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爱的故事精选5篇
世上有一种爱,它博大无私;人间有一种情,它庄严神圣。它使我们魂牵梦绕,它使我们幸福一生。它就是最平凡的母爱。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关于母爱的故事,方便大家学习。
母爱的故事精选1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作我自己……”每当我听到这美妙的歌声时,我就不禁想起了自己的父母。
当我们生病卧床不起时,是父母整天无微不至地照顾我们使我们恢复健康;当我们考试考差了,是父母的鼓励使我们重新拥有自信;当我们犯了错,是父母的教育使我们改正错误……
记得有一次,天空下着蒙蒙的小雨,我生病了,得了支气管炎,全身无力,很不舒服。更不幸运的是,爸爸妈妈没有在家。我一摇一晃地去拨电话,告诉了妈妈我的情况。妈妈在电话另一头说:“涛涛,你忍着点,我马上回来!”说完,电话就挂了。妈妈平时坐车从店里回家至少要半个小时。想到这里,我哭了。可是,还不到10分钟,妈妈就风风火火地回来了。不管三七二十一,背着我就匆匆奔出了家门,要带我去医院。在路上,我隐隐约约看见妈妈的脸颊上流着一颗颗豆大似的汗水,顿时,我我的喉咙硬梆梆的,有千言万语难以表达。有气无力地说:“妈妈,让我下来吧,我自己走。”“不行,你在生病,不能走路!”妈妈“命令”我。我知道妈妈肯定不会放我下来,我便打消了这念头。到了医院,妈妈又是挂号,又是交钱……当我躺在床上打点滴时,妈妈又问我:“涛涛,你要吃点什么东西,妈出去买。”我想妈妈太累了,不想再给她添麻烦。就说:“妈,不用了,你歇息一会儿吧。”“不行,不吃东西怎么能行呢,你等等,妈出去买。”说完,便出去了。当妈妈把东西买回来时,我叫她也吃一点,她却说她不饿,倒叫我多吃点。其实,我知道,妈妈比我还饿。她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一个字______那就是“爱”。在父母无微不至地照顾下,我一天一天地康复了。
有一句话说得好“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因此,为了报答辛苦养育我的父母,我现在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后,找一个好的工作,让父母安享晚年。父母为我付出的,我将十倍、百倍的感谢、回报他们,让他们的付出有价值。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作我自己……”这首《感恩的心》不正是唱出了我们应该感恩父母吗?
母爱的故事精选2
每一次回家我都发现,母亲一次比一次衰老。母亲的身体不好,因糖尿病引起的眼底出血,目光越来越散淡,如果你回到家中不说话,她就分辩不出你是谁。昔日的年轻和风采,早己在如烟的岁月中飘逝的没有一点踪迹。她拄着拐杖的身体,总有一种倾斜的幅度,每走一步,就得用空着的那只手扶着一件东西,仔细看,那手就如风雨过后的古老松枝。
当我有一天领着儿子回到那个我从小就生活过的村庄时,我想起母亲,想起母亲那曾经年轻而美丽的容颜,矫健而美丽的母亲在院中忙碌,在田野上耕耘。走过村中的小学,我依稀看见母亲牵着我的手第一次送我上学的情景,不知道母亲那时的感受是否同今天的我一样?
