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初中学习方法 > 初二学习方法 > 八年级地理

八年级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合集

发布时间: 浏览量:3

今天小编为同学们整理分享的是关于2020年中考地理的主要知识点整理,现在第一学期已经结束了,第二学期的开始就意味中考离我们更近了。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同学们。

八年级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合集 1

一、气候类型:以亚 热带、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

二、农业及工业

1、粮食作物:水稻;油料作物:油菜;糖料作物:甘蔗;经济作物:棉花茶叶;

2、耕地类型:以水田为主

3、农作物熟制:一年两熟或三熟

4、主要水果:甘蔗、香蕉、荔枝、柑橘、菠萝、椰子、桂圆等水果。

5、矿产资源:有色金属(德兴铜矿、世界钨都——大余、稀土王国——赣州);主要能源:核能(秦山和大亚湾核电站)和水能丰富(三峡与葛洲坝);

6、水陆交通便利、经济最活跃、制造业最发达、对外联系最广泛。工业基地有:沪宁杭和珠江三角洲。五大经济特区有: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

三、传统民居特点:注意通风散热,所以房屋通常是墙高、窗大、顶尖。

四、生态环境及治理

红壤是在高温多雨的环境下发育而成的,有机质少,酸性强,土质粘重,是我国南方的低产土壤之一,需要改良:增施有机肥料、补充熟石灰等以改变土壤的酸性,种植茶树、油树、杉树、马尾松等耐酸性经济林木以抑制土壤的粘性。

秦岭淮河的地理意义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1、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

2、冬季一月份0℃等温线所经过此地。

3、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此地。

4、湿润区和半湿润去的分界线;

5、亚 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

6、河流是否结冰的分界线。

7、水田和旱地的分界线,亚 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

八年级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合集 2

南方

一、气候湿热的红土地

1、位置与范围:南方地区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临东海和南海。

2、地形:南方地区地形复杂多样,东部与西部的差异明显,西部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有交错分布的平原、低山和丘陵。沿江有面积较大的平原和三角洲。

3、气候:南方地区属于湿润的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

4、土壤:由于水热充足,这里植被常绿。在湿热的环境中发育了红色的土壤,因此南方地区被称为“红土地”。

四川盆地有紫色土。云贵高原被称为“喀斯特高原“

5、河流:水量大、汛期长

二、重要的水田农业区

1、南方地区气候湿热,发展农业的水热条件优越。

2、南方地区耕地多为水田,是我国重要的水田农业区。

3、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河湖密布,灌溉条件良好,水田集中连片,山区水田零散分布在河谷和缓坡。

4、主要农作物

(1)粮食作物:主要种植水稻,也种植小麦。

(2)经济作物:棉花,油菜,茶,竹,甘蔗,橡胶,以及柑橘,香蕉,菠萝等热带、亚热带水果。

(3)三种常见的食材:莲藕、椰子、竹笋。

八年级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合集 3

  1、概况:(P35图7.34)位置――亚洲南部,三面临海,大部分地区地处

  热带和亚热带。

  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目前人口超过十亿,居世界第二位。恒河是印度的母亲河。印度人属于白色人种。

  2、 印度人口众多对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压力:印度的自然资源总量

  较多,但由于人口较多,使印度无论是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还是人均钢产量和粮食产量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都有较大差距。所以说人口的过度增长对一个国家的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3、印度的地形特点:(P35图7.34)自南向北明显的分为三部分:北部山

  地:喜马拉雅山;中部平原:恒河平原;南部高原:德干高原。

  3、 印度的气候特点: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全年高

  7.387.397.40) 自给有余的粮食生产归功于印度的“绿色革命”。

  7、印度小麦、水稻的分布与地形和降水量分布的关系:(P38-39图7.41-42)

  二位。因此发展中国家并不是什么落后的。

八年级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合集 4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

一、江海交汇之地

1、长江三角洲地区主要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地区。

气候:亚 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

2、“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大部分地区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湖泊星罗,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鱼米之乡”。这里以平原为主,是我国重要的稻米产区。这里河湖众多,是我国重要的淡水鱼产区。

3、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长江的下游地区,濒临黄海和东海,地处江海交汇之地,沿江沿海港口众多。这里依托长江干支流发达的水运,可以联系广大的内陆地区;同时这里又是我国南北海上航运的中枢,并通过远洋航线通往世界的主要港口。得天独厚的江海之利,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二、我国的城市群

1、古都城市:南京、杭州。历史文化名城:苏州、扬州等。

2、特点:目前,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城市分布最密集、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形成我国的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3、上海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是我国的城市和最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城市。上海不仅对长江三角洲地区,而且对长江流域乃至全国都有辐射带动作用,且随着浦东的开放开发,该作用进一步增强。

4、城市群不同城市间的“同城效应”

(1)依据条件:交通的发展,主要指发达的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

(2)生活方式:人们往返于不同城市之间工作和生活,就想是在同一座城市一样。

三、水乡的文化特色与旅游

1、文化特色:长江三角洲地区旖旎的水乡风光和深厚的历史积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吸引着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2、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古典园林、杭州西湖、南京明孝陵。

3、水乡风貌:江苏的周庄、同里,浙江的乌镇、西塘等。

4、特色文化:长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戏曲文化、茶文化、丝绸文化和饮食文化,满足了不同人群的旅游需求。

5、长江三角洲地区旅游业发达的原因:(1)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2)便捷的交通(3)较为完善的服务措施(4)经济发达,人们对旅游的需求大。

八年级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合集 5

1、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能够循环使用的自然资源属可再生资源。(土地、森林、水和水能等)

2、总是用一些就少一些的自然资源属非可再生资源。(石油、矿产资源等)

3、土地资源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等。耕地、林地、草地为农业用地。建设用地为非农业用地。各类土地所占比例不尽合理,主要是耕地、林地少,难利用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人与耕地的矛盾突出。 (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4、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气候湿润的东部季风区。草地主要分布在年平均降水量不足400mm的西部内陆地区。

5、土地国家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

6、中国是一个贫水国家,我国的水资源总量位于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排名在第一百一十位之后。

7、海洋水占地球全部水资源的97%,淡水资源仅占2.5%。在地球全部的淡水资源中,只有0.3%人类可直接使用。冰川、深层地下水占全部淡水资源的98%。其中大部分淡水资源分布在冰川及两级地区。

8、受季风气候的影响,我国水资源的季节分配和地区分配很不均匀。从时间分配看,夏季我国降水集中,冬春季则降水少;从空间分配看,我国水资源南丰北缺。兴建水库可以有效调控径流和水量的季节变化。跨流域调水是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匀的有效办法。 (南水北调工程,引黄济青工程,引滦济津工程)。(我国降水量800mm分界线和一月份0℃等温线位于秦岭—淮河一线)。

9、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是解决我国缺水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TAG标签: 地理 复习

八年级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合集_精选范文网

今天小编为同学们整理分享的是关于2020年中考地理的主要知识点整理,现在第一学期已经结束了,第二学期的开始就意味中考离我们更近了。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希望可以帮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