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常识 > 节日知识 > 24节气 > 惊蛰

惊蛰的传统习俗与由来5篇

发布时间: 浏览量:6

惊蛰节气在历史上也曾被称为"启蛰"。《夏小正》曰:"正月启蛰"。在现今的汉字文化圈中,日本仍然使用"启蛰"这个名称。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惊蛰的传统习俗与由来,希望大家喜欢!

惊蛰的传统习俗与由来1

吃梨

惊蛰有吃梨的习俗。惊蛰节气,乍暖还寒,气候比较干燥,很容易就让人感到口干舌燥,身体不舒服。因此在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风俗习惯

蒙鼓皮

响雷,是惊蛰节气的重要特征。古人想象雷神是位鸟嘴人身,长了翅膀的大神,一手持锤,一手连击环绕周身的许多天鼓,发出隆隆的雷声。惊蛰这天,天庭有雷神击天鼓,人间也利用这个时机来蒙鼓皮。

《周礼》卷四十《挥人》篇上说:“凡冒鼓必以启蛰之日。”注:“惊蛰,孟春之中也,蛰虫始闻雷声而动;鼓,所取象也;冒,蒙鼓以革。”可见不但百虫的生态与一年四季的运行相契合,万物之灵的人类也要顺应天时,凡事才能达到事半功倍之

打小人

香港、澳门一向有“打小人”的习俗。传说中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会在这天出来觅食,犯之则在年内遭邪恶小人兴风作浪,阻挠前程发展,引致百般不顺。因此大家都要买份纸料,内含纸老虎、吉纸、小人纸等去“打小人”。

祭白虎化解是非

在广东一带民间有在惊蛰“祭白虎化解是非”的说法,据称白虎为口舌之神,每年会在这天出来觅食,开口伤人,所谓“祭白虎”,便是祭拜用绘制黄色黑斑纹的纸老虎

惊蛰的传统习俗与由来2

撒石灰

时值惊蛰,民间多有驱虫之举,江西南昌在这天炒豆,名曰炒虫;b#溪一带将石灰撤在厅柱础石旁,据说不生虫蚁。广东大浦家家都将黄豆或麦子反复春炒,以驱除虫蚁。湖北天门一带,儿童敲打征鼓木梆,歌唱游行,称为赶虾蟆;湖北恩施则用石灰撒地,画出弓箭形状,称之为射虫。江苏堆宁这一天炒栗子,称为爆虫;常熟一带的居民在白纸条上用红笔写“二月二,诸虫蚂蚁直人地”字样,贴在桌脚床脚,以驱虫蚁;镇江等地用守岁剩下的蜡烛照虫;松江则有烧蛇王香的做法。

我国长江下游及东南沿海各省,每年有六个月以上温度超过十七摄氏度,冬季也常在三摄氏度以上,气候温暖,雨量较多。各季节的空气也异常潮湿,最宜于各种寄生虫的繁殖。其中最足以称为祸患的,如疟蚊、虱子、跳蚤、钩虫、血丝虫等等。南方人体质远比北方人差,这也是一大原因。所以防除害虫,华南比华北更为重要紧迫。福建有谚语道:“惊蛰不杀虫,寒到五月穷。”

石灰性辛温,略有毒,能吸收湿气,使物体干燥、坚实而不腐败,这是它的特点。在医学上,主治恶疮、癫痛等,和盐一起用,还能愈合创口,凝固血液,有止血的功效。把石灰贮藏在瓦瓮里,收藏食物,可以避免潮湿、腐烂及生虫子。《千金月令》称惊蛰这一天,把石灰撤在门槛外,可彻底驱除虫蚁。

撒蜃炭

蜃是水中蛤类的总称,各种蚌类和牡砺都属于蜃类。将蜃壳烧成灰,称之为蜃炭,能除虫防湿,其功用和石灰相同。

自古时起,人们就用蜃炭预防疾病及保护棺撑等。据《周礼·秋官》记载:“赤发氏掌除墙屋。以屋炭攻之,以灰洒毒之,凡隙屋,除其狸虫。”狸虫就是跳蚤、虱子之类的东西,都是传染疾病的媒介,故而需用蜃炭和水洒遍房屋的每个角落以灭虱蚤。《礼记·植弓》中载:“有虞氏瓦棺,始不用薪,夏后氏塑,周殷人棺撑,周以蜃炭。”另有《周礼》载:“掌度,掌敛互物z物,以供间扩之用。”郑玄注日:“互物者,蚌蛤之属。间,塞也。扩,穿中也。将葬,先塞屋灰以御湿,使棺木不朽。”

