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在线阅读 > 故事大全 > 成语故事

古代成语故事故事合集推荐

发布时间: 浏览量:0

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古代成语故事小学生,欢迎查阅。

古代成语故事故事合集推荐 1

北朝时期,齐国的魏兰根,相貌奇伟,卓有见识,学富五车。魏兰根的母亲去世后,要葬在常山郡境内。当地有一个董卓的祠庙,祠堂周围长了一片柏树。魏兰根开诚布公地说:“董卓活着时是奸臣,他的祠堂不该保存下来。”就命人把柏树全部砍伐干净,给他母亲做了棺材。别人推心置腹地劝他这样恐怕会不吉利,但魏兰根却置之不理。

有一年,秦陇一带闹饥荒,可官府却丝毫不肯减轻税赋,结果发生农民起义。朝廷命令行台萧宝夤带兵讨伐起义军占据的宛川,当时任岐州刺史的魏兰根,也跟随萧宝夤的部队齐心协力共同作战。起义军很快失败了,宛川城被攻陷,官军抓获了大批俘虏。萧宝夤从中挑选了10名美女,赏给魏兰根做婢妾。魏兰根很不赞成,他开诚相见地说:“宛川县地处偏远,地头蛇势力很强,皇室的恩威则比较薄弱,因此老百姓才感到无所适从,结果因此才误人歧途,卷入了叛乱行动。如今朝廷应该总结经验教训,对他们采取怀柔政策:百姓饥寒,朝廷应该给他们送衣送粮,关心感化他们,让他们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才对,怎么还可以把他们发配为奴仆呢?”于是他把这些女子全部遣返家乡。

古代成语故事故事合集推荐 2

隋末唐初的时候,有个叫淳于尊的人,家住在广陵。一次他过生日,亲友都来祝寿,他一时高兴,多喝了几杯,然后带着几分醉意坐在他家一棵根深叶茂的大槐树下睡着了。

梦中,他到了大槐安国,正赶上京城会试,他报名入场,三场结束,诗文写得十分顺手,发榜时,他高中了第一名。在殿试中,皇帝看淳于尊生得一表人才,非常喜欢他,就亲笔点名让他做了状元。不久,皇帝又把自己心爱的女儿许配给了淳于尊,状元公成了驸马郎,一时成了京城的美谈。婚后,夫妻感情十分美满。公主对淳于尊非常的体贴,还很孝顺父母,后来还给他生了五个儿子,两个女儿。

后来,淳于尊被皇帝派往南柯郡任太守,在那里,受到百姓爱戴,皇帝奖赏,一呆就是20年。淳于尊在太守任内经常巡行各县,使属下各县的县令不敢胡作非为,很受当地百姓的称赞。在这段时间里,淳于棼把南柯治理得很好,国王也很欣赏他。他五个儿子都有爵位,两个女儿也嫁给王侯,所以,他在槐安国的地位非常高。

后来,檀萝国攻打大槐安国。大槐安国的将军率军迎敌,几次都被敌兵打得溃不成军。败报传到京城,皇帝震动,急忙召集文武群臣商议对策。大臣们听说前线军事屡屡失利,敌兵逼近京城,凶猛异常,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你看我,我看你,都束手无策。

皇帝看了大臣的样子,非常生气地说:“你们平田养尊处优,享尽荣华,朝中一旦有事,你们都成了没嘴的葫芦,胆小怯阵,一句话都不说,要你们何用?”

宰相立刻向皇帝推荐淳于尊。皇帝立即下令,让淳于尊统率全国精锐与敌军决战。

由于淳于棼队对兵法一窍不通,最终他的军队输了,接着他的妻子也因重病死了。回到京城后,皇帝非常的生气,加上有人在国王面前说淳于棼的坏话,国王没有查证,就把他的孩子抓起来,还把他送回原来的家乡。淳于尊气得大叫一声,从梦中惊醒,但见月上枝头,繁星闪烁。

不久,淳于棼发现庭院里的槐树下有一个蚂蚁洞,洞里有泥土推成的宫殿汉城池等等,他才恍然大悟,梦中所见到的槐安国,应该就是这个蚂蚁洞。而槐树的的树枝,可能就是他当太守的南柯郡。

淳于棼想起梦里南柯的一切,觉得人世非常无常,所谓的富贵功名实在很容易就消失,于是,他最后就归隐道门了。

古代成语故事故事合集推荐 3

据记载,战国时期,诸侯称霸天下。有识之士提出了两种主张,即“合纵”和“连横”。前者主张弱国联合抗击强秦,后者主张弱国跟随秦征服其他弱国。当时的齐、楚、燕、韩、魏、赵六国之间的合纵盟约十分牢固,秦国的相国张仪发觉后,便辞去职务,来到魏国,准备打算劝魏王退出纵约。

张仪得到魏襄王的信任,被任命为相国。但魏襄王很有主见,他知道秦国野心很大,不讲信义,所以不愿联合秦国。秦王闻之大怒,一面派大军袭取魏地,一面派人暗中不断厚赠张仪财宝。

