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参考经典
相关文章
读书不是为了考试,本来考试是一件正确的事情,它是用来检查我们对学习过的知识是否懂了,懂了多少多深分数只是反映了我们对学过知识的掌握程度,不能是评价一个老师教学,或者是评价一个学生聪明认真的标准。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九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参考经典 1
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不可估量的损失!
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岛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的博物馆、艺术馆。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
_____________
本文作者王英琦,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九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参考经典 2
遣词造句:包括用词、句式,如叠字叠词、动词、形容词的选用、整句散 句、长短句等
修辞: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
语言的特色与风格:如平时自然、华美绚丽等
语体:书面语与口语,普通用语与口语
情感:善于体味作者在字里行间所表露出来的情感,或含蓄、或直露、或 奔放、或细腻等
九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参考经典 3
《社戏》描写了“我”和小伙伴们夏夜乘船去看戏的经过,赞扬了农家少年聪明活泼、热情好客、憨厚善良的性格和劳动人民淳朴厚道的品质,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充满趣味的童年和景色秀美的故乡的热爱与怀念之情。
《回延安》是一首采用民歌体形式写成的激情澎湃的诗篇。诗人以赤子之心歌颂了养育一代革命者的延安精神,从中可以感受到诗人跳动着的脉搏——对“母亲”延安的那份永不泯灭的真情。
《安塞腰鼓》描写了作者观看“安塞腰鼓”表演的情景与感受,突出了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热的特点,赞扬了安塞人民粗犷、奔放、充满阳刚的个性和摆脱束缚、追求自由的渴望。
《灯笼》是一篇可以引领我们回望传统的散文。当代的莘莘学子能见的灯笼大概也只在古装剧中,至于灯笼所承载的文化意义,更是无从感受到的了。还好吴伯箫的这篇文章可以带我们寻到文化的根,感受到我们血液中流淌着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基因。
九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参考经典 4
通假字
(1)故患有所不辟(bì)也(“辟”同“避”,躲避)
(2)万钟则不辩(biàn)礼义而受之(“辩”同“辨”,辨别)
(3)所识穷乏者得(dé)我与(yú)(“得”同“德”,感恩,感激;“与”同“欤”,语气词)
(4)乡(xiànɡ)为身死而不受(“乡”同“向”,从前)
(5)故不错(cuò)意也(“错”同“措”,安放)
(6)四支(zhī)僵劲不能动(“支”同“肢”,肢体)
(7)同舍生皆被(pī)绮绣(“被”同“披”,穿)
九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参考经典 5
无边无际的大海上,有一座小岛,远远望去,像一片云在天边浮着。这里树少,草少,土也很少,却驻扎着一群海军士兵。
将军上岛时正是这儿比较凉快的时候,但也有二十多摄氏度。没法子,谁叫这儿离赤道近呢。小岛转一圈也用不了十分钟,所以,到第五分钟时,将军就发现了问题。
“岛那边是什么东西,搞得那么神秘?是暗堡?”将军说着就走了过去,才看清那儿用礁石围成一圈,上面用油布遮挡着。掀开油布一角,竟露出一片绿油油的菜地。
将军不由得一愣。他知道,在这个地方,蔬菜是很难生长的。因为主要吃罐头,有的战士上岛一段时间后,就会牙龈溃烂,嘴里起泡。从大陆上运来的蔬菜,还没上岛,就要烂掉大半。看着眼前绿油油的菜地,将军真怀疑自己是在做梦:“这是怎么弄出来的?”
队长说,他是北方人,从大棚种菜得到启示,就搞了这个油布棚,北方大棚是为防冻,这个棚却是防晒和防盐。菜地里的土,大部分是战土们从老家一口袋一口袋背来的。
“都从老家?”将军纳闷,“就近的海岛上有土,不也行吗?”
