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名人故事600字范文总结
相关文章
北宋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因皇室姓赵,也称作赵宋,传九位皇帝,享国167年,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北宋的故事,希望你喜欢。
北宋名人故事600字范文总结 1
赵匡胤未做皇帝之前,是个身强力壮、爱耍枪弄棒的小伙子。当时赌博盛行,赵匡胤也混在赌场,几乎场场能赢。他仗义疏财,所以人们送了他一个“仁义白花”的绰号。
几年后,赵匡胤外出开眼界,闯世面。一日傍晚,他行至一个山区小镇,见边上有一个卖莜面的摊点。
早已饥肠辘辘的他顾不得问价就大吃起来。薄薄的莜面窝窝,加上羊肉蘑菇卤子,闻起来香,吃起来更美,他左三碗,右五碗,不一会儿就吃了十八大碗莜面,外加三大碗金针菜、木耳、蘑菇做的三仙汤,顿感精神倍增,不由得脱口道:“活了二十多岁,从来没吃过这么香的饭菜啊!”转脸问卖莜面的多少钱。
“莜面加卤子一大碗三文钱,十八大碗是五十四文;三仙汤每大碗一文钱,总共为五十七文钱。”卖莜面的回答。
当赵匡胤的手伸进口袋时,说什么也拿不出钱来了。卖莜面的见吃饭人的窘态,已猜到几分,便豁达地说:“就给一文钱吧。”
赵匡胤羞愧难当,憋了半天才说出一句:“唉,这叫一文钱难倒英雄汉啊!”他拿不出钱,卖莜面的也没办法,只好说:“一顿饱饭就算我送你啦。”
若干年后,赵匡胤做了皇帝,每日山珍海味吃腻了,便想起当年的莜面窝窝、蘑菇卤及三仙汤。他派了两位心腹大臣去找那个卖莜面窝窝的.,说找到后定要把他请进京来,他要面谢一顿饱饭之恩。
二位大臣脱掉官袍,扮成商人模样,出了京城。
二人找了整整一个月,卖莜面的摊子找到过无数,都与赵匡胤当年吃莜面的情节相去甚远。一天,二人来到一个山区小镇,见到一个卖莜面的摊点。他们循例问摊主:“你这莜面,食客一顿能吃几碗?”“普通人吃两碗,饭量大的能吃三至五碗。”
二人又问:“自卖莜面窝窝以来,有没有遇见一顿吃过十几碗的?”卖莜面的哈哈大笑起来,道:“你们不问我倒真忘记了,几年前,确有一位壮士一顿饭吃了我十八大碗莜面窝窝,还喝了三大碗三仙汤呢!”
“那位壮士付了多少钱?”二位大臣急切地问。“唉,别提啦,吃饱喝足,连一文钱也掏不出来,还说‘一文钱难倒英雄汉’呢,真是……”卖莜面的摇着头说。
二位大臣一听,心中喜道:“这下可总算找到了。”他们又问卖莜面的,一年能赚多少钱。“每年除了全家四口人的生活费,也能盈余五六两银子。这样就算不错了。”卖莜面的说。
二位大臣每人掏出三两碎银子,递给卖莜面的,对他说:“京城有位大财东,最爱吃你制作的莜面窝窝、羊肉蘑菇卤,请你拾掇了这个摊子,跟随我们进京去,在那里一定比你在这儿卖得好。”
卖莜面的推辞不过,收了家什回家,次日早饭后,告别妻子儿女,跟随着他俩向京城进发。
到了京城,二位大臣将做莜面的领进金銮殿。做莜面的一见那场面,顿时吓得六神无主,急忙跪在金阶前,哆哆嗦嗦地说:“小人有罪,小人有罪。”
皇上开言道:“赦你无罪,抬起头来。”
北宋名人故事600字范文总结 2
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以5261才华横溢、博学多闻而4102盛誉于世1653,但他在王安石面前却丢了不少丑。 一次,苏东坡去拜访当朝宰相王安石,未遇。偶然发现其书桌砚台底下医着一首未写完的诗:“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东坡想:“只有秋天才刮金风,金风起处,群芳尽落,但菊花有傲霜之骨,怎么花瓣四处飘落呢?王公真是江郎才尽,铸成大错啊!”于是,他挥笔续诗曰:“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然后拂袖而去。 王安石见到东坡续诗,暗自忖道:“真是少见多怪!”决定给苏东坡一点小小的惩罚。
他建议皇上将东坡调任湖北黄州任团练副使。东坡到任后,不理政事。一日他和好友陈季常到后花园赏菊饮酒。这天正是刮了几天大风之后,园中十几株菊花枝上一朵花也没有了。只见满地铺金,落英缤纷,东坡一时瞠目结舌。陈季常问:“你见菊花落瓣,怎么这样惊诧呢?”苏东坡叙述了在王安石府中改菊花侍一事,好友大悟。苏东坡不禁感慨万分:“去年我刚被贬谪来黄州,我还以为是荆公恨我揭了他的短处,公报私仇,谁知这不是王荆公之错,而是我锗了。这事给我的教训太深了:凡事要谦虚谨慎,千万不可自恃聪明,随便讥笑别人。”
北宋名人故事600字范文总结 3
宋朝大将狄青打仗的故事
元昊称帝反宋以后,宋仁宗抽调一批禁军到陕西去帮助防守。在这批禁军中,出现了一个英勇善战的将领,他就是北宋名将狄青。
狄青是汾州西河(今山西汾阳)人,本领高强,擅长骑马射箭。他刚到陕西,还是一个低级军官。当时,将士大多胆小怕死,只有狄青艺高胆大,因此经常担任先锋。
狄青打仗的时候,有个特点。他每次上阵,都披头散发,脸上罩着一个铜面具。他在敌阵中往来冲杀,勇猛异常,西夏军没有一个抵挡得住,以为是天神天将下凡,因此给他起了一个外号,称他“狄天使”。
狄青打仗,也很有智谋。有一次,狄青率领少量军队,在泾原和西夏军作战。西夏军人数很多,狄青想,敌众我寡,如不采用奇计,无法取胜。于是,他下令军中,出战时不用弓箭,都拿刀枪,以钲(古代军队中所用的打击乐器,用铜制成)声作为号气,第一次敲钲,全军停止不动;第二次敲钲,全军退却,但仍排好阵势;钲声一停,全军转身向前,大喊大叫,向敌军冲杀过去。宋军士兵还都按照这一办法,作了演习。
第二天,宋军出战。他们还没有跟西夏军接战,军中第一次钲声就响了,宋军士兵全部停下来不动。第一次钲声刚过,第二次钲声又响了,宋军士兵又突然退却了。西夏士兵一向惧怕狄青,这次看了宋军的出战情况,不觉大笑说:“哪有这样的打法,谁说狄天使勇猛善战!”
