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变化200字参考总结
相关文章
安静的等待,洒脱的飞翔,随遇而安的气度,安贫乐道的生活,蒲公英就象冰山下的火种,外表清冷孤傲,内在热血奔腾。那么,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关于乡镇街道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家乡的变化200字参考总结 1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吴桥镇位于扬州市东郊,在这片5万多人口的土地上,有建于汉代的古万寿寺,《桃花扇》作者孔尚任曾三次来吴桥拜访著名学者宗元鼎。抗战时期,陈毅等新四军将领以此为阵地,开辟了苏中、苏北抗日根据地,故有 “苏中小延安”之美誉。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是人类的精神家园,作为革命老区,吴桥的文化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任重道远。当地的文化工作者呕心沥血,在文化建设方面亮出一次次精彩的手笔:成立江都首家文化志愿者艺术团、摘取扬州唯一的“省民间文艺家之乡”荣誉,创建全国首家乡镇文化网...
读书以明理,吴桥镇数年来连续开展以“读书推动发展”为主题的“全民读书节”活动。在浓厚的文化氛围影响下,当地文艺作品频出,草根艺人随之不断涌现:万寿村60多岁的村民沈亭仅仅小学文化,凭借着顺口溜的爱好,从田间地头演到城市舞台,成为“扬州市特色文化标兵”;几朵金花—张永萍、吴秀等农村妇女,或擅长歌舞,或精于拳术,她们接受培训后担当起社会体育指导员,业余时间义务广泛授徒。
瞅准时机成熟,吴桥于2008年成立镇级文联,下设诗词、文学、书画、戏曲、摄影、民间文艺等7个协会,不少村民也加入其中。经几年的发展,镇协会会员加入扬州市级以上各文艺专业协会的达60多人,省级以上的也有10多人,镇文联每年组织开展“十佳书香家庭”评比、书画作品展,读书征文等20多次群众文化活动。
当今时代,网络传播具有便捷、开放、迅速的特点,备受人们欢迎。吴桥文化部门秉承“创新、创优”的理念,于2010年4月底成功创建全国首家乡镇文化网—《吴桥文化网》,及时传递全镇最新文化活动信息,推荐和展示文艺爱好者的艺术成就,为多层面、多角度诠释吴桥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搭建了平台。
为进一步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2013年10月,吴桥镇筹建江都首家文化志愿者艺术团,100多名文艺爱好者报名参与的火爆场面,令镇文化站不得不通过现场表演形式,公平竞争选拔团员。现在艺术团开展的“欢乐村村行”活动不但表演群众喜闻乐见的内容,而且把党的方针政策、先进典型事迹编成节目,寓教于乐。
重数量同样重质量,吴桥文艺演出节目亦不乏精品,2012年,非遗项目“吴桥社火”登上央视三套《我们的节日?端午》。吴桥镇民间文艺表演团队拍摄的电视纪录片《守望社火》,荣获第29届江苏省电视金凤凰奖短篇纪录片一等奖,继而列为优秀纪录片向全国推广。2014年4月,江苏省民间文艺家协会正式授予吴桥镇“江苏省民间文艺之乡”称号,这是扬州首家获此称号的乡镇,标志着吴桥民间文艺的挖掘、整理,传承和研究走在全市各乡镇前列。
魅力文化让老区吴桥绽放新姿,孜孜不倦的吴桥人开创了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新局面,也让文化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家乡的变化200字参考总结 2
清明节前,接到大伯的电话,说是家乡这两年变化挺大的,邀我们这些在外多年的兄弟姐妹都回去看看。其实我是知道的,这几年为爷爷奶奶立碑修葺坟墓的事情屡次提起,只是大家五湖四海都太忙了。
车才开到镇里,大伯便来接了,他一路上滔滔不绝,东家长西家短的倒也有趣,从姐妹发小们的家庭事业到村镇的变化细细说来,自是格外殷实与热闹。
车行驶在村里新铺的柏油马路上,我让司机开慢点好仔细地看看记忆里的家乡。那一排排的木房哪去了?那泥泞的乡间小道哪去了?那遍地可望的牛羊哪去了?我梦里的故乡变了模样,一排排新修的楼房在太阳下熠熠生辉,弯弯曲曲的马路和水泥筑成的水渠交错着把田地格成棋盘,而我此刻正是这棋盘上一颗迟迟归家的棋子。山都绿了,水也清了,封山育林的成效开始显现,这里更美了。
