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常识 > 节日知识 > 24节气 > 惊蛰

关于惊蛰节气名字由来范文推荐

发布时间: 浏览量:0

“惊蛰”前后,之所以偶有雷声,是大地湿度渐高而促使近地面热气上升或北上的湿热空气势力较强与活动频繁所致。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22惊蛰的由来简短,希望大家喜欢!

关于惊蛰节气名字由来范文推荐 1

在惊蛰前后,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平均气温在13℃左右,跟雨水节气相比,升高了3℃以上。

惊蛰将至,江南大部分地区已经是垂柳鹅黄、芳草泛绿,赏花时节到了,大家可以踏青郊游去了。不过,惊蛰前后,春寒乍暖,我们要时刻关注天气变化,谨防出现“低温阴雨”的天气。对于农民朋友来说,这样的天气影响播种和育秧。对于普通市民来说,这样的天气容易让人感到身体不适,甚至是生病。

“春雷响,万物长”,惊蛰时节正是大好的“九九”艳阳天,气温回升,雨水增多,农家无闲。可谓左河水之“一声霹雳醒蛇虫,几阵潇潇染紫红。九九江南风送暖,融融翠野启春耕。”这时,我国除东北、西北地区仍是银妆素裹的冬日景象外,其他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已升到0℃以上,华北地区日平均气温为3—6℃,江南地区为8℃以上,而西南和华南还达10—15℃,早已是一派融融的春光了。

在我国的西北和华北地区,惊蛰前后还特别容易出现沙尘天气,西北地区还会出现沙尘暴。

到了惊蛰,中国大部地区进入春耕大忙季节。真是:季节不等人,一刻值千金。大部分地区惊蛰节气平均气温一般为12℃至14℃,较雨水节气升高3℃以上,是全年气温回升最快的节气。日照时数也有比较明显的增加。但是因为冷暖空气交替,天气不稳定,气温波动甚大。

华南东南部长江河谷地区,多数年份惊蛰期间气温稳定在12℃以上,有利于水稻和玉米播种,其余地区则常有连续3天以上日平均气温在12℃以下的低温天气出现,不可盲目早播。惊蛰虽然气温升高迅速,但是雨量增多却有限。

华南中部和西北部惊蛰期间降雨总量仅10毫米左右,继常年冬干之后,春旱常常开始露头。这时小麦孕穗、油菜开花都处于需水较多的时期,对水分要求敏感,春旱往往成为影响小春产量的重要因素。植树造林也应该考虑这个气候特点,栽后要勤于浇灌,努力提高树苗成活率。

关于惊蛰节气名字由来范文推荐 2

惊蛰吃梨

在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惊蛰吃梨源于何时,无迹可寻,但祁县民间却有这样一则代代相传的故事。传说闻名海内的晋商渠家,先祖渠济是上党长子县人,明代洪武初年,带着信、义两个儿子,用上党的潞麻与梨倒换祁县的粗布、红枣,往返两地间从中赢利,天长日久有了积蓄,在祁县城定居下来。雍正年间,十四世渠百川走西口,正是惊蛰之日,其父拿出梨让他吃后说,先祖贩梨创业,历经艰辛,定居祁县,今日惊蛰你要走西口,吃梨是让你不忘先祖,努力创业光宗耀祖。渠百川走西口经商致富,将开设的字号取名“长源厚”。后来走西口者也仿效吃梨,多有“离家创业”之意,再后来惊蛰日也吃梨,亦有“努力荣祖”之念。

蒙鼓皮

惊蛰是雷声引起的。古人想象雷神是位鸟嘴人身,长了翅膀的大神,一手持锤,一手连击环绕周身的许多天鼓,发出隆隆的雷声。惊蛰这天,天庭有雷神击天鼓,人间也利用这个时机来蒙鼓皮。《周礼》卷四十《挥人》篇上说:”凡冒鼓必以启蛰之日。“注:“惊蛰,孟春之中也,蛰虫始闻雷声而动;鼓,所取象也;冒,蒙鼓以革。”可见不但百虫的生态与一年四季的运行相契合,万物之灵的人类也要顺应天时,凡事才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打小人”驱赶霉运

惊蛰象征二月份的开始,会平地一声雷,唤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虫鼠蚁,家中的’爬虫走蚁又会应声而起,四处觅食。所以古时惊蛰当日,人们会手持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驱赶蛇、虫、蚊、鼠和霉味,久而久之,渐渐演变成不顺心者拍打对头人和驱赶霉运的习惯,亦即“打小人”的前身。

所以每年惊蛰那天便会出现一个有趣的场景:妇人一边用木拖鞋拍打纸公仔,一边口中念念有词地念:“打你个小人头,打到你有气冇定抖,打到你食亲野都呕”的打小人咒语。

《千金月令》上说:”惊蛰日,取石灰糁门限外,可绝虫蚁。“石灰原本具有杀虫的功效,在惊蛰这天,洒在门槛外,认为虫蚁一年内都不敢上门,这和闻雷抖衣一样,都是在百虫出蛰时给它一个下马威,希望害虫不要来骚扰自己。

