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文学常识测试卷整理推荐
相关文章
各个阶段的语文考试,都会重点考查阅读量,小升初亦是如此。要想学好语文,平时的知识积累很重要。小升初语文常常会考到文学常识,范围不一定都是课本上的。学习啦小编整理了下面36道文学常识,学生可以了解一下。
小文学常识测试卷整理推荐 1
(一)称字:幼时命名由父亲长辈命名,成年(男20,女15)取字沈德鸿字雁冰,鲁迅字豫才。
(二)称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年龄不限,如李白号青莲居士,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清照号易安居士。
(三)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如范仲淹称文正,欧阳修称文忠。
(四)称籍贯:以人的出身地命名,如孟浩然称孟襄阳,柳宗元又称柳河东。
(五)称官名:以人的官名来命名,如杜甫称杜工部。
(六)称官地:以人做官的地方来命名。如岑参:岑嘉州柳宗元称柳柳州 .
(七)古代帝王对贵族功臣的封赐爵号(位):公、侯、伯、子、男(五等)
小文学常识测试卷整理推荐 2
A、曹操、曹丕、曹植
、苏洵、苏轼、苏辙
C 、班彪、班固、班超
42、孔子提倡中庸之道的理论基础是:
A、阴阳五行
、天人合一
C、道法自然
43、拍电影时常用的"杀青"来表示拍摄完成,"杀青"原指什么?
A、制作竹筒的一道工序
、加工新茶的一种方法
44、下面哪个成语和曹操有关?
A、画饼充饥
、望梅止渴
45、成语"白驹过隙"比喻:
A、速度飞快
、时光飞逝
46、墨子的主要思想是"兼爱",他所反对的"爱有差等"这一观点是哪家学派的?
A 、儒家
、法家
C、道家
D、名家
47、下列选项中与"亡羊补牢"意思最接近的是:
A、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祝之所伏
C、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D、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48、王羲之对一种动物十分偏爱,并从它的体态姿势上领悟到书法执笔运笔的道理,这是什么动物?
A、鹤
、鹅
C、鸡
D、鱼
49、"美"字最初的含义是:
A、羊大即为美
、戴着头饰站立的人
C、土地里生长的花朵
D、远方茂盛的森林
50、孔子为自己的教学定睛"孔门四教",具体指的是:
A、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文、行、忠、信
小文学常识测试卷整理推荐 3
基本建议:
1、课文练习中规定要背诵的古文、古诗及课后古诗应准确默写。
2、课文中文言文的课下注解背出并掌握,课文中列出的虚词背出并掌握。
3、课下注解中的注音要掌握,课后的“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要会写,其中四字成语要正确理解词义并准确运用。
4、每天看1—2篇好作文,拓展视野,积累素材。
语文考试制胜三大秘诀:
一、仔细审题;多想想题目到底要你答什么(内容),怎样答(形式),一般题读一、两遍,难度题必须读三、四遍;
二、用好草稿:用草稿的目的在于反复修改,力臻完美。
三、认真书写:工整规范,一目了然;清晰美观,百看不厌。
语文阅读应试锦囊: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二、写作手法
1、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借代、反问、设问、引用、对比
2、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环境描写、人物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评议描写、心理描写)对比反衬、先抑后扬、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借物喻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3、说明方法
三、关键语句:
1、点明题旨的名子;
2、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
3、总结全文的句子;
4、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启下的作用的过渡句);
5、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
把握关键语句,可以帮助你把握中心,体会作者情感,概括全文内容。
四、典型题实战兵法
(一)记叙文阅读
●记叙文阅读中语言的表达作用题(总的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考虑,根据实际灵活应变)
★三种类型:加点词的表达作用,划线句的表达作用,段落的作用
1、加点词的表达作用
基本题型:下列句中加点词有什么表达作用?
