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在线阅读 > 文章阅读 > 校园文章

学校的故事范文经典大全5篇

发布时间: 浏览量:14

栀子花又开,带着几丝甜意,怒放于骄阳之下。蓦然回首,一学期悄然而逝。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关于学校的故事,方便大家学习。

学校的故事范文经典大全1

念大学时,有一个年过七旬的中文教授经常跑到我们艺术系来玩。

老头姓林,喜欢穿一件黑色的大风衣,虽是地道的文科出身,但性情并不守旧古板。他喜欢听一些比较流行的歌曲,喜欢跳快三、恰恰、探戈等节奏感强烈的交谊舞。

那时候,学校的多媒体大厅,周一到周五讲座,周六周日用来举办交谊舞会。说是交谊舞会,其实还是有差别的。为了方便彼此交流,舞会慢慢有了一种不成文的规定,周六是学生的天下,周日则是老师的天堂。

林老头每周六晚上八点都会准时达到舞会现场。这个习惯,在我大学的四年间,从来没有改变过。

直到毕业,都是我负责挑选和播放周六晚上的舞会曲目。他经常在舞会中途主动跑来跟我搭讪,久而久之,两人慢慢熟络起来。印象中,他跟我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小伙子,多搞点劲爆的音乐嘛!大家都是年轻人。”

他每次跟我提这个建议的时候,我都笑得特别厉害。没想到,一个年过七旬的老头,还会自称年轻人,还会说劲爆这个非主流词语。

他从不参加周日的教师舞会。我很八卦地问过他到底是什么原因。他满腹牢骚地说:“和那些老头老太婆跳有什么意思?一个个都慢腾腾的,没劲儿!”

中文系经常给他发这样那样的邀请函,他也几乎从来不去。每次都说很忙。但只要我们系有文艺晚会之类的节目,他历来都是随传随到。偶尔,你忘了告诉他,他甚至还会生气,觉得你是在嫌弃他,不欢迎他。

他最不喜欢别人说他老。记得有一年开学庆典,主持人是个漂亮的小姑娘,特意在他上台发言之前,恭恭敬敬地附了句“下面有请我们学院的老督导林教授……”因为这句话,他不乐意了,接过麦克风就是一句:“我唯一能接受的带老的词语,就只有老师一个。”

毕业之后,我去了青岛啤酒厂工作。工资很低,不过业务提成很可观。周围的很多朋友不是考上了在编的教师,就是加入了省市级公务员的行列。我忙忙碌碌了很长时间后,仍然没有一分存款,心里很是着急。

半年后,我主动提出辞职。刚出来没几天,我就后悔了。工作难找不说,一切还得从头开始。奔了大半月,还是毫无头绪。我给他打了电话,想听听他的意见。

那是他第一次一本正经地跟我这般说话:“人生的路上嘛,偶尔总会碰上大雾天气或大雪天气,但实在没什么可怕的。大雾、大雪总是要散去的嘛。经常抬头看看前方的路,清楚自己所处的位置,清楚明天要走的方向,这才是重要的。路途坦荡的时候,不妨小跑一段,碰上荆棘挫折,也别慌乱,放慢脚步,看看沿路的风景也是好的嘛!”

这席话,我在心间记了很多年。我总觉得,这才是一个智者真正的豁达与情怀。不悲不喜,不惊不惧。得意时,加快脚步,看看前方的路,清楚自己的处境,不骄不躁;失意时,放慢身形,观赏沿途美景,等待时机,厚积薄发。

学校的故事范文经典大全2

高山,只有一条小路通往山下。

山之巅,有一所学校。惟一的老师刚过而立之年,惟一的住户,是老师和他的妻子、孩子。

学校无围墙。我进去时,老师正在备课。条件虽简陋,老师备课却极认真,一笔一画、工工整整,每一个环节都详细而清楚。

我问:“学生呢?”

老师回答:“三天没学生来上课了,因为秋忙。去找家长动员也无济于事。”

我又问:“那为什么还要备课呢?”

老师又答:“备课是为了等学生来。”

我大受感动,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儿。

往回走,刚走出有二里地,忽然听到有钟声。

我一阵惊喜:有学生来上课了。

因为老师说过,到一个学生就敲一下钟。

那钟声,实际是对另外一些学生的召唤。

老师和钟,都是一种守望。

学校的故事范文经典大全3

庄子很羡慕地说,我要有那么大一棵树,所有过往的人都可以在下面游乐、玩耍、睡觉、乘凉,那不成神树了吗?你干吗老想着拿它做家具啊!

我们今天都还在受着标准答案的教育,每个人从小含辛茹苦地读书,就希望自己成为一个细细的木头桩子,被人贴上“牲口柱子”、“房梁”甚至“棺材”的标签而沾沾自喜吗?谁的生命不渴望自我超越啊!