记得我是第一次听到儿子的啼哭声音才渐渐体会到母亲这个涵义的。一切都来的太突然了,恍惚之间,好象我还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女孩,忽然就在某个不经意的刹那间,我就成了妻子和母亲,肩上就背上了沉甸甸的责任。
母爱的故事精选3
2011年夏日的一天,清华大学应届毕业典礼在该校体育馆隆重举行。在台下,一对来自重庆的夫妇分外激动。22年来,他们含辛茹苦,不仅将一对双胞胎儿子送进了清华大学,两个儿子还双双获得清华大学保送研究生资格。但鲜为人知的,这是一对再婚夫妇,母亲也并非两个孩子的亲生妈妈,她是从一位难产妈妈手中接过襁褓中孩子的,初为人母的她从此历经坎坷……
襁褓中双胞胎重获母爱
1989年夏天,向阳的妻子生下了一对双胞胎儿子。向阳给大的一个孩子取名为向威,另一个取名为向武。
向阳庆幸妻子有惊无险地挺过了分娩这一关。夜幕降临时,他让亲友们回去休息,自己留下陪护在妻子病床前。可没过多久,妻子突感身体不适,出现抽搐症状,向阳连忙去找医生。但此时医生都已经下班了,只有一位值班护士。在护士的帮助下,向阳推来一瓶氧气罐,可无论采取什么措施也没能减轻妻子的痛苦。护士赶紧联系医生。半个小时后,医生赶来了,打针、做人工呼吸。可都无济于事。向阳的妻子终究还是离开了这个世界。
妻子的离去让这个幸福家庭瞬间破碎。向阳一蹶不振地呆坐在医院等待结论。医院开会讨论后,得出的结论是产妇颅内水肿导致抽搐死亡。随后,亲友们也陆续赶到医院,大家担心向阳每月70元的工资无法养活这两个幼小的生命,纷纷劝他将孩子送人。刚失去爱妻的向阳泪雨纷飞,发誓如论如何也要把妻子用生命换来的两个孩子养大成人。
两个孩子要吃奶,只能靠刚生孩子的一个亲戚匀些奶维持生命,但这也不是长久之计。很快,那个亲戚也很难支撑了。向阳只好和附近一家豆花作坊商量,经过特别处理,每天取出一盅质量上乘的豆浆,这便成了两个孩子一天的营养。
日子好不容易熬了半年,一边教学养家糊口,一边又当爹又当妈的向阳开始感到力不从心了,不知道自己还能支撑多久。就在向阳一筹莫展时,他认识了刘红英。
刘红英在铜梁县一家丝厂上班,工资比向阳高。善良大方的她此前也被不少小伙子追求过,但终因她心高气傲,没能找到合适的。这次听朋友说起向阳的遭遇后,便莫名地萌生了见面的想法。很快,双方约定好在向阳家里见面。
尽管刘红英之前做好了心理准备,但当见面的那一刻,眼前的一切还是让她吃惊了:双胞胎兄弟被外公和外婆分别抱着,从来没有得到母爱的两个孩子长得格外乖巧懂事,望着刘红英不停地笑……刘红英看出,这个家庭太需要一个女主人了。那天,她分别给两个小孩每人10元钱,作为见面礼,并耐心地把两个孩子都哄睡着了,才离开。
回家的路上,刘红英像着了魔似的,满脑海里都是见到双胞胎时的情形。她开始感到不安,担心孩子得不到母爱将来的命运非常堪忧。接连几天的心灵折磨后,刘红英做出了一个大胆决定,那就是走进这个苦难家庭,哪怕是耗尽自己所有母爱也要把两个孩子抚养成才。
就这样,刘红英和向阳领取了结婚证。婚后,在丝厂上班的刘红英每到周末,都要辗转十多公里,买着营养品回家看望向威和向武。孩子到处乱爬,弄得满身污泥,刘红英见状心如乱麻。为了能方便照顾孩子,刘红英把孩子托付给了自己的母亲照顾,自己则趁休息时间回家照看孩子。在别人眼里,向威和向武遇到了一个好继母,可在刘红英眼里,这对双胞胎就是自己的亲生儿子。初为人母的她,奋勇地担起了一个母亲的责任。
为了方便区分两个孩子,向威出生后手腕上便系了一条绳子,每次洗澡时才解开。这条绳子也成了刘红英每天看得最多的记号。
这年冬天,向威和向武同时患上了重感冒,刘红英想尽办法也没能将两个孩子的高烧退掉。情急之下她背着向威,抱着向武,跑到十公里外的中河乡求医。回家时,天色渐晚,在黑夜中摸索几个小时后才回到家。尽管冬天格外寒冷,但当她将两个孩子放下来后才发现,自己已汗湿衣襟。醒来的孩子哭个不停,刘红英只好将拿回家的药丸捣碎,用白糖浸泡后一一喂给两个小孩。这样一折腾就到了凌晨,第二天一早她又得收拾好一切去工厂上班。
转眼向威和向武3岁了,向阳便把儿子接到自己任教的学校上幼儿园。渐渐长大的孩子穿不下以前的衣服了,买新的又太贵,刘红英便自己动手学起了织毛衣,不会时就向别人请教。向威和向武穿上了母亲织的毛衣,常常引来一些同龄小朋友羡慕的目光。