答题思路和方式(不用考虑结构上的);——的词写出了——(结合本词特点,概括内容)。表现了——(注意联系中心,写作目的和思想感情)[内容方面]
2、划线句的表达作用
基本题型:文中…句子(关于…的描写)有什么表达作用?
答题思路和方式(结构上的作用明显就写,不明显不要强求):写出了——(内容的精准概括)。表现了——(注意联系中心,写作目的和思想感情)[内容方面];为(与)上(下)文的——作铺垫(作对比),或承上启下(引出下文)等[结构方面]。
3、段落的作用
基本题型:文章第…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题思路和方式(内容和结构的作用两者必写):写出了——(内容的精准概括),表现了——(注意联系中心,写作目的和思想感情)[内容方面],结构上的作用根据段落所在的位置来灵活确定。
●记叙文阅读中与作手法的表达作用题
基本题型:文中…运用了对比(连续反问、设问、引用…)的手法,具有什么样的作用?
答题思路和方式:写出了——(找到运用该种写法的相关语句,对其内容作精准概括),表现了——(注意联系中心,写作目的和思想感情)
▲语句或段落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
开头:总起全文、引起下文、埋下伏笔(作铺垫)、点题等(附加:激发兴趣,设置悬念)
中间: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
结尾: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点明中心,深化中心、升华中心等
●记叙文阅读中的评议赏析题
基本题型:本文有关…的描写生动、传神。请从下列例子中选择两例进行具体赏析。
答题思路和方式:
四要素:写作方法+引用的关键词+句意内容的精要概括+写作目的、作者情感(中心)
形式:运用了——(手法),通过——(关键词)的描写,写出了——(句意内容概括),表现了——(目的、情感)
概括写作目的和情感时,除了可以用“表现了——”之外,还可用“表达了…抒发了…告诉了…呼吁了…赞美了…歌颂了…揭露了…鞭挞了…讽刺了…揭示了…反映了…”等,根据文章的实际情况,灵活概括写作目的和情感。
●人物评价题和主题赏析题
四要素:
观点+材料+结构+文采
人物评价题:
基本题型:
请你对文中的…人物作出评(赏)析(文中的…是一个怎样的人),请加以分析归纳。
答题思路和方式:
文中的…是一个…的人(观点),从——(事例一材料)中,他——,体现出了他…的精神(品质)(分析)[分析中要强调你引用的材料和你观点的一致性],他的确是——(总结句)。
主题赏析题
基本题型:关于本文的观点,有以下三种说法。你同意哪一种?请简述理由。
答题思路和方式:
我认为文章的主题是…
(1)文章主要叙述(描写)了…(对文章的主要材料加以概括)表现出的是…(分析)
(2)文章中的多处材料表现了这个主题。例如第…节,作者写到“——”,体现的是——(分析);再如第…节中,作者又写到了“——”,这里又体现了——;又如第…节,作者写到“——”,体现的还是——。故文章的主题是——。(引用材料至少要有三处,分析中处处强调引用材料和观点的一致性)
●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
l、渲染…的气氛
2、烘托人物…的形象(或人物…的心情、感情);
3、为下文…作铺垫(埋下伏笔)
4、推动情节发展
●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
l、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2、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二)说明文阅读
●判断说明文全文的说明中心
答题方式:
说明中心内容+写作目的
1、事物说明文:本文说明了…(说明对象)的…(对象的特征)[说明中心内容],告诉我们…[写作目的]
2、事理说明文:本文说明了关于…的道理(原因、方法、原理等),告诉我们…
●说明文中段落的作用
基本题型:文章的第…段(写…的段落)有什么作用?
答题思路和方式
要素:内容+结构
形式:说明了…(段落说明的中心内容),为(在)上(下)文起到了…作用(参照上面结构的作用)。
●根据文意给相关名词下定义:
以给“转基因作物”’下定义为例。
1、格式A:转基因作物是一种…的作物。
格式B:一种…的作物叫做转基因作物。
2、注意点:下定义必须把握住事物的本质属性。
●明方法及其作用分析的常用答题格式:
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分类别、下定义、列图表、引资料
本句用了…的说明方法,(准确、清晰、具体、生动形象、直观、有理有据)地说明了…
(说明对象的特点或某个事理)。
●说明文中词语作用的认识与辨析:
主要有两种题型:
A、“××”词有何作用?
