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在线阅读 > 故事大全 > 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初中参考精选

发布时间: 浏览量:1

  盲人摸象是个贬义词,比喻看问题总是以点代面、以偏概全。讽刺的对象是目光短浅的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成语故事盲人摸象在线阅读,希望大家喜欢!

成语故事初中参考精选 1

东汉末年,有一个杰出的医学家叫华佗,他的医术非常高明。有两个病人,一个叫李延,一个叫倪寻,都得了头痛发热病,找过很多

医生也没治好,于是来找华佗。华佗经过细心诊断,给他们各开了一个药方。给李延开的药方是发散药,

给倪寻开的药方是泻药。他们俩一看,心里就嘀咕起来:都是一样的病,怎么用药完全不同呀?便问华佗这是什么道理。

华佗说:“吃药要看具体情况,你们症状相同,可是得病的原因却不同。倪寻的病是从内部伤食引起的,李延却是从外部受寒造成的。病因不同,当然用药就不能相同了。”

两人听了,便放心服药,病果然很快好了。由这个故事产生了成语“对症下药”。“症”指病症。现在这成语的用

法广泛得多。不光形容治病,凡是针对具体情况,具体问题,采取恰当措施和方法的,都可以用这个成语来比喻。相近的成语还有“有的放矢”。“的”是靶子;“矢”是箭。意思是要有目标地射箭。“对症下药”强调的是要根据客观情况采取有效方法;“有的放矢”强调的是办事要有目的性、针对性。

成语故事初中参考精选 2

南北朝的时候,有一个人叫做沈庆之。沈庆之从小就非常会打仗,常常打胜仗回来,后来他被封为“建武将军”,专门负责防守边疆。有一天,皇帝想要向北边扩展领土,沈庆之知道了,就极力阻止皇帝:“大王,这件事万万不可,您还记得以前几位将军向北边扩展领土失败的事吧!大王……”沈庆之不停地劝皇帝,皇帝觉得很烦,就对沈庆之说:“我不想听了,我叫别人来跟你说!”

皇帝就找了左右两个文官来和沈庆之争辩,沈庆之无奈地对皇帝说:“大王,治理国家就像治理家一样,要讨论耕田的事就要找每天去耕田的工人,要问织布的事就要找织布的婢女。现在大王要去攻打其他的国家,却去找两个从来没打过仗的〝白面书生〞来商量,这场仗怎么会成功呢?”

皇帝不耐烦地说:“你不要再说了,我决定的事是不会再改变了!”皇帝没有采纳沈庆之的意见,最后当然打了个大败仗回来!

后来,大家就用沈庆之说的“白面书生”用来形容年轻没有经验的读书人,只知道书本上的知识,不晓得实际应付事情的方法。

成语故事初中参考精选 3

怨声载道

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讲“辵”部的一个汉字:“道”,“道”字,大概是汉字里面最讲不明白的一个字了。所以,今天的这个字是需要仔细理解的重点汉字。今天的内容比较多,超过4000字,请注意安排时间。首先奉上标题里问题的答案,成语“怨声载道”的意思是怨恨的声音充满了道路,用以形容民众普遍不满,“道”字用它的本义,就是道路。

道。有两个读音:

(一)dào。这是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标注的读音,给的解释是:“道,所行道也。从辵,从首(字形复杂的古“首”字,现在GBK字库无此字)。一达谓之道。<首+寸>,古文道从首、寸。”按许慎的说法,道是会意字。先看字形演变:

(《字源》中道的字形演变)

“道”最早见于金文,一个“首”,放在道路中间,会人行走在道路中间之意。

“首”字最早的字形,上面是“巛”,下面是“百内多一横(《说文》有这个部首,即无发之首。)”就是有头发的人头,是象形字。首也是《说文》部首,到本字时再说。

道的本义是道路。比如《诗经·小雅·大东》:“周道如砥,其直如矢。”大路平如磨刀石,笔直就像箭杆一样。又比如《史记·陈涉世家》:“会天大雨,道不通。”又比如李白《蜀道难》:“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用的都是道的本义。再比如《后汉书·李固传》:“前孝安皇帝内任伯荣、樊丰之属,外委周广、谢恽之徒。开门受赂,署用非次。天下纷然,怨声载道。”后来“怨声载道”发展为成语,意思是怨恨的声音充满了道路,用以形容民众普遍不满。

(蜀道)

道在本义之外,又有大量的用法。只举常用的说说,比如:

