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高考知识点精选
相关文章
高二化学属于理科,但在学习过程中你应该感觉到它有着很大的文科特点:内容多,知识碎,大多是实验结论.2022年上海高二化学知识点有哪些你知道吗?一起来看看2022年上海高二化学知识点,欢迎查阅!
高中化学高考知识点精选 1
1、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各种各样的化学变化,依据一定的标准可以对化学变化进行分类。
(1)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可以分为:
A、化合反应(A+B=AB)B、分解反应(AB=A+B)
C、置换反应(A+BC=AC+B)
D、复分解反应(AB+CD=AD+CB)
(2)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加可将反应分为:
A、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一类反应。主要包括复分解反应和有离子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
B、分子反应(非离子反应)
(3)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可将反应分为:
A、氧化还原反应:反应中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
实质: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
特征: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有变化
B、非氧化还原反应
2、离子反应
(1)、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酸、碱、盐都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
注意:
①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不同之处是在水溶液中或融化状态下能否导电。
②电解质的导电是有条件的:电解质必须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才能导电。
③能导电的物质并不全部是电解质:如铜、铝、石墨等。④非金属氧化物(SO2、SO3、CO2)、大部分的有机物为非电解质。
(2)、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它不仅表示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而且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复分解反应这类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沉淀、气体或水。书写方法:
写: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拆: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拆写成离子形式
删:将不参加反应的离子从方程式两端删去
查:查方程式两端原子个数和电荷数是否相等
有机部分:
氯仿:CHCl3 电石:CaC2 电石气:C2H2 (乙炔) TNT: 酒精、乙醇:C2H5OH
氟氯烃:是良好的制冷剂,有毒,但破坏O3层。 醋酸:冰醋酸、食醋 CH3COOH 裂解气成分(石油裂化):烯烃、烷烃、炔烃、H2S、CO2、CO等。甘油、丙三醇 :C3H8O3 焦炉气成分(煤干馏):H2、CH4、乙烯、CO等。 石炭酸:苯酚 蚁醛:甲醛 HCHO :35%—40%的甲醛水溶液 蚁酸:甲酸HCOOH
葡萄糖:C6H12O6 果糖:C6H12O6 蔗糖:C12H22O11 麦芽糖:C12H22O11 淀粉:(C6H10O5)n
硬脂酸:C17H35COOH 油酸:C17H33COOH 软脂酸:C15H31COOH
草酸:乙二酸 HOOC—COOH 使蓝墨水褪色,强酸性,受热分解成CO2和水,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
离子共存问题
所谓离子在同一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就是指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若离子之间能发生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
A、结合生成难溶物质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Ba2+和SO42—、Ag+和Cl—、Ca2+和CO32—、Mg2+和OH—等
B、结合生成气体或易挥发性物质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H+和C O 32—,HCO3—,SO32—,OH—和NH4+等
C、结合生成难电离物质(水)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H+和OH—、CH3COO—,OH—和HCO3—等。
D、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水解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待学)
注意:题干中的条件:如无色溶液应排除有色离子:Fe2+、Fe3+、Cu2+、MnO4—等离子,酸性(或碱性)则应考虑所给离子组外,还有大量的H+(或OH—)。
