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在线阅读 > 文章阅读 > 亲情文章

亲情的故事汇集大全总结

发布时间: 浏览量:1

亲情是一汨流淌在夏夜的清泉,使燥热不安的人领略到诗般的恬静;亲情是一柄撑起在雨夜的小伞,使漂泊异乡的人到得爱的庇护;亲情是一道飞架在天空的彩虹,使满目阴霾的人感受到世界的温馨、亲情是雨,带走烦燥,留下轻凉;亲情是风,吹走忧愁,留下愉快;亲情是太阳,带走黑暗,留下光明。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关于亲情的故事,方便大家学习。

亲情的故事汇集大全总结 1

“我是大哥!”这句话对我很有“震慑”力!同样对我的二哥、四弟、姐姐也有震慑力!

我们兄弟姐妹5个,我在中间,排行老三。大哥比我大10岁,比二哥大4岁,比姐姐大7岁,比四弟大16岁。我大哥是怎么当大哥的,我只说3件事:

第一件、分家。

父母生前留下规矩,说他们不再了,由大哥当家主事,叫我们都要听大哥的,这是老规矩。父母走之前,大哥二哥已经结婚了,姐姐出嫁了,我和老四还没结婚,所以还没分家。母亲比父亲走的晚,她走的第二年,我也结婚了。大哥主持做的第一件大事是分家。分家最大的财产是房子,我们一共有9间房,3间一个院。分别是大哥住一个院,二哥住一个院,我住一个院。老四还没结婚,我们一直住一起,我结婚后还和我住一起。

我有点担心和老四分一套房子。可大哥的分配方案是:我们3个已婚的,一人一个院,没有老四的份儿。老四还小,什么都没说。当然大哥还是老观念,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也没有我姐的份儿,姐也认可,没说什么。

大哥的这个决定,我和二哥无话可说。因为我们明白,不光老四吃了亏,大哥也吃亏。大哥是套老房子,很破旧了,根本住不了几年了,而我和二哥都是新房,所以,我和二哥都没吭声。可大哥并不是没想老四,他的方案里,老四结婚用房时,我们三个要出资给他盖3间。大哥的这个决定,我和二哥也无话可说。至于屋里的东西,父母也没留下什么,都是结婚时买的,就各归各家了,我和二哥屋里都是新的,大哥屋里都是些破旧东西,没一件像样的。在分家问题上,我们没出一点不痛快。只是大嫂哭了几鼻子,他那几间房只过了三年就不能住了,大哥自个翻盖的,花了1万多,这是20多年前。那时的1万比现在的10万还大。

第二件,分古董。

大哥的屋里有一对瓷瓶,是祖上留下来的唯一值钱的老物件。分家那阵儿,根本不值钱,也没谁说什么。后来升值了,听说同样款式的一件值10来万。我和老四没说什么,家就是这么分的,不能算后账。二哥也不敢公开说,可二嫂就不管这个了,到处说说,话就传到大哥耳朵去了。大哥就把我们仨叫到了一起,说把瓶子卖了,分开。二哥听了不说话,显然是同意。我听了觉得这样不合适,坚持分家时的意见,老四和我一样,再说不卖还会升值,我们说的大哥不同意。我们再一坚持,他就有些急了,说:“我是大哥!”我们只好闭嘴。他不是没想到瓷瓶还可能升值,在家的时候,大嫂也对他说过。大哥说,这些他都知道,还说,现在老二家在外边说说,以后别的就不说说吗,这个家就不安生了。大哥是个很要面子的人,听不得别人说三道四,尤其是更听不得弟媳们说,才做出这个决定的。

大哥把话说死了,我和老四也不好再坚持,只好听他的,把瓷瓶拿到城里卖了。因为是一对,买了32万。大哥说四家均分,一家8万。我和老四不同意这样分,因为大哥一直在吃亏,就算是他要这样,可是还有大嫂呢,大嫂心里怎么想。想到他翻盖旧房花的钱,我和老四的意见,我们三个兄弟一人拿5万,其余的留给大哥,这样他和大嫂就不算吃亏了。二哥也没说不同意,但大哥不答应,我们再一说,他又起急了,说:“我是大哥!”我们都看着他,也不敢再说什么,怕他发更大的火。

第三件,集资扶困。

那天吃过晚饭,大哥电话把我们三兄弟叫过去,开门见山地说,把你们叫过来,是说说老四的事。老四媳妇这场病,花了小10万,医保报了3万多,还有6万多,他一家扛不了……

他的话说到这儿,老四听明白了,截住说,大哥,你别说了,我自己能解决。

大哥听了说,行了,你解决什么,当我不知道,你借那个还有3万没还上呢,你拿什么买饲料,你那1000多只鸡吃什么呀,那是活物!老四又要说话,大哥一声:“闭嘴!”声音挺高,又说:“我是大哥!”

