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前知识点大全整理
相关文章
我相信,人类发现的知识只会流向需要它的人,从某种方面说,人只是知识的载体,知识是一种既能生产,又能消费的特殊能量。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初中语文散文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九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前知识点大全整理 1
虽有嘉肴
1. 通假字
兑命(“兑”通“说”,指的是殷商时的贤相傅说yuè)
2. 古今异义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古义:指示代词,这;今义:判断动词,与“否”相对)
教然后知困(古义:不通,理解不了;今义:陷在艰难痛苦中或受环境、条件的限制无法摆脱;疲乏想睡)
3. 词类活用
弗学,不知其善也(形容词用作名词,好处)
4. 字音字形
嘉肴(yáo) 弗食(fú) 然后能自强也(qiǎng) 教学相长(zhǎng)
兑命(yuè) 学学半(xiào)
5. 重难词语
虽有嘉肴(虽,即使;嘉,好、美;肴,用鱼、肉做的菜)
不知其旨也(甘美)
虽有至道(最好的道理。至,达到极点)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所以)
教然后知困(不通,理解不了)
然后能自反也(反省自己)
然后能自强也(自我勉励。强,勉励)
教学相长(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学学半(教人是学习的一半。第一个“学”是教的意思)
其此之谓乎(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其,表示推测)
6. 成语归纳
教学相长
7. 文章主旨
《虽有嘉肴》一文在论述时先以“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作比,继而引入“至道弗学不知其善”,进而又以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教学相长”这个结论。
九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前知识点大全整理 2
第三单元 (写景诗文)
一、重点字词(加粗字听写,常规字了解):
11.《春》朱自清
蓑 笠 朗润 酝酿 婉转 嘹亮 烘托 抖擞
黄晕(yùn) 晕(yùn)车 头晕(yūn)
应(yìng)和 yìng (应变 应承 应试) yīng(应届 应声 应许)
12.《济南的冬天》老舍
髻 镶 响晴 晌午 宽敞 绿萍 水藻(zǎo)
贮(zhù)蓄 澄(chéng)清 水墨画
13.《风雨》贾平凹
藤蔓(wàn) 蔓(màn)延 蔓(mán)菁
撩(liāo)起 撩(撂)(liào)挑子 撩(liáo)拨
撩(liáo)逗 偌(ruò)大 许诺 攀附 蜷(quán)曲 屋檐 刹(chà)那 刹(shā)车 霎(shà)时 倏(shū)忽 颤(chàn)悠 颤(chàn)音 颤(chàn)巍巍 颤(zhàn)栗 锥形 圆锥 脊椎
14.《秋天》 何其芳
丁丁(zhēng) 幽谷 镰刀 背篓 竹篱 肥硕 栖(qī)息
蟋蟀 寥(liáo)廓 廖(liào)<姓氏> 清冽(liè) 梦寐
15.《古代诗歌四首》
《观沧海》 碣 沧 何 澹 竦 峙 丛 茂 萧 瑟 涌 至 哉 咏
《次北固山下》 悬 雁 洛
《钱塘湖春行》 孤 初 脚 莺 燕 啄 渐 欲 阴 堤
《天净沙?秋思》 藤 昏 鸦 断 涯
二、文学常识:(划线部分默写)
1、《春》作者是朱自清,号秋实,字佩弦。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著有诗集《雪朝》,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
2、《济南的冬天》作者是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现代作家。他的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戏剧《茶馆》、《龙须沟》等。
3、《秋天》选自《预言》,作者何其芳,现代诗人、评论家。著有诗集《预言》、《夜歌和白天的歌》,散文集《画梦录》等。
4、曹操,字孟德、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代表作有《蒿(hāo)里行》《观沧海》、《龟虽寿》。王湾,唐代诗人。白居易,唐代诗人,字乐天,晚年自号香山居士,著有《白氏长庆集》。《天净沙?秋思》作者马致远,元代散曲家。
三、《古代诗歌四首》
1、《观沧海》中最能表现作者拨打胸襟的诗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天净沙?秋思》主旨句: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次北固山下》以小景衬大景的诗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富有自然理趣的诗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观沧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赏析:诗人绽开丰富奇特的想象,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宏伟气魄和博大胸怀,借以抒发作者的远大抱负,是全诗的主旨句。
全诗小结: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诗人以沧海自比,表现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概。写海景有远有近、虚实相生,实景给人身临其境之感,虚景在丰富的联想中表现出博大的胸怀和要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暗示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纳入自己掌中。
《次北固山下》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赏析:描写景物时序交替,写思乡之情;表现出生活的哲理:相信美好的事物会冲破阻力,出现在眼前,给人以乐观向上的积极力量。
