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推荐作品 > 生活课堂

三伏天从什么时候开始结束5篇

发布时间: 浏览量:21

每年的夏天都会有一段时间超级炎热,很多人都不知道这段时间叫什么,其实这段超级炎热的时间段被人们称为三伏天。以下是小编整理了关于2020三伏天从什么时候开始结束_三伏天注意事项,希望你喜欢。

360截图20190427112704576.jpg

三伏天从什么时候开始结束1

三伏的具体日期是由节气日期和干支纪日日期相配合来决定的。传统的推算方法规定,夏至以后的第三个庚日、第四个庚日分别为初伏(头伏)和中伏(二伏)的开始日期,立秋以后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伏(三伏)的第一天。庚日是干支纪日中带有"庚"字的日子,如庚子、庚寅、庚辰……。因第三个庚日、第四个庚日即为初伏和中伏的第一天,而每个庚日之间相隔10天,所以,初伏的时间为10天,末伏规定也是10天。中伏时间则有长有短,可能10天,也可能20天。这取决于每年夏至节气后第3个庚日(初伏)出现日期的迟早。[7]

三伏天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时段。造成三伏天湿度高原因是,三伏天吹东南风,而东南方是太平洋和印度洋,空气潮湿,风的潮湿造成了三伏天湿度大。到了深秋或冬天则相反,吹西北风,而西北方是干燥的内陆,把干燥寒风吹向大陆,于是冬天湿度低。[5]

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固定,中伏的长短也不相同,需要查历书计算,简单地可以用“夏至三庚”这4字口诀来表示入伏的日期,即从夏至后第3个“庚”日算起,初伏为10天,中伏为10天或20天,末伏为10天。我国古代流行“干支纪日法”,用10个天干与12个地支相配而成的60组不同的名称来记日子,循环使用。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庚日的“庚”字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个天干中的第7个字,庚日每10天重复一次。从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3个庚日为初伏,第4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1个庚日为末伏。如果立秋日及其后两天出现庚日,则中伏为10天,否则中伏为20天,于是出现了有些年份伏天30天,有些年份伏天40天的情况,且大部分年份都是40天,下一个三伏共计30天的年份是2031年。

所谓三伏天指的「三伏」是指初伏、中伏、末伏三个庚日,其具体日期是按照我国古代的干支法来推算,以我国干支历24节气中的「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

三伏天是全年中天气最热,气温最高,阳气最盛的时段。古人对三伏的来源和定义,可以简单地这样理解:“伏”就是天气太热了,宜伏不宜动,三伏是中原地区在一年中最热的三、四十天,三伏是按农历计算的,大约处在阳历的7月中旬至8月上旬间。

三伏天从什么时候开始结束2

“入伏”确立的依据——“夏至三庚数头伏”

所谓“干支纪日法”,就是指用10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2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记录日序的方法。具体来说,“干支纪日法”就是用干支相匹配的六十甲子来记录日序,从甲子开始、到癸亥结束,60天为一周,循环记录。

三伏天从什么时候开始结束3

一、外治手法治疗

1、按足三里穴

对付暑湿,可以按足三里穴,有助于运化水湿。取足三里穴,也就是俗称的“老母鸡穴”,握拳轻扣两百下,以略感酸胀为度,早晚各一次,可以达到调和营卫之气的作用。

2、脾经上的「祛湿方」用手指从三阴交穴处开始顺着骨缘推到阴陵泉穴,反复地推。推过程中去找最痛的点,把它推到不疼了,脾经就通畅了。每天坚持做不仅健脾利湿,还能减肥美容。

注:若非医生操作,孕妇慎按三阴交

3、祛湿大穴——承山

承山穴是祛湿大穴。湿气重的人按承山穴,酸胀痛感会非常明显。因湿重而常感困倦时,承山一按就能醒神了。按揉承山几分钟,会感觉身上微微发热,这表示膀胱经上的阳气被激发,正在排出湿气。

4、刮痧防暑

三伏天湿气重,易出现呕恶头昏等病症,可采取刮痧办法。具体是用刮痧板或酒精消毒过的纱布,上下刮背脊两侧,或肋骨两侧或额头,出现紫暗色即可,也可涂上清凉油刮。或服用藿香正气丸(水),多喝绿豆汤、荷叶、藿香代茶饮,出汗多要及时补充淡盐水。

二、生活中的建议

1、防湿健脾胃

要注意对脾胃的保养,脾胃虚的人少喝冷饮、少吃凉菜,注意肚脐不要受凉。三伏天是消化道疾病多发的时节,在饮食要改变饮食不节,饮食不洁,饮食偏嗜的不良习惯,冷饮冷食不宜过多,一切都应以适量为宜。

2、温水泡脚

睡前用40℃温水泡脚,可祛湿,还能提高睡眠质量。还可以刻意出些汗,让湿气随着汗水散发出去。

3、保证良好的睡眠

充足高质量的睡眠有助机体自我修复,是保证机体良好运转的基础,是天然的祛湿药。应当顺应天时,宜晚睡早起,但晚上最好不要晚于11点入睡,中午需要午睡,但不宜超过一小时,还要切记贪凉,忌在温度很低的空调屋或潮湿的地上睡觉,也不可迎窗而睡。

4、多喝姜茶

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姜具有温补的作用,夏季可以多吃点姜,补补阳气。生姜性辛温,有散寒发汗,化痰止咳,和胃,止呕等各种功效。喝姜茶是一种简便易行的保健方法,而夏天是最适宜喝姜茶的季节。

