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小故事汇集5篇
相关文章
有很多适合用来教育孩子的经典励志故事都是值得我们花时间去品读的,那么教育孩子的经典励志故事都有哪些呢?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关于教育小故事,方便大家学习。
教育小故事汇集1
关于诚信
诚信是一个古老的道德命题,它看似不会像法律一样严肃刻板,让人一望而生畏,不敢轻易触及,而当我们自作聪明地想绕开它的时候,收获的必定是苦涩的果子。这样的例子我也见过不少。
我们村子以前有个爱说谎话的人,外号就叫“谎张三”,每天不说几句谎话就觉得浑身不得劲。一次下地干活,在巷子被几个年轻人拦住,一定要他编个谎话再走。他把脸一绷,煞有介事地说:“让开!哪里还顾得上这事,汾河涨大水,把上游的木材、西瓜都冲下来了,好多人都在河岸上争抢呢!”说完急匆匆走了。几个年轻人信以为真,跑到河岸一看,哪里有什么木材、西瓜,汾河根本就没有发什么大水。
“谎张三”以为骗人取乐是很轻松好玩的事,可生活常常也会反过来跟他开玩笑。有一年,他儿子在外头谈了个对象,女方家的人暗里到我们村察访,随意问起一个村民:“你们村的某某,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村人也不是故意,顺口答道:“你问的是‘谎张三’某某吧,人倒是个勤快人,就是嘴里没实话,十句里头难有一句真的。”他儿子对象的事可以想见,那家人回去后将女儿管起来,再不让跟“谎张三”的儿子来往了。
知道一个身边的人,在街面上开着个小商店,说起自己以假货骗人的事,居然以此为荣。向人说起她十二岁的儿子如何巧妙地把假烟卖给顾客,说得眉飞色舞,一脸自豪。她几次说道:“我儿子真是太聪明了。”可是骗过一时,骗不过永久,最后他们的门店开不过一年,渐渐生意冷淡,终于关门。
关于身边的诚信故事,我所知道的都是一些小事情,但正是这些小事,在心里留下了很深的印记,让我知道了做人最重要的是什么。
教育小故事汇集2
童年的往事很多,但给我记忆最深刻的莫过于有关哥哥的一些童年趣事。在我童年的记忆里,哥哥经常做出一些令人惊心动魄的事情,吓得我们不是做恶梦,就是睡不着觉。
哥哥虽然只大我一岁,但他的胆子却大得出奇,也非常的顽皮淘气,这与生性怯懦的我有着鲜明的对比。所以他做的那些令人匪夷所思、胆战心惊的事情,便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永不磨灭的记忆,至今想起还会令我心惊肉跳,心有余悸。
父亲在和母亲结婚之前有过一次婚姻,生过两个女孩后来都夭折了。或许是不堪承受这种沉痛的打击,父亲的前妻也相继去世。父亲和母亲婚后又一连生了四个女孩——二姐身下是一对双胞胎(后来也不幸夭折)。等哥哥出生后,已经见到六个女儿,才盼来一个儿子的爸爸,就理所当然地把他视如掌中宝了。加上哥哥长得漂亮可爱,全家人都把他当成了命根子。正是因为这种得天独厚宠爱,才铸就了他的那种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
哥哥小时候经常打架、惹祸这都无需细说。
单说五岁那年。有一天,我和姐姐们突然听到后院传来几声尖叫,便急忙跑去观看,只见哥哥和邻居的一个小哑巴,手里抬着一个小死孩。那个小死孩已经被野狗吃得鲜血淋漓、面目全非——就连男孩女孩都看不出来了。见此情景,吓得我和大姐、二姐都嗷嗷直叫,哇哇大哭。但见我们被吓得如此狼狈,哥哥却不以为然,还把那个死孩子继续往家里搬。当时爸爸妈妈都不在家,也没人阻止他,幸好这时有一个拉沙子的马车从我家门前路过。那个车老板见我们被吓得狼哭鬼叫的,便用大板锹把死孩子给搓走,扔进了我家后面的大河里。
