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情故事汇总经典推荐
相关文章
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口头讲述。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关于亲情的故事,方便大家学习。
亲情故事汇总经典推荐 1
这世间就再没有任何人会毫无保留的真心真意地疼爱你了。所以。孩子们啊。当你们再去回忆和父母的一点一滴的时候是不是会流泪满面?是不是在父母的坟前哭得肝肠寸断?没事的时候要常回家看看。看看父母。他们只需要你们回家而已。别把时间都花费在娱乐上面那些娱乐场所的朋友不值得你去深交。请记住酒吧不是你的家。KTV也只是消遣而已。别让父母眼睛望穿了。却还看不到你们。
如果有一天。生你养你的两个人都走了。
这世间就再没有谁会在你不吃饭的时候。明明知道你会发脾气。而却还是要喊你吃饭的人了。所以。孩子们啊。不管外面有多大的事情都要记得回家吃饭。别让父母打了无数次的电话。你却依然不接。孩子们啊。别让遗憾留在心里。别到了以后父母都走了。想和父母吃饭。却没有了机会多遗憾啊。
如果有一天。生你养你的两个人都走了。
这世间不会有谁会每时每刻地管着你了。管你工作怎么样了。管你瘦了还是胖了。管你的身体怎么样了。管你吃得好不好。管你睡得好不好。因为管人是很累的。谁会愿意这样的去劳累呢?那还不是父母吗?所以。孩子们啊。在父母生病的时候。你们也要多去关爱他们啊。在他们生病的时候他们也需要你们的关爱啊。
如果有一天。生你养你的两个人都走了。
这世间除开父母。没有谁会一生一世把你放在心上了。没有谁会暖暖地喊你的小名了。所以。孩子们啊。别做不孝之人。多问问父母最近好不好。如果不在父母身边。那么至少每个星期打给电话给父母。告诉父母自己的状况。别让父母为你担心。别不接父母的电话。
如果有一天。生你养你的两个人都走了。
假如父母真的走了。就再也没有谁会心无杂念对待你了。所以。孩子们啊。别伤父母的心。在父母的有生之年里。多给父母一些快乐。别说自己没时间别说自己工作忙。别老是把时间都在了其他人身上。要知道爸爸和妈妈都只有一个。失去了朋友。可以再找。工作没有了。可以再找。甚至连心脏没有了都可以重新换一个。但是父母没有了。到哪里去找呢?
别把不尊敬父母的人带回来。别跟不尊敬父母的人做朋友。别找不尊敬父母的男人或女人做老公或老婆。因为心里没有父母的人不值得去交往。
照片是时光最好的证明。孩子们啊。至少要跟父母照一张相。以后他们即使真的走了。还有照片活在你的心里。如果还没有跟父母照相的。那么就别废话了。赶快去照吧。孩子们啊。你们有大把的时间跟别人照相。那么跟父母照相就那么没时间了吗?如果父母走了翻遍了照片却找不到和父母的合影。多遗憾啊。所以。孩子们啊。别等到你们想和父母照相了。父母却不在了。多痛苦啊。多遗憾啊。
任何人都可以不是谁的谁。但唯一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偏偏就是谁的谁。任何人都有权利不再理你。任何人都有权利抛弃你。任何人都有权利不帮助你。甚至你都没有必要去抱怨男人甩了你。因为除开父母。谁都不是谁的谁。孩子们啊。父母是这个世间上最关爱你的人。
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是血浓与水的亲情。还有哪种情会比父母之情来得深厚?想必很多子女对父母的感情都没有父母对待子女的一半吧。孩子们啊。你们光光地来到了这个世界上。从小到大。父母为你们洗过无数的澡。为你们洗过无数次的衣服。你们不会走路。他们牵着你们的小手过马路。你们不吃饭。他们就喂饭。等到把你们喂饱了。饭菜都凉了。但你们呢?你们为父母洗过什么呢?你们为父母做什么呢?