兄弟姐妹们久别相聚,说得最多的便是记忆里的人事,但最后总免不了对时光易逝、家乡日新月异的感慨与唏嘘。不知道是谁先问起:今年清明祭祖之后会请社班来唱戏吗?只一瞬间才陷入感怀的低迷情绪瞬间又被击的高昂。
清明后请社班来唱花鼓戏是家乡的传统,也是年少时我们少有的娱乐活动之一。小时候,喜欢看花鼓戏,不只因为花鼓戏的幽默风趣和戏服的姹紫嫣红,也因着它的难得与热闹。只有逢年过大节或有钱人办红白喜事,在农闲时候才能邀请到社班在各个乡村里循环演出。台子一搭、锣鼓一敲,唢呐一吹,大筒一摇,琵琶二胡一弹,妆一抹,戏服一甩,咿咿呀呀便唱了开来。尽管戏曲年年月月不外乎《补锅》《打鸟》《三女争夫》等折子,连我们这些小孩也总能接上几句,可是看戏的热乎劲儿丝毫未受影响。在没有电视连电影都是难得的年代,我们都爱花鼓戏。为了看花鼓戏,我们常追随社班跋山涉水,走过一个个村庄去往十几里开外。有运气好的帮着社班打杂混吃混住,也有自备干粮借宿于乡亲家的,但更多的则是每天来来回回,只有我们这些小孩稻草一铺便睡在的草坪上。大人们从不阻拦我们,因着他们也同样稀罕着,有时也在星斗下露宿。可那时并没有这么多的事故,也没有这么多的坑蒙拐骗,要是放在现在便是极其不安全的事。
现在,每每想起不免怀念与感慨。那些花鼓戏里的糗事此刻正被我的兄弟姐妹们说起,多年未见的生疏与隔阂也仿佛消融在这热闹里。然而还有没有社班?还能不能看到花鼓戏?我和姐妹们实在没有底气,大伯也只是建议我们往村民活动中心瞧瞧。
待到傍晚,我们年轻一辈的说说笑笑去了村民活动中心。只见中心广场上灯火通明、人头攒动,音乐铺天盖地而来。我有些吃惊,竟能在家乡的小村见到广场舞。可是现在事实摆在我的眼前,仿佛嘲笑我的顽固与迂腐。村长介绍说:现在大家不怎么打牌都改跳广场舞了,这玩意儿时尚环保有趣味。原来人们享受文化熏陶追求文化娱乐是没有地域年龄限制的,他们拥有同样的渴望与权利。
知道我们此来的目的后,村民很是热心的呼朋唤友唱了几场花鼓戏。社班是没有了,但是怀旧的乡民却越来越多的自学了花鼓戏。我想,逢年过节的,不用请社班,不用排日期,就这么着村民自编自导几个小品,配上几场花鼓戏再加上大娘们的秧歌舞,也能热热闹闹过个好节。在花鼓戏的挑担、甩手帕、摇扇子里,我窥见了家乡进步的新面貌。
家乡的变化200字参考总结 3
在我小的时候,父母有一段非常幸福和谐的时光。那个时候,一到晚上,隔壁的“毛头”叔叔就来找爸爸下象棋。我和姐姐搬了小凳子坐在一边观战,虽然看不明白,也总时不时“耶、耶”地叫几声。妈妈洗了碗,就泡上几杯茶,加入观战的队伍。
后来,“毛头”叔叔家搬去了远处,爸爸没了对手,生活一下子枯燥起来。那时农村里没什么精神文化生活,爸爸不喜欢看电视,就迷上了赌博。生活的安宁就此打破。在我的记忆里,此后很长的一段时间,父母的战争都是因此而起。
后来,我们县城提出了“建设美丽新农村”的口号,在农村精神文化生活上增添了很多内容。村里重修了文化馆,在文化馆里开设了好几个“兴趣班”。村民可以去文化馆里学习怎么制作竹扇,也可以组队跳舞,也可以在文化馆的图书室安静地看上一会书。爸爸在文化馆也找到了自己的兴趣—下象棋。那时打电话回家,总听到妈妈的笑声,说爸爸棋逢对手,每天忙着研究战术,已经很久没去打牌了。
大学毕业的时候,我和姐姐都在城里安了家。每隔一段时间回老家,总能发现村里的变化。村里的几家竹制品厂在村委的引领和支持下,生意越做越红火,听说其中的几款特色扇子还是专门销往国外的。村里的每个小公园都添置了很多健身器材。村里各家各户都拉了网线、装了电脑。爸爸说,通过网络,发现外面的世界真的很大,很想去外面走走。我和姐姐都很高兴,鼓励爸妈出去旅游了几次。现在,听说村里又修建了羽毛球场和篮球场。
农村的精神文化生活是越来越丰富了,我有的时候总在感叹,农村和城市的差别越来越小了。现在,我的家庭又回到了原来和谐幸福的时候。爸妈在出去旅游的时候相互扶持,感情越来越好,爸爸去文化馆下象棋的时候总爱叫妈妈陪着,妈妈去广场跳舞的时候爸爸也总跟着。以前去菜市场,总能看到一堆堆聚在一起赌博的人,现在这种“壮观”的景象已经很少见了。
爸爸的变化,村里的变化,都说明一个共同的问题:农村人也是需要精神生活的,只是有的时候需要村干部正确引导,让他们都能过上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