禅宗有一个问答。弟子问:“世间稀奇事?”师傅答:独坐大雄风。意思是说世界上最稀奇的事情,就是一个独立的生命独坐于天地间浩荡雄风中。这才是大学里该学的东西。

在大学里面,一个年轻人,有点青涩,有点莽撞,口出狂言,这些都不是毛病,唯一的毛病是过于世故,玩世不恭,丧失梦想和激情。一个人如果18岁时就因为熟练掌握了标准答案而沾沾自喜的话,到80岁时你会欲哭无泪。倘若你偏离标准答案而得出错误的答案,大可不必伤感懊恼,因为大学是你犯了一切错误都还来得及改的地方,倘若你80岁才后悔说我18岁没有荒.唐过,到80岁再来荒.唐一把,那可就真叫荒.唐了。

我之所以提倡在大学里要做一个坚持不妥协的理想主义者,而不做现实主义者,是因为进入社会后你就会被不断修正。年轻的时候,在大学校园里就把自己定位成一个现实主义者,那么走到现实中以后,你就仅仅是既定规则的顺应者和妥协者;而一个人在大学里把自己界定成一个理想主义者,将来到现实中你就有可能成为那个修正规则的人。你可以运用自己的力量,让规则离理想更近一点。你比别人多一份不会泯灭的英雄情怀,多一份不轻易妥协的理想主义,那么在苍凉的现实中,你会比别人活得更独立、更舒畅。所以我不提倡大学只给学生传授专业技能和生活技巧。我相信一个坚持做自己的人必然能成大器,而一个永远顺应标准答案、随大流的人,怎么去面对更多的残酷压力呢?如果从一开始就妥协,你内心的自信和抵抗挫折的力量在哪里呢?

人的一生可以分为三个层面:生命,生存和生活。生命是自我的认知,了解了自己再在大学里完善生存技能,然后带着独一无二的意识和能力投入生活,这样你才能做一个好公民。所以我想说,让我们从大学校园出发,带着你的大气磅礴,还有你的大眼界、大梦想,坚定不移、不计成败地往外走,坦然走。

学校的故事范文经典大全4

美国盐湖城冬奥会期间,当地的邦尼维尔小学邀请中国花样滑冰运动员到学校联欢。联欢会在校礼堂举行,例行的嘉宾致辞、演节目、合影之后,中国驻美使馆的文化参赞上台宣布说,他带来了两个大熊猫玩具。

“我把大熊猫送给两位同学,一个送给学习成绩最好的男同学,另一个送给学习成绩最好的女同学。”

孩子们似乎没有听懂他的话,表情一片茫然。难道孩子们不喜欢大熊猫?

邦尼维尔小学有五个中国孩子,其中一个孩子的母亲晚上打电话说,那两个大熊猫给学校出了个小小的难题。“你知道,美国的小学教育是不强调名次的,根本没有谁的学习成绩最好最坏这个概念。我女儿只知道自己的分数,从来不知道别人的分数。”这位母亲说。

“那两个大熊猫是怎么处理的?”

“学校一开始也不知道该给谁。大使馆送的熊猫脖子上有一条彩带,写着给最好的男孩和女孩。学校想了个办法,改成了送给男孩们和女孩子们。这样,学校将永久保存这两个大熊猫玩具。”

学校的故事范文经典大全5

他原本是一名普通的小学老师,一次偶遇,他被儿童白血病中心一双双充满恐惧和渴望知识的眼睛震撼了,于是当起了病房学校的校长,为白血病患儿营造出一个童话般的世界……

一场生离死别的震撼

彭培斌原本是武汉市胭脂路小学的数学老师,2002年12月,他从报上看到一则启事:武汉协和医院儿童血液病中心招聘义工。他报了名。

彭培斌踏进协和医院儿童病房的第一天,就目睹了一场令人震惊的生离死别:一个患白血病的小女孩离去后,病房里传出家属撕心裂肺的哭声。随着哭声,病房外面的走廊上聚集了一群十岁左右的患儿,他们一个个惊恐的眼神,让彭培斌的身体止不住地颤抖。有个女孩拼命地拉着母亲的胳膊哭着说:“妈妈,我不住院了,我要回学校参加期末考试!”女孩的母亲无奈地把女孩的脸捂在了自己胸口。

第二天,彭培斌一下班就坐公交车赶往协和医院,走进昨天哭着要回学校的那个女孩的病房。女孩名叫汪俪,12岁,是一个月前住进协和医院的。彭培斌上前拉着汪俪的手,微笑着对她说:“我是这里的义工,也是老师,教五年级。以后,我来帮你补课好吗?”汪俪静静地听着彭培斌的话,突然弯起一根手指,勾着彭培斌的手指说:“拉勾上吊,一百年不许变。”“好!一百年不许变!”彭培斌紧紧地拉了一下她的手指,和她相视而笑。