父母打过你们。骂过你们。你们恨他们。甚至跟他们吵架。然后几天不回家。孩子们啊。你们可以恨任何人。 但唯一不能恨的两个就父母啊。孩子们别傻了。别恨了。有什么好去恨的。他们是父母。是生你养你的父母。你们想一想。在这个世界上还有谁会比父母更加疼爱你。
父母在世的时候。多留点笑容与安慰给父母。还有谁的恩情可以大过父母。还有谁的关怀可以大过父母。是谁在你病重的时候抱你去医院?那还不是父母吗?你们难道以为还有其他人会在你病重的时候会带你去医院吗?别傻了我敢保证。除开父母。没有人会为了你的病急得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好。只到你开心了父母才会开心。
在复杂的社会里。父母对子女的爱是很单纯的没有任何一个人的爱可以大过父母。多看父母两眼。在爸爸难过的时候。你不要说出来。男人的脆弱不习惯被任何人看出来。你只需要默默地陪着他。在妈妈难过的时候。你不要走开。让她在你的肩膀上哭。在父母吵架的时候。你不要不闻不问。你要去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父母为你们付出了这么多。你们难道不应该也为父母做点什么吗?
父母是最真最真的人。父母是唯一不会抛弃子女的人。任何人都会抛弃你。但父母不会。所以孩子们啊。别和父母闹矛盾。有话好好说。他们会谅解你孩子们啊。别难过了。别傻了。你们做错了事。父母是不会跟你们计较的。父母对子女的情感大过天啊。
孩子们啊。如果有一天。生你养你的两个人真的走了。是真的不在了。他们再也不会说话了。再也不会喊你们的名字了。再也不会睁开眼睛了。再也不会和你一起吃饭了。那么。乖孩子。我们擦开泪水。我们不哭。我们要勇敢。我们要坚强。人总是要走的。我们要乖。要听话。
孩子们啊。如果有一天。生你养你的两个人真的走了。是真的不在了。那么我们要多烧点钱给他们。给他们烧一座大大房子。有很多父母甚至连好的房子都没有住上。如果他们真的走了。就别让他们再寒酸了。
好好生活。善待父母。如果有一天。生你养你的两个人都走了。那么我们也就不会有遗憾了。因为在父母在世的时候。自己已做了该做的。
珍惜眼前的一切。
亲情故事汇总经典推荐 2
虽然在同一座城市,周建湘已有大半年没见到儿子小轩了。儿子18岁生日那天,老周郑重其事地对他说“我只养你到18岁,从明天起,你自己想办法养活自己吧。”
儿子13岁那年,老周做出了一个全家人都反对的决定——让儿子退学。他对儿子说:“回去吧,咱们不玩这个游戏了。”让儿子退学的直接原因是,他常常被儿子的老师传唤到学校去接受他不该接受的教育,内容无非是孩子调皮、上课睡觉、不按时完成作业等等。老周很难堪,认为自己是无辜的,认为自己的个人生活受到了不应当受到的骚扰。每次接受中学。一个聪明的孩子变得不愿听课了,变得调皮捣蛋了,难道老师不应该找找自己的原因:是不是讲的课没有吸引力?是不是老师缺乏人格魅力々老周说:“如果教育给孩子带来的是痛苦,是人格的扭曲,我宁可不要这种教育。”周建湘说他领着儿子走出校门时,心里甚至有一种奇妙的快感:不就是为了混那一纸文凭吗?老子不玩你们的这个游戏还活不成了?
