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在线阅读 > 文章阅读 > 人生哲理

关于梦想的故事最新精选总结

发布时间: 浏览量:1

故事: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梦想的故事精选5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更多关于梦想故事的相关内容推荐↓↓↓

5个关于梦想的励志故事

关于梦想的故事精选大全

名人实现梦想励志故事

关于梦想的童话故事

关于梦想的故事最新精选总结 1

央视著名主持人崔永元,在一次与观众互动交流中,说了这样一个故事。他说,一次,他在美国录制节目,在马路上,他看到一辆大卡车停在路边。他发现,这辆卡车很大、很漂亮、很气派,车上装着满满的货物,但这辆卡车很干净,干净得很养人眼,车上还挂着许多小装饰,可以看出主人对这辆卡车十分爱惜。

凭着一种职业的敏感和好奇,崔永元走了上去,想和这辆卡车司机聊聊。卡车司机大约40多岁的样子,身体很壮,戴着一顶棒球帽,穿着西装,系着领带,胡子刮得很干净,刮过的皮肤泛着铁青色。他的这一身行头,如果不说,你无法想到他是一名重型卡车司机。

当他听说崔永元是来自中国中央电视台的节目主持人,要采访他,显得非常高兴。他说,您先不忙采访,我先带您参观一下我的大家伙,参观后,您再采访我。这个卡车司机热情地拉着崔永元的手,就上了他的这辆卡车。

崔永元进了这辆大卡车里面,一下子露出惊讶的神色。只见这辆卡车里面就像是一个卧室,驾驶室后面有一个书桌,书桌上有一台笔记本电脑和几本书,车壁上有书柜和液晶电视,这里还有电冰箱、沙发。更不可思议的是,里面还有卫生间和洗澡间。

崔永元羡慕地问他,没想到,你这辆卡车这么漂亮,简直就像是一个流动的家。

卡车司机说:您说得很对,它就是我流动的家,我人到哪,我的家就跟着我到哪,开着这辆大卡车,我已经快走遍全美洲了。卡车司机露出一脸兴奋和自豪的神色。

情不自禁的,崔永元也被这位卡车司机的热情和开朗的性格所感染,他问道:你是什么时候开始萌发了要开卡车的理想的。

崔永元的问话,好像一下子触摸到了这位卡车司机内心的柔软,他仿佛陷入到一种遥远和过往的回忆中,他柔声地说道,在我6岁的时候,就有了将来长大了要开大卡车的理想。那时,我常常遐想,我要是能开着大卡车,跑遍全国各个地方,那是一件多么令人高兴和幸福的事。

崔永元又大吃一惊,心想,这位卡车司机6岁的时候,就有了在他看来并不太崇高,甚至有些卑微的理想。他怎么没有想到将来当科学家、律师、医生、教师的这些理想?怎么只想到将来要开大卡车?

看到崔永元疑惑的目光,卡车司机笑道,在我6岁的时候,一天,爸爸给我买了一辆卡车玩具。我看到,那辆卡车很气派,又大又长,开关一开,它就非常灵活地在地上跑了起来,还会爬坡、拐弯。我兴奋地将这辆玩具卡车紧紧地抱在怀里,对爸爸说,我长大了,也要开卡车,我要开着卡车跑遍全国许多地方。爸爸高兴地将我紧紧地搂在怀里,说道,好儿子,有志气,只要好好努力,将来一定会开上大卡车的。

就这样,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就树立了将来要开大卡车的远大理想。爸爸看我这么有志气、有理想,就给我买了许多各种各样的玩具大卡车。这些玩具卡车,我会自己拆卸,自己安装。亲朋好友、左邻右舍,还有学校的老师们,听说我将来想开大卡车的理想后,都纷纷夸奖我,说我人小志气高,还要同学和他们家的孩子向我学习。卡车司机说到这里,一脸兴奋,竟有些陶醉了。

他又继续说道,中学毕业后,我报考了汽车职业学校,父母都非常支持我,尊重我的选择。在职业学校里,我系统地学习了汽车的制造、修理、驾驶等技术,毕业后,我顺利地进了一家汽车运输公司,我终于开上了梦寐以求的大卡车。当爸爸、妈妈看到我真的开上了大卡车,激动得热泪盈眶。

