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常识 > 节日知识 > 24节气 > 小满

小满节气养生方法整理集锦

发布时间: 浏览量:0

小满节气意味着进入了大幅降水的雨季,雨水开始增多,往往会出现持续大范围的强降水。小满的“满”,指的是雨水之盈,小满时节雨量大,江河至此小得盈满。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节气小满的养生要点最新2022,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

小满节气养生方法整理集锦 1

小满,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八个节气,夏季的第二个节气。每年5月20日到22日之间视太阳到达黄经60°时为小满。小满后,天气渐渐由暖变热,并且降水也会逐渐增多,民谚有“小满大满江河满”的说法。小满,标志着炎夏登场。物至于此,小得盈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饱满但未成熟,故称小满。

对于北方地区而言,小满往往是二十四个节气中日照时间最长的,“给点儿阳光就灿烂”,加上空气干燥,北方一些地方的气温很容易超越南方。小满有三候,一候苦菜秀,二候靡草死,三候麦秋至。小满时节,小春作物即将收获,中稻全面栽插,农事繁忙,晴天抢收,雨天抢栽。

小满节气养生方法整理集锦 2

南方地区:“小满大满江河满”反映了这一地区降雨多、雨量大的气候特征

一般来说,如果此时北方冷空气可以深入到我国较南的地区,南方暖湿气流也强盛的话,那么就很容易在华南一带造成暴雨或特大暴雨。因此,小满节气的后期往往是这些地区防汛的紧张阶段。

长江中下游:“小满不下,黄梅偏少”、“小满无雨,芒种无水”

对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来说,如果这个阶段雨水偏少,可能是太平洋上的副热带高压势力较弱,位置偏南,意味着到了黄梅时节,降水可能就会偏少。因此有民谚说“小满不下,黄梅偏少”;“小满无雨,芒种无水”。

黄河中下游:“小满不满,麦有一险”

满节气时,黄河中下游等地区还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小满不满,麦有一险"。这"一险"就是指小麦在此时刚刚进入乳熟阶段,非常容易遭受干热风的侵害,从而导致小麦灌浆不足、粒籽干瘪而减产。防御干热风的方法很多,比如营造防护林带、喷洒化学药物等都是十分有效的措施。

江南地区:“小满动三车,忙得不知他”

这里的三车指的是水车、油车和丝车。此时,农田里的庄稼需要充裕的水分,农民们便忙着踏水车翻水;收割下来的油菜籽也等待着农人们去舂(chong)打,做成清香四溢的菜籽油;田里的农活自然不能耽误。可家里的蚕宝宝也要细心照料,小满前后,蚕要开始结茧了,养蚕人家忙着摇动丝车缫(sao一声)丝。《清嘉录》中记载:“小满乍来,蚕妇煮茧,治车缫丝,昼夜操作”。可见,古时小满节气时新丝已行将上市,丝市转旺在即,蚕农丝商无不满怀期望,等待着收获的日子快快到来。

此外,小满节气期间江南地区往往也是江河湖满,如果不满,必是遇上干旱少雨年。这方面的谚语很多,如安徽、江西、湖北3省有“小满不满,无水洗碗”的说法;广西、四川、贵州等地区有“小满不满,干断田坎”的农谚;四川省还有“小满不下,犁耙高挂”之说。这里的“满”字,不是指作物颗粒饱满,而是雨水多的意思了。

小满节气养生方法整理集锦 3

由于中国地域辽阔,分属不同的气候带,因此对于小满的解释或者认知,南北方也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说,北方是以小麦来解释小满的,而南方则以雨水来解释小满。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的解释就是典型的北方解释,北方种植的是小麦,而且在宋朝以前,北方是经济中心,小麦的产量决定着封建王朝的稳定与否,小满就是夏熟作物(主要是小麦)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还未大满。

在小满这个节气也是有风险的,北方民间也有谚语,“小满不满,麦有一险”,也就是这个时候如果小麦受到侵害导致小麦灌浆不足、粒籽干瘪而减产,这可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因此这个节气也有重点的防护,主要防护干热风的影响。现在是通过营造防护林来防护这个问题。

南方跟北方的气候不同,很少种植小麦,所以南方对于小满的认知主要是通过雨水来解释,小满节气,雨水渐渐增多,因此这个时候的雨水就是小满。但是如果这个时候天气出现反常,对于后续的芒种等都有影响,因此,南方地区有“小满不下,黄梅偏少”“小满无雨,芒种无水”的谚语,也说明这一点。

但是如果小满的雨水太多,那么也会带来灾难,也就是常常说的“小满大满江河满”,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那么防汛的任务是非常重的。