做出了退学的决定后,周建湘和儿子进行了一次很严肃的谈话。他说:“我希望你早日成为一条汉子,成老周认为,只要孩子有兴趣,干哪一行都行。老周给儿子买好了飞机票,让他一个人去。儿子问”体校在哪儿?“老周说,”鼻子底下有张嘴,你不会自己问吗,“13岁的小轩背着旅行包只身登上飞机?自己去了几千里之外的武汉。虽然每年要两三万元的训练费和生活费,老周却无一句怨言,要想让小鸟自己找食吃,先得让它练习着飞起来。
小轩跟着教练训练了两年后不想打球了,因为老当板凳队员,他渐”教育“回来,恼羞成怒的发泄物自然是儿子的屁股。那天,老周又被请到了学校,老师背着手满脸不耐烦地看着他,不远处是低垂着头罚站的小轩。谈话不欢而散。临走时,老周终于说出了憋在心里很久的话:”您听说过一句教育名言吗?‘只有不好的老师,没有不好的学生!“”谁说的?“老师有些激动。”这是一位教育家的话,他的名字叫苏霍姆林斯基。“说罢,老周拉起孩子的手就走,一走就再也没有回头。
老周的学历是教育学硕士,当时是海南某大学教师。老周说让孩子退学并不是一时冲动,而是因为他对孩子当时进入的发展轨道以及预定的前程早已彻底绝望了。老周不相信自己的儿子是愚笨之人,不然,儿子小学毕业时不可能以全校第二名的成绩考入这所高考升学率很高的重点才的路要靠你自己走。我只能为你提供教育机会,但你要记住,18岁之前,我会尽量给你提供学习的机会。我会养活你,但是18岁之后,你得自己靠自己。”
那时候,小轩喜欢打乒乓球,老周专门请了一位教练教他,自己有空儿也会陪儿子去练球。后来老周认识了武汉体院一位有名的教练,老周决定将儿子送到教练那儿练球去。为了孩子退学的事,妻子本来就对老周有一肚子埋怨,这时候就更反对了。可渐对自己失去了信心。小轩回来后,本来就反对孩子打球的妻子理由更充足了,她去找教育专家做了咨询,并对小轩的教育进行了专门设计。她对老周说:“儿子的事你不要管,我要送他上学。”那时,老周与妻子已经为儿子的事闹得很不愉快,既然妻子坚持要让儿子重新“归队”,他也只能让她一试了。可小轩在母亲为他挑选的一所私立学校只上了一个学期就上不下去了,毕竟他已“出队”了两年。小轩又从学校退学了。
老周决定专门请老师在家辅导他,虽然辅导费不菲,老周咬咬牙,还是大把大把从兜里往外掏钱。他认为不上学不等于不要知识。那时,妻子去了兰州,老周自己带着儿子。老周对儿子说:“咱俩分个工,我在外挣钱,你负责做饭。”于是,小轩每天听完课后要做两人的饭菜。老周认为这是公平的。因为儿子已经16岁了,他应该承担该承担的责任。
1999年初,北京的朋友邀请周建湘去一家企业任职。老周辞掉教职带着儿子来到了北京。老周又将儿子拜托给一位多年前的棋友——如今已卓有成就的量子物理学家。物理学家一不要钱二不图报,每周给小轩上两次数学课。为小轩补习数学是老周的主意,他认为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它能培养一个人的逻辑思维能力。然而,小轩对这种“思维的体操”似乎不感兴趣,他最感兴趣最想去的地方是网吧。他在网吧玩一种叫MUD的网络游戏,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他和在线的玩家已经幻化成虚拟世界里的角色,按游戏规则兑现著生活中得不到的光荣与梦想。有一次他居然玩了48个小时没下线。这个网络游戏玩家后来玩起平面设计如鱼得水。这是后话。
“思维的体操”只训练了一个月就停了,小轩不愿学的理由是自己不是那块料。老周后来说,小轩没上学并不等于他这一段的生活是空白,与同龄人相比,他也许失去了不少,但也得到了许多,比如说泡网吧,至少他比他的老师先进入网络数字化时代,至少他在BBS上发表的“大作”比学校里的作文训练瞪着眼睛说瞎话说假话要强。虽然老周老早就告诉儿子,成人之后自食其力。但小轩一直认为父亲只是吓唬吓唬他,并没往心里去。1999年11月8日,是小轩18岁生日,老周郑重其事地对儿子说“我只养你到18岁,从明天起,你自己想办法养活自己吧。”父亲不但要他另立门户,而且一个子儿也不给。