5、常运动

防湿、祛湿的最佳运动方式是轻微的活动四肢,使身体的阳气慢慢的恢复,湿气逐渐散去,但不可大运动出大汗。

6、吃健脾化湿的食物

多吃健脾化湿的食物也有帮助,红豆、绿豆、荷叶煮粥,藿香、佩兰、苍术泡茶,生姜切片煮水,都有祛湿之效。辣椒虽能开胃助消化,祛湿功效却一般。

三伏天从什么时候开始结束4

薏米

说到吃什么祛湿,很多人首先想到的肯定是薏米。薏米,又称薏米仁,是药食两用的常用药材之一,能够利水消肿、健脾祛湿、清热排脓。需要注意的是,生薏米味甘淡,微寒,也就是说它属于寒性食物,适合湿热体质的人。脾胃虚寒者及寒性体质的人群,可以把薏米用文火炒至微黄色,略有焦斑、香气,再食用。炒制能使薏米性味改变,缓和它的过偏之性,散发出来的焦香气还具有理气解郁的作用,相较于生薏米,功效加倍。

白扁豆

白扁豆被称为“豆中之王”,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记载白扁豆性温平,通利三焦,能升清降浊,消暑除湿,是补脾化湿的佳品。中医认为白扁豆具有健脾利水、和胃化湿、解毒消暑的功效,对脾虚湿盛、暑湿伤中、食欲不振、脾胃不和等症有较好的食疗效果。同时,白扁豆的营养价值也是极高的,它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糖类、氨基酸、膳食纤维、酶类及矿物质钙、铁、磷等营养素。常食用白扁豆能够改善肠胃功能,减少便秘和胃肠道疾病的发生,还可以促进人体肌肉、骨骼的生长发育。

需要注意的是,白扁豆含有一种有毒物质—凝集素,只有通过充分加热才能破坏这种毒素的毒性,所以白扁豆一定要煮熟了才能吃。生吃或食用未熟透的白扁豆都可能会引发食物中毒,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此外,白扁豆一次也不能吃太多,容易气滞致腹胀腹痛。

冬瓜

冬瓜,实际上成熟于夏季,是名副其实的“夏瓜”。只因其成熟后,表面覆着一层白霜,酷似冬日里的霜雪,加之瓜肉也是白色的,所以取名为“冬瓜”。冬瓜性味甘、淡,有利水消肿、清热利湿、降脂减肥的功效,适用于口干、小便不利、水肿等人群。如果将冬瓜与薏米搭配食用,可以更好地达到清热祛湿、利水排尿的效果,尤适合水肿、小便不利、湿气重等人群经常食用。

茯苓

茯苓被称为“四时神药”,主要作用是健脾利湿和安神。《本草纲目》中记载茯苓:“逐水缓脾,生津导气,平火止泄,除虚热,开腠理。泻膀胱,益脾胃,治肾积奔豚”。茯苓补而不峻,利而不猛,药性平和。不管是寒湿还是热湿,又或者是风湿,都可以用茯苓来祛湿。

赤小豆

赤小豆,又叫红小豆、赤豆等,性平味甘酸,有健脾利湿、消肿解毒等功效,适于脾虚湿盛引起身体浮肿的人。现代医学认为,赤小豆中所含的皂角甙可刺激肠道,能够清除体内毒素和排出多余的水分,从而起到利尿、消水肿作用。除此之外,常食赤小豆还能够辅助祛脂降压、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和预防骨质疏松。

芡实

芡实,又叫鸡米头,是睡莲科植物芡的干燥成熟的种仁,同时也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被称为“水中人参”。芡实性平,味甘涩,有补益肾精、补脾止泻、祛湿止带的作用,常用于脾虚泄泻、遗精、带下、白浊等症状,功能与莲子近似,但祛湿效果胜于莲子。

《本草求真》中记载:“芡实如何补脾,以其味甘之故;芡实如何固肾,以其味涩之故。惟其味甘补脾,故能利湿,而泄泻腹痛可治;惟其味涩固肾,故能闭气,而使遗、带、小便不禁皆愈。”所以,芡实是一种非常好的祛湿天然中药。

三伏天从什么时候开始结束5

三伏天不宜吃冰

汉代张仲景所着的《伤寒杂病论》中写道,要治疗伤暑(中暑),第一步就是“先以热水灌之,令汗出”,因为热水含有能量,会让毛孔打开来排汗,解除热气闷在身体里的状况,而冰水则有“阻挡”作用,不利气血循环。

1、月经前期或月经期间

中医说月经期间子宫容易收缩,这时候吃冰容易造成经痛或经血难以排除干净,长期会有经期不顺的问题。

2、饭后

饭后吃冰,会导致胃内的温度急剧下降,容易造成胃胀、消化不良,甚至绞痛、腹泻。

3、剧烈运动后

剧烈运动后不少人爱吃冰或冷饮解渴,但从养生的角度说,剧烈运动后会让胃肠道的血管突然收缩,引起腹泻或腹痛。

小提示:

冰对嗓子也有刺激,有哮喘的人不能多吃,防止哮喘复发。

三伏天从什么时候开始结束5篇_精选范文网

每年的夏天都会有一段时间超级炎热,很多人都不知道这段时间叫什么,其实这段超级炎热的时间段被人们称为三伏天。以下是小编整理了关于2020三伏天从什么时候开始结束_三伏天注意事项,希望你喜欢。2020三伏天从什么时候开始2020三伏天从阳历7月16,农历五月二十六开始。2020三伏天从什么时候结束2020年三伏天8月24号结束。从7月16号开始,初伏10天,中伏20天,末伏10天,总共40天。三伏天的出现是有着科学依据的,需要站在地理学的角度来解析。2020年入伏之后太阳强烈,地表每天都要吸收很多的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