★答题方式:“××”一词,指出了…(从词的本身意义角度考虑)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词能不能删掉?
★答题方式:①不能,“××一词,指出了……(从词的本身意义角度考虑)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正面),删掉“××”词.意思就变成了……显得太绝对化。(反面)
●判别对错
要素:判断十引用材料+分析一致性
(三)古诗鉴赏题
l、鉴赏主题常考类型
-思乡思国、感时伤怀、建功报国、热爱自然等。
2、概括景物特点(意境或画面氛围特点)常用词语
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索凄凉等。
3、诗歌的语言特点常用词:淡而有味、清新质朴、简洁明快、含蓄深沉、绚丽多彩、平中见奇
4、常见题型
(1)意境型考题: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诗中的景物有什么特点?)
“怎样”=具体描绘诗中画面+总氛围特点的高度概括
(2)主题型考题:此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主题,哲理等)
(3)语言鉴赏型考题:“——”词用得十分精妙,请分析其妙处。
请赏析诗中三四句的妙处。
答题思路:参照散文中的语言表达作用题答法。
(4)手法运用型考题:这首诗运用了衬托(对比等)手法,请分析其作用。
答题思路:诗中…处中…与…进行了对比(用…来衬托…),(举出运用该种写作手法的例子),写出了—─(内容的精准概括),表现了——(注意联系中心,写作目的和思想感情)
5、常见意象
(1)杨柳;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折柳:是汉代借别的风俗。表达依依惜别
的深情,后多用它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如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
(2)酒:离别与祝福“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3)月亮:思乡如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4)流水: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
如:“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5)斜阳(夕阳、落日):多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之情如唐代李商隐《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6)梅花:傲雪、坚强、不屈不挠。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7)红豆:相思如王维《相思》诗:“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8)梧桐:梧桐是凄凉、凄苦、悲伤的象征。
(9)菊:隐逸高洁脱俗
(10)(孤)雁:孤独思乡思亲音信消息鸿雁:书信——对亲人的思念。
(11)春风:旷达欢愉希望,东风:春天美好
(12)西风:落寞,惆帐衰败游于恩归,狂风:作乱摧毁旧世界的力量
(13)落花:“落花”的意象,往往代表生命的短暂,借春、伤时的惆怅和对于死亡的焦虑、忧伤。诗人由花落而感叹人生的无常
(14)丁香、芭蕉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15)竹:常寄托主人公一种清高脱俗的情怀
(四)其他注意点
●限字题的解答:
1、根据题目要求作完全准确的表述(此时不要过多地考虑字数的多少);
2、对照字数要求进行简缩:①去除无关紧要的修饰语,②多音节词改为单音节词,③用简称(尤其是地名)。
3、将符合题意和字数要求的句子连起来读一遍,看是否有语病,如有,必须修改。要做到句子简明、完整、通顺、明确。
●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l、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你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2、现在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
①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
②翻译句子法,适用于文言文语段;
③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
④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提炼中心、主题:
要注意体会本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以及蕴涵在文中的思想感情。注意一些常用词语,如概括主要内容,一般用:本文记叙了…,描写了…,介绍了…,通过…,等等,如概括写作目的和思想感情,一般用:表达了…抒发了…赞美了…、歌颂了…揭露了…鞭挞了…讽刺了…揭示了…反映了…”等。
●语句特色评价常用用词:
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小文学常识测试卷整理推荐 4
1、中国古代神话非常丰富,其中以《山海经》中为最多。
2、西汉时期,由司马迁写的《史记》被鲁迅先生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3、宋词主要分为两大派,一是豪放派、一是婉约派。苏轼和辛弃疾是豪放派的代表,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
