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常识 > 节日知识 > 24节气 > 惊蛰

惊蛰节气习俗都有哪些呢5篇

发布时间: 浏览量:8

我国劳动人民自古很重视惊蛰节气,把它视为春耕开始的日子。那么你知道惊蛰气节要注意哪些事情。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22惊蛰节气习俗都有哪些呢,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惊蛰节气习俗都有哪些呢1

我国古时候将惊蛰分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描述已是桃花红、李花白,黄莺呜叫、燕飞来的时节,大部分地方都已进入了春耕的时间之中了。惊醒了蛰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种昆虫的时候,此时过冬的虫卵也要开始卵化,由此可见惊蛰是真实的一种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一个节气。

惊蛰节气习俗都有哪些呢2

惊蛰时节有什么习俗

惊蛰的由来

惊蛰的时节变化

惊蛰节气习俗都有哪些呢3

惊蛰节到闻雷声,震醒蛰伏越冬虫。

春季生产掀高潮,从南到北忙春耕。

麦田施肥和浇水,紧跟锄搂把土松。

春季造林好时机,因地制宜分树种,

栽后护理要认真,光栽不护白搭工。

家禽孵化黄金季,牲畜普遍来配种,

天暖花开温升高,畜禽打针防疫病。

快把鱼塘整修好,放养鱼苗好节令。

春雷一响,惊动万物。

春雷响,万物长。

九九加一九,遍地耕牛走。

惊蛰春雷响,农夫闲转忙。

二月莫把棉衣撤,三月还下桃花雪。

惊蛰有雨并闪雷,麦积场中如土堆。

二月打雷麦成堆。

惊蛰地气通。

惊蛰断凌丝。

九尽杨花开,春种早安排。

九九八十一,家里做饭地里吃。

冻土化开,快种大麦。

大地化,快种葵花和蓖麻。

大麦豌豆不出九。

豌豆出了九,开花不结纽儿。

种蒜不出九,出九长独头。

惊蛰地化通,锄麦莫放松。

惊蛰不耙地,好像蒸锅跑了气。

地化通,赶快耕。

到了惊蛰节,耕地不能歇。

春耕抢墒,秋耕抢时。

挖地如挖粮,整地如修仓。

挖塘修坝,旱涝不怕。

水利不修,有田也丢。

打井修渠能防旱,丰收靠人不靠天。

种不好庄稼一年穷,修不好塘堰一世穷。

有地有井人当家,有地无井天当家。

惊蛰节气习俗都有哪些呢4

1、春雷

春雷往往是指一年中第一次初雷,春雷响起,大地回春。它是冷暖空气相遇、大气不稳定时、对流天气的产物。农民朋友十分关注春雷初鸣的时间。如果初雷在惊蛰之日鸣响,会认为当年风调雨顺,庄稼会喜获丰收;如果初雷在惊蛰之前鸣响,则预示着当年的雨水较多,可能会发生“春季连阴雨”;反之,可能会有旱情发生。

2、春寒

惊蛰期间,乍暖还寒,南方的农民朋友最担心出现“低温阴雨”。此时,华南和江南南部的早稻、棉花等喜温作物都开始播种育秧了。在连续3天或3天以上,日平均气温≤10℃的低温阴雨天气中,光照不足,会造成早稻烂种、烂秧;这种天气对油菜、棉花、玉米的播种和管理也极为不利;对冬小麦拔节生长也十分有害

3、春旱

北方大地开始春耕,人们最担心雨水太少出现春旱。北方素有“春雨贵如油”“十年九春旱”之说。这时,北方还有雪花飘落,但对于相对干旱的西北、东北来说,此时的雪对土壤水分的增加十分有益,如果有一场象样的雨雪,十分有利于不久开始的春播生产和冬小麦返青。华北这一时期,即便有雪,也多以雨夹雪的形式出现,往往落地为雨。

惊蛰节气习俗都有哪些呢5

原则一:夜卧早起去“春困”

惊蛰时节,人们常感到困乏无力,昏沉欲睡,早上醒来比任何一节气都迟,这就是民间常说的“春困”,这是人体生理功能随季节变化而出现的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

春季在太阳出来的时候可以出去散散步,呼吸新鲜空气的同时,还有助于消除疲劳,培补阳气。在出门散步活动的时候,可以配合着摩擦双手、揉摩胸腹、捶打腰背、拍打全身等动作,有利于人体疏通气血,生发阳气。

春季常说“夜卧早起”,这里的夜卧并非指熬夜到凌晨才睡觉。春季时节昼长夜短,等到天黑时候已经较晚了。因此古时的“夜卧”其实是指天黑不久便睡觉,大约现代七点-八点左右。所以“夜卧早起”是提醒人们早睡早起。此外,充足的睡眠也是养肝血最好的方式。

