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最新总结推荐
相关文章
有知识者与无知识者的区别,是前者受了苦会抱怨,会诉苦,后者却讷讷不能言。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初一人教版语文知识点第四单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最新总结推荐 1
第六单元 知识要点归纳
一、会认的字
姆(mǔ) 饵(ěr) 翼(yì) 遵(zūn)
斩(zhǎn) 截(jié) 辈(bèi) 贪(tān)
毒(dú) 约(yuē) 嚎(háo) 殖(zhí)
灌(guàn) 蔓(màn) 妖(yāo) 魔(mó)
胁(xié) 毁(huǐ) 祸(huò) 贞(zhēn)
埂(gěng)
二、会写的字
垂(垂暮)(垂直)(垂钓)
汤(汤姆)(汤药)(鸡汤)
钓(钓鱼)(钓具)(垂钓)
钩(鱼钩)(铁钩)(钩子)
竿(鱼竿)(竹竿)(钓竿)
拖(拖出)(拖拉)(拖欠)
未(从未)(未来)(未知)
允(允许)(允诺)(不允)
规(规定)(规矩)(法规)
毫(丝毫)(毫发)(毫米)
凯(凯旋)(凯歌)
葱(葱绿)(葱茏)(葱郁)
捕(捕杀)(捕获)(逮捕)
杀(捕杀)(杀害)(杀敌)
其(其他)(其中)(其实)
饥(饥荒)(饥饿)(饥寒)
退(消退)(后退)(退却)
惨(悲惨)(惨淡)(惨痛)
染(传染)(印染)(感染)
旦(一旦)(元旦)(旦夕)
陶(陶醉)(陶瓷)(陶俑)
慈(慈爱)(慈祥)(慈善)
舌(七嘴八舌)(舌头)
抢(抢夺)(抢答)(哄抢)
蝇(苍蝇)(蝇子)(蚊蝇)
蚊(蚊子)(蚊香)(蚊帐)
握(掌握)(把握)(握手)
据(据说)(根据)(依据)
构(结构)(构造)(构想)
复(复杂)(复习)(重复)
三、多音字
dī(提防) huá(划船)
提 划
tí(提问) huà(计划)
四、重点词语
垂钓 鱼钩 鱼竿 拖出 未来 允许 坚定 铭刻 必须 低沉 规定 丝毫 凯歌 捕杀 葱绿 饥荒 特意 消退 传染 居然 血泊 慈爱 抢先 抚摸 保持 复杂 结构 入神 七嘴八舌 成千上万
五、词语归类。
1.近义词
觉察——发觉 急忙——连忙 低沉——低落
允许——同意 遵守——遵照 坚定——坚决
贪婪——贪心 提防——防备 宁静——恬静
蔓延——扩展 掌握——控制 入神——入迷
2.反义词
消退——增进 复杂——简单 慈爱——凶狠
斩钉截铁——犹豫不决 生机勃勃——死气沉沉
小心翼翼——粗心大意 七嘴八舌——鸦雀无声
3.量词积累
一(轮)明月 一(圈)涟漪 一(条)鲈鱼
一(片)葱绿 一(群)孩子 一(截)尾巴
4.词语搭配
(银色)的涟漪 (赞赏)的目光 (低沉)的声音
(坚定)的话语 (贪婪)的狼 (凶残)的狼
(慢吞吞)地取 (慈爱)地抚摸 (七嘴八舌)地说
(小心)地翻 (入神)地听 (异口同声)地说
(打破)宁静 (解除)威胁 (破坏)森林
(掌握)方向 (保持)平衡 (展开)翅膀
5.词语归类
ABB式词语:慢吞吞 滑溜溜 光秃秃 冷冰冰
ABCC式词语:小心翼翼 生机勃勃 烈日炎炎 人心惶惶
“七~八~”式词语:七嘴八舌 七上八下 七手八脚 七老八十
六、读读背背
坐观成败 按兵不动 操之过急 轻举妄动
兴风作浪 蠢蠢欲动 雷厉风行 闻风而动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树木成阴,空气清新。
绿了大地,润了人心。
功在当代,造福子孙。
山上树木光,山下走泥浆。
治山治水不栽树,有土有水保不住。
植树造林镇风沙,遍地都是好庄稼。
——《古今贤文·环保篇》
七、佳句
哇!一条他从未见过的大鲈鱼!(感叹句)
小鸟在枝头唱歌,活泼而美丽的鹿在林间嬉戏。(拟人)
整个森林像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比喻)
八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最新总结推荐 2
【小说阅读】
一、情节
(一)一般情节的作用:
对于小说情节的作用进行分析,一般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内容上,情节本身对人物性格塑造和主题思想表达有何直接或间接的具体作用;结构上,有无“设置悬念”“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照应前文”“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等作用。另外,还要注意有时从表达效果上进行分析,即从给读者的感受分析,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等。
(二)情节的具体作用:
①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②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③引起下文,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
④照应前文。
⑤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
⑥刻画人物性格。