关于惊蛰节气名字由来范文推荐 3

【蜂蜜蒸梨】

功效:生津润燥,止咳化痰

材料:梨1颗,蜂蜜50克

做法:先把梨挖去核,将蜂蜜填入,加热蒸熟;每日早晚各吃1个,连吃数日。

【冰糖炖梨】

材料:粗梨1颗,冰糖1~3克,可加贝母

作法:梨削皮、洗净后挖核,中间放入冰糖;连同削去的皮,一同放入锅中蒸煮,至果肉变透明色。

【雪梨膏】

材料:雪梨

做法:取鲜雪梨适量切碎,榨汁备用。梨渣加水煎煮2次至味尽,合并煎液,滤过,与梨汁浓缩,再加倍量砂糖,煮沸,收膏即成。

每次10~15克,每日2~3次,含服或冲饮。

功效:可清肺泄热,润燥止渴,用于肺燥干咳、久咳、胸痛等。

【梨汁粥】

材料:鲜梨2个,大米100克,白糖适量。

做法:将梨洗净,去皮、核,榨汁备用;将梨皮、梨渣、梨核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熟时调入梨汁、白砂糖,再煮一、二沸服食,每日1剂。

功效:可润肺化痰,适用于肺热咳嗽或燥咳、口干等。

【白梨蜂蜜】

材料:大白梨1个,蜂蜜50克。

做法:先把白梨挖去皮、核,将蜂蜜填入,上笼蒸熟吃,每日早晚各1个。

功效:可生津润燥,止咳化痰,适用于阴虚肺燥、久咳咽干、手足心热等症。

【贝母蒸梨】

材料:川贝粉5克,大雪梨1个,冰糖适量。

做法:将雪梨洗净,切块,与川贝、冰糖同入碗中,隔水蒸熟服食,每日1~2次。

功效:可化痰止咳,适用于痰热咳嗽。

【秋梨燕窝】

材料:秋梨1个,燕窝、冰糖3克。

做法:将秋梨去核,燕窝泡软,冰糖捶碎,将二者同纳入梨心中,蒸熟、早晚各服食1次。

功效:可滋阴润肺,化痰止咳,适用于肺阴虚所致的咳嗽、痰喘、咯血及秋燥咳嗽、胸痛等。

【梨酱】

材料:梨1个,冰糖适量。

做法:取鲜梨去皮核,切碎,加冰糖适量煮熟,压如泥糊状即成,分次服食,每日1剂。

功效:可润肺清热,止咳化痰,适用于小儿咳嗽。

lt;<<返回目录

关于惊蛰节气名字由来范文推荐 4

惊蛰,是24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今年3月5日,太阳到达黄经345度时为“惊蛰”。惊蛰的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蛰是藏的意思。《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晋代诗人陶渊明有诗曰:“促春遘(gòu)时雨,始雷发东隅,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实际上,昆虫是听不到雷声的,大地回春,天气变暖才是使它们结束冬眠,“惊而出走”的原因。

我国古代将惊蛰分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描述已是桃花红、李花白,黄莺呜叫、燕飞来的时节,大部分地区都已进入了春耕。惊醒了蛰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种昆虫的时候,此时过冬的虫卵也要开始卵化,由此可见惊蛰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一个节气。

惊蛰雷鸣最引人注意。如“未过惊蛰先打雷,四十九天云不开”。惊蛰节气正处乍寒乍暖之际,根据冷暖预测后期天气的谚语有:“冷惊蛰,暖春分”等。惊蛰节的风也有用来作预测后期天气的依据。如“惊蛰刮北风,从头另过冬”、“惊蛰吹南风,秧苗迟下种”。现代气象科学表明,“惊蛰”前后,之所以偶有雷声,是大地湿度渐高而促使近地面热气上升或北上的湿热空气势力较强与活动频繁所致。从我国各地自然物候进程看,由于南北跨度大,春雷始鸣的时间迟早不一。就多年平均而言,云南南部在1月底前后即可闻雷,而北京的初雷日却在4月下旬。“惊蛰始雷”的说法仅与沿长江流域的的气候规律相吻合。

lt;<<返回目录

关于惊蛰节气名字由来范文推荐 5

惊蛰时候会蒙鼓皮,古人想象雷神是位鸟嘴人身,长了翅膀的大神,一手持锤,一手连击环绕周身的许多天鼓,发出隆隆的雷声。惊蛰这天,天庭有雷神击天鼓,人间也利用这个时机来蒙鼓皮。《周礼》卷四十《挥人》篇上说:"凡冒鼓必以启蛰之日。

注:“惊蛰,孟春之中也,蛰虫始闻雷声而动;鼓,所取象也;冒,蒙鼓以革。”可见不但百虫的生态与一年四季的运行相契合,万物之灵的人类也要顺应天时,凡事才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TAG标签: 惊蛰 特点

关于惊蛰节气名字由来范文推荐_精选范文网

“惊蛰”前后,之所以偶有雷声,是大地湿度渐高而促使近地面热气上升或北上的湿热空气势力较强与活动频繁所致。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22惊蛰的由来简短,希望大家喜欢!惊蛰的由来简短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之一,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