说起开卡车的经历,这位卡车司机仿佛沉浸在一种巨大的幸福和喜悦之中。

崔永元不无感慨地说道,理想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能将卫星送上天的人,会受到人们尊重,能将自己开的大卡车装扮成像一个流动的家,同样受到人们的尊重。

关于梦想的故事最新精选总结 2

岁月跌落在水上,便凝结成人世间最动人的一首诗。

子夜12点,乌黑的天空飘着冷冷的细雨。日本北海道最东部的小镇阿寒镇,一群中国学生在夜色的掩护下疾步穿行。这是1989年的日本,阿寒镇这群中国学生的此次夜行,后来成为震惊全日本的北海道“大逃亡”。

丁尚彪是“逃亡者”之一,时年35岁。“逃亡”的半年前,在上海,这名青年花了5角钱从别人那里买了一份飞鸟学院阿寒镇分校的资料,并举债42万日元(约合人民币3万元),将妻女留在上海,独自一人来到了日本。没想到,到了阿寒镇才知道,这个“蜷缩”在北海道角落里的小镇人口极其稀少,连打工还债的便利店都找不到。政府之所以同意招收这批学生,是为了解决该地区人口过少的问题。

飞鸟学院阿寒镇分校首批56名学生,半年后只剩下7个人。

当年,丁尚彪一路逃到了东京,一待就是八年。他的签证很快过了期,他沦为在日非法滞留人员。

在东京打工还债的这几年里,他逐渐确立了自己的新目标:努力赚钱,将来把女儿送去国外一流的大学深造——把自己无法实现的求学梦,寄托到女儿的身上。

丁尚彪住在东京丰岛区一栋30年前建的木板楼里。做饭、洗澡、睡觉都在楼上那间不足10平方米的小屋内。

1997年夏天,女儿丁啉收到了纽约州立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丁啉乘坐的飞机在东京中转,再飞往纽约,她有24小时的停留时间。从她小学时就分别的父亲,八年后,终于能在东京与她再见面。父女两人泪水涟涟。

18岁,丁啉独自去纽约求学,父亲继续留在东京打拼。在上海,丁尚彪的妻子陈忻星也在拼命工作着。为了去探望女儿,她一直在申请赴美的签证。从丁啉出国那年算起,连续申请了5年11次,可惜,星条旗却不懂母亲的心思。

2002年春,陈忻星的第12次申请获批了。在她的心中,还有一个期盼已久的愿望——在飞往纽约的途中,利用在东京中转的时间见一见丈夫,这是她和丈夫见面的难得机会。

在接站台上陈忻星一眼就认出了13年未见的丈夫的身影。两人凝咽相视无语。

第二天,他们两个人一起去旅游。丁尚彪挽着妻子拍合影,带妻子尝东京的小吃、赏樱花、看夜景、一同烧香祈福。

72个小时,3天的中转时间过后,终于,只剩下默然。

五年前的夏天,也是在开往成田机场的这趟列车里,丁尚彪与女儿分别,此时此刻,再与妻子分别。仿佛一切在重演,直到列车开出站台,陈忻星还频频回望。窗外的景色飞快掠过,在这个陌生的国家,丈夫奋斗了13年!

2004年6月,丁尚彪决定回国了。回国前,他决定再去一次阿寒镇。看着如今已经废弃的教学楼、堆在墙角的课本,丁尚彪有些悲伤。“虽然当时的债务很沉重,但是过了15年,还是多亏了这个地方。15年前,我走到这里的时候想,人生也许是悲哀的,但现在看来人生是绝不可以放弃的。”

如今,丁尚彪的女儿已在美国取得了医学博士学位,她将父母接到了底特律一同生活。20年,曾经天各一方的一家三口,终于团聚到了一起。

关于梦想的故事最新精选总结 3

在报纸上看到一则新闻,心头顿时充满温馨。

一位日本老妪,在99岁生日的时候,出版了她的处女诗集。在诗歌衰落的日本引起了极大轰动,销量突破了23万册。在日本国内,这是个奇迹。因为即便专业诗人,经过出版商包装策划出版的诗集大多也只能卖出几千册。而这位近百岁高龄的老太太的诗集,首印1万册竟然一售而空,连续加印了8次仍供不应求。