由于向威和向武记事起就一直在继母的关爱中成长,在他们眼里并没有继母的概念,只有一个好妈妈。
成长烦恼甘亦甜,母爱殷殷温暖艰难岁月
刘红英每天都奔波在学校和工厂之间,饮食在这种忙碌中也失去了规律,不久,她被查出患有肠炎。因为家庭经济紧张,刘红英叫医生开了几包廉价药后,便没再管自己的病情。每天早上,她为两个孩子穿好衣服,让学校的老师照看,自己便提着一桶衣服到五百米外的河里清洗,日复一日。等一切清理好后,她再背上向武,抱着向威,到一公里外的菜市场买菜。
几年后,刘红英和丈夫的女儿向杉来到了这个世界。此时精力充沛的向威和向武喜欢看电视,每天不管多晚都守着电视机不肯睡觉。每当好看的节目放完后,也是刘红英最忙碌的时候,因为向威和向武会哭嚷着要继续看,才几个月大的女儿一听见哭声后也跟着哭了起来,常常让刘红英手忙脚乱。
好在日子一天天过去,渐渐懂事的两个孩子开始能帮继母干一些简单的家务活。由于住在山脚下,兄弟两人常常捡一些木材回来给继母生火做饭用,这让刘红英欣慰不已。
学校分的教师宿舍让这个五口之家显得十分拥挤,刘红英和丈夫在亲友的帮助下,凑足8000元买了套住房。住房有了,可经济压力却越来越大,刘红英所在的丝厂效益一日不如一日,一家五口每月主要靠向阳200元的工资生活。为了改变现状,每逢暑假,向阳便会前往深圳打工,刘红英则留在老家照顾三个小孩。因为住在顶楼,晚上热得无法入睡,刘红英只好把孩子带到马路边或山坡上乘凉,待夜深时热气慢慢退却后,才把孩子一个个抱回家睡觉。第二天一早,刘红英又得背着女儿一手牵一个孩子去买菜。
由于向武从小身体不好,频繁的生病让他越来越消瘦。远在深圳的亲外婆得知此事后,以为是受到了继母的虐待,立即坐飞机赶来,质问缘由。当她了解向武消瘦是因为生病所致,又看到两个孩子和刘红英很亲,这才放心地返回深圳。送走孩子的亲外婆后,刘红英内心五味杂陈。
不久,刘红英所在的丝厂倒闭,她也沦为了下岗工人。由于孩子需要照看,从此她干脆在家当起了全职太太,也开始有精力监督孩子的学习。让她欣慰的是,向威和向武对学习越来越感兴趣,并不需要她太多的干涉。临近小学毕业时,向威和向武的语文和数学都接近满分。
2002年暑假,即将上初中二年级的向威和向武感到呼吸有些困难,不久还出现了鼻肿等症状。刘红英焦急地把他们送到医院检查,诊断为鼻息肉,只有做手术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此时一家人的生活已非常艰难,实在拿不出钱来为孩子治病。刘红英一咬牙,卖掉了住房,换来6000元手术费。
卖掉了赖以生存的房子,但换来的钱做完手术后已所剩无几,女儿向杉的学费依然没有着落。后来在一位好心人的帮助下,他们才得以租到一套便宜的屋子,这个五口之家总算安顿下来。
不久,向阳调到县城任教。一家人一起搬到县城。为了方便孩子上学,刘红英奢侈地给三个孩子各买了一辆自行车。
向威和向武上初二时,刘红英给儿子做了规划,要求他们上半学期学习名次要进前十,下半学期名次要进前五。兄弟俩每晚看书到凌晨1点才肯睡。刘红英怕孩子的身体支撑不下去,常常睡一小会儿,又起来给儿子烧夜宵。
向威和向武初中毕业后,刘红英与丈夫亲戚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一些亲戚见她这些年对继子所付出的心血胜过了一位亲生母亲,开始理解她的所作所为,再也没有人投来不信任的目光了。
向威和向武要去读高中了,从来没离开过父母的兄弟俩将面临独立生活。临走前,刘红英和他们谈了起来:“孩子啊,我们家的条件你们清楚,爸爸妈妈不能像其他家长那样在学校附近租房子陪读,你们要学会自己照顾自己。家里虽然没能力给你们提供优越的条件,但你们只要读到哪里,我们就一定会供到哪里……”听完继母意味深长的话,两兄弟眼眶湿润了。
双胞胎硕士感恩,22年来老妈您辛苦了
由于向威在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中获得全国一等奖,学校保送向威上清华大学。在经清华大学自主招生考试选拔后,向威被清华大学“国际经济与金融”专业录取。好消息传来,全家人心里乐开了花。