(4)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六看)
加热蒸发和浓缩盐溶液时,对最后残留物的判断应考虑盐类的水解
(1)加热浓缩不水解的盐溶液时一般得原物质。
(2)加热浓缩Na2CO3型的盐溶液一般得原物质。
(3)加热浓缩FeCl3 型的盐溶液。最后得到FeCl3和Fe(OH)3 的混合物,灼烧得Fe2O3 。
(4)加热蒸干(NH4)2CO3或NH4HCO3 型的盐溶液时,得不到固体。
(5)加热蒸干Ca(HCO3)2型的盐溶液时,最后得相应的正盐。
(6)加热Mg(HCO3)2、MgCO3 溶液最后得到Mg(OH)2 固体。
(9净水剂的选择:如Al3+ ,FeCl3等均可作净水剂,应从水解的角度解释。
(10)的使用时应考虑水解。如草木灰不能与铵态氮肥混合使用。
(11)打片可治疗胃酸过多。
(12)液可洗涤油污。
(13)试剂瓶不能盛放Na2SiO3,Na2CO3等试剂。
高中化学高考知识点精选 2
(一)观
观即观察。著名生理学家巴浦洛夫在他的实验室的墙壁上写着六个发人深思的大字:观察、观察、观察!瓦特由于敏锐的观察看到水蒸气冲动壶盖而受到有益的启发后,发明了蒸汽机,这些都说明了观察的重要性。我们在化学实验中,培养自己良好的观察习惯和科学的观察方法是学好化学的重要条件之一。那么怎样去观察实验呢?首先应注意克服把观察停留在好奇好玩的兴趣中,要明确观察什么、为什么观察,在老师指导下有计划、有目的地去观察实验现象。观察一般应遵循反应前──反应中反应后的顺序进行,具体步骤是:(1)反应物的颜色、状态、气味;(2)反应条件;(3)反应过程中的各种现象;(4)反应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最后对观察到的各种现象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分析、判断、综合、概括,得出科学结论,形成准确的概念,达到理解、掌握知识的目的。例如绪言部分的第四个实验,在试管中加热碱式碳酸铜,观察目的是碱式碳酸铜受热变化后是否生成了新物质;观察内容和方法是(1)反应前:碱式碳酸铜是绿色粉末状固体;(2)反应中:条件是加热,变化过程中的现象是绿色粉末逐渐变黑,试管壁逐渐有水雾形成,澄清石灰水逐渐变浑浊;(3)反应后:试管里的绿色粉末全部变黑,试管壁有水滴生成,澄清石灰水全部浑浊。经分析得知碱式碳酸铜受热后生成了新物质黑色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最后与前面三个实验现象比较、概括出变化时生成了其他物质,这种变化叫化学变化的概念。
(二)动
动即积极动手实验。这也是教学大纲明确规定的、同学们必须形成的一种能力。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百看不如一验,亲自动手实验不仅能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而且能加深我们对知识的认识、理解和巩固,成倍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实验室制氧气的原理和操作步骤,动手实验比只凭看老师做和自己硬记要掌握得快且牢得多。因此,我们要在老师的安排下积极动手实验,努力达到各次实验的目的。
(三)记
记即记忆。与数学、物理相比较,记忆对化学显得尤为重要,它是学化学的最基本方法,离开了记忆谈其他就成为一句空话。这是由于:(l)化学本身有着独特语言系统──化学用语。如: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对这些化学用语的熟练掌握是化学入门的首要任务,而其中大多数必须记忆;(2)一些物质的性质、制取、用途等也必须记忆才能掌握它们的规律。怎样去记呢?本人认为:(1)要因材施记,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找出不同的记忆方法。概念、定律、性质等要认真听老师讲,仔细观察老师演示实验,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元素符号、化合价和一些物质俗名及某些特性则要进行机械记忆(死记硬背);(2)不断寻找适合自己特点的记忆方式,这样才能花时少,效果好。
(四)思
思指勤于动脑,即多分析、思考。要善于从个别想到一般,从现象想到本质、从特殊想到规律,上课要动口、动手,主要是动脑,想为什么想怎么办?碰到疑难,不可知难而退,要深钻细研,直到豁然开朗;对似是而非的问题,不可朦胧而过,应深入思考,弄个水落石出。多想、深想、独立想,就是会想,只有会想,才能想会了。
(五)练
练即保证做一定的课内练习和课外练习题,它是应用所学知识的一种书面形式,只有通过应用才能更好地巩固知识、掌握知识,并能检验出自己学习中的某些不足,使自己取得更好成绩。
化学是一门记忆加实验的科学”,这也许不太符合一些同学的思维习惯。特别是我们很多同学在初中化学学得还算可以的情况下,是觉着没有花多少时间去记忆的。其实不然,说句武断一点的话,化学学得好的同学主要是因为掌握了化学的记忆方法,高效而又轻松地记忆化学知识。
化学课本是依据教学大纲系统地阐述教材内容的教学用书,抓住课本,也就抓住了基础知识,应该对课本中的主要原理,定律以及重要的结论和规律着重去看、去记忆。同时还应注意学习化学中研究问题的方法,掌握学习的科学方法比掌握知识更重要。因为它能提高学习的思维能力。
高中化学高考知识点精选 3
1.形象法
有些元素的元素符号可采用形象的方法记忆。例如,钨元素(W),可以联想白炽灯内的钨丝,酷似“W”形;硫元素(S),可以联想起弯弯曲曲的小溪中的流水,形如“S”状;氧元素(O),可以联想圆圆的太阳形状;钾元素(K),可以联想到剪指甲时张开的剪刀的形状。
2.按英文字母顺序对比记忆
A:Ag(银)、Al(铝)、Ar(氩)、Au(金)。??
B:Be(铍)、B(硼)、Ba(钡)。???
C:C(碳)、Cl(氯)、Ca(钙)、Cu(铜)。??
F:F(氟)???
H:H(氢)、He(氦)、Hg(汞)。??
I:I(碘)。???
K:K(钾)。???
L:Li(锂)。???
M:Mg(镁)、Mn(锰)。??
