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满节气十大传统习俗5篇
相关文章
在小满节气到下一个芒种节气期间,全国各地都是渐次进入了夏季,南北温差进一步缩小,降水进一步增多。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小满节气十大传统习俗,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小满节气十大传统习俗1
1、未病先防,预防皮肤病
由于夏季天气湿热,易滋生蚊虫,引起皮肤瘙痒或感染等症状,所以,预防很重要。这就要求注意居家和个人的卫生。勤换洗曝晒被褥和贴身衣物,铲除病菌在湿热天气里滋生蔓延的“温床”。
2、少熬夜,预防内热上火
由于小满节气后日长夜短,气温高,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消耗也大,容易疲劳。如果长期熬夜,造成人的生理机体和新陈代谢系统的紊乱,导致内热上火,很容易引起便秘、口腔溃疡、咽痛等上火症状。
因此,在这个酷热的夏季,一定要做到内热、外热一起处理的,千万不要让自己身体热起来的,所以呢,这段时间就要早点休息,早点起床,做到作息规律的,一定不要熬夜的。
3、注意饮食卫生,预防腹痛、腹泻等疾病
进入小满时节,由于天气变热,食物很容易变质腐败。“病从口入”,所以,要尤其注意饮食卫生。尽量避免吃生冷食物,不吃隔夜食物,对于消暑降温的饮品,也要适可而止,从而有效预防腹痛、腹泻等疾病。
4、早晚温差大,衣物不宜骤减
虽然小满后气温明显升高,但由于雨量增多,早晚的温差仍然比较大。因此,平时要注意天气的变化,适时添加衣服。特别是在晚上的时候,温度还是会降低的,会有一点凉,所以睡觉的时候还是要盖一点小小的被子的,谨防出现感冒的,出门的时候早晚也是要注意的。
5、保证睡眠时间,适当午休
为顺应夏季阳消阴长的则律,应晚睡早起。当然,这里的“晚睡”是相对的,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熬夜。为了保持人的精力,可适当增加午休。但午休时间不宜过长,以15~30分钟为宜,多而无益。
6、适宜户外运动,更益身心健康
小满节后早、晚天气较凉快,更适合户外运动,而以散步等最为适宜。另外下棋、书法等,也是值得推荐的修身养性的方式。而在小满开始后的夏季,运动不宜剧烈,以防止大汗淋漓,伤阴也伤阳。
小满节气十大传统习俗2
第一,与农候相关。“二十四气其名皆可解,独小满、芒种说者不一。”24个节气中,22个节气名的含义都没有争议,仅仅小满、芒种之名有分歧。小满与芒种名字的由来,“古人名节之意”,“皆为麦也”。小满时节的物候,一候苦菜秀,二候靡草死,三候麦秋至。对于我们而言,小满是夏,对于麦子而言,小满是秋,所谓“麦秋”。“小满,四月中,谓麦之气至此方小满,因未熟也。”“所谓芒种五月节者,谓麦至是而始可收,稻过是而不可种也。”
第二,与降水相关。谚语说:“小满大满江河满。”南方的暴雨开始增多,降水频繁。和风细雨少了,疾风骤雨多了,雨水常常以急促而凶悍的方式降临,超出地表的承载能力。河水暴涨、乡村没田、城市“看海”的事情开始多起来了。有人觉得降水量几十毫米似乎很微小,但实际上,如果一小时降水几十毫米便可能迅速造成灾害。’
小满节气十大传统习俗3
原则一:清热利湿、生津止渴
由于我们人体在夏天的时候津液消耗的会比较多,所以在夏季我们首先应该注意清热生津止渴。
并且因这一时期暑湿并重,所以应在日常多注意清热利湿、清暑化湿。中医认为,长夏在五脏中归于脾,也宜清补。按中医养生学的观点,过湿对脾不利,因此日常饮食中应适当多食甘凉或甘寒为宜。但应注意,因味苦的食物具有能泻能燥能坚的功能,所以不宜多食。夏天酷热高温,人们喜冷饮,饮水多,导致湿气易侵入人体。外湿入内,使水湿固脾,引起脾胃升降,令人的运化功能产生障碍,就会积水为患,引起食食欲不振等。因此,夏天要常吃利水渗湿的食物,这样能够健脾和胃,脾健则其升降运化功能得以恢复,有利于行水利湿。
