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备考资料

初中化学复习知识点精选

发布时间: 浏览量:4

学习任何一门学科,兴趣都是必不可少的。所以,为了高效地学习化学,学生要努力培养对化学的“好感”。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苏教版初三化学知识点,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初中化学复习知识点精选 1

1、空气中氧气的测定:

①选用试剂燃烧后的产物必须是固态,能在空气中燃烧-------故选用红磷

②最后所测结果偏小的原因有三:

ⅰ、红磷不足,部分氧气没反应 ;

ⅱ、装置气密性不好;

ⅲ、最后所剩的气体没有完全冷却至室温

2、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①导气管伸入试管少许;②应根据酒精灯火焰来调节试管的高度;③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④高锰酸钾制氧时,应在试管口放一小团棉花;⑤氯酸钾制氧气时,不能混有可燃物,否则会发生爆炸;⑥排水集气法时,应待气泡均匀冐出时才收集;⑦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导气管应伸到集气瓶的底部;⑧排水法收集氧气结束时,最后先把导气管从水槽移出,后熄灭酒精灯。

3、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

①所选试剂是大理石和稀盐酸,不能说是碳酸钙和稀盐酸,酸不选用稀硫酸和浓盐酸-----想想为什么②长颈漏斗的使用:下端口应伸到液面以下③不能选用排水法来收集二氧化碳 ④简易装置的优点是:装置简单;节约药品;操作简便⑤带长颈漏斗的装置的优点是:随时增添液体

4、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

①实验前,一氧化碳和要先检验纯度:可(可燃性气体)+助(助燃性气体)点燃可能会发生爆炸 ②加热前都要选通一会儿一氧化碳------赶出试管内的空气③实验结束时,先停止加热,断续通入一氧化碳至冷却-----为什么?④尾气处理装置----为什么?一氧化碳有毒,要防止污染环境,防止中毒,处理方法----燃烧或收集

5、电解水实验:①通入直流电②生成物的体积比为氢气:氧气==2:1 ③生成物的质量比为氢气:氧气==1:8 ④电解水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6、白磷的保存:浸在水中-----为什么?着火点低(40℃),易在空气中被氧化

7、称量氢氧化钠的质量:放到小烧杯中再称量-----为什么?有强烈的腐蚀性,易潮解

8、浓硫酸的稀:把浓硫酸注入水中,要不断地搅拌

lt;<<返回目录

初中化学复习知识点精选 2

书写错误

(1)大小写书写错误(加点的易错)

Cl    Cu    KCl    CO

Al Mg Na FeCl3

MgO MnO2 CO2 AlCl3

备注:书写元素符号时应注意,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必须大写,第二个字母必须小写。

(2)角码书写错误(加点的易错)

CO2 MnO2 K2MnO4 FeCl3 FeCl2

Fe2(SO4)3 NH3 Na2CO3 Al2O3 Fe2O3

Na3PO4 KMnO4 NaNO3 AlCl3 Fe3O4

Al2(SO4)3 P2O5 NH3 CH4 FeSO4

2.易混淆符号

(钠)Na——Ne(氖) (氦)He——Ne(氖)

(磷)P——B(硼) (硫)S——Si(硅)

(碳)C——Cl(氯) (镁)Mg——Ag(银)

(铝)Al——Ag(银) (铜 )Cu——Ca(钙)

(钙)Ca——Co(钴) (铁)Fe——F(氟)

(钡)Ba——Be(铍) (金)Au——Ar(氩)

(溴)Br——Ba(钡)

(二氧化氮)NO2——CO2(二氧化碳)

(一氧化氮)NO——CO(一氧化碳)

初中化学复习知识点精选 3

1.空气的成分

氮气占78%, 氧气占21%, 稀有气体占0.94%, 二氧化碳占0.03%,其他气体与杂质占0.03% 。

2.主要的空气污染物

NO2 、CO、SO2、H2S、NO等物质 。

3.其他常见气体的化学式

NH3(氨气)、CO(一氧化碳)、CO2(二氧化碳)、CH4(甲烷)、 SO2(二氧化硫)、SO3(三氧化硫)、NO(一氧化氮)、 NO2(二氧化氮)、H2S(硫化氢)、HCl(氯化氢)。