“是啊,可战土们愿意从家乡背,连菜种也是从老家带来的。您看,不少北方的菜在这里都活了。”
将军弯腰细看:好家伙,小小块菜地,菜的种类还挺多。
“晚饭后,我们就可以把油布都掀开,让您看看菜地的全貌。”队长自豪而又神秘地一笑。
将军的眼光抓住了这一笑,心想:小鬼,还有什么瞒着我呢!就说:“好,我就在晚饭后来看。”
同行的秘书着急了:“首长,不是定了赶回舰上吃晚饭的吗?”
将军当然不会忘。还是他自己定下的规矩:在这一海域,为了减轻岛上的负担,吃住必须返回军舰。但现在,他对随行人员说:“你们乘快艇返回。我在岛上不光吃晚饭,还要吃明天的早饭。”
大家都很吃惊。秘书马上问队长:“晚上岛上吃什么?”
将军白了他一眼:“吃什么?战士们吃什么我就吃什么。”
他问身边的队长:“欢迎不欢迎?”
队长心里很矛盾,说:“欢迎是欢迎,可您的……”
将军又问围过来的战土们:“你们欢迎吗?”
“欢迎!”
将军点点头。他要住下来,可不是因为队长那一笑。他是想,要是这里种菜的法子真能推广,那对这带守岛部队的作用可太大了。这种问题看起来很小,却直接关系到部队的战斗力。
晚饭时,队长陪将军来到队部,办公桌上摆了好几个盘子,有罐头,还有几种鲜鱼。将军知道这儿有鱼不稀奇,也就没说什么,坐下来拿起了筷子。就在这时,炊事员端来一个盘子,将军一看,脸色马上变了。那是一盘小白菜。
“这是谁的主意?”将军问道。
队长不知说什么好:“大家的……”
“大家的?哼!”将军重重地放下筷子,起身,“我说和战士们一起吃,你劝我说我去了他们会拘束,我就听了你的。现在倒好!我问你,战士们有蔬菜吃吗?”
“一个星期吃一次。”队长声音小了。
“我问的是今天。走,去看他们吃什么!”
队长急了:“首长,您别去了。这盘菜您一定要吃下去,要不,您会后悔的。”将军一愣,不明白队长说的什么意思。
队长想了想,对将军说:“您等一下。”然后跑了出去。过了一会儿,他又跑了回来,指着窗外:“首长,您看。”
将军顺着队长指的方向看去——
那一片油布已经翻开,露出了一大块菜地,那绿油油的一片,竟构成了一幅中国地图。
将军在心里一阵沉吟,凝视着那片绿色。
“全国的省份,大半有土在这里。岛上的战土知道您身体不大好,又上了年纪,一致要求务必让您吃上蔬菜。大家不是把您看成首长,而是一个长辈。”队长在边上小声地说。
将军觉得鼻子有些发酸,就别过脸去,刚好看见那盘小白菜。
他怔了一下,走过去端起来,大步走了出去。
饭堂里,战士们正在吃饭,见将军进来,都停住了筷子。将军看了看他们桌子上的罐头,喉咙哽了一下,说:“同志们……停了一下,又说:“孩子们,我给大家分菜,每人一筷子。”
战土们怕烫似的马上躲远。将军没有追过去,也知道自己没法追。他站在原地,一时不知怎么办才好。终于,他眼睛一亮,看到了饭桌边上的一桶汤。他走过去,把手中的菜倒进汤里,而后拿起汤勺,在桶里搅了几下。随后,他舀起勺汤。
没有人招呼,战土们自觉地围了过来。一勺一勺的菜汤舀到了战土们的碗里。将军看到不少人的眼角有些晶亮,自己的鼻子又开始发酸,本来想说些什么,脑子乱了,只张了张嘴……
清晨,将军乘快艇离开了小岛。回望小岛,他看到那片绿色上面,一轮鲜红的太阳正在升起。
他向着太阳,向着那片绿色,也向着小岛,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_____________
本文作者陆颖墨,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九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参考经典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