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的习俗起源范文总结
相关文章
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它主要有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元宵节的来历和寓意,供大家阅读参考。
元宵节的习俗起源范文总结 1
元宵节的应节食品,在南北朝时浇上肉汁的米粥或豆粥。但这项食品主要用来祭祀,还谈不上是节日食品。到了唐朝郑望之的《膳夫录》才记载了:「汴中节食,上元油锤。」油锤的制法,据《太平广记》引《卢氏杂说》中一则「尚食令」的记载,类似后代的炸元宵。也有人美其名为「油画明珠」。
唐朝的元宵节食是面蚕。王仁裕(八八○─九五六)的《开元天宝遗事》记载:「每岁上元,都人造面蚕的习俗到宋代仍有遗留,但不同的应节食品则较唐朝更为丰。吕原明的《岁时杂记》就提到:「京人以绿豆粉为科斗羹,煮糯为丸,糖为臛,谓之圆子盐豉。捻头杂肉煮汤,谓之盐豉汤,又如人日造蚕,皆上元节食也」。到南宋时,就有所谓「乳糖圆子」的出现,这应该就是汤圆的前身了。
至少到了明朝,人们就以「元宵」来称呼这种糯米团子。刘若愚(生于一五四一)的《酌中志》记载了元宵的作法:「其制法,用糯米细面,内用核桃仁、白糖、玫瑰为馅,洒水滚成,如核桃大,即江南所称汤圆也」。
清朝康熙年间,御膳房特制的「八宝元宵」,是名闻朝野的美味。马思远则是当时北京城内制元宵的高手。他制作的滴粉元宵远近驰名。符曾(生于一六八八)的《上元竹枝词》云:「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诗中所咏的,就是鼎鼎大名的马家元宵。
近千年来,元宵的制作日见精致。光就面皮而言,就有江米面、粘高梁面、黄米面和苞榖面。馅料的内容更是甜咸荤素、应有尽有。甜的有所谓桂花白糖、山楂白糖、什锦、豆沙、芝麻、花生等。咸的有猪油肉馅,可以作油炸炒元宵。素的有芥、蒜、韭、姜组成的五辛元宵,有表示勤劳、长久、向上的意思。
制作的方法也南北各异。北方的元宵多用箩滚手摇的方法,南方的汤圆则多用手心揉团。元宵可以大似核桃、也有小似黄豆,煮食的方法有带汤、炒吃、油汆、蒸食等。不论有无馅料,都同样的美味可口。目前,元宵已成了一种四时皆备的点心小吃,随时都可以来一碗以解馋。
lt;<<返回目录
元宵节的习俗起源范文总结 2
元宵节为何不是法定假期
元宵节为什么要舞龙灯
元宵节有什么民俗活动
元宵吃什么水果
元宵节的习俗起源范文总结 3
传说在很久之前,凶禽猛兽是非常的多,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于是人们就组织起来去打它们, 有一只神鸟困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生气,立即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
天帝的女儿的心地很善良,不忍心看到无辜的百姓们受难,于是就冒着生命的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类。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有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
当时的人类吓得不知如何是好,过了好久以后,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 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
大家听了都点头称 是,然后就分头准备去了。到了正月十五这天的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内心非常的开心。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和财产,为了纪念这次的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的时候,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特别的日子。
lt;<<返回目录
元宵节的习俗起源范文总结 4
春节一般是从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这半个月,而正月十五元宵节也被人们认为是春节的最后一天。当然,正月十五元宵节这天还是火把节、上元节,所以除了作为春节的结束以外,现在更多是当成一个独立的节日来看。
元宵节的习俗起源范文总结 5
元宵节的起源众说纷纭,究其踪,最早大概与古代先民的星祭有关:以燃灯的方式祭星,祈求以北极星(太一星)为代表的星辰的护佑。祈愿不外两方面:人的自身生产——生育;人的物质生产——农桑。由此后世又衍生出一些民俗活动:“摸钉”、“走桥”、“走百病”属于前一方面的祈愿;“迎紫姑”、“照田蚕”属于后一方面的祈愿。
燃灯祭星发展为燃灯拟星,地上灯与天上星交相辉映,人星交悦。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需要发展夜间的群体性游乐,在无电的时代,天空的星月就是最大的资源,于是,星月的祭祀意义逐渐减淡,赏玩的成分逐渐增加,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宵——元宵,便成为最佳选择,在西汉已受到重视。因以地上灯与天上星相辉映为特色,故又称灯节。此有别于中秋之月节。
为丰富灯展,将谜语悬于灯,供人猜射,遂发展出灯谜。这是富有民族特色的一种文娱形式,老少咸宜,雅俗共赏,猜出时会心一笑,益智益心。《红楼梦》就描写过贾府过节常有的猜灯谜活动。
如今,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又发展出现代的大型烟花,香港维多利亚海湾的烟花,厦门金门对放烟花,已成为新民俗。人们期望出现无污染环保型的烟花爆竹。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举办“清明上河图”花灯。台湾等地海边的放天灯越来越普遍,气球灯也颇受欢迎。放河灯也有进入。灯节越来越丰富。
燃灯拟星之外还以汤圆拟星。南宋周必大《元宵煮浮圆子》诗有句:“星灿乌云里,珠浮浊水中。”浮圆子即汤圆,以珠喻之,浮汤水中,似星灿云里,明显以汤圆拟星。就像月饼之于中秋,汤圆也是元宵节的有象征性的应节食品,于是径称元宵。
1916年元旦,袁世凯篡权登基为“洪宪皇帝”前,北京的警视厅通令全市卖元宵者,改“元宵”为“汤圆”,并在店铺前书写“汤圆”二字,以便市民叫买。原来,袁氏亲信认为“元宵”音同“袁消”,于新皇帝不吉,因而改“元宵”为“汤圆”。
2006年起,元宵节被国家列为“七大传统节日”之一。
返回目录<<<
元宵节的习俗起源范文总结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