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在线阅读 > 文章阅读 > 亲情文章

母爱故事最新合集大全5篇

发布时间: 浏览量:11

世上有一种爱,它博大无私;人间有一种情,它庄严神圣。它使我们魂牵梦绕,它使我们幸福一生。它就是最平凡的母爱。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关于母爱故事,方便大家学习。

母爱故事最新合集大全1

有一个天生失语的小女孩,爸爸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她和妈妈相依为命。妈妈每天很早出去工作,很晚才回来。每到日落时分,小女孩就开始站在家门口,充满期待地望着门前的那条路,等妈妈回家。妈妈回来的时候是她一天中最快乐的时刻,因为妈妈每天都要给她带一块年糕回家。在她们贫穷的家里,一块小小的年糕都是无上的美味了啊。有一天,下着很大的雨,已经过了晚饭时间了,妈妈却还没有回来。小女孩站在家门口望啊望啊,总也等不到妈妈的身影。天,越来越黑,雨,越下越大,小女孩决定顺着妈妈每天回来的路自己去找妈妈。她走啊走啊,走了很远,终于在路边看见了倒在地上的妈妈。她使劲摇着妈妈的身体,妈妈却没有回答她。她以为妈妈太累,睡着了。就把妈妈的头枕在自己的腿上,想让妈妈睡得舒服一点。但是这时她发现,妈的眼睛没有闭上!小女孩突然明白:妈妈可能已经死了!她感到恐惧,拉过妈的手使劲摇晃,却发现妈妈的手里还紧紧地拽着一块年糕……她拼命地哭着,却发不出一点声音……

雨一直在下,小女孩也不知哭了多久。她知道妈妈再也不会醒来,现在就只剩下她自己。妈妈的眼睛为什么不闭上呢?她是因为不放心她吗?她突然明白了自己该怎样做。于是擦干眼泪,决定用自己的语言来告诉妈妈她一定会好好地活着,让妈妈放心地走……小女孩就在雨中一遍一遍用手语做着这首《感恩的心》,泪水和雨水混在一起,从她小小的却写满坚强的脸上滑过……“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她就这样站在雨中不停歇地做着,一直到妈妈的眼睛终于闭上……

母爱故事最新合集大全2

爱成绕指柔

从去年秋天我弟弟去北京上学以后,我母亲就常常催促我别忘了去邮局开信箱。其实,由于自己来往的信件多,我特地去小区邮局租了一只信箱,而开信箱的频率几乎是两三天一次的。

可母亲嫌少了,还是要催。我说决不会把弟弟的信给耽误的,母亲固执得很,硬要去了我的邮箱钥匙。

弟弟终于来了一封信,三页纸,顺夹了两张相片,背景是夜色下的王府井。我母亲常常在空闲时就坐下来,戴起老花镜,把那三页纸慢慢地端详,然后再拿起相片隔着一尺远:唉,又瘦又黑!馒头肯定吃不惯的,怎么办哪?我们就劝:没瘦,没瘦,晚上照相人都是显瘦的。母亲不依:下巴都尖成这个样子了,还不叫瘦啊!

父亲是海员。那次在电话里,母亲高兴得对父亲说:三子来信了,三子来信了。那氛围比过节时更浓烈更馥郁。父亲偶尔回来了,依旧拿起老花镜,把那三页纸和两张相片慢慢地端详。完了,跟母亲商量,哪一张相片里的弟弟好看些,他要带走的。

每次,当我们喝着藕炖排骨汤时,母亲都要轻轻地叹一口气:你弟弟他每餐是喝不到这么鲜的汤了。我们仿佛也酸酸地安慰:等他放假回来,你天天煲给他喝,不就补回来了吗?

我母亲,她是从来不看新闻联播的,但自打我弟弟走后,她每天必看。有一次,我和妹妹轮番笑话她:怎么关心起政治来了?她说:哪呀,我是在看后面的天气预报呢。我说难怪呢,怎么初秋时我们还穿着裙子,她就把毛衣毛裤全寄到了北京。原来,她是从天气预报里知道,北京已经很冷了。

后来,弟弟挂电话回来,要家里把父亲从香港买回的那只随身听邮过去,说要练习英语口语。我说路太远,这么贵的机子碰坏了划不来,不如就在北京随便买一只吧!母亲一把抢过听筒,大声说:寄,寄,明天就去寄,多包几层,保险碰不坏。