还有一学期向武也要高考了。此时刘红英担心的不是他的成绩,而是怕他虚弱的身体过不了体检那关。由于两个孩子的鼻息肉一直没有得到根治,刘红英和丈夫商量决定再做一次手术。这次他们找到一位颇有名气的教授为两个孩子做手术。手术中向武流了很多鼻血,刚走出手术室就晕倒了。儿子痛苦的表情再次揪痛了刘红英的心,但让她高兴的是,这次手术后,孩子没再出现复发的迹象。
向威被保送清华大学后,向武的心理压力非常大,成绩也出现了波动。刘红英得知此事,苦口婆心地和向武谈了一次心,他的心理才渐渐恢复平衡。后来,向武以700分的优秀成绩,考上清华大学“计算机软件”专业。
孪生兄弟同时被清华大学录取的佳话,很快在县城传开,人们都对刘红英的无私奉献赞不绝口。
2007年8月末,刘红英为两个孩子准备好一切生活用品后,全家五口一起踏上了开往北京的列车。到北京安顿好两个孩子后,全家一起前往长城等名胜古迹痛痛快快地玩了一周。临别时,刘红英还是有些不放心,对两个儿子千叮嘱万嘱咐。向阳感慨万分,从心底感激妻子为这个家做出的奉献。
2008年暑假,向威和向武回家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拿出奖学金给父母买礼物。心思细腻的向威给妈妈买了一条裙子。
“妈妈,这些年来您辛苦了,要工作,又要养我们,您连裙子都很少穿,但您穿上裙子真的很美……”刘红英接过礼物,看着两个懂事的儿子,不由得喜极而泣。
这年暑假,向威和向武并没闲着,做起了家教。因为是清华学子的缘故,很多家长慕名而来。到暑假结束时,向威向武已经挣足了下学期的生活费。临别时,两兄弟拉着刘红英的手,再三叮嘱她不用再给他们寄生活费,并要父亲监督母亲,不要再让她每天摸黑出去做钟点工了。
向家在刘红英里里外外的操劳下,变得井井有条,经济也相对宽裕些了。这时向威传来了好消息,他被学校推荐为免试研究生。得知消息那天,刘红英兴奋得弄了一大桌饭菜,叫上亲朋好友为远在北京的儿子庆贺。
好消息接踵而来,向威被选上参加建国六十周年阅兵式的大学生方阵了。
9月30日,向威和其他人一样提前到了长安街。因为第二天的阅兵式很早就要开始,向威就和其他的同学们决定在长安街上过夜。晚上,他忍不住给刘红英打电话,把自己此时的心情告诉她:“妈,你下次一定要来长安街走走,只要走上长安街,对祖国的爱就溢满胸怀了。”刘红英听见儿子的一席话,不断反复说:“小威,你是真的长大了,以后一定要好好报效祖国。”向威哪里知道,继母在和他分享这份喜悦之余,早已逼着丈夫前往北京亲眼观看儿子的风采,给儿子一个惊喜。自己则选择留在老家做坚强的后盾。
10月1日,刘红英早就醒了,早早地把电视机打开,锁定在中央一套。阅兵式开始后,她就瞪着屏幕,害怕漏过一个镜头。终于等到大学生方阵了,一个镜头扫过,刘红英看到向威精神抖擞地正步走,情不自禁地热泪盈眶,为自己的优秀儿子倍感骄傲。
2010年4月,向武也被幸运地推荐为免试研究生。电话里,当他把这个消息告诉父母时,刘红英和丈夫相拥而泣。二十多年来,一家人吃过不少苦,眼看苦日子总算要到尽头了。随后,刘红英要求两个孩子这个暑假无论如何也要回家聚聚。
这年暑假,刘红英专程赶到重庆火车站,迎接两个孩子归来。重逢时,当向威和向武看着继母头上早生的华发,不由得鼻子一酸。虽然两兄弟很小就知道刘红英不是他们的亲娘,但是这么多年来,她对自己的好,已经胜过了亲娘,两兄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这份母爱已经超越了血缘关系,两人早就决定要比亲妈还要亲地对她。
转眼大学快毕业了,兄弟两人和父母商量好,让他们一起来北京参加毕业典礼。
夫妇俩风尘仆仆地赶往了北京。为了节约开支让孩子们过得宽裕一些,刘红英执意乘火车去北京。七月的天气,火车上闷热不已,可丝毫没有影响刘红英激动的心情,一路上,没多少文化的她向丈夫“请教”参加儿子毕业典礼的注意事项,生怕到时给两个儿子丢脸了。长途跋涉后,刘红英总算见到了在车站迎接自己的向威和向武。他们得知母亲竟为了怎么参加毕业典礼发愁时,不禁哈哈大笑起来:“您是我们的妈妈,不管发生什么都不会改变您在我们心中的地位!”