我家的后面有一座沙子山。人们经常把那些不幸夭折的小孩,扔到山上,任野狗豺狼饕食殆尽。哥哥弄回家里的那个小死孩就是从这座山上捡来的。尽管爸爸、妈妈和我们一再阻止他到山上胡闹,但他还是经常趁我们不注意,就往山上跑。
有一天,趁父母不在家,他又偷偷地跑到山上,捡回来一枚日本鬼子扔下的香瓜形手榴弹。等到了家里,他就把手榴弹放在门口,坐在门槛上拼命地砸。任大姐怎么叫喊阻止,他也不听。大姐那时虽然还不到十岁,但也知道那东西是容易爆炸的,所以不但吓得脸色煞白,而且连叫声也变得凄厉无比。尽管我和二姐当时还小,还意识不到事态的严重,可看到大姐被下成那样子,也知道害怕,就躲在大姐的身后哭。大姐想带着我们跑,但哥哥却堵在门口。无奈,她只好搂着我们挤在墙角、捂着耳朵拼命地叫。就在这时,恰巧许叔叔来我家串门,赶上这惊心动魄的一幕,吓得他急忙厉声吼道,住手!不要命啦?!哥哥见有大人阻止,才不敢继续砸了。于是我家也避免了一场家破人亡的惨剧。
除了这些,哥哥上学的时候还经常逃课、旷课,到山上疯跑、到野外放火尽管我知道,这些震撼人心的往事也只是哥哥生命长河里几朵跳跃的浪花而已,但它却成了我童年旧梦中刻骨铭心的记忆。
俗话说,淘丫头出巧、淘小子出好,一点也不假,哥哥这个淘小子后来果然出息了。哥哥长大参军后,不但表现突出、有工作能力,而且为人也热诚正直。因此很快就入了党提了干。后来在1987年大兴安岭森林大火的扑火战斗中,又荣立了一等功。专业以后又被任命为我家乡那个县公安局刑警大队的大队长——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国家栋梁。
此时,窗外正春风浩荡,我的情思早已伴着这徐徐的春风飞回了以往。往事历历在目,如此的鲜活生动;往事如梦如烟,已然永不复返。我久久地坐在屏前,在温寻和追忆那些童年往事的同时,也倍加地思念哥哥,感谢哥哥。是的,我感谢他让我有关童年的往事,有了如此丰富多彩的内容和难以忘怀的主题。哥哥,你还好吗?但愿今夜此时,你也能在遥远的故乡把我深深地想起。为此,我也会由衷地祝福你!谢谢你!
教育小故事汇集3
有一次和家人一块儿去八达岭,回来到沙河那儿,看到一只狗在封闭的高速公路上逆行着疯跑和寻找。我们担心它最终会和某辆车撞在一块儿,几经周折,我们用食品和水换取了狗的信任,并把它带回了家。
它是一只黑白相间的花公狗,土著,有40厘米高。从它的体态、胖瘦和对人的信任来看,可以肯定它不是一条流浪狗。流浪狗的目光都是警觉而又乞求的,而它在吃了蛋糕喝了水后,那目光中的警觉很快就消失了,只剩下一些焦虑和不安。由此可以判断,它是一只有家、有亲人的狗。
把它放在我家院落里,它除了身处陌生环境的不安外,没有了在高速路上对汽车与死亡的焦虑和紧张,看到我们一家人时总是摇着尾巴,舔我们的手。看到有同类被人牵着在院子里溜达时,它会发出示好和相邀的叫声。
狗对家是有超强记忆能力的。几年前,报纸上曾登过一则消息说,有一个人用汽车把一只狗从北京拉到几百公里外的唐山,结果那狗过了20多天,又从唐山跑回了北京家里。由此我推测,土著花狗眼神中的不安和陌生,其实是对主人的思念和怀想。
果然,在我的观察中,这只土花狗每天半夜都在喝完半盆水后离开我家,走出院子,不知去了哪里。天亮前,它又精疲力竭地回来,卧在我家院里,一脸的失落。
就这样,半月后的一天早上,我起床出门,发现它没有如往日那样疲惫地卧在食盆边上,直到中午、晚上它都没有回来。