(1)路程,行程。比如《孙子·军争》:“日夜不处,倍道兼行。”即不论昼夜急行军,一日走两天的路程。

(2)取道,经过。比如《史记·魏世家》:“若道河内,倍邺、朝歌,绝漳滏水,与赵兵决于邯郸之郊,是智伯之祸也,秦又不敢。”道河内,就是经过河内。

(3)水道,河道。比如《史记·河渠书》:“延道弛兮离常流,蛟龙骋兮方远游。”司马贞《史记·索隐》称:“言河之决,由其源道延长弛溢,故使其道皆离常流。河决堤,河水溢流脱离河道。也指呼吸排泄的孔窍,比如《管子·君臣下》:“四肢六道,身之体也。”尹知章注称:“六道谓上有四窍,下有二窍也。”

(4)古代棋局上的格道。比如《楚辞·招魂》:“菎蔽象棋,有六簙些。”宋代洪兴祖《楚辞补注》引《古博经》:“博法,二人相对,从向局,局分为十二道,两头当中名为水。”这个补注里的十二道,即棋局上的格道。

(5)围棋局上下子的交叉点。《三国志·魏志·王粲传》:“观人围棋,局坏,粲为覆之。棋者不信,以帕盖局,使更以他局为之。用相比较,不误一道。”王粲的记忆力惊人可见一斑。

(围棋棋局的交叉点用以落子)

(6)种类,门类。比如《礼记·檀弓上》:“且臣闻之,哭有二道:有爱而哭之,有畏而哭之。”有两种哭法。

(7)行辈,辈分。《仪礼·丧服》:“其夫属乎父道者,妻皆母道也。其夫属乎子道者,妻皆妇道也。”郑玄注称:“道,犹行也。”这里的行,读“航”音。

(8)方位。比如《史记·游侠列传》:“至若北道姚氏,西道诸杜,南道仇景,东道赵他、羽公子……此皆乡者朱家之羞也。”司马贞《史记索隐》引苏林云:“道,犹方也。”至于象北道的姚氏,西道的一些姓杜的,南道的仇景,东道的赵他、羽公子……这都是从前朱家那样的人引以为耻的。

(9)方法。《商君书·更法》:“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治理国家不一定用一种方法,只要对国家有利就好不一定非要效法古代。

(10)技术;技艺。比如医道、棋道。《周礼·春官·大司乐》:“凡有道者,有德者,使教焉。”郑玄注称:“道,多才艺者。”比如《红楼梦》第十一回:“昨日冯紫英荐了他幼时学过的一个先生,医道很好。”

(医道)

(11)宇宙尤物的本原、本体。《易·系辞上》:“一阴一阳之谓道。”韩康伯注:“道者,何无之称也,无不通也,无不由也,況谓之道。”一阴一阳的矛盾变化就叫作“道”。

(12)事理;规律。《礼记·中庸》:“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朱熹注:“道者,日用事物当行之理。”

(13)政治主张或思想体系。比如《论语·卫灵公》:“道不同,不相为谋。”见解不同,不相互商议。这里的见解,指的是根本的主张和思想,是根本性的分歧;又旧指好的政治局面或政治措施。比如《左传·成公十二年》:“天下有道,则公侯能为民干城,而制其腹心,乱则反之。”天下有道,那么公侯就能做百姓的捍卫,而控制他的心腹。动乱时,就反过来。这里的道,就是天下的政治局面。

(14)道德;道义。《孟子·公孙丑下》:“得道多助,失道者寡助。”拥有道义的人援助多,失去道义的人援助少。

(15)道家。古九流十家之一。《史记·太史公自序》:“道家无为,又曰无不为,其实易行,其辞难知。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也指道教或道士。注意,道家和道教,不是一回事儿。比如鲁迅《呐喊·风波》:“从前是绢光乌黑的辫子,现在弄得僧不僧道不道的。”

(道士在修行)

(16)神仙,仙术。比如《汉书·张良传》:“乃学道,欲轻举。高帝崩,吕后德良,乃强食之。”颜师古注称:“道谓仙道。”

(17)也指佛教或佛教徒。《魏书·释老志》:“诸服其道者,则剃落须发,释累辞家……总谓之僧。”

(18)古代诸侯及士大夫出外时先祭路神,叫道。《礼记·曾子问》:“诸侯适天子,必告于祖,奠于祢……道而出。”孔颖达疏称:“经言道而出,明诸侯将行,为祖祭道神而后出行。”孙希旦《礼记集解》:“道,祭行道之神于国域之外也。”