原则二:清心祛暑、清热解毒
中医认为,夏为暑热,夏季归于五脏属心,适宜清补。而心喜凉,宜食酸,比如可常吃些小麦制品,之外可适当多食些猪肉、李子、桃子、橄榄、菠萝、芹菜等。中医注重天人合一,阴阳互补,因此人们在夏天以多吃些以性寒凉味酸食物为宜,尽量不吃辛辣温燥之物。不过应注意生食冷饮不宜过度,以免伤及人体内的正气而诱发疾病。
原则三:健脾养胃,补气益阴
到了夏天,由于天气非常的热,所以我们人体的消耗量也随之变大。
一方面急需补充营养物质和津液,另一方面因暑、湿气候的影响易导致脾胃正气不足,胃肠功能紊乱。所以在饮食上应以健脾养胃为原则,以汤、羹、汁等汤水较多、清淡而又能促进食欲、易消化的膳食为主,这样才能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同时,少吃或不吃油腻厚味、油煎的食物,并且每餐进食量不宜过大,应以少量多餐为原则。如某些人已有疰夏、伤暑、暑湿、中暑等上文中所提到的症状出现,那么根据中医养生学的观点,注意针对性,辨证用膳,或补脾肺气虚,或气、阴双补。
总之,暑热、暑湿是夏季人体常易发生的生理反应,上述三个原则是根据人体在夏季易发生的生理现象或不良症状特点而确定的。朋友们在实际运用中还应根据当地当时的气象条件(如春夏之由温转热,夏秋之交由热转凉,各地区的小气候等)结合各自体质不同特点及在夏季容易出现的反应,做到灵活变化。
小满节气十大传统习俗4
含义是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每年5月20日到22日之间视太阳到达黄径60°时为小满。
太阳到达黄径60°时为小满节气开始。
小满的含意是指此时自然界的植物都比较丰满和茂盛了。麦类的籽粒逐渐饱满,但尚未达到最饱满的时候。小满时节,江淮地区的平均气温一般都高于22℃,一派夏日景象。农事活动也即将进入大忙季节,夏收作物已经成熟,或接近成熟;春播作物生长旺盛;秋收作物播种在即。
二十四节气大多可以顾名思义,但是小满却有些令人费解。原来,小满是指麦类等夏熟作物灌浆乳熟,籽粒开始饱满。南方地区的农谚赋予小满以新的寓意:“小满不满,干断思坎”;“小满不满,芒种不管”。把“满”用来形容雨水的盈缺,指出小满时田里如果蓄不满水,就可能造成田坎干裂,甚至芒种时也无法栽插水稻。因为“立夏小满正栽秧”,“秧奔小满谷奔秋”,小满正是适宜水稻栽插的季节。华南的夏旱严重与否,和水稻栽插面积的多少,有直接的关系;而栽插的迟早,又与水稻单产的高低密切相关。华南中部和西部,常有冬干春旱,大雨来临又较迟,有些年份要到6月大雨才姗姗而来,最晚甚至可迟至7月。加之常年小满节气雨量不多,平均仅40毫米左右,自然降雨量不能满足栽秧需水量,使得水源缺乏的华南中部夏旱更为严重。俗话说:“蓄水如蓄粮”,“保水如保粮”。为了抗御干旱,除了改进耕作栽培措施和加快植树造林外,特别需要注意抓好头年的蓄水保水工作。但是,也要注意可能出现的连续阴雨天气,对小春作物收晒的影响。西北高原山地区,这时多已进入雨季,作物生长旺盛,欣欣向荣。
小满节气十大传统习俗5
小满属于二十四节气之一,而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它是上古先民顺应农时,通过观察天体运行,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二十四节气原以北斗七星斗柄旋转指向确定,在不同的季节和不同的时间,北斗七星会指向不同的方位,当北斗七星斗柄指向甲时即为“小满”。
小满节气十大传统习俗5篇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