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节气的含义是什么简单介绍精选总结
相关文章
立春,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立春是中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关于立春节气的含义、来历、习俗、谚语大家都有了解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立春节气的含义是什么_立春节气的谚语,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目录
立春节气的含义
立春节气的谚语
立春节气的习俗
立春节气的含义是什么简单介绍精选总结 1
立春,二十四节气之一。春季开始的节气。每年2月4日或5日太阳到达黄经315度时为立春。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节,立,建始也……立夏秋冬同。”古代“四立”,指春、夏、秋、冬四季开始,其农业意义为“春种、夏长、秋收、冬藏”,概括了黄河中下游农业生产与气候关系的全过程。
中国幅员辽阔,地理条件复杂,各地气候相差悬殊,四季长短不一,因此,“四立”虽能反映黄河中下游四季分明的气候特点,“立”的具体气候意义却不显著,不能适用全国各地。
黄河中下游土壤解冻日期从立春开始;立春第一候应为“东风解冻”,两者基本一致,但作为春季开始的标志,失之过早。中国气候学上,常以每五天的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0℃以上的始日划分为春季开始,它与黄河中下游立春含义不符。
立春之初,真正进入春季的只有华南。但这种划分方法比较符合实际。立春后气温回升,春耕大忙季节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陆续开始。
我国古代将立春的十五天分为三候:“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蜇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说的是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立春五日后,蜇居的虫类慢慢在洞中苏醒,再过五日,河里的冰开始溶化,鱼开始到水面上游动,此时水面上还有没完全溶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鱼负着一般浮在水面。
自秦代以来,我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们的心目中,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在气候学中,春季是指候(5天为一候)平均气温10℃至22℃的时段。
时至立春,人们明显地感觉到白昼长了,太阳暖了。气温、日照、降雨,这时常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趋于上升或增多。
小春作物长势加快,油菜抽苔和小麦拔节时耗水量增加,应该及时浇灌追肥,促进生长。农谚提醒人们“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大春备耕也开始了。
即使立了春,但是华南大部分地区仍是很冷“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的景象。这些气候特点,在安排农业生产时都是应该考虑到的。
立春节气的含义是什么简单介绍精选总结 2
“一年之计在于春”。中国古代以农立国,春种秋收,关键在春。因此自古以来立春就是一个重大的节日,自官方到民间都极为重视。那么立春之日古人有哪些习俗呢?
1、迎春
立春之日迎春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礼祀·月令》中记载,立春时周天子亲率诸侯、卿大夫等去东郊迎春、祭祀,祈求风调雨顺农业丰收。汉代仍承此俗并延续至后世。这种活动影响到庶民,使之成为后来世世代代的全民迎春活动。
