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成语故事经典大全
相关文章
幼儿成语故事文化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化现象之一,是与现代文化渊源关系十分密切的一种文化,同时也是一种较为复杂的文化体系,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关于幼儿成语故事,方便大家学习。
幼儿成语故事经典大全 1
邯郸学步
战国时候,燕国有个年轻人,他听说赵国的邯郸人走路的姿势潇洒优雅,非常好看。于是,这位燕国青年决定去赵国学习邯郸人走路的姿势。
他带上盘缠,跋涉千里,赶到赵国,踌躇满志地准备学习邯郸人走路的姿势。
在大街上,他看着形形色色的人来来往往,看得他眼发花,脚发抖,不知该怎样迈步子了。于是他决定跟在一个行人后面摹仿,人家迈左脚,燕国青年也跟着迈左脚,人家迈右脚,燕国青年也赶紧迈右脚。但他的两只脚没有协调好,差一点把自己绊倒。
这个行人走远了,他又跟在另一个行人身后亦步亦趋地学走路。别人走得随意优雅,但他学得磕磕绊绊,引得街上的路人都把他当做怪人,停下脚步看他,甚至还有人捂着嘴笑他。
就这样一连过了好几个月,燕国青年的盘缠眼看就快花光了,他只好准备回家。此时的他不但没有学会邯郸人的步姿,而且还把自己原来走路的步法也忘了,竟然迈不开步子走路了。无奈,燕国青年只好四肢着地,爬着回去了。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不要盲目地崇拜别人,如果因为仿效他人而丢掉自己本来的本领,真是大可不必。
幼儿成语故事经典大全 2
【举棋不定】
春秋时,卫国国君卫献公骄横粗暴,人们对他怀恨在心。后来,卫国大夫孙文子和宁惠子发动军事政变,卫献公的统治。卫献公失掉君位,只得带着母亲和弟弟逃到齐国,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
孙文子和宁惠子赶走国君后,把持朝政,立了新的国君,就是卫殇公。宁惠子做了犯上作乱的事,在去世前感到良心不安,觉得驱逐国君是自己的一个污点,为了赎罪,他嘱咐儿子宁悼子迎回卫献公。
没过多久,卫献公听到有利于自己的风声,就派人与宁悼子联系,要他帮助自己重新登上君位。他还向宁悼子许诺,复国之后,他只掌管宗庙、祭祀等事务,朝廷的政务全交给宁悼子办理。但是,朝中很多人反对让献公复位。
一位大夫叔仪警告宁悼子道:“做事情要前后一致,你们宁家一会儿把国君赶到外国,一会儿又要迎他回来,变化如此之大真是令人难测。这跟下棋差不多,棋手下棋如果举棋不定就会失败,更何况您面对的是国君废立的大问题。您要是非要轻率地处理国事,一定会有灭族之祸,到那时后悔也晚了。”
可是宁悼子打着“遵守先父遗命”的旗号,一心想废新君,立旧君,好独揽朝政大权。后来他灭了孙氏,将卫殇公杀死,迎回了献公。不料,卫献公是个记仇之人,他刚一回国,就把宁悼子满门杀了个干净,报了自己当年被宁氏驱逐之仇。
幼儿成语故事经典大全 3
风吹草动
春秋时代,楚平王是个很迷恋女人的君王,后来还霸占了自己的儿媳妇。大臣伍奢对君主这样的行为非常反对。楚王一不高兴,下令把伍奢抓起来,连伍奢的大儿子也一起被杀死。然后,二儿子伍子胥看情形不对,他赶紧逃命。
一路上躲躲藏藏,有什么风吹或草摇动的声音,他都会被吓到。
有一天,伍子胥来到江边,遇到一个渔翁,伍子胥把事实真相都告诉了他。
后来,渔翁上岸帮他找吃的,伍子胥怕他去告密,就躲在岸上的芦苇丛里。等到渔翁一回来,发现他不在,就要他不用担心,快点出来,让他吃了一顿丰盛的晚餐。当伍子胥要走之前,还叮咛渔翁千万不要跟别人说起见过他的事情。渔翁见伍子胥怀疑自己,为了不让他担心,竟然投江而死。伍子胥非常难过,继续逃亡的生活。
后来,他在吴国受到重用,掌握了吴国的军队,他立刻攻打楚国,报了杀父的深仇大恨。
幼儿成语故事经典大全 4
安居乐业
春秋时,有一位着名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他姓李,名耳,字老聃(“老子”是人们对他的尊称)。
老子对当时的社会不满,并反对当时政治革新,他怀念着远古的社会,认为社会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痛苦。他的理想社会是“小国寡民”的社会。他的“小国寡民”社会大概的样子是:
国家很小,人民稀少。即使有许多的器具,人们也不去用它。不让人民用去冒险,也不向远处迁移,即使有车辆和船只,也无人去乘坐;即使有兵器装备,也无处去使用。要使人民重新使用古代结绳记事的方法,吃得很香甜,穿得很舒服,住得很安适,满足于原有的风俗习惯。邻近各国互相望得见,鸡鸣狗叫互相听得见,但是人们直到老死,也不互相往来。
上面的这段文字就是安居乐业的大概意思,这个成语来源于《老子》,原文是“甘美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成语的意思是表示生活美满、安定。
幼儿成语故事经典大全 5
《安如泰山》
“安如泰山”这则成语来源于的《上书谏吴王》,原文是“能听忠臣之言百举必悦。必若所欲为,危于累卵,难于上关;变所欲为,易于反掌,安于泰山。”
枚乘,字叔,西汉淮阴(今属江苏)人,是汉代着名的文学家。汉景帝时,他在吴王刘濞府中担任郎中。
吴国是当时诸侯中的大国,吴王刘濞野心很大,图谋叛乱。汉景帝任用很有才能的晁错为御史大夫,晁错主张削减各诸侯国的领地,加强中央的权力。刘濞看到一些诸侯王纷纷被削减了领地,知道自己也在所难免,于是联络其他的几个诸侯准备叛乱。
枚乘写了《上书谏吴王》对刘濞进行劝谏。在谏书中,他说:“您要是能够听取忠臣的话,一切祸害都可以避免。如果一定要照自己所想的那样去做,那是比磊鸡蛋还要危险,比上天还要艰难的;不过,如果尽快改变原来的主意,这比翻手掌还容易,也能使地位比泰山还稳固。”
公元前154年,刘濞以“清君侧、杀晁错”为名,起兵叛乱。汉景帝听信谗言,杀了晁错,向诸侯王们表示歉意。
枚乘在此时又写了《上书重谏吴王》,劝刘濞罢兵。刘濞还是不肯回头。不久,汉朝大将周亚夫率领军队打败了叛军。吴王刘濞被杀。
幼儿成语故事经典大全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