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常识 > 节日知识 > 其它节日

二月二龙抬头民俗活动有哪些经典集锦

发布时间: 浏览量:0

农历的二月初二是“龙抬头”的日子,这天称做“龙头节”,是我们国农村的传统节日之一。古时候,人们认为龙冬天在地下冬眠,从春分到秋分,在天上行云布雨。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二月二龙抬头的传说故事,欢迎阅读!

二月二龙抬头民俗活动有哪些经典集锦 1

1.剃龙头

二月初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

农历的二月初二,无论是走在乡间集市,还是城里的大街小巷,都会看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许多人都在排队理发!一为儿童理发,叫剃“喜头”,借龙抬头之吉时,保佑孩童健康成长,长大后出人头地;大人理发,辞旧迎新,希望带来好运,新的一年顺顺利利。

2.摆围仓

二月二围仓是村民勤劳的象征。

围仓的圆圈,大套小,少则三圈,多则五圈,围单不围双。

围好仓后,把家中所有的粮食都找出来虔诚地放在仓的中间,还有意撒在仓的外围,象征着当年的大丰收,粮食已经多得茓子和斗都盛不下了。预祝当年五谷丰登,仓囤盈满。

3.吃龙食

二月二还有吃猪头肉、啃猪蹄和咬猪耳的习俗,都是象征着日子过得吉祥富足。人们形容龙也是从很多动物身上找到特征,在龙形象里,可以找到蛇、鱼、凤、麟、鹿、马、牛多种动物的影子。人们用猪头代替龙头,也是这个原因。

4.带姑娘

“二月二,带姑娘”

即娘家人接回已出嫁的女儿,在被接回来的日子里,“姑娘”除了吃喝,就是串门聊天儿,轻松而愉快。而城里人“带姑娘”则是姑娘、女婿一起带回来吃一顿丰盛的中饭。

5.放龙灯

一些沿河地区还有“放龙灯”的习俗。不少人家用芦苇或秫秸扎成小船,插上蜡烛或放上用萝卜挖成的小油碗,待到傍晚时分,放到河里或湾里点燃,为龙照路,借此娱乐同时又传递一种美好的祝愿。

6.开笔礼

二月初三为文昌诞辰日,文昌是主宰功名之神,该日文人雅士敬奉文昌,求科举登第。旧俗,儿童在二月二这天行开笔礼,表明开始正式学习。

开笔礼是人生的第一次大礼。仪式主要有拜孔子像、讲授人生最基本的道理,赠文房四宝等内容。现在很多地方也恢复了这项活动。

二月二龙抬头民俗活动有哪些经典集锦 2

山东

撒灰引龙、打灰囤

我国山东部分地区农村,这一天有“撒灰引龙”、“打灰囤”的习俗。这一天,天还蒙蒙亮的时候,家家户户就开始撒灰了,用簸箕盛着草木灰,沿着自家房子外围墙根密密的撒一圈,因为这条灰线又细又长,形似传说中的龙,所以这个举动也被叫做“撒灰引龙”,寓意把象征吉祥的龙请到家里。除此之外,家家户户还会在门前、场院用草木灰围成一个个圆圈,中间放上五谷、硬币。代表着粮食屯、钱屯,有的囤外再画上梯子,以表明囤的高大。一边用灰画圈还一面嘴里念叨着:“二月二、打簸箕,大囤满、小囤漾”,希望来年家里粮食丰收,财源滚滚。

实际上,撒灰除了象征意义,在实际中也是有用的,在农村,旧式的农家房屋为土木建筑,房舍墙体或由土墼垒砌,寒冬里,墙缝、炕缝自然成了蝎子、蚰蜒、“草鞋底”等毒虫蛰伏之处。惊蛰以后,这些毒虫伺机出动,危害人身。二月二当天,村民便在炕墙下面及房屋墙根底下撒上点草木灰,也有熏虫辟邪的作用。临沂一些地方这一天举办土地会,农户凑钱为土地爷过生日,到土地庙烧香祭祀、敲锣鼓、放鞭炮,以求土地爷保佑有个好收成。

剃龙头

二月初二,民间最大的习俗是“剃龙头”,不管是老人小孩,剪发、修容,让自己焕然一新,预示着可以求得一年的好运。从一大早开始,一些理发店里就人来人往,顾客迎门,理发师们都忙得不亦乐乎。许多人之所以选在这天剪发,是因为民间有习俗,正月剃头不吉利,所以很多人普遍是在年前理一次发,然后一直等到二月二才“理发去旧”。