迎春于立春前一日进行。迎春就是把春天和句(gōu)芒神等迎接回来,以保佑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句芒神,又名句芒、木神、春神,是主宰农业生产、草木和各种生命生长之神。迎春之前必须进行事前预演,俗称演春。迎春时设春官两名,春官顶冠饰带如同公鸡,走在迎春队伍前面沿街高喊:“春来了”,“春来了”,俗称“报春”。这天无论士、农、工、商,见到春官都要作揖礼谒。接着是鼓乐仪仗队伍,官员们身穿朝服紧随其后,最后是农民队伍,人人手执农具。迎春队伍一路锣鼓喧天、浩浩荡荡来到东郊事前制作好的泥塑“芒神”和“春牛”前,行礼、作揖、祭拜,仪式隆重而庄严。礼毕,将二者接回城中。
2、打春
打春又叫“鞭春牛”、“鞭土牛”,就是把立春前一天从城东郊接回来的“春牛”于立春当天用彩鞭抽打,意为鞭策老牛下地耕田之意。立春时分,官员三次鞭打“春牛”后由农民将之打碎,这样春牛在制作时塞满肚子的五谷就洒落在地,人们争相哄抢,把捡到的谷粒放进自家粮仓,寓意仓满粮足。清人《燕京岁时记》:“……立春先一日,顺天府官员至东直门外一里春场迎春,立春日礼部呈进春山宝座,顺天府呈进春牛图,礼毕回署,引春牛而击之,曰打春……”。因此立春又叫“打春”。宋·晁冲之《立春》诗:“自惭白发嘲吾老,不上谯门看打春。”
一个“打”字,透着欢快和喜庆,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在漫长的封建社会,牛是主要的耕作工具,农事其实就是牛事。没有牛的耕作,哪来的五谷丰登?整个冬天,牛都卧在家中,吃得膘肥体壮,身子骨也懒了。春天到了,是需要敲打一下了,给它提个醒:伙计,是下田耕作的时候了。至此,春天的繁忙拉开帷幕。
3、游春(游行、探春)
游春是一项流行于民间的祭祀游行活动。游春队伍首先到达事前选定好的春场(场地),绕场两圈,然后站在各自的位置上。场地设有报春台,打扮成公鸡模样的报春官手执彩旗,一报——“风调雨顺”,二报——“五谷丰登”,三报——“国泰民安”。每报一声,队伍同声呼应一声,报者均有赏。
仪式结束,游春活动开始。锣鼓队走在前面,中间是由四人或八人抬着的巨大“春牛”,之后的人们装扮成不同的代表春天形象的模样,如牧童牵牛、大头娃娃送春桃等。队伍在周围村庄、大街小巷穿行,边走边舞,热闹非凡。这次游春是开始踏青的信号,直至端午节期间都是游春的好时机(立春当日游春叫探春)。
4、咬春
立春当日,吃春盘、春饼、春卷和生菜等谓之“咬春”。
春盘就是把生菜、瓜果、饼糖放在盘子中(或拼成盘)用来自食或馈送亲友,取迎春之意。杜甫《立春》:“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食生菜意为迎新。
春卷也叫春蚕。《岁时广记》:“京师富贵人家造面蚕,名曰‘探官蚕’。又因立春日做此,故又称‘探春蚕’。”
另外也有吃萝卜的。明《酌中志》:“立春之时,无贵贱嚼罗卜,曰‘咬春’”。立春萝卜又称“子孙萝卜”。立春吃萝卜可能是因为价格低廉,穷富都吃得起的缘故;或者是萝卜具有通气、解春困等功效。
5、“送春”
立春这天,民间艺人会制作许多小泥牛,称为“春牛”,送往各家各户,谓之“送春”
立春节气的含义是什么简单介绍精选总结 3
立春的含义:春季的开始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首,立春和立夏、立秋、立冬一样,表示着一个季节的开始。也就是说,立春意味着春季的开始。
立春又叫立春节、朝节、岁节、岁旦,其主要是当太阳到达黄经315°的时候,大多在公历2月3日、4日或者5日这三天。
立,开始的意思;春,代表着温暖、生长。立春就是指天气严寒的冬天已经过去, 天气逐渐回暖,即将进入温暖和煦的春天,百花即将在这个季节盛开。
立春时最主要的特点是气温会回升,天气会逐渐变暖,日照时间也会变长。在农民们看来,立春的到来,意味着要开始春耕播种了。
立春的前一节气是大寒,后一个节气是雨水。当立春时节到来时,我国广西桂林到江西赣州等地已经进入了春天,有着春天的气息,有的地区甚至开起了花朵。