这让小轩恐慌和措手不及。小轩极不情愿地从父亲那里搬出来,在外面租了间小屋。他不得不硬着头皮外出找工作,没想到处处碰壁。找不到工作,身上的钱所剩无几,小轩每天只能以方便面充饥。而在这期间,老周没有去看过儿子,连电话也没给他打过,儿子过得怎样,他似乎不闻不问。他说:“作为父亲,我愿意对孩子负起有限责任,但担负不起无限责任,在他18岁之前,我有义务养育他,给他提供各种各样的教育机会。正因如此,我一直没放弃对他应尽的义务。但是18岁以后,我的义务已经完成了,如果一个男人到了18岁还养不活自己,这一辈子就不会有多大出息。”
老周说他之所以对儿子如此冷酷无情,是受了老狐狸的启发。那是日本人拍的一部电影,名字叫《狐狸的故事》,里面有一个场景一直令他难忘,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刚学会走路和觅食的小狐狸被父母赶到洞外,小狐狸站在风雪中凄厉地哀鸣着,一次又一次试图回到洞里,可是每一次都被堵在洞口的老狐狸咬出去了。狐狸世界的法则是成年了就不能与父母住在一起,就不能靠父母养活,得自己讨生活去。老周感叹地说:“我们中国的父母不如狐狸啊。不但对孩子大包大揽地承担起无限责任,而且没完没了地尽义务,最后不是帮了孩子,而是害了孩子。”
吃了半个月方便面,实在挺不下去了,小轩跑到山东烟台找奶奶求助。他说他想上学,奶奶满口答应。听说了小轩的窘况,他母亲也从兰州赶来了,于是,奶奶、母亲、姑姑结成了统一战线,一致愿意赞助小轩上学。她们花钱将小轩送进烟台一所高校
自费学外语。老周终于知道了这件事,他又急又气给母亲打去电话,说:“您老人家这样做是害了他,您管得了他今天,您能管他明天吗?”老母亲说:“求你不要管这件事了,他上学的钱我们出。他愿意上学是好事,我能不管吗?”老周认为儿子是将上学作为逃避生活逃避责任的借口。他说,现在有不少这样的年轻人,高考的,考研的,考托福的。一次考不上考两次,两次考不上考三次、四次,反正只要说是上学,老爸老妈就是砸锅卖铁也会毫无怨言地支持,只要将“上学”的大旗在老爸老妈面前呼啦啦地挥舞,那些下过乡进过厂的老知青们就会豁着老命去为他们筹钱。
没过多久就是春节,周建湘趁休假赶回烟台,他对小轩说:“我不反对你上学,但是如果靠快80岁的奶奶供养你,这是你的耻辱。你想上学可以,但必须是自己挣钱去上学,如果你觉得办不到,那你先跟我回北京打工去。”老周的不近人情遭到家人的反对,也有朋友劝他说:“既然孩子想上学,你就让他上,你让他去打工,他还怎么安心学习?”老周说:“他既然已经成人,就应该自己去挣钱,他自己挣来钱爱怎么上学都成,上一万年我也不拦他,但如果还想靠别人养活,靠别人的钱上学,我不答应。”春节后,小轩跟着老周又回到北京。老周将他介绍到一家平面设计公司拜师学艺,学徒期间公司不支付工资。老周对儿子说:“在你没拿工资前,我每个月借给你1000元,这钱是你欠我的,我永远保留向你索要的权利。”
小轩在平面设计公司学艺进步很快,也许这是当年玩网络游戏的意外收获。只要一坐到电脑前,他就有许多奇思妙想,带他的老师说他很有灵感。只学了半年。小轩就能独立干活了。小轩准备从公司出来自己干,他向父亲借钱买了一台电脑。一天,他说,“爸,你有那么多朋友,帮我揽点活干吧。”老周说:“我可以帮你,但只帮一次,算是我对你的支持,你的天下要靠你自己去打。”刚刚出道,靠自己打天下不是件容易的事。没文凭、没资历、没名气,小轩的路走得很艰难。有一段时间,他一直揽不到活干,没钱吃饭,没钱交房租。但这一次。他没有逃跑,也没去向父亲借钱,他到一家礼品店打工,活儿很累,一个月才挣600元,但他毕竟靠自己的能力生存下来了。