4.常见的酸根或离子

SO42-(硫酸根)、NO3-(硝酸根)、CO32-(碳酸根)、ClO3-(氯酸根)、 MnO4-(高锰酸根)、MnO42-(锰酸根)、PO43-(磷酸根)、Cl-(氯离子)、 HCO3-(碳酸氢根)、HSO4-(硫酸氢根)、HPO42-(磷酸一氢根)、 H2PO4-(磷酸二氢根)、OH-(氢氧根)、HS-(硫氢根)、S2-(硫离子)、 NH4+(铵根或铵离子)、K+(钾离子)、Ca2+(钙离子)、Na+(钠离子)、 Mg2+(镁离子)、Al3+(铝离子)、Zn2+(锌离子)、Fe2+(亚铁离子)、 Fe3+(铁离子)、Cu2+(铜离子)、Ag+(银离子)、Ba2+(钡离子)

各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与上面离子的电荷数相对应:

一价钾钠氢和银,二价钙镁钡和锌;

一二铜汞二三铁,三价铝来四价硅。(氧-2,氯化物中的氯为 -1,氟-1,溴为-1)

(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 ;在化合物里,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

5.化学式和化合价

(1)化学式的意义

①宏观意义

a.表示一种物质;

.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

②微观意义

a.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

.表示该物质的分子构成;

③量的意义

a.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各原子个数比;

.表示组成物质的各元素质量比。

(2)单质化学式的读写

①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的:

a.金属单质。如:钾K 铜Cu 银Ag 等;

.固态非金属。如:碳C 硫S 磷P 等

c.稀有气体。如:氦(气)He 氖(气)Ne 氩(气)Ar等

②多原子构成分子的单质:其分子由几个同种原子构成的就在元素符号右下角写几。

如:每个氧气分子是由2个氧原子构成,则氧气的化学式为O2

双原子分子单质化学式:O2(氧气)、N2(氮气) 、H2(氢气) F2(氟气)、Cl2(氯气)、Br2(液态溴)

多原子分子单质化学式:臭氧O3等

(3)化合物化学式的读写:先读的后写,后写的先读

①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读成“某化某”,如:MgO(氧化镁)、NaCl(氯化钠)

②酸根与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读成“某酸某”,如:KMnO4(高锰酸钾)、K2MnO4(锰酸钾) MgSO4(硫酸镁)、CaCO3(碳酸钙)

(4)根据化学式判断元素化合价,根据元素化合价写出化合物的化学式:

①判断元素化合价的依据是: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②根据元素化合价写化学式的步骤:

a.按元素化合价正左负右写出元素符号并标出化合价;

.看元素化合价是否有约数,并约成最简比;

c.交叉对调把已约成最简比的化合价写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

初中化学复习知识点精选 4

物理性质

1、有色气体:F2(淡黄绿色)、Cl2(黄绿色)、Br2(g)(红棕色)、I2(g)(紫红色)、NO2(红棕色)、O3(淡蓝色),其余均为无色气体。

其它物质的颜色见会考手册的颜色表。

2、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HF、HCl、HBr、HI、NH3、SO2、NO2、F2、Cl2、Br2(g);

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H2S。

3、熔沸点、状态:

① 同族金属从上到下熔沸点减小,同族非金属从上到下熔沸点增大。

② 同族非金属元素的氢化物熔沸点从上到下增大,含氢键的NH3、H2O、HF反常。

③ 常温下呈气态的有机物:碳原子数小于等于4的烃、一氯甲烷、甲醛。

④ 熔沸点比较规律: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金属晶体不一定。

⑤ 原子晶体熔化只破坏共价键,离子晶体熔化只破坏离子键,分子晶体熔化只破坏分子间作用力。

⑥常温下呈液态的单质有Br2、Hg;呈气态的单质有H2、O2、O3、N2、F2、Cl2;常温呈液态的无机化合物主要有H2O、H2O2、硫酸、硝酸。

⑦ 同类有机物一般碳原子数越大,熔沸点越高,支链越多,熔沸点越低。

同分异构体之间:正>异>新,邻>间>对。

⑧ 比较熔沸点注意常温下状态,固态>液态>气态。如:白磷>二硫化碳>干冰。

⑨ 易升华的物质:碘的单质、干冰,还有红磷也能升华(隔绝空气情况下),但冷却后变成白磷,氯化铝也可;三氯化铁在100度左右即可升华。

⑩ 易液化的气体:NH3、Cl2 ,NH3可用作致冷剂。

4、溶解性

①常见气体溶解性由大到小:NH3、HCl、SO2、H2S、Cl2、CO2。极易溶于水在空气中易形成白雾的气体,能做喷泉实验的气体:NH3、HF、HCl、HBr、HI;能溶于水的气体:CO2、SO2、Cl2、Br2(g)、H2S、NO2。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尾气吸收时要用防倒吸装置。

② 溶于水的有机物:低级醇、醛、酸、葡萄糖、果糖、蔗糖、淀粉、氨基酸。苯酚微溶。

③ 卤素单质在有机溶剂中比水中溶解度大。

④ 硫与白磷皆易溶于二硫化碳。

⑤ 苯酚微溶于水(大于65℃易溶),易溶于酒精等有机溶剂。

⑥ 硫酸盐三种不溶(钙银钡),氯化物一种不溶(银),碳酸盐只溶钾钠铵。

⑦ 固体溶解度大多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少数受温度影响不大(如NaCl),极少数随温度升高而变小[如Ca(OH)2]。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变小,随压强增大而变大。

5、密度

① 同族元素单质一般密度从上到下增大。

② 气体密度大小由相对分子质量大小决定。

③ 含C、H、O的有机物一般密度小于水(苯酚大于水),含溴、碘、硝基、多个氯的有机物密度大于水。

④ 钠的密度小于水,大于酒精、苯。

6、一般,具有金属光泽并能导电的单质一定都是金属

?不一定:石墨有此性质,但它却是非金属?

初中化学复习知识点精选 5

溶 解 度

概念:

1、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的温度下,某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克数。在未注明的情况下,通常溶解度指的是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

2、气体的溶解度通常指的是该气体(其压强为1标准大气压)在一定温度时溶解在1体积水里的体积数。

通常把在室温(20度)下:

溶解度在10g/100g水以上的物质叫易溶物质;

溶解度在1~10g/100g水叫可溶物质;

溶解度在0.01g~1g/100g水的物质叫微溶物质;

溶解度小于0.01g/100g水的物质叫难溶物质.

可见溶解是绝对的,不溶解是相对的。

影响溶解度大小的因素;

物质溶解与否,溶解能力的大小,一方面决定于物质的本性;另一方面也与外界条件如温度、溶剂种类等有关。在相同条件下,有些物质易于溶解,而有些物质则难于溶解,即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里溶解能力不同。通常把某一物质溶解在另一物质里的能力称为溶解性。例如,糖易溶于水,而油脂不溶于水,就是它们对水的溶解性不同。溶解度是溶解性的定量表示。

气体的溶解度还和压强有关。 压强越大,溶解度越大,反之则越小;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低。

溶解度曲线:

1点

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个点表示的是某温度下某种物质的溶解度。

2线

溶解度曲线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

根据溶解度曲线,选择分离某些可溶性混合物的方法。

3交点

两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该点所示的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此时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相同。

初中化学复习知识点精选_精选范文网

学习任何一门学科,兴趣都是必不可少的。所以,为了高效地学习化学,学生要努力培养对化学的“好感”。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苏教版初三化学知识点,欢迎大家阅读学习。初三化学知识点1.实验用到的气体要求是比较纯净,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