那一只随身听,被母亲像对婴儿那样,细致而缜密地包裹起来。第一层套了带孔的防震薄膜。第二层裹了一种很柔软的布。第三层附了棉花。然后才装进一个小木盒里,然后又套了一个小布袋,认认真真地填好地址,寄出去。中秋节那天晚上,弟弟挂电话回来。我母亲慌忙跑到卧室的分机上去接,她要弟弟去街上买几块月饼吃,她的声音压得很低,但被我听见了,是哽咽着的。

弟弟大学毕业后,很有可能不再回这座小城了。我母亲注定了要从这个秋天开始为她的儿子忙碌不停。海子有一句诗这样写:有一些花开在树上,有一些果结在地下。而我母亲就是一株树,一株开满紫色花朵的苦楝,她的孩子她的果实,即使真正成熟了,她都复不要他们坠到地上去。她要把她的果实高高地擎在枝头,穿云渡月,沐风浴雨。

母爱故事最新合集大全3

我站起来,转身看着小雨妈妈,她的眼睛通红,泪水止不住地往下流。小雨妈妈上前给了我一个拥抱,对我说:“谢谢你,我真的很激动。”继而蹲到小雨旁边,一下把孩子抱了起来,亲吻着小雨的额头,略带哭腔地说道:“宝贝,妈妈爱你,妈妈爱你。”

在返回老家的火车上,我望着窗外,满脑袋里挥之不去的都是在登上火车之前,她和她的妈妈,站在月台上向我微笑摆手的画面。小雨的妈妈蹲在她面前,掌心对着自己一左一右地摆着手,而小雨在看到她的妈妈的动作之后,掌心则向外一左一右地摆着手。

这是我活了20多年,仅有的几次让我非常感动,想起来都会觉得无比幸福的故事。不过这个故事的主人公,远没有我这个故事里的配角觉得那么幸福。

因为这对当事人来讲,是一条崎岖且很大概率上是没有终点的道路,在这条路上,充满无尽的艰辛和坚持,还有要一次一次地接受上帝的宣判,以及在各种流言蜚语和现实压力的情况下咬着牙,无时无刻地给自己希望的动力。

或者说,这所谓的“希望的动力”只是自我安慰、自欺欺人的谎言,抑或不论自己是哭是笑,对面那个纯净的眼神,从来都不会与自己有任何情感上的共鸣。

因为她永远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这是关于一个10岁自闭症小女孩儿和她母亲的故事,这个故事要从半年前开始讲起。

半年前,那是一个焦躁而又烦闷的午后,在火辣辣的阳光下,我拿着写完的论文送到辅导员那儿,就赶忙收拾行李,迫不及待地连夜买了站票,从东北小镇溪城只身来到了北京。

因为上大学时,学的是特殊教育专业,尤其在自闭症心里辅导这方面,稍微有一些经验,就寻思去一个自闭症康复中心谋个工作。

刚到北京时,经过与房屋中介各种咆哮与砍价,交完让我欲哭无泪的高价房租之后,我的兜里只有4元钱。在这繁华的首都,仅仅够买两个馒头、一小袋榨菜和一瓶矿泉水,以此解决掉自己的晚餐问题。

由于来之前,已经在招聘网站投了自己所学专业的相关资料,但都需要几天才能有回复。我决定先找个兼职,于是就在租往房子小区附近的公园,穿上卡通服装,扮成熊猫人,发放售楼的广告单。

我暗想北京的房地产开发商可真够有创造性思维的,拿这么可爱的形象做这种事儿,真的可恶至极,不过再可爱的外表,都伪装不了内在那颗万般损人利己的黑心。

在接了这个兼职工作的第二天,我认识了一个自闭症小女孩,她的名字叫小雨。

小雨很乖,但非常沉默,在外人看来,她是一个看起来内向的小女孩。可只有她的妈妈心里清楚,她永远都会让别人看起来很内向。但实际上,小雨几乎不可能有一天能达到可以理解外向与内向的区别。

可怜的孩子,从出生的那一天起,就被老天爷剥夺了情感支配权。

孩子的这种“内向与沉默”对于妈妈来说就是冷漠,就是一块巨石,无时无刻不在压着妈妈那颗惶恐不安的心。

在我发传单的时候,与小雨和她的妈妈相照面。

我拿出手中的宣传单,热情地递给小雨的妈妈,并说:“您好,女士,这是望京新开的楼盘,看看吧。”

