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的传统习俗介绍5篇
相关文章
惊蛰时节,春气萌动,大自然有了新的活力。很快又是一年的惊蛰节气了,你们知道有哪些习俗的吗?一起来了解下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有关惊蛰的传统习俗介绍,希望大家喜欢!
惊蛰的传统习俗介绍1
“蛰”有“藏”的意思,蛰伏。惊蛰的意思是,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壤中冬眠的动物。这时候气温回升较快,渐有春雷萌动。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旧时人们认为动物之所以可能从蛰伏中醒来,是由于由雷声惊醒的,因而,就有了惊蛰的说法。
从大量的史料中可以看出,原来立春之后这个节气的命名并不是“惊蛰”,而是“启蛰”。启蛰之后才是雨水。汉景帝的父亲名刘启,汉景帝为了避开他父亲的名讳,就将二十四节气中“启蛰”之“启”篡改成了“惊”字,同时孟春正月的惊蛰与仲春二月节的“雨水”的顺序也被置换。
惊蛰的传统习俗介绍2
1、枸杞
枸杞能保护肝细胞,改善肝脏功能,对慢性肝炎的治疗有一定效果。红枣、枸杞的食用方法很多,专家建议,可将红枣、枸杞与粳米一块煮粥,不仅养肝,同时还能调理胃肠,最适宜节后调理食用。
2、吃梨
梨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在民间还有惊蛰吃梨的说法,梨的吃法很多,可生食、可蒸煮,也可以榨汁。春季吃梨最好还是以冰糖煮制,这样不仅可以避免食物冰冷,更利于和胃降逆。
3、荠菜
荠菜是初春就出现的一种高纤维蔬菜。常吃能够养肝护肝还能保护眼睛。
4、空心菜
惊蛰节气吃空心菜,不但脆嫩多汁、味道鲜美,更是解毒的最好蔬菜。
5、韭菜
韭菜还含有抗生物质,具有调味、杀菌的功效。俗话说“韭菜春食则香,夏食则臭”。春天气候冷暖不一,需要保养阳气,而韭菜性温,最宜人体阳气。
6、山药
山药可防止春天肝气旺伤脾;可以补肾益精,可增强人体抵抗力。
惊蛰的传统习俗介绍3
咒雀
惊蛰咒雀,目的是在这一天咒过鸟雀,直至谷物成熟时,鸟雀都不敢来啄食谷物。虽然属于无稽之谈,但也是农家爱惜米谷的表现。云南宜威,惊蛰时儿童咒雀,一定要把自己家所有的田埂走遍,才可以回家。有咒雀词道:“金嘴雀,银嘴雀,我今朝,来咒过,吃着我的谷子烂嘴壳。”
撒石灰
时值惊蛰,民间多有驱虫之举,江西南昌在这天炒豆,名曰炒虫;b#溪一带将石灰撤在厅柱础石旁,据说不生虫蚁。广东大浦家家都将黄豆或麦子反复春炒,以驱除虫蚁。湖北天门一带,儿童敲打征鼓木梆,歌唱游行,称为赶虾蟆;湖北恩施则用石灰撒地,画出弓箭形状,称之为射虫。江苏堆宁这一天炒栗子,称为爆虫;常熟一带的居民在白纸条上用红笔写“二月二,诸虫蚂蚁直人地”字样,贴在桌脚床脚,以驱虫蚁;镇江等地用守岁剩下的蜡烛照虫;松江则有烧蛇王香的做法。
我国长江下游及东南沿海各省,每年有六个月以上温度超过十七摄氏度,冬季也常在三摄氏度以上,气候温暖,雨量较多。各季节的空气也异常潮湿,最宜于各种寄生虫的繁殖。其中最足以称为祸患的,如疟蚊、虱子、跳蚤、钩虫、血丝虫等等。南方人体质远比北方人差,这也是一大原因。所以防除害虫,华南比华北更为重要紧迫。福建有谚语道:“惊蛰不杀虫,寒到五月穷。”
石灰性辛温,略有毒,能吸收湿气,使物体干燥、坚实而不腐败,这是它的特点。在医学上,主治恶疮、癫痛等,和盐一起用,还能愈合创口,凝固血液,有止血的功效。把石灰贮藏在瓦瓮里,收藏食物,可以避免潮湿、腐烂及生虫子。《千金月令》称惊蛰这一天,把石灰撤在门槛外,可彻底驱除虫蚁。