⑦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三)“情节题”的答题模式:
(1)问句、段(或某种情景)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题模式:
①为……情节发展作铺垫(提供依据,设置伏笔悬念 )。
②表现了……的思想品质(精神世界),有助于塑造……的形象。
③揭示(表现、突出)了……,有利于深刻表现主题。
(四)情节安排方式的效果
(1)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2)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作用是使结构紧密、完整。
(3)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如《祝福》,先写祥林嫂的死,然后再写祥林嫂是怎样一步步被封建礼教逼向死亡之地的。作用是制造悬念,引人入胜。
顺叙: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补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补充叙述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照应上下文。
平叙:叙述两件或多件事情同一时间内不同地点同时发生,通常是先叙一件事,再叙一件。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4) 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给读者想像,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此外,还有出人意料式、悲剧式、喜剧式等。
(5)贯穿情节的线索。小说线索是贯串整个作品的情节发展的脉络。它可以是小说中的某个人物、某个事物,也可以是作者的情感、小说的事件,还可以是故事中的空间、时间。如《药》中的“人血馒头”。
阅读小说,抓住线索是把握小说故事发展的关键。线索一般有单线和双线两种。寻找线索的途径有:小说标题和小说中的中心点。
(6)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和叙事策略,既表现生活本身的逻辑,同时又使情节曲折生姿,跌宕起伏,高潮或结尾平中见奇。
(五)情节结构具体题型设置及技巧点拨
1.小说常用的开头及作用
(1)设疑法(悬念法)。提出疑问,然后在行文过程中或结尾才回答疑问。作用是造成悬念,引出下文,并引起读者的思考,吸引读者把小说读下去。具体说,其作用有:①引起读者的思考;②引出下文的情节;③突出人物形象;④揭示小说的主题。
(2)写景法。如《药》的第一段写秋天下半夜阴暗、凄清、恐怖的环境,暗示了小说主人公的不幸命运。再如《荷花淀》开头写月下院子里的美景,以此来烘托水生嫂的美好心灵。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
2.小说的结局及作用
(1)分析出人意料的结局。
①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如《项链》。
②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如《项链》,直到结尾才点出项链是假的,但前面已作了伏笔:借项链时主人一口答应,还项链时主人没有打开盒子检查等,暗示了项链是不值钱的。
(2)分析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
①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如《药》,华小栓、夏瑜的死(悲剧),揭示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没有发动群众。
②从表现人物性格上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如《药》,写华小栓吃了人血馒头后的死,突现了群众(华老栓)愚昧的性格。
③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杜十娘的死,引起读者思考她死的原因。
(3)分析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局。
①从表达效果上看,小说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
②从读者的情感体验上看,喜剧性的结局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
③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的美好人性符合大众对审美的追求,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4)分析戛然而止、留下空白的结局。留下了“空白”让读者想象,进行艺术再创造。
二、鉴赏形象
1.描写人物的方法及其作用
①外貌描写:包括人物的容貌、身材、表情、衣着、姿态等的描写。