老四不敢说了。

大哥接着说,我出1万5,老二老三,你俩一人1万,老四自己担大头儿,救急吧。

听大哥说他出1万5,我愣了。因为我知道,他手里没有多少钱,这点钱是给侄女小萍攒的学费,都拿出来小萍的学费怎么办。所以我说,大哥,我出1万5吧。因为我要说不让他出,就等于没说,所以说出大头儿。可大哥听了,皱着眉头给了我个甩手待遇,这是他拒绝的表示,只是没开口说。我也有点着急了,说,你那钱是小萍的学费呀!大哥开口了:“我再筹措,有办法。”“你有什么办法呀,还有俩月小萍就得用啊?”我又说。他眼一瞪冲我说,用你操心啊!又说:“我是大哥!”俩眼还瞪着我。

我不敢再说了,说也没用。

他回头看着一直不吭声的二哥问,老二,你呢?二哥吭吭唧唧地,大哥不耐烦了问他,说痛快话,你要不乐意就算了!二哥这才说,我没说不拿呀。大哥听了说,好,明天就给老四拿过去,先还账,剩下的去买料。就这么着,这场“集资扶困”收场了。

过了两天,趁大哥不在家的时候,我去了他家,正在院里晒粮的大嫂看到我,疑惑地说,你个大忙人怎么有空串门呀?我冲她一笑,叫着她进了屋,把一扎钱给了她。她不明白怎么回事,我才说,这是给小萍的学费。大嫂马上说,不行,你大哥知道了不干,还得叫我给你送回去!“大嫂,你怎么这么笨呢,你就不会不说吗,谁都不说,也别让小萍知道。”我说。可大嫂还担心,说,那样他要知道了,更不干了,还不骂我呀,他那臭脾气你还不知道吗!见大嫂这么担心,我就又说:“你放心,这事只有咱俩知道,咱俩不说没人知道,明白不!”大嫂这才对我点了点头,赶紧把钱揣起来了。

果然到了小萍用学费的时候,大哥还没挣够,他要出去借,大嫂拦下了他,说她去借,大哥站下了,跟人借钱是伤面子的事,大哥很好面子。但他说了一句话,不要跟他仨借。“他仨”就是我们三兄弟。因为跟我们借,怕我们在媳妇面前为难。

半年后,大嫂来还我钱,我明白,大哥知道了。

这就是我的大哥!

他已经走了,走了一年多了,再也听不到“我是大哥”这句话了。

大哥活着的时候,我们兄弟之间没吵过,没闹过,都觉得很近。他走了,剩下我们三个,也没吵没闹,但是,越来越疏远了。

我忽然想到了一个民族,各级官员就是“大哥”如果像我的大哥,这个民族就会很和睦。

我还想到了世界,如果想当“大哥”的国家,像我的大哥一样,这个世界就会很平安,战机、航母、导弹、核弹这些东西还有用吗?

亲情的故事汇集大全总结 2

这天早晨,受公司指派,肖凯前往黎城洽谈一笔生意。谁知火车还没开出一站地,便接到了妻子赵梅打来的电话——老爹又丢了!

肖凯听得心头一哆嗦:一早上班时,老爹还没起床。这才过了两个小时,怎么会丢?不等询问,赵梅的大嗓门又传了来:“都怪你,出门不锁门,害得我到现在都没找到,腿都跑断了!”

幸好出差坐的是火车,不是飞机。车到小站,肖凯箭步跳下,打车往家赶去。这一路,他手机一直紧贴耳根,等赵梅的消息。可赵梅除了哭就是埋怨,始终没老爹的准信。肖凯越发着急,不停催促司机快点,再快点。司机被催烦了,硬邦邦地回道:“我这车安的是轱辘,不是翅膀。想快,你打火箭去!”