小满节气养生方法整理集锦 4

1、未病先防,预防皮肤病

由于夏季天气湿热,易滋生蚊虫,引起皮肤瘙痒或感染等症状,所以,预防很重要。这就要求注意居家和个人的卫生。勤换洗曝晒被褥和贴身衣物,铲除病菌在湿热天气里滋生蔓延的“温床”。

2、少熬夜,预防内热上火

由于小满节气后日长夜短,气温高,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消耗也大,容易疲劳。如果长期熬夜,造成人的生理机体和新陈代谢系统的紊乱,导致内热上火,很容易引起便秘、口腔溃疡、咽痛等上火症状。

因此,在这个酷热的夏季,一定要做到内热、外热一起处理的,千万不要让自己身体热起来的,所以呢,这段时间就要早点休息,早点起床,做到作息规律的,一定不要熬夜的。

3、注意饮食卫生,预防腹痛、腹泻等疾病

进入小满时节,由于天气变热,食物很容易变质腐败。“病从口入”,所以,要尤其注意饮食卫生。尽量避免吃生冷食物,不吃隔夜食物,对于消暑降温的饮品,也要适可而止,从而有效预防腹痛、腹泻等疾病。

‘4、早晚温差大,衣物不宜骤减

虽然小满后气温明显升高,但由于雨量增多,早晚的温差仍然比较大。因此,平时要注意天气的变化,适时添加衣服。特别是在晚上的时候,温度还是会降低的,会有一点凉,所以睡觉的时候还是要盖一点小小的被子的,谨防出现感冒的,出门的时候早晚也是要注意的。

5、保证睡眠时间,适当午休

为顺应夏季阳消阴长的则律,应晚睡早起。当然,这里的“晚睡”是相对的,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熬夜。为了保持人的精力,可适当增加午休。但午休时间不宜过长,以15~30分钟为宜,多而无益。

6、适宜户外运动,更益身心健康

小满节后早、晚天气较凉快,更适合户外运动,而以散步等最为适宜。另外下棋、书法等,也是值得推荐的修身养性的方式。而在小满开始后的夏季,运动不宜剧烈,以防止大汗淋漓,伤阴也伤阳。

小满节气养生方法整理集锦 5

原则一:清热利湿、生津止渴

因人体在夏天津液消耗较多,所以夏天应注意清热生津止渴,并且因这一时期暑湿并重,所以应在日常多注意清热利湿、清暑化湿。中医认为,长夏在五脏中归于脾,也宜清补。按中医养生学的观点,过湿对脾不利,因此日常饮食中应适当多食甘凉或甘寒为宜。但应注意,因味苦的食物具有能泻能燥能坚的功能,所以不宜多食。夏天酷热高温,人们喜冷饮,饮水多,导致湿气易侵入人体。外湿入内,使水湿固脾,引起脾胃升降,令人的运化功能产生障碍,就会积水为患,引起食欲不振等。因此,夏天要常吃利水渗湿的食物,这样能够健脾和胃,脾健则其升降运化功能得以恢复,有利于行水利湿。

原则二:清心祛暑、清热解毒

中医认为,夏为暑热,夏季归于五脏属心,适宜清补。而心喜凉,宜食酸,比如可常吃些小麦制品,之外可适当多食些李子、桃子、橄榄、菠萝、芹菜等。中医注重天人合一,阴阳互补,因此人们在夏天以多吃些以性寒凉味酸食物为宜,尽量不吃辛辣温燥之物。不过应注意生食冷饮不宜过度,以免伤及人体内的正气而诱发疾病。

原则三:健脾养胃,补气益阴

进入夏季,天气炎热,人体消耗增大,一方面急需补充营养物质和津液,另一方面因暑、湿气候的影响易导致脾胃正气不足,胃肠功能紊乱。所以在饮食上应以健脾养胃为原则,以汤、羹、汁等汤水较多、清淡而又能促进食欲、易消化的膳食为主,这样才能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同时,少吃或不吃油腻厚味、油煎的食物,并且每餐进食量不宜过大,应以少量多餐为原则。如某些人已有疰夏、伤暑、暑湿、中暑等上文中所提到的症状出现,那么根据中医养生学的观点,注意针对性,辨证用膳,或补脾肺气虚,或气、阴双补。

TAG标签: 小满 食物

小满节气养生方法整理集锦_精选范文网

小满节气意味着进入了大幅降水的雨季,雨水开始增多,往往会出现持续大范围的强降水。小满的“满”,指的是雨水之盈,小满时节雨量大,江河至此小得盈满。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节气小满的养生要点最新2022,欢迎大家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