作用: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透露人物的内心活动,揭示人物身份境遇,显示人物性格变化等。
②心理描写:对人物的心理活动(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或思想变化进行具体刻画。
作用:细腻真实地突出了人物的思想,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
③语言描写:包括对话描写、独白描写等。
作用:表现人物性格,同时也能反映人物的内心活动,显示人物的身份、地位,间接地表现其它人物和景物,交代事情原委、推动或预示故事情节的发展,展示作品的时代背景,揭示作品的主题思想等。
④行动描写:对人物在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动作的描写。
作用:刻画人物性格。
⑤细节描写:更细腻地展示人物某一特征。如场景细节描写、服饰细节描写、动作细节描写、心理细节描写、语言细节描写等。
作用:刻画人物性格,使形象栩栩如生,深化主题,推动情节的发展,营造一种氛围, 渲染时代气氛、地方特色。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不借助于人和媒介物的烘托,直接刻画。侧面描写借助于对媒介物的描写,来烘托所要描写的人或物。
2.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
分析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主要是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首先要结合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的典型性,然后结合社会现实分析人物形象折射的社会现象及给人们带来的某种启示等。
3.次要人物形象的作用
次要人物即陪衬人物或线索人物,它的作用一般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1)为主要人物服务,对主要人物起衬托作用;(2)揭示或凸显主旨;(3)若是线索人物,自然是贯串全文的线索。
★‘我’的作用
4.物象的作用
如果小说中引入特别重要的物件,其基本作用不外乎突出人物性格、揭示深化主题等。有时反复出现,串起相关情节,从而成为文章的线索,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
分析人物形象
A.身份(思想) B.社会背景(活动舞台) C.情节(活动过程)
D.言行(心理) E.创作意图 F.比较
三、赏析环境描写
1.分析环境描写的技法
环境分类及作用
(1)社会环境——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作用:①交待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②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或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③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
(2)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如地点、气候、时间、景色、场面等。
A渲染故事气氛。增强故事的真实性。
烘托人物形象。自然环境往往是作家为了表现人物丰富的心境、复杂的性格而设置的,从而显露其性格。
C推动情节发展。
D暗示社会环境。通过对特定的自然环境描写,来展示独特的世态风情,为读者提供一夫社会历史图画。
E深化作品主题。分析小说的主题,离不开对人物和情节的细致分析,也离不开对环境的认真考察。
环境本身(交代……时间,交代……背景,营造……氛围,渲染……气氛)―→情节(推动,暗示,铺垫)―→人物(烘托,映衬)―→主题(表达,寄托,暗示,揭示)。
根据要求还可以这样来组织语言表达:……具体描写了……景色,营造(创设)了一种……气氛;渲染(定下)了……的抒情基调;烘托了人物的思想感情;为下文……情节展开作了铺垫,推动……的情节发展。
答题模式:环境+人物+情节+主题(四级循环答题法)
2.具体环境描写作用
A、小说开头,作用一般为定下感情或叙述基调,是的叙述更舒缓自然,顺理成章。
、营造特定意境氛围,感染读者或主人公。
C、场景在人物出场前,功能为导引人物出场。如果置于小说某个情节,功能可能是推动情节发展。
D、如果场景置于人物描写之中,功能可能是揭示人物性格。
E、如果某场景作为小说主背景,其作用可能是一种象征。
四、归纳主题
概括小说主题的技法
(1)主题的表现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
①以小说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道德风貌、品格等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恶。
②用故事的形式针砭时弊。
③通过寓言,寄寓人生哲理。