她从92岁那年才开始写诗,原因很简单,是儿子怕她感到孤独,希望她写点文字聊以慰藉寂寞。而她恰好喜欢诗歌,于是就拿起了笔。诗写得多了,就向报社投稿,她的诗并不华美,近于白话,简短易读,都在14行以内,只是充满了彩色的梦想,字里行间有一种难以言传的朝气流动其中。编辑们深深被这位特殊的作者感动,《产经新闻》特意为她开辟了专栏。她的读者从14岁到100岁都有,出版社收到了近千封读者来信,很多读者读了她的诗后有种想流泪的感觉。

她在一首诗中写道:就算是九十岁/也要恋爱呀/看似像在做梦/我的心已经飞上云端。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妪写的诗之所以会有那么多的人喜欢,或许是因为那颗写诗的心永远保持着不褪色的纯真和浪漫。这是命运赐予追梦人的最崇高的现实享受。而这样的心境,或许有的人一辈子都感觉不到。

人生被一连串的梦想支配着,梦想成全了人生。因为一个人有梦想,生命就有了交代,活着才觉得有意义,才感到有趣味,才能将生命的一切发挥到了极致。一个忠实于梦想的追求者,不知道什么是老之将至。

人生是对岁月的回眸,梦想是与岁月的较量,只要有梦想,就征服了岁月。正如历尽沧桑的百岁老妪,仍能写出青春少女情怀的诗歌。她虽不能拒绝岁月的流逝和命运的沧桑,但却拥有了超越岁月的青春。

关于梦想的故事最新精选总结 4

有个叫布罗迪的英国教师, 在整理阁楼上的旧物时, 发现了一叠练习册, 它们是皮特金幼儿园B(2)班31位孩子的春季作文, 题目叫: 未来我是-------他本以为这些东西, 在德军空袭伦敦时在学校里被炸飞了, 没想到它们竟安然地躺在自己家里, 并且一躺就是五十年.

布罗迪顺便翻了几本, 很快被孩子们千奇百怪的自我设计迷住了,最让人称奇的是一个叫戴维的小盲童,他认为将来他必定是英国的一个内阁大臣.因为在英国还没有一个盲人能进入内阁.总之三十一个孩子都在作文中描绘了自己的未来, 有当驯狗师的; 有当领航员的; 有做王妃的, 五花八门,应有尽有。

布罗迪读着这些作文,突然有一种冲动,何不把这些本子重新发到同学们手中,让他们看看现在的自己是否实现了50年的梦想。当地一家报纸得知这一想法, 为他发了一则启示, 没几天书信向布罗迪飞来,他们中间有商人, 学者及政府官员, 更多的是没有身份的。

他们都表示很想知道儿时的梦想,并且很想得到那本作文本. 布罗迪按地址一一给他们寄去。一年后, 身边仅剩下一个作文本没人索要,他想这个叫戴维的人也许死了,毕竟五十年了.五十年间是什么事都会发生的。

就在布罗迪准备把这个本子送给一家私人收藏馆时, 他收到内阁教育大臣布伦克特的一封信,他在信中说那个叫戴维的是我, 感谢你还为我们保存着儿时的梦想. 不过我已经不需要那个本子了, 因为从那时起我的梦想一直在我的脑子里. 我没有一天放弃过, 五十年过去了,可以说我已经实现了那个梦想。

关于梦想的故事最新精选总结 5

他是鞋匠的儿子。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他从小忍受着贫困与饥饿的煎熬以及富家子弟的奚落和嘲笑,但他是个爱做梦的孩子,梦想有朝一日能够通过个人努力摆脱歧视,成为一个受世人尊重的人。

没有人愿意跟他玩,他一天大部分时间都把自己关在屋里,读书或者给他的玩具娃娃缝衣服,然后等待晚上父亲给他讲《一千零一夜》的故事,或者向父亲倾诉他想成为一名演员或作家的梦想。