原则二:春捂养阳防疾病

《黄帝内经》中说,“春三月,此谓发陈。”发陈,也就是推陈出新的意思。

春天的时候,冬藏了许久的阳气终于开始生发,让原本躲在体内深处的寒邪、瘀滞、风邪等等陈疾,被此时初生的阳气给顶了出来,由内而外的发散。从而也使新鲜的、轻盈的能量在体内生机勃勃的生长,焕发新的光彩。

我们此时要做的事情,就是顺着这股生长力,让体内那些陈疾宿毒给彻底发出来清除掉,为身体腾出位置,让阳气自由生长。

惊蛰过后春暖花开,同时却也是各种病毒和细菌活跃的季节。最容易容易会出现呼吸道疾病,比如说流感、犯鼻炎等等;同时患有鼻炎的人,别到处乱晃,尤其是花粉多、灰尘多的地方,否则鼻炎很容易反复发作的。

由于春季与肝相应,如养生不当则可伤肝。现代流行病学调查亦证实,惊蛰属肝病的高发季节。

惊蛰时节的气候乍暖乍寒,变化无常,在气温上升或是出汗的时候,不要立刻脱去过多的衣物,防止人体受寒而导致体质下降,从而遭受各种春季流感病毒的侵袭,引发疾病。

特别提醒下着裙装的女生,如气温太低,尤其在阴雨绵绵的日子里穿裙装,由于膝关节外皮下脂肪少,缺乏保护,对冷空气的侵袭较为敏感,受寒后更易发生局部麻木、酸痛等症,久之会引发关节炎。因此,此时节在穿着上还是要注意保暖,以“捂”为主。

原则三:饮食清淡多吃梨

中医学认为春属木与肝相应,惊蛰时节人体的肝阳之气渐升,阴血相对不足,养生应顺乎阳气升发、万物始生的特点,使自身的精神、气血也如春日一样舒展畅达,生机盎然。

中医讲:"肝主青色,青色入肝经。"从饮食方面来看,惊蛰时节饮食起居应顺肝之性、令五脏和平。日常饮食要清淡健脾护肝,少酸多甜多吃些水果缓解春燥。宜多吃富含植物蛋白质、维生素的清淡食物、新鲜蔬菜,诸如春笋、韭菜、菠菜、芹菜、鸡、蛋、牛奶、鸭血、水萝卜、苦瓜、木耳菜、油菜、山药、莲子、银耳、枸杞、蜂蜜等食物;油腻的食物尽量少吃,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葱、蒜、胡椒也应少吃;少食动物脂肪类食物;尽量少喝酒等。

惊蛰时节,乍暖还寒,气候比较干燥,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外感咳嗽。生梨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吃梨不仅清火去热,还能滋润心肺,让身体抵抗外界病菌的能力更强,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

梨的吃法很多,比如生食、蒸、榨汁、烤或者煮水,特别是冰糖蒸梨对咳嗽具有很好的疗效,而且制作简单方便,平时不妨把其当作甜点食用。另外,咳嗽患者还可食用莲子、枇杷、罗汉果等食物缓解病痛,饮食宜清淡,油腻的食物最好不吃,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葱蒜、胡椒也应少吃。

原则四:初春运动宜适量

经过一个冬季,身体各脏器的功能仍处在比较低的状态,四肢关节、肌肉还处在“苏醒前期”,所以初春的运动只要将身体舒展开就好。

1、多伸懒腰

伸懒腰是最为健康的运动方式,坐办公室的人们可以多做。感觉到疲劳的时候,伸懒腰能够醒神,同时还能促进血液循环,帮助你排毒。

2、放风筝

不少人的工作都是有双休日的,春季万物复苏,到处都是绿油油的,给人很清新的感觉。这个时候应该适当适当出门走一走,比如说在双休日带上家人或者说约上好友去放风筝。放风筝需要跑动,既能够帮助你活动筋骨,还能够舒发阳气,让你的身体变得强健一些。

另外,放风筝的时候,还能看到自然风景,有助调节心情,释放自己的压力。

3.散步

散步可以最简单的运动方式,吃完晚饭去散步,并且散步的时候配合拍拍双手,有助疏通全身的气血,生发阳气,帮助你保健身体。专家认为:健步而行,让腿、背、腹、臀各部位大肌肉群交替收缩和放松,逐步加快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肺脏得到清洗通畅,身体也逐渐调整好了。

惊蛰节令养生,离不开精神的调养和饮食的调配。在情绪上要忌焦躁、抑郁等有害情绪;饮食上要依据自身的体质,以此来调补阴阳盛衰。做好精神和物质两方面的工作,才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来度过一个美好的生活。

惊蛰节气习俗都有哪些呢5篇_精选范文网

我国劳动人民自古很重视惊蛰节气,把它视为春耕开始的日子。那么你知道惊蛰气节要注意哪些事情。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22惊蛰节气习俗都有哪些呢,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惊蛰节气习俗有哪些惊蛰日清晨村童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