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常识 > 礼仪知识 > 商务礼仪 > 拜访礼仪

春节的拜访礼仪精选合集

发布时间: 浏览量:3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礼仪形式。年(元旦、春节)这一民俗节日是从周朝开端的,到了西汉才正式固定下来,晚辈给长辈拜年的风俗就此开始出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关于中国春节各地拜年习俗,欢迎借鉴参考。

春节的拜访礼仪精选合集 1

  走亲戚的大体次序是:外甥走姥姥家,闺女携婿走娘家,然后是去姑、姨、姐家。除特殊情况外,都要回拜。民间有"初一初二娥媚月,初三初四好拜节"之说。

  (1)大年初一:晚辈向长辈拜年。

  拜年一般从家里开始,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在给家中长辈拜完年以后,人们外出相遇时也要笑容满面地恭贺新年,互道“恭喜发财”、“四季如意”、“新年快乐”等吉祥的话语,左右邻居或亲朋好友亦相互登门拜年或相邀饮酒娱乐。大部分地方大年初一是不走亲戚的,真正的春节走亲戚是从大年初二开始的。

  (2)大年初二:女婿必须到岳父、母家拜年。

  女婿必须到岳父、母家,并且必须带礼物,倘若你是新婚的女婿的话,这个礼物可是有很大的讲究,等下的伴手礼选择可一定要认真看哦。外甥走姥姥家,闺女携婿走娘家,这个风俗在民间有"初一初二娥媚月,初三初四好拜节"之说。进门后先向佛像、祖宗影像、牌位各行三叩首礼,然后再给长辈们依次跪拜。可以逗留吃饭、玩耍。

  (3)大年初三开始之后才开始走其他的一些亲戚。

  大年初三开始之后才开始走其他的一些亲戚,由于初三起大家普遍开始走亲戚,所以这时候去走亲戚一定要注意好时间的安排,首先是确认主人在家否,其次,登门的时间不宜选择大早上或者晚上,早上容易影响到主人休息,让人措手不及,晚上的话如果逗留时间一长就会打扰主人休息。最后还要注意的一点就是作客逗留时间一般以半小时至40分钟为宜,这样,既不失礼貌,又不影响主人接待其他客人。

春节的拜访礼仪精选合集 2

  宁波新女婿上门拜年

  在宁波象山县,结婚第一年新女婿上门去拜年,里头有很多规矩和讲究。礼品中,荔枝和桂圆是必不可少,这样的“组合”叫做“包头”,“包头”是最重要的礼品。

春节的拜访礼仪精选合集 3

  贵州苗族对歌喝酒打花脸

  大年初二,贵州省黔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两汪乡的苗族同胞开始走亲访友,每到一家,便受到主人丰盛的酒席款待,席间以当地苗族独特的方式相互对歌喝酒打花脸,脸越花表示喝的酒越多,越吉祥,越幸福。

春节的拜访礼仪精选合集 4

  山东西北地区拜年五跪

  第一次磕头要拜祖先。第二次磕头要拜高堂。第三次磕头是拜乡亲。第四次磕头是送家堂。第五次磕头黍亲友。华北地区

  北京妇女初六才能外出

  北京人以农历正月初一为一年之始,旧时,除自家庆贺外,亲戚、朋友、同事、邻里之间从这一天开始要互相拜年,但只限于男人,妇女则要到正月初六才能外出拜年。

春节的拜访礼仪精选合集 5

  大年初一:

  1.已嫁之女不可回娘家:过年嫁出去的女儿回娘家,会把娘家吃穷,因此只能在初二或者初叁回娘家,但是其中的含意是嫁去的女儿已经是别人家的媳妇了,过年婆家一定有很多人来拜年,媳妇要帮忙奉茶服侍,因此初一不可以回娘家。

  2.早餐忌吃稀饭、荤食及药品:过去的常规穷人家才吃稀饭,所以在年初一的上午一定要吃乾饭,表示家里整年度都会很富有,而年初一的早上叫做万神盛会,表示所有的神出来拜年,因此为表尊敬首先不要吃荤,要吃素,另外除了重病不得不吃之外,一般的补品补药初一最好不要吃。

  3.忌叫他人姓名催人起床:年初一的上午不要叫人姓名催人起床,这样表示对方整年度都要人催促做事情。

  4.忌跟还在睡觉的人拜年:年初一时对方还在睡梦中不要跟对方拜年,等对方起床再拜年,因为这样会让对方一整年都在病床中。

  初一、初二忌洗衣:水有水神,水神的生日在初一初二,因此这两天不要洗衣服。

  初一到初五:

  1.白天不可午睡:过年期间白天睡午觉,表示整年度都会很懒惰,其中的含意是因为过年期间有很多客人到家里拜年,如果睡午觉的话对人很失礼。

  2.忌倒污水、垃圾、扫地:过年期间不要从事洒扫的工作,因为这样容易把家中的财气扫掉。

  3.忌被他人自口袋掏取对象:过年期间不要让人从自己口袋掏东西,这样表示整年度钱财都会被人家掏走。

  4.忌向人讨债:过年期间不管是被要债或者是跟人家要债的人在一整年间都会很倒楣,因此忌讳向人讨债。

春节的拜访礼仪精选合集_精选范文网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礼仪形式。年(元旦、春节)这一民俗节日是从周朝开端的,到了西汉才正式固定下来,晚辈给长辈拜年的风俗就此开始出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关于中国春节各地拜年习俗,欢迎借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