晋·葛洪《神仙传?麻姑》文中说:“麻姑自说云,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美丽农村、文化乡村的变化也可说是沧海桑田吧。愿这样的变化时时给我们新的惊喜,愿农村人都能成为精神上的富人。
家乡的变化200字参考总结 4
“早就听说过有地方‘农戏’要来镇上演出,而今,在我们岙山村,我就亲眼目睹了农民把自编自导自演而‘农味’十足的节目搬上了乡村的舞台,实现了从政府单纯‘送戏下乡’到农民自导自演的‘送戏上山下乡’的良性互动格局”。老区新县八里畈镇教育辅导站的李德光老师一看到我,就兴奋地唠叨开了。
惊蛰时节,尽管室外小雨淅沥,但河南省新县八里畈镇岙山村的村部大院里仍然人潮涌动,乐声飞扬。该县乡镇群众文化大巡演活动在此举行。来自新县歌舞团、新县千斤乡杨摆柳艺术团和八里畈镇李南冲的民歌手等先后登台演出,舞狮子、跑旱船、踩高跷、唱皮影戏及各种地方戏曲、传统魔术、民间杂技表演,赢得了农民们朋友的真心喝彩。
从文化下乡到农戏上山下乡,巨大的变化来自于该县对文化建设的扶持。近年来,作为全国著名、河南唯一的“将军县”和河南省首批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之一的新县,累计投资40多亿元,加快文化阵地建设,改造提升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旧址、鄂豫皖苏区首府博物馆等红色景观,配套设置群众文化娱乐设施,同时组织专人挖掘文化底蕴,逐步完善乡镇文化设施。全县建成11个乡镇文化站、184个村文化大院、195个农家书屋、26个农民健身示范村,逐步打造了覆盖县、乡、村的三级大众文化平台。
新县还鼓励县歌舞团大胆改革,公开招聘演艺人才;在各乡(镇)设立文化服务中心和广播站,配备专职工作人员,选配11名科技副乡(镇)长充实到乡(镇)指导文化工作,明确120多名大学生村干部为村级文化管理员;同时,培育各种文化协会组织,发展杨摆柳等民间艺术团体30多个,培育民间艺人600余名。
该县乡村文艺表演十分活跃。扎根农村的10支农村电影放映队,年放映电影2300余场;走向市场后的新县歌舞团,创作豫南特色节目168个;打造“将军之声”大戏,年均演出100多场次,成为河南省远近闻名的文化品牌;民间艺术团体、民间艺人更是常年活跃在大街小巷、田间地头,丰富了城乡居民的精神生活。
为提高群众文化活动水平,该县还经常组织乡村文化站长、文化骨干、民间团体负责人到各乡镇观摩学习,取长补短。
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文化设施的不断改善,助推了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发展。目前,全县30多个农村业余文艺团体利用节庆日、农闲时节,走村串乡为百姓免费表演,并融入政策、法律、文明礼仪等内容,倡导农村新风尚,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家乡的变化200字参考总结 5
保康,一座古老而美丽的山城。站在高处远眺,荆山巍巍,沮水绵绵,不论是城镇,还是新农村,都是一派和谐幸福。不仅让我感受到花的海洋,而且感受到绿的世界。
每当春天来临的时候,一片绿就在我心中涌起,于是,我就要和大自然来个零距离接触。来到大山中,无须说,除了那奔来眼底的密密麻麻的树木,触目尽是满眼的绿色与和谐。
站在高处远眺,不论是城镇,还是新农村,都是一派和谐幸福令人陶醉。
一个小山村吸引了我,放眼望去,呈现的是一派繁花似锦的景象,桃花、杏花、梨花,竞相开放。红瓦白墙的房屋,掩映在蓝天白云之下。一条条平整的水泥路就像一条条玉带一样环绕着整个村庄。走进村子,人们沉浸在春播当中,对我的到来毫不知情,对于他们的这份投入,我不敢去打扰,只能用手中的相机,“咔咔”留下那美丽的瞬间。
我来到一座四合院前,院外长满了大小不一的绿树,那树叶绿得简直不可思议,我饱餐着那份绿色带给我的惊喜,使我也想起汤显祖的绝妙好词,“最撩人春色是今年。少甚么低就高来粉画垣,元来春心无处不飞悬。”绿色牵引着我的脚步,不自觉地就迈进了这个小院,眼前的情景让我眼睛一亮,地上长的,盆中栽的,到处都是一片绿,于是,使我又想起欧阳修的“长郊草色绿无涯”和杜牧的“千里莺啼绿映红”的诗句。我暗暗思忖,“绿”字在这些文豪的笔下所以频频出现,大概是因为她传递着大自然的灵性与和谐,绿是生命,绿是感情,绿是绝对不可或缺的风景线;而和谐是美,和谐是融洽,和谐是人与自然的完美组合。试想如果把绿与和谐去掉,我此行游览的城镇和新农村会是什么模样?