四年后,魏襄王死,儿子哀王继位。张仪又劝说魏哀王投靠秦国,也遭到拒绝。张仪便暗中要秦国进攻魏国。魏国战败了。第二年,魏国又被齐国打败于观津(今河北武邑东南)。秦国又乘机攻魏,他们先把韩国大将申差的军队打了个落花流水,使其他诸侯为之震惊。魏国的失败,导致了纵约国关系出现裂痕。张仪利用这种形势,说服哀王依附秦国。他从分析魏国地理形势、兵力状况、目前处境、“合纵”协约不可信等不利条件入手,最后用“积羽沉舟”作比喻,指出魏国如果忽视这些不利因素,就会像轻的羽毛大量堆积能压沉大船一样,遭到覆亡的危险。魏哀王终于听从了张仪的劝议,背离“合纵”协议,请求和秦国“连横”。

古代成语故事故事合集推荐 4

张俭是东汉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县西南)人,出身名门望族,祖上是楚汉时代曾和刘邦并列诸侯的赵王张耳,他以操行高洁闻名当世。张俭曾做过山阳东部督邮,深受汉桓帝宠信的中常侍侯览,家乡就在山阳郡。侯览是当时权势很大的宦官,他不但横行朝廷,而且称霸乡里。侯览先后夺占民宅三百余所,良田一百多顷。他自己建造住宅十几所,和宫廷的规模一样,他还给自己建造了规模宏大的陵族。

侯览如此残害百姓,作恶多端,张俭非常愤慨。于是,他上书汉桓帝,告发侯览的罪行,要求从严惩办侯览。因为侯览是皇帝身边的人,张俭的奏章还没到皇帝手里,就被侯览扣下了。从此,侯览对张俭怀恨在心,伺机报复。

张俭有个同乡,名叫朱并,是个恶棍。张俭曾经严厉地惩处过他,因此他对张俭怀恨在心。后来,朱并投靠侯览,在侯览的指使下,朱并给朝廷上书,诬告张俭勾结同郡二十四人,结成党羽,图谋不轨。宦官曹节抓住这个机会,吩咐他的心腹上奏章,要求汉灵帝下令逮捕党人。汉灵帝才十四岁,根本不懂得什么是党人。他问曹节:“为什么要杀他们,他们有什么罪?”曹节指手划脚把党人怎样可怕、怎样图谋造反等所谓的罪行乱编了一通。汉灵帝居然相信了他们,连忙下令逮捕党人。

张俭得知消息后,只得连夜逃走。侯览假借皇帝命令,向各郡县发出搜捕张俭的通令,对于敢擅自收藏张俭的人,一律格杀勿论。张俭见官府人马来势汹汹,只好匆匆逃跑,看到谁家可以避难,就投在谁家门下,暂时安身。

当时,人们恨透了宦官,都知道张俭历来正直,名声很好,所以人们都甘冒风险收留他。一天,张俭逃到鲁郡,投奔好友孔褒。孔褒不在,孔褒的小兄弟孔融当时只有十六岁,他热情地接待了张俭。张俭走后,官府闻讯赶来,逮捕了孔褒、孔融及他们的老母亲加以审问。孔融说:“是我招待了张俭,要治罪就治我吧!”孔褒说:“张俭是来投奔我的,要办就办我的罪,与我弟弟无关。”孔母说:“我是一家之主,要办就办我的罪。”他们一家争着承担责任,闹得官府不知如何处置。

由于大家的保护,朝廷始终没有抓到张俭,直到公元184年,爆发了黄巾农民大起义后,汉灵帝才下令解除“党锢”,张俭结束逃亡生括。这时候,东汉王朝已濒临灭亡。

古代成语故事故事合集推荐 5

有个楚国贵族,在祭祀过祖宗后,把一壶祭酒赏给门客们喝。门客们拿着这壶酒,不知如何处理。他们觉得,这么多人喝一壶酒,肯定不够,还不如干脆给一个人喝,喝得痛痛快快还好些。可是到底给谁好呢?于是,门客们商量了一个好主意,就是每个人各自在地上画一条蛇,谁先画好了这壶酒就归谁喝。大家都同意这个办法。

门客们一人拿一根小棍,开始在地上画蛇。有一个人画得很快,不一会儿,他就把蛇画好了,于是他把酒壶拿了过来。正待他要喝酒时,他一眼瞅见其他人还没把蛇画完,他便十分得意地又拿起小棍,边自言自语地说:“看我再来给蛇添上几只脚,他们也未必画完。”边说边给画好的蛇画脚。

不料,这个人给蛇画脚还没完,手上的酒壶便被旁边一个人一把抢了过去,原来,那个人的蛇画完了。这个给蛇画脚的人不依,说:“我最先画完蛇,酒应归我喝!”那个人笑着说:“你到现在还在画,而我已完工,酒当然是我的!”画蛇脚的人争辩说:“我早就画完了,现在是趁时间还早,不过是给蛇添几只脚而已。”那人说:“蛇本来就没有脚,你要给它添几只脚那你就添吧,酒反正你是喝不成了!”

那人毫不客气地喝起酒来,那个给蛇画脚的人却眼巴巴看着本属自己而现在已被别人拿走的酒,后悔不已。

有些人自以为是,喜欢节外生枝,卖弄自己,结果往往弄巧成拙,不正像这个画蛇添足的人吗?

古代成语故事故事合集推荐_精选范文网

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