2011年7月5日,清华大学应届毕业典礼举行了。向阳夫妇见证了这激动人心的一刻。
“孩子,终于看到你们都长大成人了,而且还成为了有出息的人才,妈心里真替你们高兴啊!”刘红英为儿子庆祝之余,激动的心情无以言表。
“妈妈,我们长大了才发现:我们登得越高,走得越远,您瘦弱的身影便越清晰。妈妈,您只少孕育了我们十个月,您就是我们的亲妈妈。”向威的话也说出了向武的心思。
母爱的故事精选4
李老太患了绝症,病情发展得很快,没多长时间就吃不下饭了。大儿子李林整天守在她床边,时不时就问:“妈,你想吃什么,只管说,我给你弄。”
问的次数多了,李老太总算露出一丝笑,慢慢地说:“既然这样,那就给我弄碗‘地脚钻’吧。”
李林一听就愣了,“地脚钻”是一种菌类,只有在春季遇到连续阴雨天时,才会在山坡地缝里钻出来,平时根本见不到它的踪迹。现在是冬季,长久没下雨,就算下了雨,这大冷天的“地脚钻”也长不出来呀!再说,“地脚钻”虽然味道不错,但长得细小,捡拾时又沾着泥土草屑很不好清洗干净,在过去那吃不饱饭的辰光人们才当宝贝捡回家吃,现在已经没人有耐心弄来吃了。李林挤出一丝笑,说:“妈,‘地脚钻’也不是什么金贵东西,你看是不是吃点别的?要不,我再买两只甲鱼给你炖着吃?”
李老太把头别到一边,半晌才说:“别唆,快去弄了来,为我,也为你爸……”
李林连忙说:“好,好,我这就给你找‘地脚钻’去。”
李林马上找来两个弟弟和弟媳妇,说了妈要吃“地脚钻”的事,李林二弟说:“妈妈怎么突然想吃这个啊?这大冷天的,哪里能长出‘地脚钻'?”李林说:“妈在世上还能有几天?现在不管她想吃啥,都得给她老人家弄到!再说,妈还提到了爸,他老人家可是没过上一天好日子……”
就这样,李林明知道找不到“地脚钻”,自己还是在山坡上到处找,找了整整一天,前山后山跑了十几个来回,没有找到一片“地脚钻”,他拖着疲惫的身子下了山,经过村里建的蔬菜大棚时,突然眼睛一亮,说:“有了!妈能吃到’地脚钻‘了!”
他连忙回家叫上两个弟弟,拿着水桶,找了块能长“地脚钻”的背阴山坡地,从山脚挑了几担水洒在这块坡地上,再盖上塑料膜,又把家里的棉被统统拿了出来,盖在塑料膜上,这样焐了两天,这块坡地竟然真的长出了“地脚钻”,李林和弟弟赶紧弄了满满一碗,连忙端回家里。
李林一回家,媳妇就跟他说:“妈已经在弥留状态,眼看就不行了,这’地脚钻‘只怕老人家吃不上了。”李林说:“不管她能不能吃上,你赶紧给我炒了来。”不一会,李林媳妇就炒好了“地脚钻”,李林把满满一碗“地脚钻”端到李老太床前,流着泪喊了声“妈”,李老太突然一下醒过来,看到眼前的“地脚钻”,竟然笑了出来。她哆嗦着伸出手,从李林手里接过那碗“地脚钻”,开心地说:“我就要去见你们爹了,他这些日子每天都在梦里叫我,催着要我快去。可是,这么多年没见到他,我想给他带点礼物。带啥呢?我想起那年春上,家里断了粮,你爹饿着肚子在山上捡了一天的’地脚钻‘,给你们每人炒上了一碗,而他只能在一旁吃着糠饼,他也是人啊,那一个来月他每天吃糠饼吃得大便都拉不出来。他看着你们狼吞虎咽吃’地脚钻‘的样子,只好暗自咽着口水。这些日子我一闭眼就看到他咽着口水想吃’地脚钻‘的神情,我这就把’地脚钻‘给他带过去,告诉他,这是孩子们在大冷天为他弄到的,让他开开心心一口气吃个精光……”
李老太一口气说完这么多话,心满意足地闭上了眼睛……
母爱的故事精选5
我站起来,转身看着小雨妈妈,她的眼睛通红,泪水止不住地往下流。小雨妈妈上前给了我一个拥抱,对我说:“谢谢你,我真的很激动。”继而蹲到小雨旁边,一下把孩子抱了起来,亲吻着小雨的额头,略带哭腔地说道:“宝贝,妈妈爱你,妈妈爱你。”