院内不只是绿,还有一口小池塘,水尤清冽,池中有鱼百许头。我猜想院的主人一定是一个不同凡响的人。果然,主人是一个古稀之年的老者,精神矍铄,脸色红润,那股超凡脱俗的气质暗蕴其身,他对我的到来表示了极大的热情,更对我喜爱这些花草树木而感到高兴。是啊,在这个远离城市喧闹的农村,本身就融入大自然当中,这位老者还在院内侍弄一些花草树木,此情此景足以说明人与自然相处的是多么和谐完美。
走过一条条林荫小路,大自然毫无保留地把一切都献了出来,红的花,绿的叶,清的水...我就像一只快活的小鸟一样穿越在花草树木之中,完全置身于自然之中,也忘了路的远近。
穿过一片又一片森林,树木茂密的枝叶随意地伸展着,无拘无束的向上攀登,它们快乐自由奔放,守候着那份绿。这里的人们也为了那份绿,小心呵护着每一棵树,每一根草,从不滥砍滥发,从不毁坏任何一棵树,哪怕是一棵小草。因而,这里又是鸟儿的乐园。哪里有生命哪里就有鸟,哪里有鸟哪里就有生命。它们从这棵树上跳到那棵树上,一刻也不知道疲倦,因为在它们的心里永远有这样一片绿在等着它们,因此它们总是唧唧喳喳叫个不停。
山村的水也是绿色的,绿的洁净、清雅、不媚俗、不嚣张。一条河延伸在村子尽头,河水缓慢地流淌着,它似乎是山村的哲学家,因为它走的最踏实最沉重,它穿过一座桥又穿过一座桥,跨过一块巨石又跨过一块巨石。
都说好水隐藏在深山,远离风尘,美丽纯洁,我看这条河就是这山中的隐者。群山环绕,小鸟欢唱,可谓山奇水秀景宜人。来到这里,远离了城市的繁华,也就远离了一个个欲望流淌的日子,心中充满宁静安逸。晴空下,满目绿色,显得是那么和谐。丰富的水资源也给老百姓带来了福音。水上养殖业的发展,旅游资源的开发,让他们的腰包渐渐地鼓了起来。
为了更亲密地接触到河水,我坐上小木船,向水的中央驶去,这个时候,两岸的青山,被我不停地甩在脑后,河面时而宽广,时而狭窄。我蒙尘的双眼,被洁净的河水洗净了,不断加固了我的心,所有的不快在消逝。河水在与天与地与世间万物既不热烈又不疏离的交合中自在生息,寂寞但不孤独,美丽但不忧伤。这就是河水的真面目,没有矫情的忸怩,没有取宠的修饰,她缓缓地孕育自己水的情态,来打动人心灵中最善良的部分。在碧绿的水面之间,我的心底也豁然开朗。
在这样碧绿的河水中,我愿洗去尘埃,濯尽铅华,还原人的本色。在清澈的河水里,我甘愿做一片水草,一只雀鸟,一粒石子...
深绿色的是池塘的水,流水不腐,池塘的水是静止的,但它却没有腐的味道,总是散发出一丝丝清香,如农户刚泡出的那杯绿茶清新飘逸。
是的,这里从不缺乏绿,绿的树,绿的水,绿的茶,绿的让人快乐,绿的让人幸福,绿的让人温暖。
当我回到县城被春风吹透胸膛的时候,我感到了一股股暖意,因为我已经领悟了人生的永恒绿色并不受地域和时令的限制,它鲜活在绵延不绝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长河中。
家乡的变化200字参考总结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