小轩对父亲的积怨终于在他20岁生日那天爆发了。那天,老周将儿子喊到住处,送给他一份生日礼物,是一双鞋。其用意不言而喻。开始,父子俩还能说到一块儿,后来气氛就渐渐紧张起来,小轩说如果当年没退学,说不定他今天也和同龄人一样念大学了,话中有埋怨父亲的意思。这话老周不爱听,“当初退学是你自己同意的,退学后我给你提供了那么多次学习机会,你自己没学出来怪谁!就凭这些年投入的教育资源,你也该有能力生存了。”小轩说:“别的孩子18岁不是在上学就是由父母养着,你却狠心地将我赶出去,一个子儿也不给,要我自己养活自己,你知道我吃了多少苦?天底下有你这样做父亲的吗……”
暴跳如雷的老周将儿子赶走了。赶走了儿子后,老周将自己关在屋里泪流满面,儿子不但不理解他的苦心,反而对他充满了怨恨,他不明白,一番良苦用心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结果。后来,小轩曾给老周来过一份邮件,说他恨过父亲。从那以后,小轩再也没有与父亲联系。但老周知道他在北京,知道他在努力地工作。在某网站的“老周论坛”里,周建湘以“退学”为题将父子间的这段恩怨进行了一次认真的清理,并道出了自己对儿子“冷酷无情”的理由。他说,他相信儿子将来会理解我的这番苦心。在“退学”的结尾处,老周写着:小轩,你小子想坏就抓紧坏,没路可走了该干啥干啥去,想学真本事了手放下,老爸支你两招:第一,站直了,别趴下:第二,找高手练,“打他的下巴”。不知经常呆在网上的小轩是否看到了父亲给他支的招。
亲情故事汇总经典推荐 3
每次到机场的时候我都会有一种很深的触动,总会想起我的弟弟。我第一次坐飞机乘坐的是郑州到厦门的航班。飞机起飞之后,我静坐在机舱的座位上,从公文包里掏一本薄薄的书,顺手撕下几张纸页,然后小心翼翼地叠起了纸飞机。我心想弟弟假如还活着那该多好啊!他现在应该二十六岁了。他也很可能会成为一名飞行员。
我的眼前浮现出二十多年前的情景。那时候弟弟是个身材瘦小,脸颊紫红的小孩子。他穿的衣服都是我和哥哥的旧衣服,既破旧又宽大。他没有零食,也没有玩具,但是他每天展露出一副乐得开花的笑脸,似乎他的世界里充满了快乐。长辈们都说我们兄弟三个弟弟最机灵聪明,也最有礼貌。他的嘴像是沾满了蜜水,见了叔叔阿姨就甜甜地问好,很讨人喜欢。
一天放学后我背着书包回家,弟弟正坐在黑白电视机前看着动画片。我坐在门口叠起了纸飞机。这是课堂上老师教我们的,当天老师布置的作业就是每个人回家做两只纸飞机。
弟弟两眼盯着电视机的荧屏,看得很入神,还不断地发出嘿嘿的笑声。我的手摩挲着白纸,折来叠去折成了一只很丑、很笨重的纸飞机。弟弟不经意地一瞥,瞥到了我手里的纸飞机。他快速挪动着木凳子到我身旁。他伸手抢过我手中的纸飞机,还让我教他。我将做好的那只纸飞机慢慢地拆开展平,手把手地教他。他悟性很高,学了一遍便学会了。那张皱巴巴的白纸在他手里迅捷地翻转着,一眨眼折成了漂漂亮亮的纸飞机。他拿着它在屋子里随意投掷。纸飞机穿过屋里一缕缕明亮的光线向前飞翔,最后盘旋落地。从那以后弟弟喜欢上了叠纸飞机。
那是秋收后的一天,中午的太阳照着安静的村庄。我家院子里晒着黄灿灿的玉米棒。一包包新摘的棉花也堆在太阳底下。我们一家人正在吃午饭,天空上传来嗡嗡的声响。我们抬起头,只见一架飞机飞得很低,可以清晰地看到巨大的机身与机翼。它正飞行在村庄上空,慢慢地向西方飞去。弟弟立即将饭碗与筷子扔在桌子上,飞跑了出来。他奔跑着紧追着飞机,跑跑颠颠穿过村巷,直追到田野里去。他边跑边喊:“飞机……飞机……”我们都以为弟弟发了疯。母亲担心他摔倒或撞在墙上,端着饭碗追在他身后喊着他的名字,让他停下来。但是他仰脸望着飞机奔跑着,似乎什么都没有听到。他的脚下像是踩着一个风火轮,飞速地追着飞机。
那架飞机缓缓地在蔚蓝的秋空上飞行,在地面上投下一片阴影,很快将弟弟甩在了空旷的田野里。弟弟傻傻地伫立在田埂上,仰头望着在天边渐渐消失的飞机。他满头大汗跑了回来,告诉母亲说等他长大了要成为一名飞行员,开着一架飞机,在天空里飞来飞去。