一
在返回老家的火车上,我望着窗外,满脑袋里挥之不去的都是在登上火车之前,她和她的妈妈,站在月台上向我微笑摆手的画面。小雨的妈妈蹲在她面前,掌心对着自己一左一右地摆着手,而小雨在看到她的妈妈的动作之后,掌心则向外一左一右地摆着手。
这是我活了20多年,仅有的几次让我非常感动,想起来都会觉得无比幸福的故事。不过这个故事的主人公,远没有我这个故事里的配角觉得那么幸福。
因为这对当事人来讲,是一条崎岖且很大概率上是没有终点的道路,在这条路上,充满无尽的艰辛和坚持,还有要一次一次地接受上帝的宣判,以及在各种流言蜚语和现实压力的情况下咬着牙,无时无刻地给自己希望的动力。
或者说,这所谓的“希望的动力”只是自我安慰、自欺欺人的谎言,抑或不论自己是哭是笑,对面那个纯净的眼神,从来都不会与自己有任何情感上的共鸣。
因为她永远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二
这是关于一个10岁自闭症小女孩儿和她母亲的故事,这个故事要从半年前开始讲起。
半年前,那是一个焦躁而又烦闷的午后,在火辣辣的阳光下,我拿着写完的论文送到辅导员那儿,就赶忙收拾行李,迫不及待地连夜买了站票,从东北小镇溪城只身来到了北京。
因为上大学时,学的是特殊教育专业,尤其在自闭症心里辅导这方面,稍微有一些经验,就寻思去一个自闭症康复中心谋个工作。
刚到北京时,经过与房屋中介各种咆哮与砍价,交完让我欲哭无泪的高价房租之后,我的兜里只有4元钱。在这繁华的首都,仅仅够买两个馒头、一小袋榨菜和一瓶矿泉水,以此解决掉自己的晚餐问题。
由于来之前,已经在招聘网站投了自己所学专业的相关资料,但都需要几天才能有回复。我决定先找个兼职,于是就在租往房子小区附近的公园,穿上卡通服装,扮成熊猫人,发放售楼的广告单。
我暗想北京的房地产开发商可真够有创造性思维的,拿这么可爱的形象做这种事儿,真的可恶至极,不过再可爱的外表,都伪装不了内在那颗万般损人利己的黑心。
在接了这个兼职工作的第二天,我认识了一个自闭症小女孩,她的名字叫小雨。
小雨很乖,但非常沉默,在外人看来,她是一个看起来内向的小女孩。可只有她的妈妈心里清楚,她永远都会让别人看起来很内向。但实际上,小雨几乎不可能有一天能达到可以理解外向与内向的区别。
可怜的孩子,从出生的那一天起,就被老天爷剥夺了情感支配权。
孩子的这种“内向与沉默”对于妈妈来说就是冷漠,就是一块巨石,无时无刻不在压着妈妈那颗惶恐不安的心。
三
在我发传单的时候,与小雨和她的妈妈相照面。
我拿出手中的宣传单,热情地递给小雨的妈妈,并说:“您好,女士,这是望京新开的楼盘,看看吧。”
就在我说完这句话的时候,小雨不知道受到什么样的刺激,身体直挺挺的,用脑袋撞击我的腹部。俯冲的力量很大,就像一脚射出来的足球。
我的身体向后倾倒,手里拿着的一沓儿广告单随之飘得满天飞。不过在后退一步的时候,我还是站住了,尽管腹部很疼,我用力往前蹿了一步,用腹部接住孩子的头部。
虽然我当时并不知道小雨患上的是自闭症,但我知道这绝对不是有意的,这显然是一次无意识的暴力袭击。
我当时断定,这孩子肯定具备一定的暴力倾向,并且不受自己的大脑支配控制。
所以当腹部接住孩子的头部后,我下意识地用双手握住孩子的手腕,以防止她对我进行第二轮的攻击。
因为我有相关的知识,并且反应及时,好歹没有出现更为糟糕的后果。