肖凯的老爹今年76岁,身体还硬朗,只是记性越来越差。医生说他是患了老年健忘症,所以,尽量别让他单独出门,以防走丢。3年前,母亲去世时拉着肖凯的手再三叮嘱:“你爹这辈子不容易,没享几天福,你替妈好好照顾他,行吗?”肖凯眼里含泪,连连点头。

老妈走后,肖凯就将老爹接进城,住在了一起。赵梅也算个难得的好儿媳,处处小心伺候。不料,老爹的脾气却明显见长,跟小孩似的想一出是一出,半年前就走丢过一回。为了这,肖凯还跑去手机店,挑选了一款抗摔打、功能强的手机,并输入了自己和妻子的号码。

“爹,给你打电话的只有我和赵梅,只要响,你就接。记住了吗?”肖凯接连叮嘱了几遍。老爹翻来覆去地摆弄着新手机,乐得满脸的皱纹都开了花:“记住了记住了,爹又没痴没傻,哪能记不住?”

记住就好。可肖凯还有点不放心,又加了道保险:每天早晨上班,必将房门反锁。为了不闷着老爹,知道他老人家爱听京剧,肖凯就捧回厚厚一摞光盘,足够听上个一年半载。本以为万事大吉,可现在老爹又丢了!

“对啊,手机!”肖凯一拍脑袋,怎么没想到这个?他赶忙拨打了老爹的号码,心却又一下子提到嗓子眼:“对不起,您拨打的号码正在通话中,请稍后再拨。”

又耐着性子等了5分钟,再次拨打,结果还是占线。肖凯坐不住了,急忙给赵梅打。赵梅说,半小时前就这样。肖凯的脑子里倏地冒出个不祥的念头。

人没了影,手机也打不通,真是活活急死人!就在跑得双腿发软、急得焦头烂额的时候,肖凯想到了一个人:大学同学陈胜利。陈胜利在县公安局刑侦科做技术员,能定位老爹的电话。念及此,肖凯风风火火赶去,央求帮忙。别说,大体方位找到了:人在城东镜湖一带!

“谢谢,太谢谢你了,改天我请你吃饭。”顾不上多客套,肖凯奔出门拦了辆出租车,和赵梅匆匆赶往镜湖。坐在车内,赵梅又一次拨出了老爹的号码。

“还在通话中。你说,爹会跟谁唠个没完没了?”赵梅问。肖凯摇摇头,乡下的亲戚大多已不来往,城里又没老友,天知道老爹在跟谁通话。出租车刚到镜湖,肖凯便惊讶得张大了嘴巴——镜湖附近,有一座陵园,肖凯的母亲就被安葬在园内。远远看去,只见老爹坐在母亲的墓前,边抚摸墓碑边打电话。

愣怔片刻,肖凯和赵梅快步跑上前,急问:“爹,你怎么跑到这儿来了?你在跟谁说话?”

“我,我……”老爹显然一慌,忙不迭挂断电话,支支吾吾,“我没事,我,我就是想找个人,说说话。”

肖凯和赵梅对了下眼神,顿时心慌得要命。母亲已经去世3年了,老爹这是找谁说话?肖凯一把抓过老爹的手机,手忙脚乱地调出了通话记录。仅看了一眼,肖凯就叫出了声!

那串号码熟悉得不能再熟悉,是母亲生前用过的!

“肖凯,你一定看错了。这都3年了,你记性哪有那么好?”赵梅脸色大变,语无伦次地让肖凯瞪大眼睛再看一遍。肖凯强稳心神,抖动着手细看。

没错,这个号码是自己给妈买的,老爹正是在和这个号码通话,通话时间长达1小时36分!

一时间,肖凯和赵梅都傻了。老爹似乎感觉到了什么,满脸内疚,说:“小凯,赵梅,是爹错了。爹不该到处乱跑,爹这就跟你们回去——”

“爹,妈……妈都跟你说什么了?”赵梅吞吞吐吐。肖凯从惊恐中醒过神,大声打断了赵梅:“你别胡扯!”

记得一年前,肖凯带老爹去医院检查身体,医生给出的诊断是健忘症,并且会愈来愈严重,有可能转变成老年痴呆,连自己的姓名和门牌号都记不得。像爹这种情况,能记得母亲的墓碑不奇怪,令人难以置信的是3年过去,他竟还能一字不差地记起母亲的手机号!