吃豆子、摊煎饼,舞龙灯

二月二这天,山东传统民俗,这一天要吃炒黄豆、炒豆萁,也都有摊煎饼的习俗。祈求今年五谷丰登,有个好收成。不少地方还有舞龙灯等活动,为的就是祈福送福。

北京

吃春饼

二月二日既然是“龙抬头”之时,许多食品就与龙牵扯在一起。北京民俗食品,一种烙得很薄的面饼,又称薄饼。北方地区还时兴食用面条、水饺等。每年立春日,北京人都要吃春饼,名曰“咬春”。农历二月初二,这一天北京人也要吃春饼,名曰“吃龙鳞”。春饼比吃烤鸭的薄饼要大,并且有韧性(北京人称为要有“骨立劲儿”),因为要卷很多菜吃。昔日,吃春饼时讲究到盒子铺去叫“苏盘”(又称盒子菜)。吃春饼时,全家围坐一起,把烙好的春饼放在蒸锅里,随吃随拿,为的是吃个热乎劲儿。若在二月二这一天吃春饼,北京人还讲究把出嫁的姑娘接回家吃春饼。

吃“驴打滚”

老北京的习俗,人们喜欢在农历二月二买“驴打滚”品尝。黄豆粉面裹豆沙馅儿的驴打滚外形圆润,有“财源滚滚”的吉祥含义。

照房梁、驱虫

在北京民间有民谚说“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老百姓要在这天驱除害虫,点着蜡烛,照着房梁和墙壁驱除蝎子、蜈蚣等,这些虫儿一见亮光就掉下来被消灭了。龙抬头这一天进行驱虫活动的习俗主要流行于我国北方地区。二月二时各种昆虫包括毒虫的活动开始频繁,为了避免毒虫的伤害,人们举行一些含有驱虫意味的活动。如用棍棒、扫帚或者鞋子敲打梁头、墙壁、门户、床炕等,以避蛇蝎、蚰蜒、老鼠等虫物。通常还要念吟唱歌谣,如“二月二,龙抬头,蝎子、蜈蚣不露头。”(天津)。”

二月二龙抬头民俗活动有哪些经典集锦 3

说法一

农历“二月二”是传统的“春龙节”,有“二月二龙抬头”之说,民间一直有“理发去旧”的风俗.据说在这一天理发能够带来一年的好运。因为俗信有“正月不剃头,剃头死舅舅”的说法。所以很多人在腊月理完发后,一个月都不再去光顾理发店,直到“二月二”才解禁。不过,这一民间禁忌近年来已经逐渐淡薄。是因为俗信有“正月不剃头,剃头死舅舅”的说法。所以很多人在腊月理完发后,一个月都不再去光顾理发店,直到“二月二”才解禁。不过,这一民间禁忌近年来已经逐渐淡薄。

说法二

“二月二”的说法流行于全国多数地区。这天民间一直有“理发去旧”的说法。为孩子理发,叫“剃喜头”,借龙抬头之吉时,保佑孩子健康成长,长大后出人头地;大人理发,叫“剃龙头”,辞旧迎新,希望带来好运。有民谚为证:“二月二,龙抬头,孩子大人要剃头。”这一习俗的形成还有另一个原因,旧俗正月是不能剃头、理发的,传说如果剃头,就会死舅舅。因为有这样的禁忌,民间一直等到“二月二龙抬头”后才开始剃头,今天在北方仍是如此。如今,人们习惯赶在春节前做个新发型,到了二月二,一个多月过去了,头发长了不少,也是时候理发了。

所以整个正月里,理发店门可罗雀,生意很少。而一到二月二这天,来理发的人就络绎不绝。对这一天来理发的人来说,重要的不是理发本身,而是讨个吉利:大家都来剃龙头。旧时民间还有“有钱无钱,剃头过年”的说法。还有的地方,女孩也在此日穿耳洞。

可见二月二龙胎头,这一天人们理发,一是延习这一习俗,另外也体现出人们祈求神龙赐福的美好愿望。

二月二龙抬头民俗活动有哪些经典集锦 4

龙在二十八星宿中是东方苍龙的星象。到了每年仲春卯月之初,“龙角星”就从东方的地平线上冉冉升起,这个现象恰逢二月二这几天前后,所以从此现象我们可以联想到“龙抬头”是非常形象而其具有美感的。

