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在线阅读 > 故事大全 > 成语故事

高二古代成语故事精选推荐

发布时间: 浏览量:0

成语故事包涵着我国从古代到现在的大道理大智慧,通过描写生活的一些简单的事,让我们感觉到有趣从而明白需要知道的,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中国古代成语故事初中,欢迎查阅。

高二古代成语故事精选推荐 1

战国时期,有一个很伟大的学问家孟子。他小时候,他的妈妈为了让他能接受到好的教育,花了好多的心血呢!现在我们就来说说孟子小时候的故事。

他三岁时父亲就死了,孟子便与母亲相依为命。孟母非常疼爱自己的儿子,为给孟子找一个好的学习环境,搬过三次家。

起初,孟母为给孟子的父亲守墓,就居住在离墓地很近的地方,后来,她发现孟子老玩一些丧葬、痛哭的游戏。孟母很是担心,觉得这个地方不利于孩子的生长,就带着孟子离开了,将家搬到一条街上住下。可过了段时间,孟母发现新搬的家离杀猪宰羊的地方很近,孟子学了些做买卖和屠杀的东西。孟母又想:“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于是,又将家搬到学宫旁边。夏历每月初一这天,官员进入文庙,行礼跪拜,揖(yī)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记住。孟母想:“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啊。”于是,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

孟母给孟子解释了几次搬家的原因后,孟子终于明白了母亲的良苦用心。从此,他走上了勤学苦读的道路。尽管如此,他也跟别的小孩子一样,有贪玩的天性。

有一天,逃学的孟子背着书包假装从学堂回家。母亲叫他过来,问:“娘织的布好不好?”“好啊。”孟子正在奇怪母亲为什么问这个,却见母亲一声不吭地拿出一把锋利的剪刀,将织成的一段布“咔嚓,咔嚓”剪成两段。

孟子更是奇怪了,便问母亲:“为什么要剪断布匹?”孟母解释说:“一个人的求学就如同织布,现在只学一半便停下来不学,与在织布机上剪断布匹是没有什么差别的。”“断织督学”的一幕在孟子小小的心灵中,留下了既惊又惧的鲜明印象,从此他日夜勤学不息,再也不贪玩了。

孟子十五岁时,孔子的孙子孔极,在曲阜(fù)教书,孟母便鼓励孟子到曲阜求学。从此,他开始正式接受到儒学的精髓,在孔极门下埋头读书。经过不断的努力,他成了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并称为“孔孟”。有《孟子》七篇流传下来,是儒家经典之一。

高二古代成语故事精选推荐 2

春秋时候,吴国的大将军伍子胥带领吴国的士兵要去攻打郑国。郑国的国君郑定公说:“谁能夠让伍子胥把士兵带回去,不来攻打我们,我一定重重地奖赏他。”可惜没有一个人想到好办法,到了第四天早上,有个年轻的打渔郎跑来找郑定公说:“我有办法让伍子胥不来攻打郑国。”郑定公一听,马上问打渔郎:“你需要多少士兵和车子?”

打渔郎摇摇头说:“我不用士兵和车子,也不用带食物,我只要用我这根划船的桨,就可以叫好几万的吴国士兵回去吴国。”是什么样的船桨那么厉害呀?打渔郎把船桨夹在胳肢窝下面,跑去吴国的兵营找伍子胥。

他一边唱着歌,一边敲打著船桨:“芦中人,芦中人;渡过江,谁的恩?宝剑上,七星文;还给你,带在身。你今天,得意了,可记得,渔丈人?”伍子胥看到打渔郎手上的船桨,马上问他:“年轻人,你是谁呀?”打渔郎回答说:“你没看到我手里拿的船桨吗?我爸爸就是靠这根船桨过日子,他还用这根船桨救了你呀。”伍子胥一听:“我想起来了!以前我逃难的时候,有一个打渔的先生救过我,我一直想报答他呢!原来你是他的儿子,你怎么会来这里呢?”

打渔郎说:“还不是因为你们吴国要来攻打我们郑国,我们这些打渔的人通通被叫来这里。我们的国君郑定公说:‘只要谁能夠请伍将军退兵,不来攻打郑国,我就重赏谁!’希望伍将军看在我死去的爸爸曾经救过您,不要来攻打郑国,也让我回去能得到一些奖赏。”伍子胥带着感激的语气说:“因为你爸爸救了我,我才能夠活着当上大将军。我怎么会忘记他的恩惠呢?我一定会帮你这个忙的!”伍子胥一说完,马上把吴国的士兵通通带回去。打渔郎高兴地把这个好消息告诉郑定公。一下子,全郑国的人都把打渔郎当成了大救星,叫他“打渔的大夫”,郑定公还送给他一百里的土地呢!