“肖凯,不会是,是,是妈叫爹来的吧?”赵梅神情惶惶地扫了眼墓碑,估计要有点风吹草动,她都会吓瘫在地。

是不是,打一下就知道。肖凯一咬牙,回拨过去。很快,电话里传出一个苍老的声音:“你说,我在听。”

一经接通,赵梅不由双腿打颤,紧捂嘴巴连大气都不敢出。不过,肖凯听清楚了,对方是个老年女人不假,但绝不是母亲!

“你是谁?”肖凯颤声问。对方沉默了几秒钟,反问:“你又是谁?”

肖凯脱口回道:“我是我爹的儿子——”

这不废话吗?不待肖凯想出更恰当的说辞,对方已打开了话匣子:“你是给我打电话的老人的儿子,对吧?1个多小时前,我接到了这个陌生电话。他开口就说:我知道你累,你好好躺着,我说,你听。于是,我就一直在听。既然你是他儿子,那我得说你两句。你是不是天天把老爹关在家里,下班回家也和他说不上两句话?孩子,他说了,你和媳妇好吃好喝好玩地孝敬他,照顾他,他知足,可他闷得慌,就想找个人说说话。他一说就是一个多小时,我没拦他,也没插话。他说起了你小时候的事、上学的事,还有结婚后的事,边说边哭,哭一阵子又笑。孩子,我也是老人,明白老人心里的闷。有时间你多陪陪他,人到老,也就这点念想……”

原来,母亲离世后,这个号码再没用过,最后自动注销。不久前,电话那端的老人又碰巧注册了这个号。听着听着,肖凯想起了母亲病重住院时的情景。那段日子,老爹从早到晚守在病床边,他担心母亲累,就握着母亲的手絮絮叨叨,有时能说上一整天。医生说老爹健忘,可几十年来发生在他身上的每一件每一桩,怎么都记忆犹新?琢磨半晌,肖凯终于恍然,这就是一个父亲对家、对儿子最深切的爱。

爱,哪容遗忘?一想明白这些,肖凯和赵梅搀扶着老爹回家。他想好了,今后,每天尽量早点回家,多陪老爹说说话。

亲情的故事汇集大全总结 3

双喜是个八路军排长,他怎么也想不到,同村的虎生当上连长后,第一次分派任务,竟然是让自己带领一个班的战士,去阻击一个中队的鬼子。以区区12名战士,阻击相当于两个多连的鬼子,那意味着什么?

原来,双喜所在的连队刚接到情报,鬼子从县城出来,直扑二龙山八路军的根据地,而根据地的大部队前两天刚去邻县打救援,只有一个连的士兵留守,上级命令他们转移到深山里。部队转移容易,关键是驻地周围的几百名群众要一同撤离。接到情报时,鬼子距离根据地只有一个多小时路程了,可把群众转移到安全地带需要时间,所以,虎生命令双喜在根据地外围的二道坎阻击鬼子两小时。

这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当听到虎生念出自己名字时,双喜一下愣住了。临出发前,双喜对虎生说:"我若回不来,我父母就拜托你了。告诉兰花,下辈子我一定娶她。"

双喜最后一句话是故意说给虎生听的。兰花和他俩一个村,两人都很喜欢她。他俩约定,抗战胜利后再向兰花表白,兰花无论选择谁,另外一个不能有丝毫怨言。现在,虎生是连长,自己是排长,虎生命令自己只带一个班的战士去阻击鬼子,分明就是让自己去牺牲送死。

虎生听出了双喜的弦外之音,怔了一下说:"双喜,我命令你活着回来。"双喜凄然一笑:"活着回来?那得问鬼子愿不愿意。不过你放心,只要群众能安全转移,就是陷阱我也会毫不犹豫地跳下去。"

双喜说完,带上队伍悲壮地出发了。走到半路时,他忽然灵机一动,对跟随在身后的战士说:"我觉得,不能在二道坎阻击鬼子。"战士愣住了,问:"那在哪里阻击?"