(19)古代行政区划名。比如,汉代在少数民族聚集区所设置的县称为道;又比如唐代分全国为十道,后增为十五道;又比如清代在省级设有主管专职的道,并在省与州、府之间设分守道。道设道员。比如:粮道、茶道。

以上这些意义,跟道的本义联系相对紧密。

(20)说,讲述。比如道谢,道白。《诗经·鄘风·墙有茨》:“中冓之言,不可道也。”宫廷私密话,不能乱说。这是道的常用用法,比如司马迁《报任安书》:“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戏曲道白)

(21)施行;实行。《荀子·议兵》:“遇敌决战,必道吾所明,无道吾所疑。”杨倞注称:“道,言也,行也。”王念孙《读书杂志》:“(道)当训为行。”荀子的这段话,意思是:对付敌人进行决战,一定要根据自己已了解清楚的情况去行动,不要根据自己怀疑的情况去行动。

(22)知道;体验。比如李商隐《马嵬二首》之一:“君王若道能倾国,玉辇何由过马嵬?”

(杨贵妃之死)

(23)正直。《尔雅·释诂下》:“道,直也,”王引之《经义述闻》:“直、道,一声之转。……《说苑》云:‘易道,即易直也。’”

(24)相当于“到”。用于动词后,起补充作用。比如辛弃疾《昭君怨·人面不如花面》:“落叶西风时候,人共青山都瘦,说道梦阳台,几曾来?”

(25)相当于“见”、“看”。比如汤显祖《邯郸记·合仙》:“幸值着小二店乾坤逆旅,过去了八十载人我是非。挣醒来端然一梦,道人间饭熟多时。”

(26)是。表示存在。比如关汉卿《窦娥冤》第四折:“便尤剐了乔才,还道报冤仇不畅怀。”

(27)倒,反倒。比如李好古《张生煮梅》第三折:“你穷则穷,道与他门户辉光。”

注意,道的很多用法存在于元曲中,是多民族语言杂糅得来的衍生意义,下面的词条仍有这一类用法。

(28)用作量词,都是现代汉语常用的用法,具体有四个用法:甲、用于条形物。比如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黄云尤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长江水九道,流着雪一样的浪花。(《中国诗词大会》里,这句诗,难倒了百人团几十人。)又比如,一道闪电;乙、用于门、墙等。一道门,一道墙。丙、用于命令、题目。一道题,一道命令;丁、相当于“次”、“遍”,比如几道菜。

(白波九道流雪山)

(29)用作助词。有两种用法:其一、相当于“得”。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卷四:“道,犹得也。”比如白居易《和高仆射》:“鞍辔闹装光满路,何人信道是书生。”其二、用在句首或句中。无实义。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卷四:“道,语助词,或用以发语,或用于语中,只以加强语气,无意义。”比如元佚名《看钱奴》第一折:“问甚么先达,那肯道攀鞍下马,直将穷民来傲慢杀。”

(30)名词后缀。比如:力道、劲道。茹志鹃《静静地产院》:“这一下又把谭婶婶刚刚鼓起来的劲道打下去一半。”

(31)春秋时国名。在现在的河南省确山县附近。

(32)古州名。有两个道州。一个是隋时所置,在河南省郾城县西南。一个是唐时所置。在现在的湖南省道县。

此外,道还是姓。《姓觿》有载。

(二)dǎo。这个读音出自《集韵》。用法也不少。常用的如:

(1)疏通。《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杜预注称:“道,通也。”大水来了,伤人必然很多,我不能挽救。不如把水稍稍放掉一点加以疏通。

(古代治水)

(2)引导。《左传·隐公五年》:“宋人取邾田。邾人告于郑曰:‘请君释憾于宋,敝邑为道。’”宋国人掠取邾国的土地,邾国人告诉郑国说:“请君王攻打宋国,报仇雪恨,敝邑愿意做向导。”

(3)开导;教导。《庄子·田子方》:“其谏我也似子,其道我也似父。”成玄英疏称:“训导我也,似父之教子。”他对我直言规劝象儿子对待父亲一般,他对我的教导又象父亲对儿子一般。

(4)治理。《广雅·释诂三》:“道,治也。”比如《论语·学而》:“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何晏《论语集解》引包咸曰:“道,治也。”治理具有千乘兵车的国家,谨慎处理而守信,节约用度而爱护他人,按时令来役使民众。