不久,村里人都知道了弟弟的梦想。人们见了他就调侃他,都管他叫小飞行员。有一次姥姥来我家,她望着弟弟说她很早以前见过飞行员。飞行员大都长着一双黄眼珠,目光明亮,而且手臂长长的,而弟弟也是黄眼珠,长手臂,很适合做飞行员。他听后欣喜若狂,手舞足蹈,见人都说姥姥说她适合做飞行员。他还央求父亲一件事情,就是一个月后他生日的时候送他一只飞机玩具。父亲当场答应了,还说要给他买带电池、可以在空中飞的那种玩具飞机。
弟弟每天都叠几个纸飞机,日夜盼望着父亲送给他的生日礼物。他也常常在饭桌上告诉我们说等他长大了要当一名飞行员,开着一架飞机带着我们到好玩的地方去,然而没有等到生日那一天,弟弟竟然意外死亡了!他走得是那么突然,走得那么平静。那天早晨他还像跟屁虫似的缠着我玩,一副活蹦乱跳的样子,到了下午四五点钟的时候,他的身体已经僵硬。我握住他冷冷的手叫他、喊他,他却纹丝不动地躺着,没有回应;我将他平时最喜欢玩的纸飞机与最喜欢吃的夹心饼干摆在他面前,他仍然一副沉睡不醒的样子。那天陪他入葬的有他喜欢吃的饼干,有等到过年才穿的新衣服,还有他叠的那一大堆花花绿绿的纸飞机。
二十多年的光阴似乎只是弹指一瞬。二十多年后哥哥和我都长大了。我们很少提起弟弟。在这个世界上他像是没有存在过,只是我们噩梦中的一个人物。我们是在自欺欺人!弟弟是我们心头永远的伤痛。我们都不愿触摸内心深处那个流血的伤口。
有一天我们一家人路过机场,母亲说很想去看看飞机,于是哥哥开车拐到机场附近。我们一家人站在高高的土丘上,远望着被栅栏紧围着的机场。只见寥廓的停机坪上停着一排银白色的飞机,一架飞机正要缓缓降落。我们都不约而同地想起了弟弟,想起了很多年前弟弟追飞机的情景,想到了弟弟想当飞行员的梦想。父亲望着那架降落的飞机眼睛湿润,他说他这辈子有个很大的遗憾,就是没有给弟弟买个飞机玩具。母亲也想起弟弟曾经说过的话,她说弟弟喜欢叠纸飞机,还想长大后当飞行员。弟弟说过当了飞行员以后,他要开着飞机带着我们一家人到好玩的地方去旅游。母亲说到这里,我们的泪水都夺眶而出。母亲看到我们流泪,她抹掉眼角的泪水,微笑着说:“唉,我不该提这些伤心的事情。过去的都过去了,我们一家人现在过得都很好,将来还会更好。”
想起这些往事,我不禁潸然泪下。我坐在机舱里,静静地望着我叠好的那只纸飞机。我像是望到了长大后的弟弟穿着飞行员的服装,一副英俊、干练的神气。他正坐在驾驶舱里,戴着头盔式耳机。他从容自如地操纵着飞机。那架飞机在浩瀚的空中翱翔,飞向了一个美好的地方。
亲情故事汇总经典推荐 4
人的一生,是有限的可是亲情是无限的,我的母亲,她是一位开店的妇女,我家每天几乎都有好多人要送货,不是七楼就是八楼我许多次都和妈妈说我帮您送吧?她严肃的回答你是将来的大学生,你怎么可以做这些重活,妈妈说了这句话,我心里感到很艰巨、我一定不会让妈妈失望!在一次小测里我的成绩不理想,我不敢拿回家给妈妈签名。
可老师说了,这次小测必须签名不然的话要请家长,可我不敢给妈妈签,妈妈肯定会对我很失望,再说我以为老师是吓唬我们的所以我还是没签,直到第二天,结果老师真的吧家长请来了我感觉很丢脸妈妈就过老师的回话之后,回到家和我说你怎么可以这样我那么辛苦换来的就是你这不及格的卷子你太让我失望了,我那是眼泪已经流到衣服上了,脑子一片空白,像是我和眼泪掉换了,我从已经封闭了的水池里一滴一滴的流下来,妈妈最后说道,不管你考得好不好,你都要勇敢承认不能像这样,你这样不仅让自己失望,更让我失望,经过妈妈絮絮叨叨的谈论后,我心血来潮马上到楼上去复习功课,结果下次小测我考的了前几名妈妈说,只有这个学习的精神你就一定会考到你理想的成绩的。经过这件事我发现亲情,是一生不可缺少的一件东西,如果你有意去伤害它,它就会趁你伤害它时好好的和你讲道理。
人生最需要的就是亲情,亲情如一只机智聪明德精灵他会帮你指引方向,让你在需要它的时候不顾一切的跑出来,若是你不开心时他会想尽一切办法让你满脸笑如春风,在你高兴时他谁为你喝彩,亲情就是你一生的希望!