就在我说完这句话的时候,小雨不知道受到什么样的刺激,身体直挺挺的,用脑袋撞击我的腹部。俯冲的力量很大,就像一脚射出来的足球。

我的身体向后倾倒,手里拿着的一沓儿广告单随之飘得满天飞。不过在后退一步的时候,我还是站住了,尽管腹部很疼,我用力往前蹿了一步,用腹部接住孩子的头部。

虽然我当时并不知道小雨患上的是自闭症,但我知道这绝对不是有意的,这显然是一次无意识的暴力袭击。

我当时断定,这孩子肯定具备一定的暴力倾向,并且不受自己的大脑支配控制。

所以当腹部接住孩子的头部后,我下意识地用双手握住孩子的手腕,以防止她对我进行第二轮的攻击。

因为我有相关的知识,并且反应及时,好歹没有出现更为糟糕的后果。

我用大学学过的相关方法,在十多分钟的心理疏导下,孩子终于稍微平稳了情绪,又恢复到像石头一样,陷入了无尽的沉默之中。

再后来,与小雨妈妈的交流中,印证了我的臆断。孩子因为没有自我意识,这种袭击,施击者是不顾后果的。如果当时我不再一次用腹部接住孩子的头部,孩子就会笔直180°倾倒,脑袋直接重重地撞在地上,其后果将不堪设想。

经历这场意外的小风波之后,我和小雨的妈妈就这样认识并成为了朋友。

次日晚上,她约我到她家做客,准备和她先生在家设宴,以表达孩子对我突然袭击的歉意。

我并没有在意,只是觉得很伤感,我深知这些自闭症儿童父母的不易。

我大学学的是特殊教育,参加过很多帮助自闭症儿童的公益活动,见过自闭症儿童的父母一天一天是怎么熬过来的。

他们经常以泪洗面,但每每见到孩子后却强装笑容,很令人可悲可怜的是不论父母是装笑容还是露苦脸,孩子从来都是没有感觉的。但是每一家的父母,依旧笑着,灿烂地笑着,因为他们相信总有一天,他们的微笑会得到回应,孩子也会天真灿烂地回他们一个笑容。

就像正常幼儿园,父母接孩子放学后,孩子展现出机灵而调皮的笑容。

小雨是一个很乖的小女孩,她从一出生就很沉默,沉默得让她的妈妈永远处于惶恐的状态,但她得一次又一次鼓励自己,用生命燃烧的微笑,去打破这种沉默。

在我看来,小雨是快快乐乐地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她的世界很澄澈,她就是一颗外来的陨石,不带有这个浮躁社会所具有的任何污垢。

到小雨家的时候,她妈妈牵着她的小手,冲着她微笑,逗着她玩儿。可是小雨看起来并不买账,把手指头含在嘴里,斜抬着脑袋冲着天花板,两颗小眼珠子不停地转动,不停地发出的“叽里咕噜”的声音,口水则不停地从嘴角流出,她母亲就耐心地拿手绢给她擦拭着。

我见状,连忙把孩子的手指从她的嘴中抽了出来。我告诉小雨的妈妈,以后孩子在做此类动作时,一定要格外注意。自闭症小孩儿的感触神经非常低,如果她把自己的手指咬出血,她都不会疼。最糟糕的时候,因为她感觉不到疼,她就不会像一般孩子那样哭叫,家长若不仔细察觉,就会让孩子受到一定程度的伤害。

小雨是不愿意和我们共进晚餐的,她站在我们吃饭的桌子旁边,依旧望着天花板,偶尔嘴里咕噜咕噜的,不知道在说什么,很诡异,不过也很有趣。

没有小雨参加的晚宴,我们吃得很快,孩子的父母没有胃口,我自然也吃不下去多少。用过晚饭之后,小雨的爸爸又为小雨准备专门的晚宴——玉米羹和土豆泥。他的爸爸笑着拿着食物,对小雨说:“小可爱,看爸爸给你准备的晚饭,都是你喜欢吃的。”

当我看到此情此景,眼泪都要夺眶而出,我学特殊教育的,所以我知道这是父母刻意准备的粗粮,因为医学上确实说自闭症小孩儿宜多吃粗粮。

这时候小雨妈妈告诉我,先生每天下班,都要去超市买比较好的那种小玉米,然后回来用文火给小雨做玉米羹,小雨非常喜欢吃玉米羹。不过有的时候,孩子“闹情绪”不吃的话,我先生就放到冰箱里,第二天早晨给他自己当早餐。然后晚上再买新的,给小雨再做。

说完这些话后,小雨妈妈用手拄着头,看起来很憔悴、很疲惫。顺着小雨妈妈坐的沙发椅旁边是一个小桌子,桌子上摊着好几盒药,我定睛一看,全部都是卡马西平。

我没有再说什么,只是轻轻地叹了一口气。

通过小雨妈妈的引荐,我就在小区附近的一家自闭症康复中心上班了。小雨当然也被托管在这,所以我有了更多与她相处的机会。我很欣慰,我打心眼儿里喜欢小雨这个可爱的小女孩。小雨的妈妈、爸爸分别在出版社和政府机关上班,典型的长白班文职人员。