周代石灰还没有出现,所以蜃炭很是被人珍视,只有贵族和富豪之家才能使用。《左传·成公二年》中记载:“宋文公卒,始厚葬,用蜃炭。”注曰:“烧蛤类为炭以瘗葬。”把蛤烧成灰用来填塞棺掉,在当时是诸侯们使用的一种方法,属厚葬。蜃炭价值之贵重由此可知。而如今凡是近海及临近江河的地区,产蛤量多的,都可大量利用蜃炭以除温驱虫。

惊蛰的传统习俗与由来3

1、大蒜:

属百合科植物,性辛、温,味辣。肝病病人宜熟用,含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C等,其提取物具有抗菌、抗病毒、软化血管等作用。

2、空心菜:

又名蕹菜,性甘、平,含蛋白、脂肪、无机盐、烟酸、胡萝卜素等,具有解毒、清热凉血等作用。

3、包菜:

即圆白菜、卷心菜、甘蓝,性平、味甘,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还含有胡萝卜素、维生素E,生用对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和疼痛有效。

4、木耳:

有黑色与白色之分,性平而味甘,含脂肪、蛋白质、多糖。可益胃养血,具有滋养作用。

5、海藻:

性寒、味咸,含大量碘、藻酸、维生素、蛋白和脂肪等。具有化痰散结之功效。据研究其提取物能较好地抑制血小板凝集和脂质氧化以及抗溃疡。

6、百合:

性平、味甘,含蛋白质、脂肪、脱甲秋水仙碱。具有益气补中、益肺止咳的作用,并可软坚安神。秋水仙碱具有抗肝纤维化和肝硬化作用,常食百合可防治肝硬化。

7、胡萝卜:

性微温,味甘、辛,富含维生素A原(胡萝卜素),亦含挥发油。本品富有营养,健胃消食,生熟均可食,对于提高肝病病人维生素A水平,间接预防癌变的发生具有较好作用。

8、黄瓜:

性寒、味甘,含戊糖、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蛋白质。其细纤维具有促进肠道毒素排泄和降胆固醇作用,其所含丙醇二酸可以抑制糖类物质转化为脂肪,尤其适合脂肪肝的防治。

<<<返回目录

惊蛰的传统习俗与由来4

惊蛰节气习俗

惊蛰节气的起源

惊蛰养生四要点

惊蛰的传统习俗与由来5

惊蛰吃梨

民间有农民流传俗语“惊蛰吃了梨,一年都精神”,梨与离谐音,民间相传,惊蛰吃梨可以和庄稼虫害远离,寓意祈愿风调雨顺丰收有余。

惊蛰炒豆

在一些地方,有惊蛰日农民吃炒豆的习俗,人们将黄豆浸泡在盐水里一段时间,然后在锅里炒出噼啪之声,意思是虫子在锅中受热煎熬所发蹦跳声音。

惊蛰蒙鼓皮

在一些农村惊蛰这天要蒙鼓皮。相传惊蛰时节雷神敲响鼓,唤醒万物,春神到人间,民间也要顺应天时蒙鼓皮,以助神威。

惊蛰祭白虎

农村老人讲,惊蛰这天祭白虎能够祛百邪,除百害。如果觉得年头不顺犯小人,要在惊蛰之日祭白虎,祈求一年平安顺利,驱除小人和病害。

惊蛰吃烙饼

在部分农村,惊蛰之日烙的饼子上要有龙鳞的图案,包的饺子上要有龙牙,用龙在人间的寓意期盼吉祥平安。

惊蛰祭雷神

农村老辈人说,惊蛰是雷神节日,有俗语云,天上雷公,人间舅公,说的是雷公地位的重要性,惊蛰祭雷神,以盼雷神唤醒万物,春满人间。

惊蛰打小人

农村里,在惊蛰这天会用清香,艾叶烟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驱赶家中虫害和霉味,妇人将准备好的衣纸小人拿到路边用鞋子拍打,用剪刀剪断小人舌头手脚并点燃,以示把小人赶走,不受小人纠缠。

惊蛰戴龙尾帽

在有些地方农村,惊蛰这天,用线串起彩色布条和秸秆连接成条形状,戴在小孩的帽子上,以示龙体在此祛邪避灾。

惊蛰咒雀

在农村里惊蛰这天清晨,乡村孩子要拿上脸盆在田埂上敲打,唱咒雀词,目的是让鸟雀在庄稼成熟的季节,不要啄食谷物,表示农民爱惜谷物的表现。

惊蛰的传统习俗与由来5篇_精选范文网

惊蛰节气在历史上也曾被称为启蛰。《夏小正》曰:正月启蛰。在现今的汉字文化圈中,日本仍然使用启蛰这个名称。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惊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