走出病房,彭培斌向儿童血液病中心主任金润铭教授建议成立一个病房学校,让患有白血病的孩子们在病房里接受教育,金润铭教授欣然接受了彭培斌的建议。在院方和金润铭教授的大力支持下,彭培斌开始了病房学校的筹备工作。儿童白血病中心特意在病区找了一间最大的房间作为教室,金教授还和彭培斌一起找来二十多位志愿者担任病房学校的老师,他们中有离退休教师,有公司职员,也有在校大学生。彭培斌担任校长一职。

经过紧张的筹备,病房学校终于迎来了第一批学生,彭培斌是第一节课的老师。那天上午九点,没有上课铃声,没有班长带头起立问候,第一节课就这样开始了。彭培斌刚刚翻开放在讲台上的教科书,汪俪就举手示意要提问。得到允许后,她问彭培斌:“彭校长,您能告诉我们什么是死亡吗?我们很害怕死。”这个问题让彭培斌措手不及。讲台下有那么多双懵懂、天真的眼睛在注视着他,如果告诉他们死亡的真相,孩子们能接受得了吗?一些家长也坐在孩子旁边,一脸紧张地看着他。经过短暂的思考之后,彭培斌说:“你们还小,可能还不懂得死亡是怎么回事。其实死亡就像人累了都要睡觉一样,就是去一个地方小睡一会儿。那里没有凶猛的野兽,很美丽,很安全,只有美丽的蝴蝶、漂亮的小天鹅……”孩子们顿时兴奋地议论起来:“原来死亡就像去了童话世界一样呀!”“那我们再也不害怕了!”家长们紧张的表情开始舒缓下来。

虽然顺利地回答了问题,彭培斌还是感到很惭愧,他觉得自己考虑得并不周全。病房学校面对的是一群白血病患儿,他们的生命随时有可能在这里终结,自己既要教给他们知识,更要关心他们的心理状态。从那天起,彭培斌要求病房学校的老师们对孩子们不要提“病”,更不要提“死”,如果实在回避不了,也要把死亡描绘成一个童话般的世界。彭培斌还买来一年级至六年级的教材,他把巴金的《海上日出》作为病房学校的一节必修课。每次上这节课的时候,彭培斌都会说:“孩子们,你们要把自己看成太阳,疾病不过是黎明前暂时的黑暗,只要你们努力,就一定能够从包围你们的黑夜和层层密云中冲出来,发出像太阳般的亮光!”每次他讲到这儿,孩子们似乎全忘记了自己的病痛。

一顶帽子的快乐

在病房学校,光头几乎是所有孩子的外形特征,他们都有一顶或者几顶帽子。尤其是女孩子们,因为化疗,她们美丽的头发落光后,戴上帽子可以让她们显得不那么自卑。一天,一个新来的大学生到病房学校做义工,他见汪俪额头上冒着汗,出于好心帮她摘掉了头上的帽子,没想到汪俪当即大哭起来。旁边有个戴帽子的小男孩跑过来,扯扯汪俪的衣角,轻轻地说:“姐姐不哭,光脑袋不怕,你把自己想象成西瓜太郎就行了。”彭培斌一边安慰汪俪,一边问那个小男孩什么是西瓜太郎?小男孩说:“西瓜太郎是日本动画片里的小英雄,他光着小脑袋,头顶着西瓜皮,既聪明又勇敢。”彭培斌恍然大悟。

晚上,彭培斌给女儿说了下午发生在病房学校的事,并问女儿到哪里能买到西瓜太郎的卡通画,女儿自告奋勇地说:“我知道哪儿有卖的,这个任务就交给我吧。”第二天中午放学后,女儿把二十张西瓜太郎的卡通画送到了彭培斌的手上,还给汪俪买了一顶漂亮的绒线帽。当天下午,彭培斌将这些卡通画贴到了教室和病区,并把帽子送给了汪俪。此后,一旦有小朋友因为化疗掉发而哭泣时,所有的小朋友都会站在这些卡通画前鼓励他,西瓜太郎成了病区孩子们最崇拜的偶像。

在彭培斌和其他老师的悉心教导下,病区孩子的学习成绩都有了显著提高。期中考试,汪俪的语文成绩提升最快。在得到湖北省举办的一年一度“楚才作文大赛”即将开始的消息后,彭培斌鼓励汪俪报名参加比赛。