伍子胥为了报答打渔郎的爸爸帮助过他,他不但不攻打郑国还让打渔郎得到奖赏,这就叫做“感恩图报”。

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对于别人给自己施与恩惠表示感激,并想办法报答。

高二古代成语故事精选推荐 3

张玄素任景州录事参军时,唐太宗召见他,询问他为政之道。张玄素说:“隋炀帝喜欢专断大小事务,不信任大臣,以一个人智慧来决断天下的事,最终走向了灭亡!陛下要是能够谨慎选择大臣,观察和考核他们的政绩而加以赏罚,何必忧虑国家治理不好呢!另外,我观察到隋末战乱不止,其实真正想夺取天下的不过就那十几个人,为非作歹的很少,大多数都是为了保卫自己的家乡,等待着归附有道的明主。很少有人了解百姓为什么作乱,只是人君不会安抚而已!”太宗就擢升他为侍御史。

贞观四年,唐太宗要重修洛阳宫乾阳殿。张玄素说:“我曾经见过隋朝修宫殿,在豫章(今南昌)伐木材,两千人拉一根大木,铁做的车毂走不了几里就坏了,需要几百人抬着备用的车毂跟着,一天走不上三十里地。从前阿房宫修成了,秦朝就灭亡了;章华宫修成了,楚国也衰败了;乾阳殿完工了,隋朝也解体了。现在我们国力不及隋朝,百姓刚刚遭受战乱──我恐怕陛下的过错比隋炀帝还大。”太宗说:“你说我还不如隋炀帝了吗?”就停修了。

魏征知道了,说:“张公论事,有回天之力。”

“回天之力”比喻能挽回严重局势的力量。

高二古代成语故事精选推荐 4

秦朝末年,继陈胜、吴广揭杆而起以后,不少英雄豪杰和诸侯也都纷纷起兵抗秦。其中势力的要算刘邦和项羽领导的两支队伍。陈胜、吴广死后,原来六国的一些贵族各抢各的地盘,秦将章邯、李由等则趁机打击起义军,予以各个击破,这时,项羽的叔父项梁召开了会议,让大伙推选一位楚王,以便统一领导抗秦的力量。找来找去,找到了楚怀王的一个13岁的孙子,于秦二世二年(公元208年),立为楚王,也称为楚怀王。当时,包括项羽、刘邦在内,各路反秦军队的将领在表面上服从楚王的领导,楚王也和大家约好,谁先进秦都咸阳谁就为王。后来,刘邦先进了咸阳,项羽对此不甘心,想借楚王的命令改变原来的盟约,谁知一请示楚王,得到的回答是“照前约,谁先进关谁做王。”项羽一听火了,就夺了楚王的实权,尊他为义帝。后来,干脆指使人把楚王杀了。

不久,刘邦兴兵攻打项羽。当时,有一个被人称为董公的三老(县或乡中管理教化的老年人)对刘邦说,打项羽得找个名目,并给刘邦出主意说,可借义帝被杀这件事做点文章。刘邦一听有道理,于是就大举为义帝发丧,并且派人告诉各路诸侯说:“义帝是大家立的,现在项羽指使人谋杀了义帝,真是大逆不道,我愿意和你们一道去征伐杀害义帝的人。”

在以上这个故事中,“大逆不道”这句成语是指严重违背某种封建道德。后来,人们常用这句成语比喻专制者对起来造反的人所加的罪名。

高二古代成语故事精选推荐 5

  春秋时,晋平公有一次问祁黄羊说:“南阳县缺个,你看,应该派谁去当比较合适呢?”祁黄羊毫不迟疑地回答说:“叫解狐去,最合适了。他一定能够胜任的!”平公惊奇地又问他:“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你为什么还要推荐他呢!”祁黄羊说:“你只问我什么人能够胜任,谁最合适;你并没有问我解狐是不是我的仇人呀!”

  于是,平公就派解狐到南阳县去上任了。解狐到任后。替那里的人办了不少好事,大家都称颂他。

  过了一些日子,平公又问祁黄羊说:“现在朝廷里缺少一个法官。你看,谁能胜任这个职位呢?”祁黄羊说:“祁午能够胜任的。”平公又奇怪起来了,问道:“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你怎么推荐你的儿子,不怕别人讲闲话吗?”祁黄羊说:“你只问我谁可以胜任,所以我推荐了他;你并没问我祁午是不是我的儿子呀!”平公就派了祁午去做法官。祁午当上了法官,替人们办了许多好事,很受人们的欢迎与爱戴。

  孔子听到这两件事,十分称赞祁黄羊。孔子说:“祁黄羊说得太好了!他推荐人,完全是拿才能做标准,不因为他是自己的仇人,存心偏见,便不推荐他;也不因为他是自己的儿子,怕人议论,便不推荐。像黄祁羊这样的人,才够得上说大公无私啦!”

高二古代成语故事精选推荐_精选范文网

成语故事包涵着我国从古代到现在的大道理大智慧,通过描写生活的一些简单的事,让我们感觉到有趣从而明白需要知道的,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中国古代成语故事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