他11岁时,父亲去世了,他的处境更加艰难。14岁时,由于生活所迫,母亲要他去当裁缝工学徒。他哭着把他读过的许多出身贫寒的名人的故事讲给她听,哀求母亲允许他去哥本哈根,因为那里有著名的皇家剧院,他的表演天分也许会得到人们的赏识。他说:“我梦想能成为一个名人,我知道要想出名就得先吃尽千辛万苦。”

1819年9月4日,14岁的他穿着一身土得掉渣的大人服装离开了故乡。由于家境贫寒,母亲实在筹不出什么东西可以让他带在身上,她唯一能做的就是花3个丹麦银元买通赶邮车的马夫,乞求他让儿子搭车前往哥本哈根。母亲看着年幼的儿子两手空空地远行,心痛而愧疚,不由泪水长流。他反倒安慰母亲说:“我并不是两手空空啊,我带着我的梦想远行,这才是最最重要的行李。妈妈,我会成功的!”就这样,一个14岁的穷孩子,两手空空地独自踏上了前往哥本哈根的寻梦之路。

也许上天注定了每个人的梦想之旅不会一帆风顺,他也一样。在哥本哈根,他依然无法摆脱别人的歧视,经常受到许多人的嘲笑,嘲笑他的脸像纸一样苍白,眼睛像青豆般细小,像个小丑。几经周折,他终于在皇家剧院得到了一个扮演侏儒的机会,他的名字第一次被印在了节目单上,望着那些铅印的字母,他兴奋得夜不能寐。

但幸福是短暂的,他后来扮演的角色无非是男仆、侍童、牧羊人等,他感觉自己成为大演员的希望越来越渺茫。于是,为了成为名人,他开始投身到写作中。他笔耕不辍,两年后,他的第一本小说集终于出版,但由于他是个无名小卒,书根本卖不出去。他试图把这本书敬献给当时的名人贝尔,却遭到讽刺和拒绝:“如果您认为您应当对我有一点儿尊重的话,您只要放弃把您的书献给我的想法就够了。”

在哥本哈根,他的梦想之火一次又一次遭遇瓢泼冷水,人们嘲笑他是个“对梦想执著,但时运不济的可怜的鞋匠的儿子”,他一度抑郁甚至想到自杀。但每次在梦想之火濒于熄灭之际,他就会一遍又一遍地告诉自己:我并不是一无所有,至少我还有梦想,有梦,就有成功的希望!

终于,在他来哥本哈根寻梦的第15个年头里,在经历过一次次刻骨铭心的失败后,29岁的他以小说《即兴诗人》一举成名。紧接着,他出版了一本装帧朴素的小册子《讲给孩子们的童话》,里面有4篇童话——《打火匣》《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 《豌豆上的公主》和《小意达的花儿》,奠定了他作为一名世界级童话作家的地位。

他用梦想点燃了自己,用童话征服了世界。也许你已经猜到了,他就是丹麦著名作家安徒生。

成名以后,安徒生受到了王公大臣的欢迎和世人的尊敬,他经常收到国王的邀请并被授予勋章,他终于可以自在地在他们面前读他写的故事而不用担心受到奚落。但从他的童话中,我们仍可以看到他的影子,他就是《打火匣》里的那个士兵,就是那个能看出皇帝一丝不挂的小男孩,就是那只变成美丽天鹅的丑小鸭……

谁会想到,一个两手空空来繁华都市寻梦的穷孩子,最终会得到人生如此丰硕的回报?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他有梦,而且在困难面前从不轻易熄灭梦想之火。

人生也像一场远行。远行时你可以没有车马盘缠,可以不带锦衣玉食,可以两手空空什么行李也不带,但一定要带上你的梦想。因为,梦想是最宝贵的财富,有了梦想,人才可以在无限的时空与未知的威慑下,使呆板的一天24小时有变化万千的可能。

梦想是人生唯一乐观的倚仗,是让生命澎湃的源泉,是一个必须时刻带在身上的神奇包裹。带上它,你的心灵可以忍受任何困苦;打开它,你的人生可以创造无限奇迹。

关于梦想的故事最新精选总结_精选范文网

故事: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梦想的故事精选5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