双喜胸有成竹地说:"根据地周围有三道防线,最外一道是三道弯,中间是二道坎,最里面是一线天。我们人手少,赶往二道坎时间上来不及,即便急行军赶去,鬼子随后也到了。双方力量悬殊,打遭遇战,要不了多久我们就会全军覆没,所以阻击地点在一线天。"

亲情的故事汇集大全总结 4

朋友的父亲病危,朋友从国外给我打来电话,让我帮他。

我知道他的意思,即使以最快的速度,他也只能在四个小时后赶回来,而他的父亲,已经不可能再挺过四个小时。

赶到医院时,见到朋友的父亲浑身插满管子,正急促地呼吸。床前,围满了悲伤的亲人。

那时朋友的父亲狂躁不安,双眼紧闭着,双手胡乱地抓。我听到他含糊不清地叫着朋友的名字。

每个人都在看我,目光中充满着无奈的期待。我走过去,轻轻抓起他的手,我说,是我,我回来了。

朋友的父亲立刻安静下来,面部表情也变得安详。但仅仅过了一会儿,他又一次变得狂躁,他松开我的手,继续胡乱地抓。

我知道,我骗不了他。没有人比他更了解自己的儿子。

于是我告诉他,他的儿子现在还在国外,但四个小时后,肯定可以赶回来。我对朋友的父亲说,我保证。

我看到他的亲人们惊恐的目光。

但朋友的父亲却又一次安静下来,然后他的头,努力向一个方向歪着,一只手急切地举起。

我注意到,那个方向的墙上,挂了一个时钟。

我对朋友的父亲说,现在是一点十分。五点十分时,你的儿子将会赶来。

朋友的父亲放下他的手,我看到他长舒了一口气,尽管他双眼紧闭,但我仿佛可以感觉到他期待的目光。

每隔十分钟,我就会抓着他的手,跟他报一下时间。四个小时被每一个十分钟整齐地分割,有时候我感到他即将离去,但却总被一个个的十分钟唤回。

朋友终于赶到了医院,他抓着父亲的手,他说,是我,我回来了。 我看到朋友的父亲从紧闭的双眼里 流出两滴满足的眼泪,然后,静静地离去。

朋友的父亲,为了等待他的儿子,为了听听他的儿子的声音,挺过了他生命中最后的也是最漫长的四个小时。每一名医生都说,不可思议。

后来,我想,假如他的儿子在五小时后才能赶回,那么,他能否继续挺过一个小时?

我想,会的。生命的最后一刻,亲情让他不忍离去。

悠悠亲情,每一个世人的生命时钟。

亲情的故事汇集大全总结 5

2011年11月25日,17岁的中国少女侯逸凡在阿尔巴尼亚举办的女子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对抗赛中,以5。5比2。5的总比分,提前两轮卫冕世界棋后。

而在此之前,侯逸凡曾创下了三项之最:13岁时,成为史上最年轻的女子国际象棋特级大师;15岁时,成为最年轻的中国棋后;2010年,16岁的侯逸凡成为全球最年轻的国际象棋世界冠军。

侯逸凡被媒体誉为天才少女,但她否认自己是天才。她说:“我感谢母亲,她给了我一个温馨的‘漂流屋’……”

北上济南,小城之家一夜“拆散”

2001年仲夏,7岁的侯逸凡被送到了山东济南,师从国际象棋大师童渊铭。

侯逸凡的父亲侯雪健和母亲王茜将女儿送到济南。在返程的路上,王茜却不停地接到女儿打来的电话:“妈妈,你们别扔下我”、“妈妈,我想你……”每接一次电话,王茜就泪光闪烁。

侯雪健在江苏省兴化市人民检察院工作,妻子王茜是兴化市人民医院的护士。女儿侯逸凡于1994年2月27日出生,给侯家带来了数不尽的快乐。

侯逸凡5岁生日那天,妈妈送给她一副小跳棋。小逸凡有事没事,就一个人摆弄着棋具。没多长时间,她就把跳棋玩得很娴熟,家里没有一个人是她的对手。夫妻俩发现女儿在下棋上有着惊人的天赋后,决定送她去学棋。