但是,由于我国地区比较辽阔,北方大部分地区直到谷雨或立夏的时候才会入春。北方地区入春的时间比南方地区稍晚一些。
立春节气的含义是什么简单介绍精选总结 4
立春习俗——矜恤缓刑
我国古代在立春之前,均有对囚徒减免刑罚、怜悯抚恤的行为。《礼记·月令》中写有:“命相布德和令,行庆施惠,下及兆民。牺牲毋用化,禁止伐木,毋毅巢,毋杀孩虫、胎夭、飞鸟,毋度,毋卵。”汉朝在文帝、章帝、明帝执政时,经常下诏,抚恤囚犯,减免刑罚,救济辉寡孤独。例如汉章帝元和二年,曾经下诏三公日:“方春生养,万物革甲,宜助萌阳,以育时物,其令有司,罪非殊死,且勿案验,及吏人条书相告,不得听受,冀以息事宁人,敬奉天气。”古人认为,春天阳气生发,万物开始生长,如果唯独人类除外,便不合情理,所以《礼记·郊特牲》有“春飨孤子”之句。《春秋繁露·治水五行》中亦有:“立春出轻繁,去拘留,除栓桔,开闭阂,通障塞,存幼孤,矜寡独。”这些都有因时教化的意思。
所以,在古代立春习俗中,时常于立春前一星期,由各级官员将所有积压案件逐一处理,并视案情轻重,对“罪非殊死”的一些案犯,酌情减免刑罚,目的在于使人精神振作,并增益人口。对自首之人,允许悔过自新,以示与岁更新。
立春习俗——迎春
立春习俗中在立春前一日,先要迎春。春至而万物生。古人把农事叫作春事,农忙叫作春忙。《书传》中记载:“冬寒无事,并人室处,春事既起,丁壮就功。”黄庭坚有诗写道:“田园恰恰值春忙。”春天又是播种的时节,因此,说到耕地,也应该称为春耕。
我国是农业国家,对于节令,极为重视。迎春的礼仪,在《月令》中有所记载,到东汉明帝时逐渐完备,后世更将它列人祀典。地方上的官员也箫举行迎春典礼,时间都在立春前一日。而在民间,迎春的仪式更是铺张盛大,十分热烈,其宗旨一方面在于劝农务耕,注重生六一方面示人须珍惜韶光,不要辜负一年之中的最好季节。
立春习俗——走马
立春习俗中的走马就是跑马,即骑马,盛行于唐玄宗时。当时有人因此说道:“生儿不用识文字,斗鸡走马胜读书。”北方人自古因地理地势的缘故,大多喜好骑马。
立春习俗——蹴鞠
蹴鞠在古代极为盛行,相传起源于黄帝时,蹴鞠也是立春习俗中的一个习俗。《史记》:“处后毗鞠。”《后汉书》:“六博蹴鞠。”《汉书·艺文志》有关于at鞠的文字二十五篇,颜师古在注释中写道:“鞠以韦(皮革)为之,实之以物,踢以为戏。蹴鞠陈力之事,在昔附于兵法。”《太平御览》引用《三仓解话》称:“鞠,毛丸,可踢戏。”
蹴鞠,就是如今的踢球。汉朝时做这种游戏,要在地上挖出洞窟,把球踢人其中,又因为球很容易跑到别的地方,需要奋力追逐,所以还要挖出一条界线,示限制。(可参见《后汉书》中的〈戚夫人传》及《霍去病传》)隋唐时有专门的球场,宽广平坦,和今天的运动场没什么差异。毗鞠的时候,把两根数丈高的竹竿插在地上,并用网把竹竿网住,作为球门,以能踢进球的为胜。踢球的人分为左右两队,相互比赛。还有一种称为踏球的娱乐,即用脚蹬踩在球上,拐弯奔跑。《唐语林·卷五》:“今乐人又有蹋球之戏,作彩画木球,高一二尺,女伎登蹑。球宛转而行,萦回来去,无不如意,盖古蹋鞠之遗事也。”明朝汪云程著有《蹴鞠图谱》,上面罗列的规则很是详细,涉及分左右两队、球门、社规以及踢法等许多细则。及至南宋临安,蹴鞠打球已皆有社团。
立春习俗——春台戏
各地民间举行种种娱乐活动,用以迎接春气,预兆丰牵。人们在开旷之处搭台,聚资请戏班表演,祈福农祥,称为春台戏‘卖春困立春过后,天气渐渐和暖,往往使人容易随睡,易于徽惰。儿童于立春当日应特别早起,高呼:“卖春困!”用以振作精神。宋朝陆游有《岁薯》之诗:“从今春困不须卖,睡到日高三丈时。”此外,还有《岁首书事》,“卖困儿童起五更”,诗后自加注解:“立春未明,相呼’卖春困‘,亦旧俗也。”
立春节气的含义是什么简单介绍精选总结 5
立春时最主要的特点是气温会回升,天气会逐渐变暖,日照时间也会变长。在农民们看来,立春的到来,意味着要开始春耕播种了。
立春的前一节气是大寒,后一个节气是雨水。当立春时节到来时,我国广西桂林到江西赣州等地已经进入了春天,有着春天的气息,有的地区甚至开起了花朵。
但是,由于我国地区比较辽阔,北方大部分地区直到谷雨或立夏的时候才会入春。北方地区入春的时间比南方地区稍晚一些。
立春节气的含义是什么简单介绍精选总结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