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哲理科学故事有哪些大全推荐
相关文章
牛顿曾说:“我并没有什么方法,只是对于一件事情很长时间很热心地去考虑罢了。”是的,他做到了。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关于科学故事,方便大家学习。
人生哲理科学故事有哪些大全推荐 1
激光器
物理学家在研究原子结构时发现了激光。激光器问世以来,激光的应用已经遍及工、农、科研、国防各个领域,激光科学技术成为当代发展最快的科技领域之一。
1913年,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提出,原子能够以一系列能级不同的状态存在,并且只能从一个能级跳跃到另~个能级。一个低能级的原子,吸收能量之后可以变为高能级;高能级的原子变为低能级时,会以辐射的形式把多余的能量放出来咱发辐射)。
1917年爱因斯坦提出,原子从较高的能级跳跃到低能级时可以通过自发辐射或受激辐射两种不同的方式来实现。普通光源的发光主要就是自发辐射;处在激发态的原子在其他某种作用之下,例如光照,引起原子跃迁,原子受迫发光,原子的这种发光方式称为受激辐射。
受激辐射理论提出来之后,并不受人重视,30年之后,直到1951年,美国物理学家汤斯对此发生兴趣。一天他散步之后,坐在公园的长凳上默默思考这一问题,突然间他产生一种新的想法:在正常情况下。物质的多数分子均处于低能态,能否改变这一状况,使多数分子处于高能态,然后用微波照射这些分子,使其受激而发射能量,这就产生了放大作用。这种使一个容器里的原子或分子大部份转入高能量的过程叫作粒子数反转,它是量子放大器和激光器进行工作的必要条件。
他当即在一个信封的背面勾画出一些基本的设计要求,经过3年的多次实验,微波受激放大器(量子放大器)终于研制成功。早期的微波受激放大器是一个金属小盒,盒里克进处于激发态的氨分子。当微波射入这个充满了受激态氨分子的盒子时,就发出一束纯而强的高频微波射束。
苏联科学家巴索夫和普罗克哈罗夫也独立地进行过类似的工作,并取得成功。1964年,汤斯、巴索夫、普罗克哈罗夫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随着量子放大器的发展,人们开始考虑将这些原理从微波波段扩展到光波波段的可能性。
1958年汤斯和肖洛提出了激光器的第一个理论方案。他们建议,用具有放大作用的物质制成一根细长的柱体,它的两端有互相平行的反射镜,其中一面反射镜为全反射镜,另一面为部分反射镜,光就沿着柱体来回地反射,形成一个光频共振腔。
世界上第一台激光器是1960年由美国的梅曼博士研制成功的。他用红宝石单晶作为工作物质,两个端面磨平并镀银。红宝石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铝,其晶格中有一小部分铝原子被铬原子所替代,当作为激励源的氙灯发出强光照射红宝石时,红宝石中的铬原子吸收绿光和蓝光,由基态跃迁到激发态,造成粒子数反转。第一台激光器,输出功率为 10000瓦,其晶棒十分纯净,是用人工方法生产的,发出的激光强度为阳光的1000万倍。
人生哲理科学故事有哪些大全推荐 2
气泡室
据说美国物理学家格拉泽受啤酒壁上产生气泡的现象的启发,产生了设计气泡室的想法,于1952年发明了气泡室。当高能粒子穿过室内过热液体时,形成一串气泡而显示粒子行迹。气泡室内液体温缺人?恼?7械愀叩枚啵?蛭??菔壹佑懈哐梗??运?换岱刑凇5逼?菔业难沽ν蝗患跣。?禾寰痛τ诠?茸刺??耸比粲懈吣芰W哟┕?禾澹?诰督?喜??睦胱樱?愠晌?纬善?莸闹行摹U庑┢?菰诙淌奔淠冢?10-100微秒)迅速长大到半径达 100微米以上,使粒子的径迹可以被拍摄下来。然后气泡室又恢复至高压状态,气泡立即消失,这样气泡室可以连续使用。气泡室容积大小从数毫升到100升,所用液体为液氢、液氦、液氮、乙醚、丙烷等;气泡室的压力从1个大气压到几十个大气压。
气泡室适用于观察高能粒子。我国物理学家王淦昌教授与前苏联学者发现的反西格马负超子(2-)就是利用容积为20升的丙烷气泡室得到的。
格拉泽国发明气泡室荣获196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人生哲理科学故事有哪些大全推荐 3
载人飞船
载人飞船是载人航天器的一种。它能保障宇航员在外层空间生活和工作,并在执行航天任务后返回地面,又称宇宙飞船。载人飞船可以独立进行航天活动,也可作为往返于地面和航天站之间的“纱?保?箍捎牒教煺净蚱渌?教炱鞫越雍蠼?辛?戏尚小?br> 自从人类把望远镜对准了星空,并通过各种探测技术扩大了视野,便树立了飞出地球去的宏伟目标,人们不懈地努力着。苏联在1957年10月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后,一个月后又发射了载有小狗的“人造地球卫星” 2号;在 1960年 9月19日发射的“宇宙飞船”2号里,载有老鼠、两只小狗及一些植物种子,绕地球18圈后将这些生物平安带回地球。基于生物实验的基础,人们又做了一些无人飞船的试验,研究了宇宙辐射和失重环境对生物的影响,验证了飞船结构的可能性,并在掌握了飞船的返回技术后,人类的航天技术进入了全面发展阶段。