全诗小结:本诗写冬末春初,作者舟泊北固山下时看到的两岸春景。先写青山重叠、碧水蜿蜒。接着写出潮涨江阔,诗人扬帆东下的壮观。“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描写了昼夜、冬春交替过程中诗人内心的喜悦,由此引起末句的思乡,以归雁传书的典故表达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使写景和思乡和谐交融。
《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赏析:用鸟儿的“争”、“啄”这些拟人动词,写出初春的无限生机。
全诗小结:诗人从总体上着眼描绘了湖上蓬勃的春意,并善于在行进途中展开景物描写。写景注意把握特点,选取莺燕花草四种常见春天景物,运用具有表现力的词语加以描绘和渲染,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
《天净沙?秋思》
全诗小结:这首散曲小令用寓情于景的写法,具体生动的表现一个长期流落异乡的人的悲哀。
九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前知识点大全整理 3
详略得当:最能体现主题的内容细致描述,与主题联系不是十分紧密的粗 略描述。
以小见大:从生活中的细小事物或场景入手,表现重大的主题。
点面结合:既有整个横切面,又有具体详细的事例个案(点)。
典型/新颖:典型:创造典型人物,描写典型场景;新颖:推陈出新。
旁征博引:材料丰富,论据详实,有掉书袋的嫌疑。
虚实结合(以虚写实):眼前之景与事为实,联想与想象的景与事为虚,尤其是回忆、梦境等,作者常通过以虚写实的方式来形成一种虚实的对比与 映衬。
九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前知识点大全整理 4
第5课 再塑生命
(一)重点字词
1.生字
绽 开(zhàn) 譬如(pì) 繁 衍(yǎn) 觅 食(mì) 搓 捻(cuō niǎn)
栖 息(qī) 小 憩(qì) 困 惑(huò) 穿 梭(suō) 期期艾艾(ài)
迁 徙(xǐ) 枝 桠(yā) 冥思遐想(mínɡ) (xiá) 恍然大悟(huǎnɡ)
2.解释词语
繁衍:逐渐增多或增广。 迁徙:迁移。
截然不同:界限分明,完全不同。 落英缤纷:落花繁多而凌乱。落英,指落花。
不可名状:不能够用语言形容。名,说出。 期期艾艾:形容口吃。
冥思遐想:深沉地思索。遐,远。 恍然大悟:形容忽然醒悟。恍然,忽然。
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形象。
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看不过来)。
小心翼翼: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一点不敢疏忽。
茁壮生长:形容生长旺盛的样子。茁壮,强壮,健壮。
油然而生:形容思想和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油然,自然而然地。
不求甚解:原指读书要领会精神实质,不必咬文嚼字。现多指只求懂得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二)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再塑生命》选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作者是海伦?凯勒,美国女作家、教育家。本文中这位为她“再塑生命”的老师是莎莉文老师。
2.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他的四大悲剧是《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喜剧是《威尼斯商人》。
九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前知识点大全整理 5
第18课《苏州园林》
1.文学常识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短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童话有《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
2.文章思想内容
本文通过介绍苏州园林景色如画的特点,再现了它的美丽、精巧,显示了我国园林艺术的高超水平,赞颂了设计者和匠师们的认真、严肃、聪慧和杰出的艺术创造力。
3.重点字词
轩榭(xuān xiè) 池沼(zhǎo) 丘壑(hè) 模样(mú)
相间(jiàn) 嶙峋(lín xún) 庸俗(yōnɡ) 镂空(lòu)
蔷薇(qiánɡ) 斟酌(zhēn zhuó) 重峦叠嶂(zhànɡ)
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
自出心裁:独创一格,与众不同。
轩榭:轩,有窗户的廊子或小屋。榭,建筑在台上的房屋。
重峦叠嶂:重重叠叠的山峰。
胸中有丘壑:意思是设计者和匠师的脑中有关于山水风景的高明构思。
俯仰生姿:高树好像低着头,低树好像抬着头,形成一种相互呼应的优美姿态。
珠光宝气:形容服饰、陈设等非常华丽。
镂空:在物体上雕刻出穿透物体的花纹或文字。
诸如此类:与此相似的种.种事物。
别具匠心:另有一种巧妙的心思(多指文学、艺术方面创造性的构思)。
斟酌: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适当。
4.艺术特色
总分结合,结构清晰:文章开头就对苏州园林做了总体概括,即“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说明这个总体特征,作者主要从四个方面加以说明,突出了它的布局、配合、映衬、层次等方面的特色。最后再说明其他方面也体现了这一总体特征。对苏州园林的介绍有总说、有分说,总说和分说紧密结合,思路清晰。全文不是笼统地说明介绍,而是始终抓住苏州园林的主要特点进行说明。
九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前知识点大全整理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