撒蜃炭
蜃是水中蛤类的总称,各种蚌类和牡砺都属于蜃类。将蜃壳烧成灰,称之为蜃炭,能除虫防湿,其功用和石灰相同。
自古时起,人们就用蜃炭预防疾病及保护棺撑等。据《周礼·秋官》记载:“赤发氏掌除墙屋。以屋炭攻之,以灰洒毒之,凡隙屋,除其狸虫。”狸虫就是跳蚤、虱子之类的东西,都是传染疾病的媒介,故而需用蜃炭和水洒遍房屋的每个角落以灭虱蚤。《礼记·植弓》中载:“有虞氏瓦棺,始不用薪,夏后氏塑,周殷人棺撑,周以蜃炭。”另有《周礼》载:“掌度,掌敛互物z物,以供间扩之用。”郑玄注日:“互物者,蚌蛤之属。间,塞也。扩,穿中也。将葬,先塞屋灰以御湿,使棺木不朽。”
周代石灰还没有出现,所以蜃炭很是被人珍视,只有贵族和富豪之家才能使用。《左传·成公二年》中记载:“宋文公卒,始厚葬,用蜃炭。”注曰:“烧蛤类为炭以瘗葬。”把蛤烧成灰用来填塞棺掉,在当时是诸侯们使用的一种方法,属厚葬。蜃炭价值之贵重由此可知。而如今凡是近海及临近江河的地区,产蛤量多的,都可大量利用蜃炭以除温驱虫。
惊蛰的传统习俗介绍4
在二十四节气中,惊蛰真实的一种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出现萌发生长的现象。农耕生产与大自然的节律息息相关,惊蛰节气在农耕上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我国劳动人民自古很重视惊蛰节气,把它视为春耕开始的节令。在传统文化中,方位和八卦以及干支时间是联系在一起的。当斗柄指向东,卦在震位,是为卯月(仲春之月),万物之所出达也,万物出则天地变化可现矣。惊蛰时节的时候,春气萌动,大自然有了新的活力,万物生机盎然。时至惊蛰这一天的时候,阳气上升、气温回暖、春雷乍动、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它是古时候农耕文化对于自然节令的真实的一种反映。
惊蛰的传统习俗介绍5
祭白虎
传言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到了惊蛰这一天都会开口噬人,甚至阻挠你的前程发展。所以在惊蛰那天,民间都有“祭白虎”的习俗,寓意化解是非口舌,来年运势更好。
祭白虎,是指拜祭用纸绘制的白老虎,纸老虎一般为黄色黑斑纹,口角画有一对獠牙。拜祭时,需以肥猪血喂之,使它吃饱后不再出口伤人;继而拿生猪肉抹在纸老虎的嘴上,使之充满油水,不能张口说人是非。
杀虫日
《千金月令》上说:“惊蛰日,取石灰糁门限外,可绝虫蚁。”惊蛰日到来,也意味着太阳已经到达黄经345度。此时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的冬眠动物。在惊蛰时期,人们会用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驱赶蛇、虫、蚊、鼠以及各种霉味。或者拿石灰洒在门槛外,以此来杜绝虫子的骚扰。
打小人
每年惊蛰那日,你会看到有些妇人,一边用木拖鞋拍打纸公仔,一边口中念念有词地念:“打你个小人头,打到你有气冇定抖,打到你食亲野都呕”的打小人咒语。惊蛰打小人的用意在于驱赶身边的小人瘟神,宣泄内心的不满。现在大部分人打小人,一般是求在新的一年里能万事如意。
禁婚
根据民间的习俗,惊蛰前后期间,雷公会经常出门行事,常常有雷声轰隆,所以这个时期是禁止人间办婚事的。若有违者,就要受雷公处罚,婚事也会办得不顺当。所以说,即使有嫁娶好日子,很多人也不会在这个时间办喜事。
惊蛰的传统习俗介绍5篇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