北宋名人故事600字范文总结 4
《少年包拯学断案》
包拯包青天,自幼聪颖,勤学好问,尤喜推理断案,其家父与知县交往密切,包拯从小耳濡目染,学会了不少的断案知识,尤其在焚庙杀僧一案中,包拯根据现场的蛛丝马迹,剥茧抽丝,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后,又假扮阎王,审清事实真相,协助知县缉拿凶手,为民除害。他努力学习律法刑理知识,为长大以后断案如神,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识基础。
《文天祥少年正气》
南宋末年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少年时生活困苦,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才有机会读书。一次,文天祥被有钱的同学误会是小偷,他据理力争,不许别人践踏自己的尊严,终于证明了自己的清白,而且通过这件事,更加树立了文天祥金榜题名的志向。
《李清照少女填词》
宋代女诗人李清照才思敏捷,一生留下了许多千古绝唱。她个性爽直、自由、不羁一格,从小就表现出过人的文学天赋。这个故事讲述的就是她触景生情,即兴填词的故事。
《范仲淹断齑划粥》
范仲淹从小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省吃俭用。终于,他的勤奋好学感动了寺院长老,长老送他到南都学舍学习。范仲淹依然坚持简朴的生活习惯,不接受富家子弟的馈赠,以磨砺自己的意志。经过刻苦攻读,他终于成为了伟大的文学家。
《司马光警枕励志》
司马光是个贪玩贪睡的孩子,为此他没少受先生的责罚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谆谆教诲下,他决心改掉贪睡的坏毛病,为了早早起床,他睡觉前喝了满满一肚子水,结果早上没有被憋醒,却尿了床,于是聪明的司马光用园木头作了一个警枕,早上一翻身,头滑落在床板上,自然惊醒,从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读书,坚持不懈,终于成为了一个学识渊博的,写出了《资治通鉴》的大文豪。
北宋名人故事600字范文总结 5
(1)解梦消愁
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北宋著名思想家李觏下在江西南城十贤堂讲学,忽听近处传来少妇哭声。李觏讲完课,顺着哭声前往探视,见有婆媳二人正抱头痛哭。原来老人的儿子出门经商,时值半载音讯全无,婆媳日夜思念。于是求神于山庙,祈求麻姑保佑。昨夜三更,媳妇忽得一梦,梦见麻姑仙子给他一把破扇,扇衣全都脱落,只剩下几根扇骨。今天一早,婆媳俩连忙请庙中和尚解梦。和尚说:“扇衣脱落,只剩扇骨,是个凶号,你儿子早已身亡,肉已腐烂,只剩枯骨!”婆媳俩听后,如晴天霹雳,悲痛欲绝。李觏听了,暗自思忖:梦中之事,岂能当真,那和尚信口雌黄,害人不浅。我不如也来为之解梦,以消此婆媳无故之忧。便大笑说:“和尚之言差矣。岂不闻,穿衣见父,脱衣见妻,这是人之常情。今麻姑托梦,赠与脱衣之扇,正是丈夫归来与妻团聚之象。”婆媳二人听李觏解梦,觉得有理,于是转悲为喜。过了不久,这老妇的儿子做完生意,回转家门。合家欢喜带上爆竹香烟,到十贤堂烧香点爆,作揖鸣谢。李觏大笑说:“生意人回家,自是应当,并非作梦的缘故。我只是为你婆媳消愁罢了。”从此,李觏解梦消愁的故事,在乡里广为流传。
余深(约1050—1130年),字原仲,北宋时期罗源人,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进士,官位太宰(副宰相),进拜少保,封丰国公,再封卫国公加太傅。《宋史》、《八闽通志》、《福州府志》、《罗源县志》皆有传。名列中国人事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宰相全传》中。他因由奸臣蔡京引荐,故多遭时人非议,如《宋史》。但后人多给辩解,到了明朝的《大明一统志》就将他列入“人物传”中,并称其忠谏。作为名宦名人,他许多故事流传民间或记载在各种史书志乘笔记中,这里选择三则故事,从中也可算作对他的一生功过是非的评判。
北宋名人故事600字范文总结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