从那以后,每天早上,一家人无论谁先起床,都要首先开门看一看,院里的那棵椿树下是否卧着一只土生土长的大花狗……随着时间的昼走夜来,我们对于花狗的记忆渐渐淡薄了。
事情的戏剧性变化是在一个多月后,秋天到来时。有一天下午,我正在院里摘豆角,忽然听到栅栏外有“汪汪”的狗叫声。抬起头,看见那只花狗站起来把它的前爪搭在门上,目光中的热切像寒夜中的两把火。在那狗的身后,是它的主人,一个60多岁、秃了顶的大兴农民,怀里抱着两个巨大的西瓜,累得满脸是汗。
“喂——是你收留过我们家的花花吧?”老人大声地问着我,把那两个西瓜放在低矮的栅栏外。
老人把这只狗从小养到大,两个月前,狗出门去追一只发情的野狗,追着追着就跑丢了。半个月后,有天早上一起床,门一开,它却又突然回去了。
老人今天到世界公园这边卖西瓜。卖着卖着就见花狗不停地要往这个院子跑,跑到院子门口,重又回到他的瓜车旁,回到瓜车旁又心神不宁地朝这院子跑,有几次还咬着他的裤腿朝院子门口这边拉,弄得他生意都没法畅畅快快地做,最后他忽然想起它失踪半月的事,估摸这院里有人曾在那半个月里收留过它,就跟着花狗到了我家。
花狗和它的主人离开我家时,夕阳西下,院子里一片彤红温暖的光。
教育小故事汇集4
阴影是条纸龙----人生中,经常有无数来自外部的打击,但这些打击究竟会对你产生怎样的影响,最终决定权在你手中。
祖父用纸给我做过一条长龙。长龙腹腔的空隙仅仅只能容纳几只蝗虫,投放进去,它们都在里面死了,无一幸免!祖父说:“蝗虫性子太躁,除了挣扎,它们没想过用嘴巴去咬破长龙,也不知道一直向前可以从另一端爬出来。因而,尽管它有铁钳般的嘴壳和锯齿一般的大腿,也无济于事。”当祖父把几只同样大小的青虫从龙头放进去,然后关上龙头,奇迹出现了:仅仅几分钟,小青虫们就一一地从龙尾爬了出来。
温馨提示:命运一直藏匿在我们的思想里。许多人走不出人生各个不同阶段或大或小的阴影,并非因为他们天生的个人条件比别人要差多远,而是因为他们没有思想要将阴影纸龙咬破,也没有耐心慢慢地找准一个方向,一步步地向前,直到眼前出现新的洞天。
教育小故事汇集5
朱自清是清华大学教授,的文学家。抗日战争结束后,美国政府一方面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一方面又利用签定条约的办法在中国获取了许多特权,还加紧武装战败国日本,对中国重新造成威胁。当时社会上物价飞涨,物品奇缺,很多人在饥饿和死亡线上挣扎。人民对美国和国民党政府十分不满,反抗的呼声越来越高。美国为了支持蒋介石,就运来一些面粉,说要“救济”中国人,好让中国人“感谢”美国,不反对它。
朱自清看透了美国的用心,认为美国的救济是对中国人的侮辱。他和一些学者一起,在一份宣言上庄重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那份宣言表示,坚决拒绝美国的“援助”,不领美国的面粉。当时,朱自清正患严重的胃病,身体非常瘦弱,体重还不到40公斤,经常呕吐,甚至整夜不能入睡。拒领救济粉意味着每月生活费要减少600万法币,生活更加困难。可是为了维护中国的尊严,他坚决拒绝那些别有用心的“赏赐”。他在日记中写道:“坚信我的签名之举是正确的。因为反对美国武装日本的政策,要采取直接的行动,就不应逃避自己的责任。”
两个月后,朱自清因贫病交加,不幸去世。他宁肯挨饿而死,也不肯领带侮辱性的“救济”,表现了一个中国人应有的尊严。
教育小故事汇集5篇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