(5)谄媚。《庄子·天地》:“世俗之所谓然而然之,所谓善而善之,则不谓之道谀之人也。”世俗上所谓对的,就以为是对;世俗上所谓好的,就以为是好;就不把这种人叫做谄媚曲从的人。

(6)用作介词。从,由。杨树达《词诠》卷二:“道,介词。由也,从也。”比如《韩非子·十过》:“师旷不得已,援琴而鼓。一奏之,有玄鹤二八,道南方来,集于郎门之垝。”师旷出于不得已,拿过琴来弹。弹了一遍,有十六只黑鹤从南方飞来,停在廊门顶上。

成语故事初中参考精选 4

话说有一天,县令应郴(chēn)请自己的下属杜宣来家里喝酒。酒席设在厅堂里,俩人面对面落座,应郴给杜宣倒酒,杜宣背后的墙面上悬挂着一张红色的弓,由于光线的折射,弓的影子映射在杜宣的酒杯中,犹如蛇形一样。

杜宣低头一看自己的酒杯,以为真有一条蛇在杯中蠕动,顿时吓啦一跳。可是应郴是自己的顶头上司,领导倒的酒不敢不喝啊,杜宣没办法,只能一咬牙一跺脚,硬着头皮把这杯酒给喝啦。应郴再给他倒酒的时候,杜宣就借故推辞,没待一会儿就起身告辞啦。

回到家中,杜宣越想越觉得不对劲,感觉刚才喝下去的那条蛇好像在肚子里蠕动,顿时觉得胸闷腹痛,结果一病不起,连吃饭喝水都非常困难。家里人请啦很多大夫来诊治,可都诊断不出病因,病情也不见好转。

过啦几天,应郴来杜宣家中看望他,问他是怎么得病的,杜宣便讲啦那天喝酒时酒杯中有蛇的事。应郴安慰啦他几句,就回家啦。他坐在厅堂里反复回忆,为什么杜宣的酒杯里会有蛇呢。

突然,墙上挂的那张红色的弓引起啦应郴的注意。他立即坐在那天杜宣坐的位置上,取来一杯酒,果然,酒杯中有弓的影子,猛一看,确实像是一条蛇在蠕动。应郴这下明白是怎么回事啦,马上命人把杜宣接来,让他坐在那天坐的原位上,情景重现,让他仔细观察酒杯里的影子,并对他说,老杜啊,你说那杯子里的蛇,不过是墙上那张弓的倒影罢啦。

杜宣仔细一看,果然如此,这下他心中的疑虑立即消失,所谓的病也很快就痊愈啦。

是此,杯弓蛇影。

成语故事初中参考精选 5

这故事出自“战国策”。战国时代,楚国有一个大臣,名叫庄辛,有一天对楚襄王说:“你在宫里面的时候,左边是州侯,右边是夏侯;出去的时候,鄢陵君和寿跟君又总是随看你。你和这四个人专门讲究奢侈淫乐,不管国家大事,郢(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北)一定要危险啦!”

襄王听了,很不高与,气骂道:“你老糊涂了吗?故意说这些险恶的话惑乱人心吗?”

庄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说:“我实在感觉事情一定要到这个地步的,不敢故意说楚国有什么不幸。如果你一直宠信这个人,楚国一定要灭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话,请允许我到赵国躲一躲,看事情究竟会怎样。”

庄辛到赵国才住了五个月,秦国果然派兵侵楚,襄王被迫流亡到阳城(今河南息县西北)。这才觉得庄辛的话不错,赶紧派人把庄辛找回来,问他有什么办法;庄辛很诚恳地说:

“我听说过,看见兔子牙想起猎犬,这还不晚;羊跑掉了才补羊圈,也还不迟。……”

这是一则很有意义的故事,只知道享乐,不知道如何做事,其结果必然是遭到悲惨的失败无疑。

“亡羊补牢”这句成语,便是根据上面约两句话而来的,表达处理事情发生错误以后,如果赶紧去挽救,还不为迟的意思。例如一个事业家,因估计事情的发展犯了错误,轻举冒进,陷入失败的境地。但他并不气馁,耐心地将事情再想了一遍,从这次的错误中吸取教训,认为“亡羊补牢”,从头做起,还不算晚呢!

成语故事初中参考精选_精选范文网

盲人摸象是个贬义词,比喻看问题总是以点代面、以偏概全。讽刺的对象是目光短浅的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成语故事盲人摸象在线阅读,希望大家喜欢! 原文 《大般涅盘经》三二:尔时大王,即唤众盲各各问言:汝 见象耶?众盲各言:我已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