我用大学学过的相关方法,在十多分钟的心理疏导下,孩子终于稍微平稳了情绪,又恢复到像石头一样,陷入了无尽的沉默之中。
再后来,与小雨妈妈的交流中,印证了我的臆断。孩子因为没有自我意识,这种袭击,施击者是不顾后果的。如果当时我不再一次用腹部接住孩子的头部,孩子就会笔直180°倾倒,脑袋直接重重地撞在地上,其后果将不堪设想。
四
经历这场意外的小风波之后,我和小雨的妈妈就这样认识并成为了朋友。
次日晚上,她约我到她家做客,准备和她先生在家设宴,以表达孩子对我突然袭击的歉意。
我并没有在意,只是觉得很伤感,我深知这些自闭症儿童父母的不易。
我大学学的是特殊教育,参加过很多帮助自闭症儿童的公益活动,见过自闭症儿童的父母一天一天是怎么熬过来的。
他们经常以泪洗面,但每每见到孩子后却强装笑容,很令人可悲可怜的是不论父母是装笑容还是露苦脸,孩子从来都是没有感觉的。但是每一家的父母,依旧笑着,灿烂地笑着,因为他们相信总有一天,他们的微笑会得到回应,孩子也会天真灿烂地回他们一个笑容。
就像正常幼儿园,父母接孩子放学后,孩子展现出机灵而调皮的笑容。
小雨是一个很乖的小女孩,她从一出生就很沉默,沉默得让她的妈妈永远处于惶恐的状态,但她得一次又一次鼓励自己,用生命燃烧的微笑,去打破这种沉默。
在我看来,小雨是快快乐乐地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她的世界很澄澈,她就是一颗外来的陨石,不带有这个浮躁社会所具有的任何污垢。
到小雨家的时候,她妈妈牵着她的小手,冲着她微笑,逗着她玩儿。可是小雨看起来并不买账,把手指头含在嘴里,斜抬着脑袋冲着天花板,两颗小眼珠子不停地转动,不停地发出的“叽里咕噜”的声音,口水则不停地从嘴角流出,她母亲就耐心地拿手绢给她擦拭着。
我见状,连忙把孩子的手指从她的嘴中抽了出来。我告诉小雨的妈妈,以后孩子在做此类动作时,一定要格外注意。自闭症小孩儿的感触神经非常低,如果她把自己的手指咬出血,她都不会疼。最糟糕的时候,因为她感觉不到疼,她就不会像一般孩子那样哭叫,家长若不仔细察觉,就会让孩子受到一定程度的伤害。
小雨是不愿意和我们共进晚餐的,她站在我们吃饭的桌子旁边,依旧望着天花板,偶尔嘴里咕噜咕噜的,不知道在说什么,很诡异,不过也很有趣。
没有小雨参加的晚宴,我们吃得很快,孩子的父母没有胃口,我自然也吃不下去多少。用过晚饭之后,小雨的爸爸又为小雨准备专门的晚宴——玉米羹和土豆泥。他的爸爸笑着拿着食物,对小雨说:“小可爱,看爸爸给你准备的晚饭,都是你喜欢吃的。”
当我看到此情此景,眼泪都要夺眶而出,我学特殊教育的,所以我知道这是父母刻意准备的粗粮,因为医学上确实说自闭症小孩儿宜多吃粗粮。
这时候小雨妈妈告诉我,先生每天下班,都要去超市买比较好的那种小玉米,然后回来用文火给小雨做玉米羹,小雨非常喜欢吃玉米羹。不过有的时候,孩子“闹情绪”不吃的话,我先生就放到冰箱里,第二天早晨给他自己当早餐。然后晚上再买新的,给小雨再做。
说完这些话后,小雨妈妈用手拄着头,看起来很憔悴、很疲惫。顺着小雨妈妈坐的沙发椅旁边是一个小桌子,桌子上摊着好几盒药,我定睛一看,全部都是卡马西平。
我没有再说什么,只是轻轻地叹了一口气。
五
通过小雨妈妈的引荐,我就在小区附近的一家自闭症康复中心上班了。小雨当然也被托管在这,所以我有了更多与她相处的机会。我很欣慰,我打心眼儿里喜欢小雨这个可爱的小女孩。小雨的妈妈、爸爸分别在出版社和政府机关上班,典型的长白班文职人员。