亲情故事汇总经典推荐 5
他出生的那年,计划生育抓得正严,村里有生二胎的人家,不是要躲到外地就是要被罚款。只有他,是光明正大生下来的老二,并非家中有权有势,而是因为他哥哥患有先天脑疾,就是弱智。
一
母亲挥着手里的一根小竹竿,对他说:“永远不许碰弟弟,记住没?”因为担心他会伤害弟弟。父母更不许他进入他们的房间,即使是吃饭,也让他单独在自己的小屋里吃。他经常偷偷蹲在父母的房门外向屋里张望,看到弟弟时,就笑得口水顺着嘴角流出来了。其实他很小的时候,也曾被深深地疼爱过。只是当年龄相仿的孩子已经学会说话、走路时,他却目光呆滞,讲不出一个字来。检查出是脑疾后,爷爷奶奶把怨气撒到母亲身上,母亲便把委屈强加给他,经常因为一点小事就打他一顿。有时,母亲在院子里抱着弟弟晒太阳。他小心翼翼地靠近,兴奋得想摸摸弟弟的脸蛋,母亲像逃避瘟疫一样抱着弟弟闪到一边,大声喝斥他:“不许碰弟弟,你想把病传染给弟弟吗?”一次,父母不在,他远远地看着姑姑怀里的弟弟,还是傻傻地笑,流着口水。姑姑心一酸,向他招手,说:“来,摸摸弟弟的手。”他却迅速地躲开,口齿不清,断断续续地说:“不……不摸,传……传染……”
那天姑姑哭了。他伸手为姑姑擦眼泪,自己却依旧在笑。
二
弟弟慢慢长大,已经开始牙牙学语。有几次,弟弟伸着胳膊,蹒跚着向他走来,他兴奋得手舞足蹈,只是母亲总会慌忙跑过来,把弟弟抱开。看着别的孩子手里拿着的冰棒,他抿舔着唇,感到炎热而口渴。那些孩子说:“你学狗在地上爬,就把冰棒给你。”他学了,可他们并没有把冰棒给他,而是笑得前仰后合。一向动作迟缓的他猛地从地上爬起来,像疯了一样劈手就抢,那些孩子都吓呆了。他拿着冰棒深一脚浅一脚地向家里跑去,一路上,冰棒不断融化,待他跑回家里时,只剩下可怜的一点了。弟弟正在院子里玩,他趁着母亲不注意,把冰棒举到弟弟面前,说:“吃,吃,弟吃。”母亲看见他拿着一根小木棍向弟弟比划,冲过来一把将他推开。他摔倒在地,仅剩的冰棒杆也掉在地上,他痴痴地看了一会儿,哇的一声哭了。
弟弟学会说话了,可是从没有人教过他叫哥。他多希望自己能像所有的哥哥一样,被弟弟叫一声哥。为此,每当弟弟在院子里玩时,他就会在三米外的地方,吃力地大声喊:“哥,哥。”他想让弟弟听到,让弟弟学会叫他哥。一天,他继续喊着哥、哥时,母亲冲他嚷:“一边玩去。”这时,弟弟突然抬起头看着他,竟然清晰地叫了一声“哥”。他从来没有如此激动过——拍着巴掌跳起来,忽然跑过去,用力抱住弟弟,眼泪和口水一起流到弟弟身上。
三
他是从小被同学喊着“傻子他弟”长大的,他对这个称谓憎恶至极。所以他看着总是对着他傻笑的哥哥,心中充满了厌恶。一次他又因为“傻子他弟”这个称呼和同学撕打了起来,他被那个同学压在身下,忽然对方的身体轻飘飘地离开了他,是哥哥出手了。
他从未见过哥哥使这么大的力气,把那个男孩横空举起,摔在地上。男孩顿时在地上滚着喊疼。他害怕了,他们惹了祸,父亲一定会揍他的。那一刻他恨透了母亲,为什么生一个傻子给他当哥哥。他用力地推了哥哥一把,气愤地吼:“谁让你多管闲事,你这个傻子。”哥哥被推倒在树旁,傻呆呆地看着他。那天,父亲让他和哥哥并排跪在地上,竹竿无情地落下来时,哥哥趴在了他的身上,忍痛颤抖着说:“打,打我。”