4、中国最早的字典叫《说文解字》,作者是许慎,这是第一部按部首归类的字典,这种归类方法一直延续到现在。
5、清乾隆年间,皇帝下令编撰了一部中国最大的丛书,收录了18世纪以前3000多种重要著作。全书共230万页,连接在一起,足够绕地球赤道一圈有余,这部丛书叫《四库全书》。
6、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共有305篇,也叫“诗三百”。
7、战国时期大诗人屈原的代表作是楚辞《离骚》。
8、“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宋朝词人苏轼《水调歌头》中的名句。
9、中国古代最有名的女词人是宋代的李清照,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10、元杂剧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关汉卿,他的主要作品是《窦娥冤》。
11、曹操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表达了对志向的不懈追求。
12、陶渊明《桃花源记》写了一个理想的世界,那儿与外面的世界隔绝,人们过着安宁、幸福的生活。
13、唐代最有代表性的文学体裁是诗歌。(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14、唐代李白被人称为“谪仙”、“诗仙”。
15、李白,字太白,世称“诗仙”“千古一诗人”。
16、唐代杜甫的诗被大家看作“诗史”。其最具代表性的是“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和“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深刻写出了民间疾苦及在乱世之中身世飘荡的孤独 。
17.杜甫的诗《春夜喜雨》很有名:“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18.毛泽东代表作《沁园春·雪》《长征》。
19.中国国歌歌名《义勇军进行曲》,作词田汉,作曲聂耳。
20.“知音”一词来源于战国时期俞伯牙、钟子期的故事。
21.“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
22.“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诗书礼易春秋)
23.古诗名句中点字成金的事例:
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字。
宋祁“红杏枝头春意闹”中“闹”字。
贾岛“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敲”字,即推敲典故的来历。
这类考试的时候常考:谈一下某句话中哪个字或者词用得好,为什么。
24.陶渊明,名潜,字渊明,世号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东晋诗人,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
25.王勃,字子安,初唐四杰之一,唐代文学家,有抒情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五律);名文《滕王阁序》。著有《王子安集》。
26.杨炯,初唐四杰之首,名作有《从军行》。
27.卢照邻,初唐四杰之一,代表作为《长安古意》。
28.骆宾王,初唐四杰之一,代表作为《在狱咏蝉》,另有著名的《讨武檄》,作品集为《临海集》。
29.贺知章,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唐代诗人。所作《回乡偶书》(七绝),为传诵名篇。
30.王之焕,字季陵,唐代诗人。他的《凉州词》、《登鹳鹊楼》是唐代绝句珍品。
31.唐诗中:诗仙李白,诗圣(诗史)杜甫,诗魔白居易,诗佛王维,诗鬼李贺,诗囚孟郊和贾岛,诗豪刘禹锡。
唐诗中风格迥异。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代表。杜甫是现实主义诗人代表。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孟浩然是山水田园诗人代表。王昌龄、高适、岑参是边塞诗人代表,白居易、元稹是新乐府运动(即追求语言通俗易懂)诗人代表。
32.宋词一般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 “豪放派”代表词人是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 代表词人是李清照、柳永等。
当时流传有:柳郎(柳永)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苏东坡)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33.学者王国维《人间词话》中“凡一代有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 皆‘ 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王国维认为在特定时期代表文学最高成就的是:楚辞、汉赋、六代骈文、唐诗、宋词、元曲。(补充:明清小说。)其中唐诗、宋词、元曲并称于世。
汉赋代表作:班固《两都赋》、曹植《洛神赋》。
骈文也称四六文,兴于南北朝,盛于唐宋。代表作:刘勰《文心雕龙》、王勃《滕王阁序》。
34.清·蒲松龄的自勉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其中有两个典故:项羽破釜沉舟,勾践卧薪尝胆。蒲松龄代表作《聊斋志异》。