小雨妈妈对我说,这家康复中心的工作人员经验都非常丰富,所以放心把孩子托管在这里。小雨妈妈觉得我和小雨有缘,她希望我能在这里既能储备更多的工作经验,又能多多关心照顾小雨。我很感谢小雨妈妈,我答应她,会好好地照顾好小雨,让她开心地度过每一天。

康复中心基本是10岁以内的孩子,只有一个男孩,但看起来也就十五六岁的样子。第一次见到他,觉得他好像《海洋天堂》里文章扮演的大富,憨厚老实,敦实可爱。不过这个孩子不是自闭症,而是先天性弱智,但心地特别善良。

听这里的工作人员介绍,这里都管这男孩儿叫“蜜瓜”。之所以会叫这个名字,是因为这个男孩儿喜欢吃哈密瓜。这里的一位工作人员,是蜜瓜妈妈的远房亲属。每回蜜瓜的妈妈来接蜜瓜的时候,都会带一份切好的哈密瓜给他吃。

据了解,蜜瓜的妈妈是一个单身母亲,是从安徽外来务工的妇女,现在主要的经济来源是给附近一家大商场做保洁。在蜜瓜小的时候,老家当地的邻居都把蜜瓜当成一个傻子来看待,小伙伴儿们更是嘲笑欺负他。蜜瓜的爸爸嗜酒成性,嗜赌成狂,家里本来就所剩无几,被蜜瓜父亲一折腾更是家贫凄寒。他的父亲后来因为躲避赌债而彻底失踪了。

蜜瓜的妈妈忍受不了讨要赌债的人频频去她家闹事,更有几次对蜜瓜大打出手,而愤然地带着孩子到北京来打工。一来寻思挣点钱;二来盼望在首都找到大医院能把孩子的病治好。

当我在这里工作后,发现蜜瓜俨然是这里的老大哥,这里的大多数孩子基本都面无表情,唯有蜜瓜见到哪个孩子都傻头傻脑地笑着。他总是喜欢自言自语,并且含糊不清地说道:“妈……妈……哈密瓜。”

小雨和蜜瓜的关系很好,不过每次看到他俩打招呼的方式倒是挺累人。每次蜜瓜在呆呵呵的往玩具堆走的时候,小雨都会用脑袋去撞击蜜瓜的腹部,蜜瓜首先是疼得嘴一咧,继而轻抚小雨的头部,眼珠子瞪得好大:“哈密瓜!”边说边流着口水,一滴一滴地掉在小雨头上,我站在一旁看着这两个活宝,一时无语了。

来这儿工作的第三天,我发现这儿的工作人员在教这些小孩儿向别人说再见时那种摆手的动作。据了解,这里的孩子来这儿都不久,小雨算来得比较早的,但是学得还是比较慢。蜜瓜这个非自闭症儿童倒学得很快,但问题是他每次摆手都是掌心冲内,掌背冲外,你在冲自己再见吗?我疑惑不解。

后来才弄明白,原来是这儿的工作人员故意教蜜瓜的,因为工作人员一天有很多事情要处理,而蜜瓜憨厚听话,和这些自闭症小孩儿也比较玩得来。所以让蜜瓜有事儿没事儿,就用掌背冲着这些自闭症小孩儿摆手。

原来这其中有个原理,自闭症儿童的神性反应弧是直线的,也就是想让他们模仿你去做什么,你必须用他的感应事物的方法。当我们正常人将掌心冲着自己、掌背冲着自闭症儿童挥手时,这时孩子们看到的是正常人的掌背,他们为了自己能看到自己的掌背,才会把掌心向外,从而他们才能学会正确的摆手动作。如果我们正常人用正确的摆手动作教自闭症儿童,那其结果孩子们最终学习的是掌心向内。

小雨妈妈特别希望小雨能学会这个动作,她对我说,她多么希望何时能送小雨到自闭症康复中心后。小雨可以摆手,微笑着向她告别。就像那些年轻的妈妈,送他们正常的孩子进幼儿园后,可以享受到那最简单的感情回赠。她从不敢奢望,小雨有一天会对她说:“妈妈,我爱你。”

为了感谢小雨妈妈对我的帮助,也为了小雨能有更大的进步,我决定不论上班期间,还是下班陪小雨妈妈把小雨送回家这段路程,都耐心地一次又一次重复着掌心对着自己向小雨摆手。可是小雨并不领情,她只低着头,全神贯注地玩着她手里的变形金刚,丝毫对我不感兴趣。