1961年4月12日,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坐“东方”l号宇宙飞船绕地球一周,飞行108分钟,安全返回。这是世界上第一艘载人飞船,它初步实现了人类飞向太空的梦想。 1963年5月,美国宇航员库巴完成了绕地球22周的飞行计划……。直到人类踏上月球,才使人们的活动范围向空间扩展成为可能,这标志着载人航天已经走向新的高峰。
人生哲理科学故事有哪些大全推荐 4
人造地球卫星
1957年10月4日,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高速穿过大气层进入了太空,绕地球旋转了1400周。它的发射成功,是人类迈向太空的第一步,这就是苏联发射的“人造地球卫星”l号。该卫星呈蛐危?庵本段?8厘米,重量83公斤,发射于苏联的拜科努尔发射场。
很早以前,当人们认识到月球是围绕地球旋转的唯一天然卫星时,就开始向往着制造人造地球卫星(简称人造卫星)。1882-1883年及 1932-1933年曾两度举行了国际合作科学研究活动,参加的各国学者集中研究了地球的各种性质和与太空飞行有关的各种因素。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火箭技术发展迅速,人们已经看到:在积累了研制现代火箭系统经验的基础上,研制人造卫星已成为可能。1954年7月在维也纳召开的为1957年7月-1958年12月“国际地球物理年”进行准备的国际会议上,国际地球物理年的计划委员会通过一项正式决议,要求与会国对于在地球物理年计划利用人造卫星的问题给予关注。对此,美国和苏联积极响应,并开始着手人造卫星及运载火箭的探索与准备工作。
1957年召开了第三次国际地球物理会议,美国和苏联发表了使用人造卫星调查电离层和比电离层更高空间性质的计划,为人造卫星的发射谱写了前奏曲。1956年末,苏联获悉美国的运载火箭已经进行了飞行实验,而苏联正在研制的人造卫星较为复杂,短期内难以完成。为了提前发射,苏联将原计划推迟,改为先发射两颗简易卫星。1957年8月对日,苏联将P-7洲际导弹改装成的‘卫星”号运载火箭首次全程试射成功。同年10月4日,苏联用“卫星”号运载火箭将世界第一颗人造卫星送入太空。该卫星带有两台无线电发射机、测量内部温压的感应元件、磁强计和辐射计数器,其姿态控制采用最简单的自旋稳定方式。这颗卫星虽然简陋,但它却在国际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人类的航天史开创了新纪元。
人造卫星属于无人航天器,大致可分为三种类:1.科学卫星,用于科学探测和研究22.技术实验卫星,为新技术进行试验;3.应用卫星,直接为国民经济和军事服务。
从地球有了第一颗人造卫星至今仅40年,各国的空间技术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人造卫星的发射主要用于探测地球空间环境和进行各种卫星技术试验。60年代中,人造卫星进入了应用阶段。70年代起,各种新型专用卫星的性能不断提高,诸多卫星已为人类作出了重要贡献。
人生哲理科学故事有哪些大全推荐 5
伴随汽车面来的交通信号
如今矗立在十字路口用以指挥交通的红绿信号灯,最初出现在英国。1868年,英国政府在伦敦议会大厦前装了一个交通指示灯,其红色表示停止,绿色表示通行。由于当时还没有⒚鞯绲疲?阌妹浩?谱魑?庠矗?恍业煤埽?飧鍪澜缟系谝蛔?煌ㄐ藕诺仆度胧褂煤蟛痪眉捶⑸??ǎ?幻?薰季?煲虼硕?苌酥滤馈?br> 直到1914年,现代的交通信号红绿灯才首次在美国出现。
汽车出现后,最初的交通指挥员是步行的巡警,他们靠手势指挥交通。后来,有了手动的交通信号灯。直到20世纪20年代初,自动交通信号灯才开始使用。
但是还有一个重要的难题解决不了,那就是怎样适应十字路口全天的交通流量的多次改变,以便恰到好处地自动改变信号。
1927年,有两个人获得了“流量调制”交通控制装置的专利。这种装置能根据一个十字路口当时的交通流量来调整交通信号灯的红绿灯变化的间隔。这种装置中的一种,是由耶鲁大学的霍教授发明的,1928年4月首次在康捏狄格州的纽哈文投入使用。
该种信号灯是由放在路面上的能感受压力的探测器控制的,如果有一辆轿车压过探测器,控制信号灯的电极就立刻会触发信号,信号灯就会给驶来的轿车开绿灯。我们今天仍然使用着这种交通信号灯,只是作了某些改进而已。
同样是在1928年,阿德勒发明了另外一种信号灯,其工作方式是由麦克风来发出信号,当一个司机遇到红灯停下,并按响汽车喇叭时,麦克风就会将声音传给控制信号灯,红灯马上就会变成绿灯。今天人们使用的某些声控交通信号灯的原理与此相同。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法国中部城市比尔出现了一种会说话的交通灯,当行人违反交通规则时,它就会大声说:“注意!穿越马路危险!”当骑自行车超载或违章、撞人时,它会说:“站到岗亭边来,罚款!”如果违章者想溜之大吉,它会呼叫警察来处理。
今天,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应用,现代化都市均24小时以电脑调控中心来控制调配交通要道的机动车流量,以使交通堵塞降低到最低限度。
人生哲理科学故事有哪些大全推荐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