1998年8月,侯逸凡被送进了一个中国象棋培训班。小逸凡一下子就“钻”了进去,对其他玩具及别的小朋友常玩的游戏一点也不感兴趣,脑中、心中只有棋。

这年年底,兴化市出了一个全国国际象棋冠军,举城欢腾。兴化也掀起了学国际象棋的热潮。王茜也跟了潮流,1999年5月,她将女儿送到国际象棋培训班。

2001年7月,江苏省棋院在镇江举办了一次少儿比赛,侯逸凡表现出色,夺得冠军。她的表现引起前来观战的国际象棋特级大师童渊铭父亲的关注。

王茜对童渊铭的大名早有耳闻。他不仅是齐鲁晚报棋队的主力战将,而且还是一个出色的教练,先后培养出二十多个全国少儿冠军。王茜趁着童父赞赏侯逸凡的良机,请他帮助穿针引线,让侯逸凡拜在童渊铭门下。不久,童渊铭收下了侯逸凡。

女儿远在济南学棋,王茜茶饭不思,行走坐卧想的都是女儿。几天之后,她有了辞职照顾女儿的想法。但遭到了双方父母的反对,“下棋是一种娱乐,怎么可以当饭吃呢!”“你的工作这么好,说辞就辞,以后到哪里找这样的地方啊!”关键时刻,幸亏侯雪健非常支持:“为了女儿,我们做点牺牲也值得,你辞职去照顾她,我支持!”

于是,王茜办理了停薪留职的手续,只身来到济南,租了一间民房,专门照顾女儿。

侯逸凡学棋费用很大,再加上租房及生活费,而且王茜辞了职,全家的生活重担就压在侯雪健身上。为支持女儿学棋,侯雪健戒掉烟酒,还将家中的房子以每年3000元的价格出租,他则搬到了大姐家居住。

几乎是一夜之间,原本一个幸福安宁的家就这么被“拆散”了,王茜心里不免酸楚。侯雪健替她抹眼泪,安慰她:“我们又不是没有家,只要有你和女儿的地方就是我们的家!”

漂泊北京,你在哪儿家就安哪儿

在济南,母女俩虽然挤住在简陋民房,但王茜总是竭尽所能将房子装扮得温馨又漂亮。她贴了瓷砖,换了窗帘,还按照兴化家里的布局,花了几千元买来好看的布艺沙发,厨房也按照家里的标准购置了必用品。

侯逸凡开始还不理解母亲的举动,“妈,这是租来的房子,咱们说搬就搬走,这些东西到时不都浪费了?”王茜没有回答,而是反问女儿:“乖女儿,住在这儿你有住在家里的感觉吗?”侯逸凡认真地点了点头。王茜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这就好,这就是我们的家,哪怕只住一天,我也要让你有家的感觉!”小逸凡明白了,妈妈为了她,用心良苦啊!

2004年,国际象棋“李成智杯”全国少儿冠军赛上,刚刚10岁的侯逸凡参加12岁组的比赛,竟然11战全胜摘取了金牌,令来自全国各地的教练、行家瞠目结舌。中国棋院国际象棋部主任、国家队总教练叶江川赞赏道:“这孩子思路清晰,反映灵敏,往那儿一坐,神态沉静,面露霸气,棋途无量!”

2005年,11岁的侯逸凡成为国家队的一员。王茜跟随女儿搬到了北京。刚开始,母女俩只能租住着二十多平方米的小房子。北京的房租远比济南高,压得王茜喘不过气来。

那年秋天,王茜给女儿换下凉席,铺上了床单。但当晚,侯逸凡却辗转反侧睡不着。王茜问女儿:“怎么了?”侯逸凡说:“我以前一直睡花格子的床单,使我经常想到棋盘,这个淡绿的床单我睡不习惯……”

第二天天黑了,王茜才满头大汗地骑车回家。一进门,她就高声叫道:“凡凡,快来看,我给你买的花格床单。”候逸凡这才知道,当天一大早,妈妈将自己送到棋院后,就骑着自行车跑了不少商场和批发市场,但都没找到女儿想要的花格床单。后来,她在一个好心大妈的指点下,找到了城西的一个窗帘城,挑了上好的花格窗帘布,央求做窗帘的师傅,用这块布料做成了床单。

躺着这母爱制成的床单上,侯逸凡悄悄落泪。这一刻,她更深刻地读懂了母爱的伟大。

在侯逸凡到济南及到北京的几年间,王茜与侯雪健一直两地分居,一年连见一个月的时间都没有。每想到此,王茜就自责不已。侯雪健却说:“你在前方培养着女儿,你的担子比我重多了,要是自责,我更应该自责呢!”父母的话一字不落地进了侯逸凡的耳朵,她一手拉着爸爸,一手拉着妈妈,含泪说:“爸、妈,要是咱们一家人能守在一起,比我拿十个金牌都重要!”