母爱故事最新合集大全4

曾读过许多名人孝敬父母的故事,如:烈火救母,吸痰救母……最让我感动的是“陈毅探母”的故事。

1962年,陈毅元帅出国访问回来,路过家乡,抽空去探望身患重病的老母亲。陈毅的母亲瘫痪在床,大小便不能自理。陈毅进家门时,母亲非常高兴,刚要向儿子打招呼,忽然想起了换下来的尿裤还在床边,就示意身边的人把它藏到床下。陈毅见久别的母亲,心里很激动,上前握住母亲的手,关切地问这问那。过了一会儿,他对母亲说:“娘,我进来的时候,你们把什么东西藏到床底下了?”母亲看瞒不过去,只好说出实情。陈毅听了,忙说:“娘,您久病卧床,我不能在您身边伺候,心里非常难过,这裤子应当由我去洗,何必藏着呢。”母亲听了很为难,旁边的人连忙把尿裤拿出,抢着去洗。陈毅急忙挡住并动情地说:“娘,我小时候,您不知为我洗过多少次尿裤,今天我就是洗上10条尿裤,也报答不了您的养育之恩!”说完,陈毅把尿裤和其它脏衣服都拿去洗得干干净净,母亲欣慰地笑了。

陈毅元帅是个大人物,有繁忙的公务在身,但他不忘家中的老母亲。在百忙中抽空回家探望瘫痪在床的母亲,为母亲洗尿裤,以关切的话语温暖抚慰病中的母亲。虽然陈毅元帅为母亲所做的只是一些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小事,但从这些平常的但从这些平常的小事,看出了他对母亲浓厚的爱。他不忘母亲曾为自己付出的点点滴滴,理解母亲的艰辛和不易,知道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他的一片孝心,值得天下所有儿女学习效仿。

【感言】

古代二十四孝中的黄庭坚,官居四品尚“涤亲溺器”,陈毅之位更高还为母亲洗尿裤。黄母身边自然不乏佣人侍女,陈母床前当然也是守护有人,像洗涤便器、尿裤这类又脏又累的活儿,他们为何还要事必躬亲呢?因为在他们看来,这是任何人都无可替代的,是做儿子的天职与本分,因为“养儿须报父母恩”。

母爱故事最新合集大全5

有一对年轻的夫妇,为了让儿子受更好的教育,他们一家搬到乡镇租了一间房子,儿子就读于全镇最好的一所学校。丈夫跟一家装璜公司到外地打杂,妻子则在家洗烧缝补料理家务。然而丈夫挣的钱时有限的,支付儿子学费和家庭开支十分吃力。于是妻子趁儿子上学的时间,摆了小摊卖起蔬菜。一天,妻子发现镇上的人十分爱吃泥螺,于是趁星期天,回老家罱了两麻袋的泥螺。骑着自行车连夜驮到镇上,第二天一早,她的泥螺卖得很快。她把挣回得钱,特意为儿子订了一份牛奶。儿子喝到鲜牛奶,幼稚地对她说:“妈,真好喝,如果能天天喝上有多好啊!”她摸着儿子的脑袋,双眼有些湿润了。又一天,她听人说离镇上50里外有个村专门罱泥螺供蟹塘用,听说罱到大的都扔掉了,只要小的供蟹吃。于是她她专程骑车去打听,果真如此。于是她向罱泥螺的村民说明了她的想法,村民一口同意。接下来,每天晚上,儿子做完作业上床熟睡后,她一人悄声离家,骑车到50里外批发泥螺。驮着200斤的泥螺骑回来以是午夜1点多钟,她累得浑身像散了架,可一想到儿子喝牛奶的可爱相,她的倦意顿时化为乌有……

母爱故事最新合集大全5篇_精选范文网

世上有一种爱,它博大无私;人间有一种情,它庄严神圣。它使我们魂牵梦绕,它使我们幸福一生。它就是最平凡的母爱。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关于母爱故事,方便大家学习。母爱故事1从前,一只小鸟和它的妈妈住在一起。每天,鸟妈妈都会从外面带回一些白白胖胖的小虫子给小鸟吃。特别是在布谷时节,鸟妈妈都会从外面带回许多美味可口的谷子。这下又到了布谷时节,鸟妈妈准备出门给小鸟“拿”谷子吃。小鸟说:“妈妈,你今天一定要多‘拿’些谷子给我吃,好不好?”“好!好!我的小乖乖,你在家等着,妈妈很快就会回来的!”说完便飞走了。小鸟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