④虚构生活经历,反映人物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
(2)对主题的挖掘一般可从以下几方面:
从作者背景看、从人物特征看、从情节发展看、从语言情感色彩看、从整体倾向看。
(3)对主题的概括常用这样一些基本术语:
①歌颂、赞扬、张扬什么。
②讽刺、批判、揭露、谴责什么。
③揭示什么人生道理。
④对什么现象的反思。
⑤表达了什么情感。
五、品味语言特色
1.品味语言特色的技法
(1)体会、琢磨和分析该作品的语言是否简洁、朴实.生动、传神、得体,是讽刺还是幽默、诙谐还是庄重、含蓄或深沉的风格,将这种语言风格与文章的主旨联系起来考虑。
(2)要注意把相关词语放入语境中,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要特别注意语句深层含义的挖掘,要能依据文章的主旨、作者的观点态度、文中人物的性格,读出言外之意。
(3)具体在鉴赏语言时,可从遣词造句(如包括用词、句式,如叠字叠词、动词、形容词、量词的选用,整句散句、长句短句等),语言风格(如:朱自清,自然淡雅,用工笔写意蕴;周作人平和冲淡,用淡笔写浓情;鲁迅,苍劲雄健,刚健之中见哲思等),语体角度(如:书面语与口语、普通用语与专业术语等)去鉴赏。
(4)熟知各种修辞格及其修辞功能,在鉴赏中能灵活运用。
2.解题技法
(1)常见设问模式
①分析文章语言运用上的特点;
②举例分析文中人物的语言有哪些特色。
(2)解题思路
要明确语言特色包括词语的表现力,句式特点,语言风格,人物语言的个性化等。其中语言风格有含蓄与直接、淡雅与华丽、庄重与幽默、典雅与通俗、柔美与朴实等;人物语言的个性化指语言符合人的身份、展现人的性格、表现人的情感,有时体现地域特色,有鲜明的地方色彩(乡土气息)等。
六、分析文章的结构
分析文章结构的技法
(1)分析小说的标题
常见的作用有:一、线索 二、情节 三、暗示 四、主要人物 五、内容 六、事件
答题模式:一是具体的意思。(文中具体的…… ) 二是与主题相关的意思。
(2)分析小说的开头
开头方法:①设疑法(悬念法):提出疑问,然后在行文过程中或结尾才回答疑问。②写景法。常见作用:制造悬念,埋下伏笔;巧妙地引出下文,或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情节的发展,或为情节的发展起推动作用;有时还能增添情趣,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3)分析文中的某句话
常见作用:①结构上,承上启下。②内容上,推动情节的发展或人物性格的展现。
七、分析写作技巧
分析写作技巧的技法
(1) 从语言运用角度: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通感等),有什么表达效果。
(2) 从结构安排角度:开头结尾各有特色,结构严密,完整匀称;烘托铺垫, 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线索,设置悬念,抑扬,铺垫,暗示,节奏,突转,巧合,串联,并联……
(3)从表现手法角度:是否运用了想像、联想、象征、渲染、烘托、对比,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等手法并分析其作用。
修辞手法:
①.比喻: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事物更形象具体
A.使深奥的、抽象的事理变得浅显易懂
.化平淡为生动、形象
C.重要的审美作用,使人产生美感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②.排比:能增加文章气势,增加感染力、说服力
A.排比句结构整齐匀称,音律铿锵,使语言具有节奏感和音乐美
.在议论、说明文中,可以使论点阐发得更严密、更透彻,使条理更清楚
C.可以抒发强烈的感情,增强文章的气势或感染力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⑤.夸张
A.可以突出事物的某个特征,或者揭示事物的本质,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表达作者强烈的感情,用以讽刺或歌颂、感染读者
C.可以引起读者的联想、深思和共鸣
⑥.比拟:生动形象
A.运用比拟,能托物言志
.寓情于物,表达作者的强烈的爱憎感情
C.增强讽刺幽默,增强文章的战斗力
D.把无形的抽象的事物描写得有声有色,可见可闻
E.使叙述生动形象
F.制造气氛,借以传情达意
⑦.设问:吸引读者
A.引人注意,发人思考,强调观点,加深印象
.承上启下,过渡衔接
C.波澜起伏,避免呆滞
D.提掣全篇,带动全文
E.用于篇末,余音不绝
⑧.反问:加强语气
A.加强语气以利论辩
.加强语气抒发强烈的感情
C.引起思考以求共鸣
9.托物言志(象征)、虚实结合:使表达更加含蓄,有意在言外之妙,而且能使文章内涵丰富,富有哲理,给人以启迪。
动静结合、化静为动:使表达中更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对比、衬托(正衬和反衬):突出所描写事物的特点,突出作者的某种感情,深化文章的主题。
白描:用字简炼,不加渲染和烘托,有简洁传神的表达效果。抑扬:有先抑后扬或先扬后抑,其作用是使文章曲折有波澜,突出喜欢赞美或批评讽刺的感情。以小见大、侧面烘托等。
