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100篇范文经典
相关文章
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是我国几千年以来人民智慧的结晶,其特点是深刻隽永,言简意赅,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有关二年级学的成语故事,欢迎查阅。
成语故事100篇范文经典 1
出淤泥而不染
【注音】chū yū ní ér bù rǎn
【成语故事】北宋时期,理学开创者周敦颐定居到庐山莲花峰下的濂溪边著书立说,他著有《太极图说》和《通书》,提出简单而有系统的宇宙构成论。他认为菊花像人间的隐士,牡丹像人间的富贵人,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像人间的君子。
【典故】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宋·周敦颐《爱莲说》
【释义】淤泥:水底的污泥;染:沾。生长在淤泥中,而不被污泥所污染。
【用法】作定语、宾语、分句;指处于污浊环境保持纯
【近义词】洁身自好、出污泥而不染
【相反词】同流合污
【成语例句】
◎ 我就是喜欢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
◎ 如《爱莲说》中的莲的"出淤泥而不染",《白杨礼赞》中的白杨的"不折不挠","伟岸、正真、朴质、严肃"等,都是"动情点"。
成语故事100篇范文经典 2
袁绍身边的一位门客,名叫崔琰,他从小喜习武艺,到了23岁才开始读《论语》、《韩诗》,求师学习。
由于他刻苦努力,学问也逐渐多起来。当时袁绍的士兵非常残暴,掘开坟墓将尸骨暴露出来。崔琰劝说袁绍不要这样做,袁绍认为他说得对,封他为骑都尉。后来,崔琰跟随曹操,为曹操出了不少主意。
在他作尚书时,曹操想立曹植为嗣子,而崔琰反对,他说:“自古以来的规矩是立长子,怎么能立曹植呢?”曹植是崔琰的侄女婿,尽管是亲属他也不偏袒,曹操十分佩服他的公正,崔琰有个堂弟叫崔林,年轻时既无成就也无名望,亲戚朋友都看不起他,可是崔琰却很器重他,崔琰常对人说:“才能大的人需要长时间才能成器,崔林将来一定会成大器。”后来,崔林果然当上了翼州主簿、御史中丞,还在魏文帝手下任过司空。
成语故事100篇范文经典 3
很久以前,有一位老先生,他的名字叫作愚公。愚公家的门口有两座好高好高的山,一座山叫太行,另一座山叫王屋。两座山正好挡在愚公家的门口,让愚公每天进出家里都要绕好远好远的路!
有一天吃饭的时候,愚公突然对家人说:”我们全家一起合作,把挡在门口的两座大山移开,让门口的路可以直通到外面的大路上,你们看好不好呢?”儿子和孙子一听,都点头赞成说:”好呀!好呀!”。可是愚公的妻子却摇摇头说:”不可能的,你连搬一个土丘的力气都没有,还想搬移大山!就算你搬得动,那些挖出来的泥土石块,你要扔到什么地方去呢?”愚公和孩子们听了,都哈哈大笑起来:”那有什么困难的!我们可以丢到海里面去呀!”
第二天开始,愚公和他的儿子、孙子,三个人一起扛着锄头,挑着扁担,到山边开始挖。愚公的邻居京城氏和她的小儿子,也兴致勃勃地帮愚公一起做着移山的工作。这时候,有一个叫作智叟的老先生,忍不住嘲笑他们说:”愚公呀!你实在太糊涂了。你这么老了,还要去移什么山?就算让你搬到你死掉的那一天,也不可能把大山移开来的!”
愚公听了他的话,笑笑说:”智叟,你才糊涂呢!我虽然很老,我还有儿子可以继续去做呀;儿子还会生孙子,孙子还会再生儿子,我们的子子孙孙可以一直搬下去,只要我们搬掉山的一层,就少一层,总有一天我们会把这两座山搬走,天底下哪儿有不能克服的困难呢?”智叟没有话好说,只好走开了。
后来,山神和海神知道愚公要移山的事情,害怕愚公一家人永不停止的搬下去,会把山搬光,把海填满,就跑去告诉天神,天神一听:”嗯!这个愚公真是有恒心呀!我来帮帮他吧!”天神就派了两个神仙去把王屋山与太行山背走,放到别的地方去,不再挡在愚公家门口了。
成语故事100篇范文经典 4
仲由是春秋时期鲁国人,字子路,师从孔子,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在仲由少年时,遇到一场大旱,当地粮食价格飞涨。他家里比较穷,实在买不起高价粮,只好吃野菜度日。
这样过了几天,仲由觉得自己吃野菜没关系,年纪大的父母长此下去怕是吃不消,很是担心。这时恰巧有消息传来,说百里以外沂河的粮价比较便宜,仲由就辞别父母,带上家里所有的钱拿着粮袋子奔沂河了。
仲由家没有车和马,他只能徒步而行。为了省钱,自然就没有住店,反正是累了就睡,歇过乏来就走,这样走了三四天才到。到了沂河粮店一看,时间太晚了,粮店都关门了。他只好夜宿在粮店的房檐下。
第二天天一亮,他第一个就买好了白米,然后急匆匆往回赶。才走了几里路,他就听到肚子咕噜噜地叫,该吃东西了。这路上的三四天,他都是靠着从家里带的野菜团子支撑下来的,可现在往腰里一摸,发现野菜团子都吃完了,这可怎么办呢?
