用于已知电压和电流求功率3.P=U^2/R=I^2R主要适用于纯电阻电路一般用于并联电路或电压和电阻中有一个变量求解电功率4.P=I^2R主要用于纯电阻电路一般用于串联

目录

1.电功率

2.电功率计算公式

3.电功率单位

1.电功率

物理学名词,电流在单位时间内做的功叫做电功率。是用来表示消耗电能的快慢的物理量,用P表示,它的单位是瓦特(Watt),简称瓦,符号是W。

2.电功率计算公式

1.P=W/t主要适用于已知电能和时间求功率

2.P=UI主要适用于已知电压和电流求功率

3.P=U^2/R=I^2R主要适用于纯电阻电路

一般用于并联电路或电压和电阻中有一个变量求解电功率

4.P=I^2R主要用于纯电阻电路

一般用于串联电路或电流和电阻中有一个变量求解电功率

5.P=n/Nt主要适用于有电能表和钟表求解电功率

t-----用电器单独工作的时间,单位为小时

----用电器单独工作t时间内电能表转盘转过的转数

----电能表铭牌上每消耗1千瓦时电能表转盘转过的转数

6.功率的比例关系

串联电路:P/P'=R/R'P总=P'_P''/P'+P"并联电路:P/P'=R'/R P总=P'+P"

3.电功率单位

瓦特,简称瓦,符号W

1瓦特(1W)=1焦/秒(1J/s)=1伏·安(V·A)

①W—电功—焦耳(J)②1kw·h=3.6×10^6J

t—时间—秒(s)t=1小时(h)=3600秒(s)

—用电器的功率—瓦特(W)P=1KW=1000W

=W/t

(两套单位,根据不同需要,选择合适的单位进行计算)

最新物理知识点:电场 电路整理合集 5

TAG标签: 物理 知识点

最新物理知识点:电场 电路整理合集_精选范文网

物理磁场知识是我们很早就接触的一个类目,磁场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接触到的的物理知识点,那么大家是否还记得这些知识呢,下面就来跟小编一起回忆一下吧。 一、磁场 磁极和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发生的。电流在周围空间产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