N:N(氮)、Na(钠)、Ne(氖)。???
O:O(氧)。???
P:P(磷)、Pb(铅)。???
S:S(硫)、Si(硅)。???
W:W(钨)。??
Z:Zn(锌)。
3.分散记忆法
对于课本中给出的常见元素的符号,如果集中在一节课里,记忆密度过大,难以全部识记。结合前面内容的渗透,若将它们按各自特点用上述方法分散识记,每次记几个,则可大大降低识记的难度。
还可以自制元素扑克牌,在卡片的正面写上两三个元素符号、背面写上相应的元素名称。每天记忆几个,同学之间相互提问,比赛记忆,相信很快就能记住了。
高中化学高考知识点精选 4
1、 分子是保持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2、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3、 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4、 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5、 在原子中,质子数 = 核电荷数 = 核外电子数。
6、 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
7、镁离子和镁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8、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
9、 决定元素的种类是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10. 空气是由几种单质和几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
11. 石油、煤、天然气都是混合物。
12. 溶液都是混合物。例如:稀硫酸、食盐水、石灰水等。
13. 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14. 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
15. 燃烧、铁生锈、食物变质等都是化学变化。
16. 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17.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Cu Hg Ag Pt Au
18. 具有还原性的物质是H2、C、CO。其中属于单质的是C、H2。属于化合物的是CO。
19. 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的相同点是都是氧化反应。
20. 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不变的是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元素的种类、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肯定变化的是物质的种类和分子的种类。
lt;<<返回目录
高中化学高考知识点精选 5
一、汽车的常用燃料——汽油
1.汽油的组成:分子中含有5—11个碳原子的烃的混合物
主要是己烷、庚烷、辛烷和壬烷
2.汽油的燃烧
思考:①汽油的主要成分是戊烷,试写出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②汽车产生积碳得原因是什么?
(1)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
(2)不完全燃烧——有CO和碳单质生成
3.汽油的作用原理
汽油进入汽缸后,经电火花点燃迅速燃烧,产生的热气体做功推动活塞往复运动产生动力,使汽车前进。
4.汽油的来源:(1)石油的分馏(2)石油的催化裂化
思考:①汽油的抗爆震的程度以什么的大小来衡量?
②我们常说的汽油标号是什么?
③汽油中所含分子支链多的链烃、芳香烃、环烷烃的比例越高,它的抗爆震性就越好吗?
④常用抗爆震剂是什么?
5.汽油的标号与抗震性
①汽油的抗爆震的程度以辛烷值的大小来衡量。
②辛烷值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汽油标号。
③汽油中所含分子支链多的链烃、芳香烃、环烷烃的比例越高,它的抗爆震性越好.
④常用抗爆震剂
四乙基铅[Pb(C2H5)4]
甲基叔丁基醚(MTBE).
6、汽车尾气及处理措施
思考:进入汽缸的气体含有什么物质?进入的空气的多少可能会有哪些危害?
①若空气不足,则会产生CO有害气体;
②若空气过量则产生氮氧化合物NOx,如
N2+O2=2NO,2NO+O2=2NO2
其中CO、NOx,都是空气污染物。
汽车尾气中的有害气体主要有哪些?CO、氮氧化合物、SO2等
如何进行尾气处理?
在汽车的排气管上安装填充催化剂的催化装置,使有害气体CO、NOx转化为CO2和N2,
例如:2CO+2NO=2CO2+N2
措施缺陷:
①无法消除硫的氧化物对环境的污染,还加速了SO2向SO3的转化,使排出的废气酸度升高。
②只能减少,无法根本杜绝有害气体产生。
二、汽车燃料的清洁化
同学先进行讨论:①汽车燃料为什么要进行清洁化?②如何进行清洁化?
1.汽车燃料清洁化的原因
使用尾气催化装置只能减小有害气体的排放量,无法从根本上杜绝有害气体的产生,而要有效地杜绝有害气体的产生,汽车燃料就必须清洁化。
2.清洁燃料车:
压缩天然气和石油液化气为燃料的机动车
清洁燃料车的优点?
①大大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排放的CO、NOx等比汽油汽车下降90%以上);
②发动机汽缸几乎不产生积炭现象;
③可延长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3.汽车最理想的清洁燃料——氢气
讨论为什么说H2是汽车最理想的清洁燃料?
(1)相同质量的煤、汽油和氢气,氢气释放能量最多
(2)氢气燃烧后生成水,不会污染环境。
氢作燃料需要解决的哪些问题?
1、大量廉价氢的制取
2、安全贮氢
介绍两种方便的制氢方法:
①光电池电解水制氢
②人工模仿光合作用制氢
高中化学高考知识点精选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