这时候的仲由是饥肠辘辘,闻着袋子里白米的香味,不由直咽口水。看看回家的路,还有九十多里,他真想抓一把白米嚼一嚼吞下肚去,可是想到家里白发苍苍的父母,米又这么少,他又打消了这个念头。可不吃东西又不行,他想找点野菜吃,可是没找到。他又往远处的田地里一望,嘿,有主意了!
再说仲由家中的二老,早也盼、晚也盼,终于盼着儿子仲由回来了。他们倒不是特想吃到白米,主要是担心儿子,这时候兵荒马乱的,可别出个差错。
仲由进了家门,把白米袋子往二老手里一放,说:“爹,娘,孩儿把白米买回来了,你们快点煮好吃点吧。”
仲由爹没接白米,而是看着瘦了一圈的儿子,心疼地说:“没想到这一路这么远,给你拿的野菜团子一定不够吧,有没有吃点白米?”
仲由笑呵呵地说:“我吃了一点,真好吃啊。”这时仲由娘一眼看见儿子的腰里鼓鼓囊囊的,一把翻出来,却发现是一大团豆叶,上面还有齿痕。她立刻就明白了:“孩子啊,你一路上就是吃这个撑过来的?”
仲由眼见瞒不住了,这才承认:“人家收完豆子,豆叶就扔在地里不要了,我觉得怪可惜的,就捡起来吃了。”
这话一出口,仲由的父母一把抱住了儿子,真是个孝顺孩子啊。
若干年后,仲由在父母过世后,南下到了楚国。楚王对他很是礼遇,摆了酒席给他接风,还派了很多高官陪同宴请。席间,楚王提出让他担任官职,给他配了一百辆车马作随从,每年给的俸禄也非常多。
这下子,同席的官员纷纷向他道贺。可谁也没想到,仲由反而痛哭失声。楚王有点不高兴,就问:“难道仲由对本王的赏赐不满意吗?”
仲由连忙离席,说道:“大王,我是想念我的父母啊。我多么希望他们还活着,能同我一起过这样的好生活。可是,即使我仍然想像原来那样背着白米奉养双亲,也永远不可能了。”
一时间,宴席上静悄悄的。包括楚王在内,都被仲由的孝心打动了。仲由的老师孔子听说这件事后赞扬他说:“仲由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
在《孔子家语》里有这么一句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我们能孝敬父母的时间是一日一日地减少,如果不能及时行孝,会留下终生的遗憾。故此我们在父母健在的对候,孝养要及时,不要等到追悔莫及的时候,才悲痛亲已不止。
百里负米:形容非常孝敬父母
成语故事100篇范文经典 5
“安如泰山”这则来源于的《上书谏吴王》,原文是“能听忠臣之言百举必悦。必若所欲为,危于累卵,难于上关;变所欲为,易于反掌,安于泰山。”枚乘,字叔,西汉淮阴(今属江苏)人,是汉代着名的文学家。汉景帝时,他在吴王刘濞府中担任郎中。吴国是当时诸侯中的大国,吴王刘濞野心很大,图谋叛乱。汉景帝任用很有才能的晁错为御史大夫,晁错主张削减各诸侯国的领地,加强中央的权力。刘濞看到一些诸侯王纷纷被削减了领地,知道自己也在所难免,于是联络其他的几个诸侯准备叛乱。
枚乘写了《上书谏吴王》对刘濞进行劝谏。在谏书中,他说:“您要是能够听取忠臣的话,一切祸害都可以避免。如果一定要照自己所想的那样去做,那是比磊鸡蛋还要危险,比上天还要艰难的;不过,如果尽快改变原来的主意,这比翻手掌还容易,也能使地位比泰山还稳固。”
公元前154年,刘濞以“清君侧、杀晁错”为名,起兵叛乱。汉景帝听信谗言,杀了晁错,向诸侯王们表示歉意。枚乘在此时又写了《上书重谏吴王》,劝刘濞罢兵。刘濞还是不肯回头。不久,汉朝大将周亚夫率领正规武装组织打败了叛军。吴王刘濞被杀。
成语故事100篇范文经典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