有一天,城里的亲戚带来了他们没见过的糖果,母亲分给他8块,留给哥哥3块。这样的事情已不是第一次,他理所当然地接受了。次日清晨,哥哥在窗外敲着玻璃对他傻笑,踮着脚把一只手伸过来,脏兮兮的掌心里是两块糖。他愣了愣,没有接。哥哥再次伸手时,已变成3块糖,是哥哥仅有的3块糖,他含糊地说:“吃,弟吃。”不知为什么,这次他突然不想要了,哥哥急得跺着脚说不出话来,干脆把糖纸剥开,往他嘴里塞。当他吃下糖时,他清楚地看到哥哥眼里流出了泪水。
四
弟弟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天,父母乐得合不拢嘴,哥哥也高兴得又蹦又跳。其实哥哥并不明白什么是大学,但是他知道弟弟给家里争了气,现在没有人再叫他傻子,而是叫他“君旺他哥”。他离开家的前一天晚上,哥哥还是不肯进他的屋子,而是从窗外递给他一个花布包。他打开,竟是几套新衣服。都是几年前姑姑给他们俩做的或是城里的姨妈送的。原来,这么多年,哥哥一直没有穿过新衣服。可是,他和父母却从未注意过。此刻,他才发现,哥哥穿在身上的衣服磨破了边,裤子短得吊在腿上,滑稽得像个小丑。他鼻子微微发酸,这么多年,除了儿时的厌恶和长大后的忽视外,他给过哥哥什么呢?哥哥还是多年前傻笑的模样,只是眼里多了几分期待,他知道那期待意味着什么。尽管哥哥不知道他在不断地长高,不知道衣服的款式已过时,他无法穿出门。但他还是假装收下了衣服,高兴得在身上比量着问:“哥,好看不?”哥哥很用力地点头,笑的时候嘴巴咧得很大。他在纸上写了两个字:“兄弟。”他指着“兄”字对哥哥说:“这个字读‘兄’,‘兄’就是哥哥;又指着‘弟’字,这个字读‘弟’,弟弟就是我。‘兄弟’的意思就是先有哥哥,才有弟弟。”那天,他反复地教,哥哥却坚持读那两个字为“弟兄”,不连续却很坚决地读:“弟,兄。”走出哥哥房门时,他哭了。哥哥是在告诉他,在哥哥心中,弟弟永远是第一位的,没有弟,就没有兄。
五
对一个农村孩子而言,大学生活显得分外精彩,他几乎忘了自己还有个患脑疾的哥哥。那次母亲在邮局给他打电话时,哥哥一起去了。母亲絮絮叨叨地说了很多,末了,母亲说:“跟你哥也说几句吧。”哥哥接过电话后,许久没有声音,又是母亲接过来,说:“挂了吧,你哥哭了,他在胸口比划着,意思是想你。”他本想让母亲再把电话给哥哥,他想告诉哥哥,等自己回去教他写字,给他带只有城里才有的糖果和点心,可是他张了张嘴,却应了句:“就挂了吧。”因为他看到寝室同学好奇的目光,而他不想让同学知道他有一个傻哥哥。暑假,他买了糖果和点心,路上,他塞了一块糖到嘴里,忽然想起儿时哥哥强行塞进他嘴里的糖,忍不住喉头发紧,感到糖在嘴里泛着微微的苦涩。第一次,他回到家就找哥哥,满院子的喊:“哥,哥,我回来了,你看我给你带什么了?”只是他再也没找到那个只会对着他傻笑的哥哥,那个年近三十还穿着吊腿裤子的哥哥。父亲老泪纵横,痛苦地告诉他:“一个月前,你哥下河去救溺水的孩子,他自己也不会游泳,把孩子推上岸,他就没能上来……”父亲蹲在地上失声痛哭,“我们欠那孩子的太多了!”
他一个人坐在河边,对哥哥的回忆时而清晰,时而模糊。他从口袋里掏出那张纸,上边写着“兄弟”,那是他的字;下边是歪歪扭扭的不容易辨认的两个字,只有他能看得出,是哥哥写的——弟兄。
亲情故事汇总经典推荐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