场面描写:使人物情貌一览无余。通过场面中环境和人物活动的描写,来渲染气氛,刻画人物思想性格。
虚实(正侧面):引发作者联想,使人物形象特点更突出、更丰满。
对比描写:突出了人物的某一性格或情感。
人称运用
第一人称:显得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
第二人称:便于感情交流、进行抒情,还能起到拟人化的作用;第三人称: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八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最新总结推荐 3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未晞(xī) 水中坻(chí) 溯洄(sù) 蒹葭(jiā) 水之涘(sì) 水中沚(zhǐ)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蒹葭苍苍 苍苍:茂盛的样子
(2)溯洄从之 溯洄:逆流而上
(3)道阻且长 阻:艰险
(4)白露未晞 晞:干
(5)道阻且跻 跻:(路)高
(6)道阻且右 右:向右迂曲
3.名篇名句默写。
(1)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2)《蒹葭》一诗,通过“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的重唱复沓,描写了恋人间追求爱情的艰辛与漫长。
八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最新总结推荐 4
9.阿长与《山海经》
惶huáng急:恐惧,慌张。
诘jié问:追问,责问。
疮chuāng疤bā:疮好了以后留下的痂。比喻痛处、短处或隐私。
渴kě慕mù:迫切地希望,殷切盼望。
絮xù说:絮絮叨叨地说。
霹pī雳lì:又急又响的雷,这里指作者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孤gū孀shuāng:寡妇。
疏shū懒:懒散而不习惯受拘束。
倘tǎng使shǐ:假如,如果。
惧jù惮dàn:害怕,畏难,畏惧。
憎zēng恶wù:憎恨,厌恶。
震悚sǒng:身体因恐惧或过度兴奋而颤动。
粗拙zhuō:粗糙低劣。
面如土色:脸色跟土的颜色一样,没有血色。形容极端惊恐。
深不可测:深得难以测量。比喻对人或事物的情况捉摸不透。
情有可原:根据实情,有可以原谅的地方。
掳lǔ:俘获,抓获。
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出其中的奥秘。形容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名,说出。
10.老王
攥zuàn:用手抓住或抓稳。
翳yì:眼角膜病变后留下的疤痕。
惶huáng恐kǒng:惶惧,惊恐。
荒huāng僻pì:人迹罕至且偏远。
塌tā败:塌陷破败。
骷kū髅lóu:干枯无肉的死人头骨或全副骨骼。
取缔dì:明令取消或禁止。
镶xiāng嵌qiàn:把一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
愧kuì怍zuò:惭愧。
滞zhì笨:呆滞笨拙。
伛yǔ:弯(腰)曲(背)。
肿zhǒng胀zhàng:肌肉、皮肤或黏膜等组织由于发炎、淤血或充血而体积增大。
11.台阶
凹āo凼dàng:周围高中间低的水坑。
晌shǎng午:中午。
尴gān尬gà:神色、态度不自然。
烦fán躁zào:烦闷焦躁。
若有所失:感觉好像丢掉了什么。形容心神不定。
涎xián水:口水。
大庭广众dà tíng guǎng zhòng:指人数众多的公开场合。
微不足道wēi bù zú dào:事物细小而轻微,不足挂齿。
八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最新总结推荐 5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积存的污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它的茎)内空外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香气传得越远就越清幽;洁净地挺立(在那里)。
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可以在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玩弄(它)。
4.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
5.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之后就很少有传闻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应当很多了。
八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最新总结推荐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