小雨妈妈对我说,这家康复中心的工作人员经验都非常丰富,所以放心把孩子托管在这里。小雨妈妈觉得我和小雨有缘,她希望我能在这里既能储备更多的工作经验,又能多多关心照顾小雨。我很感谢小雨妈妈,我答应她,会好好地照顾好小雨,让她开心地度过每一天。
康复中心基本是10岁以内的孩子,只有一个男孩,但看起来也就十五六岁的样子。第一次见到他,觉得他好像《海洋天堂》里文章扮演的大富,憨厚老实,敦实可爱。不过这个孩子不是自闭症,而是先天性弱智,但心地特别善良。
听这里的工作人员介绍,这里都管这男孩儿叫“蜜瓜”。之所以会叫这个名字,是因为这个男孩儿喜欢吃哈密瓜。这里的一位工作人员,是蜜瓜妈妈的远房亲属。每回蜜瓜的妈妈来接蜜瓜的时候,都会带一份切好的哈密瓜给他吃。
据了解,蜜瓜的妈妈是一个单身母亲,是从安徽外来务工的妇女,现在主要的经济来源是给附近一家大商场做保洁。在蜜瓜小的时候,老家当地的邻居都把蜜瓜当成一个傻子来看待,小伙伴儿们更是嘲笑欺负他。蜜瓜的爸爸嗜酒成性,嗜赌成狂,家里本来就所剩无几,被蜜瓜父亲一折腾更是家贫凄寒。他的父亲后来因为躲避赌债而彻底失踪了。
蜜瓜的妈妈忍受不了讨要赌债的人频频去她家闹事,更有几次对蜜瓜大打出手,而愤然地带着孩子到北京来打工。一来寻思挣点钱;二来盼望在首都找到大医院能把孩子的病治好。
六
当我在这里工作后,发现蜜瓜俨然是这里的老大哥,这里的大多数孩子基本都面无表情,唯有蜜瓜见到哪个孩子都傻头傻脑地笑着。他总是喜欢自言自语,并且含糊不清地说道:“妈……妈……哈密瓜。”
小雨和蜜瓜的关系很好,不过每次看到他俩打招呼的方式倒是挺累人。每次蜜瓜在呆呵呵的往玩具堆走的时候,小雨都会用脑袋去撞击蜜瓜的腹部,蜜瓜首先是疼得嘴一咧,继而轻抚小雨的头部,眼珠子瞪得好大:“哈密瓜!”边说边流着口水,一滴一滴地掉在小雨头上,我站在一旁看着这两个活宝,一时无语了。
来这儿工作的第三天,我发现这儿的工作人员在教这些小孩儿向别人说再见时那种摆手的动作。据了解,这里的孩子来这儿都不久,小雨算来得比较早的,但是学得还是比较慢。蜜瓜这个非自闭症儿童倒学得很快,但问题是他每次摆手都是掌心冲内,掌背冲外,你在冲自己再见吗?我疑惑不解。
后来才弄明白,原来是这儿的工作人员故意教蜜瓜的,因为工作人员一天有很多事情要处理,而蜜瓜憨厚听话,和这些自闭症小孩儿也比较玩得来。所以让蜜瓜有事儿没事儿,就用掌背冲着这些自闭症小孩儿摆手。
原来这其中有个原理,自闭症儿童的神性反应弧是直线的,也就是想让他们模仿你去做什么,你必须用他的感应事物的方法。当我们正常人将掌心冲着自己、掌背冲着自闭症儿童挥手时,这时孩子们看到的是正常人的掌背,他们为了自己能看到自己的掌背,才会把掌心向外,从而他们才能学会正确的摆手动作。如果我们正常人用正确的摆手动作教自闭症儿童,那其结果孩子们最终学习的是掌心向内。
七
小雨妈妈特别希望小雨能学会这个动作,她对我说,她多么希望何时能送小雨到自闭症康复中心后。小雨可以摆手,微笑着向她告别。就像那些年轻的妈妈,送他们正常的孩子进幼儿园后,可以享受到那最简单的感情回赠。她从不敢奢望,小雨有一天会对她说:“妈妈,我爱你。”
为了感谢小雨妈妈对我的帮助,也为了小雨能有更大的进步,我决定不论上班期间,还是下班陪小雨妈妈把小雨送回家这段路程,都耐心地一次又一次重复着掌心对着自己向小雨摆手。可是小雨并不领情,她只低着头,全神贯注地玩着她手里的变形金刚,丝毫对我不感兴趣。
母爱的故事精选5篇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