2008年8月1日,侯雪健停薪留职来到北京支持女儿。一家人在国家训练中心租了一个四十平米的两居室安顿下来。而王茜也在国象队的图书室找了一份临时工。七年漂泊过后,一家人终于得以团聚。

卫冕棋后,给父母一个不再漂移的家

随着棋力大增,侯逸凡参加的比赛,大都可以拿到第一,成了圈内公认的天才少女。她也渐渐滋生出骄傲的情绪。这让王茜心里有些不踏实。

王茜的担忧不久便成了现实。一次,在中法青年对抗赛上,侯逸凡首轮比赛遇到了法国14岁的棋手拉格拉夫,残局阶段,她晕招迭出最终被对手翻盘。而其后的维克安泽杯比赛中,侯逸凡连下27局棋,最后计算平均等级分,结果只差半分没能晋升男子特级大师(棋手最高技术等级称号)。按照国际棋联规则,以往成绩并不累积,所以侯逸凡得从头开始。

两次不应有的失误让小逸凡一时很难接受。看女儿情绪低落,王茜开导她:“一两次失利并不可怕,这说明你的棋还有稚嫩的地方,还需要磨炼。”

一次,喝了妈妈煲的冬瓜汤后,觉得味道很好的侯逸凡不禁连喝了好几碗。王茜适时地问她:“知道冬瓜汤为什么好喝吗?关键是看火候,火候掌握得好,汤才能煲得好喝。”接着,她话题一转,“下国象也一样,也得看火候,太急躁不行,太温吞也不行。需要搏斗时不进攻就会丧失时机,但一味地捕杀不讲究策略也难于取胜,要恰如其分地掌握好火候,控制好心态。”妈妈的话,让女儿若有所思。

就这样,通过王茜一道又一道的“心灵煲汤”,逸凡的精神面貌有了很大变化,潜质也得到全部释放。2007年2月,侯逸凡在第六届俄航杯国际象棋公开赛中三次击败世界男子特级大师,在世界棋坛引起轰动。同年6月,侯逸凡在全国国象女子个人赛中11轮积9分夺冠,成为中国最为年轻的棋后。

侯逸凡经常参加国际赛事,语言成为她与国外棋手交流的最大的障碍。王茜本准备替女儿报英语培训班,但学费太高。她苦思冥想后,有了办法。她经常带着侯逸凡到一些高校的“英语角”跟大学生直接交流,向大学生请教。同时,她自己也带头苦攻英语,母女俩交流时,她逼迫女儿要用英语交流。遇到母女俩都不会的单词与语句,王茜再四处求教。经过一阵恶补,侯逸凡已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

2010年10月,侯逸凡在广州亚运会获得个人金牌。接着,她在土耳其安塔基亚举行的女子国际象棋世锦赛上,一举夺冠,成为国际象棋历史上第十三位世界冠军与最年轻的世界棋后!

2011年11月25日凌晨,侯逸凡又在阿尔巴尼亚举办的2011年女子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对抗赛中,提前两轮卫冕世界棋后!

夺冠之后,侯逸凡快乐得笑成了一朵花。当有人问起侯逸凡的目标是什么,她回答很干脆:“想学谢军姐姐读到博士,再就是给漂泊的爸爸妈妈在北京买一套房子,给他们个安乐窝,让我们的家不再漂流!”

TAG标签: 亲情 故事

亲情的故事汇集大全总结_精选范文网

亲情是一汨流淌在夏夜的清泉,使燥热不安的人领略到诗般的恬静;亲情是一柄撑起在雨夜的小伞,使漂泊异乡的人到得爱的庇护;亲情是一道飞架在天空的彩虹,使满目阴霾的人感受到世界的温馨、亲情是雨,带走烦燥,留下轻凉;亲情是风,吹走忧愁,留下愉快;亲情是太阳,带走黑暗,留下光明。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关于亲情的故事,方便大家学习。亲情的故事116岁的宜兴女孩离家出走了!失魂落魄的母亲发现了女儿留在桌上的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妈妈,我有要紧事到四川去一下,你别为我担心!母亲震惊之余,疑窦丛生:女儿不是逃学,也不是早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