“龙抬头”这天处在卯月的“惊蛰”、“春分”之间。卯月中的“卯”指万物复苏,从大地向外冒。为生发之现象,代表着生机茂发。

“卯”是干支历中的十二地支之一,五行属“木”,卦象为“震”。九二在临卦互震里,“震”为龙,表示龙离开了潜伏的状态,出现于地表之上,龙开始崭露头角。所以配合这些,把二月二叫做龙抬头。

二月二龙抬头的沿革

最早起源于伏羲氏时代,伏羲“重农桑,务耕田”,每年二月初二“皇娘送饭,御驾亲耕”。

“二月二,龙抬头”,传说是尧王的诞辰。到周武王时,每年二月初二还举行盛大仪式,号召文武百官都要亲耕。

唐朝人已把二月初二作为一个特殊的日子,说这是“迎富贵”的日子,在这一天要吃“迎富贵果子”,就是吃一些点心类食品。宋代二月初二这一天宫中有“挑菜”御宴活动。不过,唐宋时的这些“二月二”活动并没有和“龙抬头”联系在一起。

到了元时期,二月二就明确是“龙抬头”了,这一天人们盛行吃面条,称为“龙须面”;还要烙饼,叫作“龙鳞”;若包饺子,则称为“龙牙”。总之都要以龙体部位命名。元朝以后人们也把这一天叫作龙头节、春龙节或青龙节。

百姓传说中的大龙实际是没有的,那种龙就是在蛇、蚯蚓等基础上,我们祖先想象加工出来的。农历二月初二正值“惊蛰”节气前后,天气渐暖,蛇、蚯蚓、青蛙及一些昆虫等很多动物好似被春天的阳光和春雷从睡梦中惊醒了一般,人们期望龙出镇住一切有害的毒虫,期望着丰收。

二月二龙抬头民俗活动有哪些经典集锦 5

禁忌一:女子结婚后,切忌勿在娘家过二月二

按照旧社会的风俗,刚新婚的小媳妇年前年后都必须在婆家伺候公婆与丈夫,到了正月十六以后的日子可以暂时回娘家住,当作是休息日,但只能住到正月底,过了正月必须回家。因为二月二以后就是民间的春耕了,还得下地干活。

禁忌二:妇女不得在娘家分娩

妇女生小孩肯定是要见血的,产后还会有一些恶露排出体外,在过去被看成是非常污秽的事。女人回娘家生小孩等于把“霉运”带回家,而二月二龙抬头这天是等于把好运带回家的,与之相冲,所以妇女不得在娘家分娩。

禁忌三:不动针线,不用剪刀

穿到龙头。妇女们在二月初二这天不能做针线活,传说这一天龙要抬头观望天下,使用针会刺伤龙的眼睛。妇女起床前,一定要念“二月二,龙抬头龙不抬头我抬头”。起床后还要打着灯笼照房梁,边照边念“二月二,照房梁,蝎子娱松无处藏”。

禁忌四:忌说“吃醋”,改叫“用忌讳”

在我国中原诸省的方言中,因为“吃醋”都被看作是“妒忌”层面的含义,到了二月二因为本身这个节日就是喜庆的,所以当时人怕小心眼儿影响吉利,于是就把“忌讳”叫做“醋”,而用忌讳就是吃醋的意思。

禁忌五:二月二这天不吃面条

北京、河南等地在二月二忌讳吃面条,说是吃面条就是吃龙须,惹了龙王,当年会闹涝灾。不能喝粥、吃米饭,人们认为粥是龙血,米饭是龙子。不能纺花,因为“二月二纺花,胭了龙毛龙抓”。龙抓就是雷电击人的意思。有些地方忌洗衣,怕伤了龙皮。武城一带忌太阳没升起前出屋门,否则会“踢囤尖”,砸了一年丰收的希望。

二月二龙抬头民俗活动有哪些经典集锦_精选范文网

农历的二月初二是“龙抬头”的日子,这天称做“龙头节”,是我们国农村的传统节日之一。古时候,人们认为龙冬天在地下冬眠,从春分到秋分,在天上行云布雨。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二月二龙抬头的传说故事,欢迎阅读!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