35.至圣孔子(圣人)、 亚圣孟子、 宗圣曾子、 书圣王羲之·晋、画圣吴道子·唐 、词圣苏轼、文圣欧阳修 、茶圣陆羽·唐 、药圣李时珍·明、医圣张仲景·东汉、 草圣张旭·唐、 药王孙思邈·唐、 田园诗人陶渊明·晋、诗歌之父屈原·战国 、 历史之父司马迁·西汉。
36.《诗经》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由孔子修编。共收入诗歌305首,古称“诗三百”。由风、雅、颂三部分组成。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开端。
《楚辞》中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也是我国古代第二部诗歌总集。由西汉刘向收集而成。主要有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第一个浪漫主义诗人--屈原、宋玉等人作品。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人,代表作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等 。端午节吃粽子,就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小文学常识测试卷整理推荐 5
1、《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很多都有绰好,如“水镜先生”是(司马徽)、“卧龙”是(诸葛孔明)、“凤雏”是(庞统)、“美髯公”是(关羽)、“小霸王”是( 孙策)、“常胜将军”是(赵云)。
2、《三国演义》中忠义的化身是(关羽),我们所熟知的他忠、义、勇、谋、傲的事情分别有:(千里走单骑、华容道义释曹操、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败走麦城)。
3、《三国演义》中智者的化身当属军师(诸葛亮),他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之事,书中记叙了有关他的许多脍炙人口的事迹,如(火烧赤壁、七擒孟获、六出祁山、空城计、挥泪斩马谡)。
4、《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的三弟兄分别是使用(双股锏)的刘备, 使(青龙偃月刀)的关羽和使丈八蛇矛的(张飞)。
5、“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的开篇词。
6、写出两个与“三国”故事有关的成语或俗语:(三顾茅庐,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望梅止渴,暗渡陈仓等)。
7、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请写出小说中有关诸葛亮的两个故事的名称。例如:草船借箭,舌战群儒,空城计等。
8、填人名,补足歇后语。
(1)(诸葛亮)借东风——巧用天时
(2)(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3)(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4)(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5)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比喻人多智慧多,有事情大家商量,能想出好办法来)
9、杜牧《赤壁》诗中“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句子写的战役是(赤壁之战)。涉及到的两个主要人物(周瑜、曹操)。
10、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根据《三国演义》(赤壁之战)(战役)中”周瑜定计火攻曹操”的故事演化而来的。请再写出源于《三国演义》的两个成语,并写出相应的人物及故事。
成语:三顾茅庐 人物及故事:刘备三请诸葛亮。
成语:身在曹营心在汉 人物及故事:徐庶人在曹营,不献一策。
11、结合《三国演义》,诸葛亮与周瑜联手指挥的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是(赤壁之战);再说出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因为(失街亭)一事。
12、对对联。
上联:
足智多谋,孔明巧借箭。
下联:
艺高胆大,悟空勇斗魔
多愁善感,黛玉悲葬花
义盖云天,关羽私放曹
13、“勉从虎穴暂栖身,说破英雄惊煞人,巧将闻雷作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这首诗说的是《三国演义》中刘备和曹操的一段故事。这个故事是青梅煮酒论英雄。
15、 下面的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参考示例,从列出的六项中任意选出两项,写出具体所指。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示例:三顾——三顾茅庐
六出:六出祈山 东和:东和孙吴 收二川:收取东川西川 七擒:七擒孟获 北拒: 北拒曹魏 排八阵:摆设八阵图
16、 “夫英雄者,胸有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这段关于“英雄”的见解出自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中的( 曹操 )(人名)之口。
17、 曹操曾在哪次战役中“割须弃袍”? 答案A
A、潼关 B、赤壁 C、巨鹿 D、官渡
18、“独行千里报主之志坚,义释华容酬恩之谊重”,称赞的守羽,所报答的“主”指刘备,“义释”的是曹操。
小文学常识测试卷整理推荐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