汪俪在彭培斌的辅导下,以《我所设计的房子》为题,描绘出自己梦想中家的样子。她写道:“我希望我设计的房子充满童话般的色彩,只有欢乐没有恐惧;我梦想中的家庭要有一间安全而温暖的大房子,每个家庭成员之间没有矛盾,相互热爱;整个世界像一个大家庭,没有任何伤害,只有爱和关怀……”这篇作文不仅感动了彭培斌,也感动了大赛的评委,最终在楚才作文大赛中荣获一等奖。汪俪含着眼泪对彭培斌和金润铭教授说:“我是勇敢的女西瓜太郎,我不再害怕病魔了!”看着汪俪眼里闪烁的泪花,彭培斌心里既难过又欣慰。

一把剃须刀的温暖

其实,儿童白血病80%都可以治愈,但治疗的时间比较长,一般需要三年左右,如果再过五年不复发,接下来就比较安全了,而这么漫长的治疗康复期,意味着需要高达二三十万元甚至更多的治疗费。

2004年10月,听说汪俪要出院了,彭培斌惊讶地向医生求证。医生说:“其实是她家里把所有的积蓄都用完了,只能回家用一些中药来辅助治疗。”但汪俪并不知道这些,她既为自己终于要走出病房而高兴,又为自己即将离开彭培斌和病房学校的同学而难过,她特意买了一把剃须刀送给彭培斌,让他不要忘了刮胡子。彭培斌送给她一套励志书籍,叮嘱她要好好注意身体。在即将分别的最后时刻,汪俪突然扑到彭培斌的怀里,在他的脸颊上吻了一下,眼泪汪汪地说:“彭校长,我爱您!”彭培斌拍拍汪俪的头,眼泪潸然而下。

因为为病房学校投入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彭培斌不得不从胭脂路小学辞职。

2005年冬天,汪俪因为病情恶化,再次住进协和医院。当时因为血液科病房紧张,她住进了儿童内科病房。彭培斌立刻赶到儿童内科病房,发现汪俪出院时本已长出来的头发又掉光了,头上裹着一条丝巾,身体已经骨瘦如柴,正在床上吸氧。见彭培斌进来,她微笑了一下。母亲替汪俪摘下氧气罩,汪俪用虚弱的声音说:“彭校长好!”彭培斌竭力保持着微笑,用左手攥成个拳头,示意她要坚强。汪俪又点头微笑了一下,喘着气说:“彭校长,我可能再也没有机会上课了。我们曾经拉过勾,一百年不许变,我先失约了。”汪俪又开始吸氧,眼角有泪水渗下来。彭培斌退出病房,走到楼下的小花坛边摘掉眼镜,让蓄了很久的眼泪痛快地流了出来。

汪俪因为病情无法控制离开了人世,她走的时候,给彭培斌留下一封信。

“彭校长:您好!我就要走了。我并不恐惧这一天,因为我将要去的是天堂,是一个童话般的世界,我很平静,而且是带着笑容去的。

在每一个白血病患儿的身后,都站着他们伟大的父母,还有像您这样崇高的人!我这辈子最大的幸福就是曾经生活在病房学校,生活在你们中间,我在天堂里会一样珍惜,一样感恩!

彭校长,再见了!假如有来生,我一定还让您辅导我作文,再拿一等奖!记住刮胡子……”

看完信,彭培斌拿着信的手不住地颤抖,泪水不断地流淌。

病房学校的孩子是流动的,志愿者也是流动的,只有彭培斌从没有离开过。

直到2012年,光武汉高校的大学生志愿者就有近千人,每天都有人来给白血病患儿进行课业与心灵上的辅导,正是彭培斌用他那双有力的大手,把众多的志愿者和孩子们紧紧地维系在了一起。

接受笔者采访时,彭培斌激动地说:“白血病患儿内心的纯洁和顽强,有时会让我感到汗颜,并在他们的世界得到净化,这些白血病患儿才是我的灵魂领舞者!”

彭培斌准备在病房学校的基础上,再建一个网络课堂。目前,在大学生志愿者的帮助下,网络课堂的筹备工作已经启动。彭培斌还有一个最大的梦想:建立一个专项基金,让更多的人来帮助那些家庭贫困的白血病儿童,使他们能够及时得到医治。

我们一起祝福他梦想成真。

学校的故事范文经典大全5篇_精选范文网

栀子花又开,带着几丝甜意,怒放于骄阳之下。蓦然回首,一学期悄然而逝。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关于学校的故事,方便大家学习。 学校的故事1教育专家应邀到一所小学去指导工作。在他的日程安排上,有一节二年级的公开课。公开课是一节美术手工课。孩子们的课桌上摆放着早就准备好的剪刀、胶棒、纸、彩笔等。老师宣布,今天要讲的内容是“少数民族娃娃的制作”。老师精心制作了ppt课件,在《爱我中华》的背景音乐下,她动情地讲解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56朵花,56族兄弟姐妹是一家。—看,这是蒙古族汉子在骑马,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