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初中学习方法 > 初二学习方法 > 八年级数学

八年级数学上册单元知识点精选集锦模板

发布时间: 浏览量:3

各个科目都有自己的学习方法,但其实都是万变不离其中的,基本离不开背、记,练,数学作为最烧脑的科目之一,也是一样的。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一些初二数学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数学上册单元知识点精选集锦模板 1

1、二元一次方程

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的整式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2、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适合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一组未知数的值,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

3、二元一次方程组

含有两个未知数的两个一次方程所组成的一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

4、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二元一次方程组中各个方程的公共解,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5、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1)代入(消元)法(2)加减(消元)法

八年级数学上册单元知识点精选集锦模板 2

一、在平面内,确定物体的位置一般需要两个数据。

二、平面直角坐标系及有关概念

1、平面直角坐标系

在平面内,两条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其中,水平的数轴叫做x轴或横轴,取向右为正方向;铅直的数轴叫做y轴或纵轴,取向上为正方向;x轴和y轴统称坐标轴。它们的公共原点O称为直角坐标系的原点;建立了直角坐标系的平面,叫做坐标平面。

2、为了便于描述坐标平面内点的位置,把坐标平面被x轴和y轴分割而成的四个部分,分别叫做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

注意:x轴和y轴上的点(坐标轴上的点),不属于任何一个象限。

3、点的坐标的概念

对于平面内任意一点P,过点P分别x轴、y轴向作垂线,垂足在上x轴、y轴对应的数a,b分别叫做点P的横坐标、纵坐标,有序数对(a,b)叫做点P的坐标。

点的坐标用(a,b)表示,其顺序是横坐标在前,纵坐标在后,中间有“,”分开,横、纵坐标的位置不能颠倒。平面内点的坐标是有序实数对,当时,(a,b)和(b,a)是两个不同点的坐标。

平面内点的与有序实数对是一一对应的。

4、不同位置的点的坐标的特征

(1)、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特征

点P(x,y)在第一象限:x;0,y;0

点P(x,y)在第二象限:x;0,y;0

点P(x,y)在第三象限:x;0,y;0

点P(x,y)在第四象限:x;0,y;0

(2)、坐标轴上的点的特征

点P(x,y)在x轴上,y=0,x为任意实数

点P(x,y)在y轴上,x=0,y为任意实数

点P(x,y)既在x轴上,又在y轴上,x,y同时为零,即点P坐标为(0,0)即原点

(3)、两条坐标轴夹角平分线上点的坐标的特征

点P(x,y)在第一、三象限夹角平分线(直线y=x)上,x与y相等

点P(x,y)在第二、四象限夹角平分线上,x与y互为相反数

(4)、和坐标轴平行的直线上点的坐标的特征

位于平行于x轴的直线上的各点的纵坐标相同。

位于平行于y轴的直线上的各点的横坐标相同。

八年级数学上册单元知识点精选集锦模板 3

一、初中数学中考复习方法:

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勤奋”,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

1.复习一定要做到勤

勤动手:做题不要看,一定要算,不会的知识点写下来,记在笔记本上。

勤动口:不会的有疑问的一定要问老师,时间不等人,在没有时间可以浪费。而且学会与同学讨论问题。

勤动耳:老师讲的复习课一定要听,不要认为这道题会,老师讲就可以溜号,须知温故可知新。

勤动脑:善于思考问题,积极思考问题——吸收、储存信息

勤动腿:不要参加过于激烈的运动,防止受伤影响学习,但要运动,每天慢跑30分钟即可,报至状态。

2.初中数学复习还要强调两个要点:

一要:动手,二要:动脑。

动脑就是要学会观察分析问题,学会思考,不要拿到题就做,找到已知和未知之间的联系,多问几个为什么,多体会考的哪个知识点。

动手就是多实践,多做题,要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同学就是题不离手,这两个要点大家要记住并且要坚持住。动脑又动手,才能地发挥大脑的效率。这也是老师的经验。

3.用心做到三个一遍

上课要认真听一遍:听老师讲的方法知识等。

动手算一遍:按照老师的思路算一遍看看是否融会贯通。

认真想一遍:想想为什么这么做题,考的哪个知识。

4.重视简单的学习过程

读好一本教科书它是教学、中考的主要依据;

记好一本笔记方法知识是教师多年经验的结晶,每人自己准备一本错题集;

做好做净一本习题集它是使知识拓宽;

这些看似平凡简单,但是确实老师亲身的体验,用心观察我们的中考、高考状元,其实他们每天重复的不就是老师刚刚说的吗?

没有宝典神功,只有普普通通。最最难能可贵的是坚持。

资源可以的话,找几套往届的期末考试题,是自己县区的,其他县区也可以(考点差不多一样的),在规定时间内,摸摸底,熟悉每个章节考的的题型,练练自己的做题效率。很多同学第一次做练习出错,如果不及时纠正、反思,而仅仅是把答案改正,那么他没有真正地弄明白自己到底错在什么地方,也就没弄明白如何应用这部分知识,最终会导致在今后遇到类似的问题一错再错。

八年级数学上册单元知识点精选集锦模板 4

函数及其相关概念

1、变量与常量

在某一变化过程中,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叫做变量,数值保持不变的量叫做常量。

一般地,在某一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与y,如果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确定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说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

2、函数解析式

用来表示函数关系的数学式子叫做函数解析式或函数关系式。

使函数有意义的自变量的取值的全体,叫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3、函数的三种表示法及其优缺点

(1)解析法

两个变量间的函数关系,有时可以用一个含有这两个变量及数字运算符号的等式表示,这种表示法叫做解析法。

(2)列表法

把自变量x的一系列值和函数y的对应值列成一个表来表示函数关系,这种表示法叫做列表法。

(3)图像法

用图像表示函数关系的方法叫做图像法。

4、由函数解析式画其图像的一般步骤

(1)列表:列表给出自变量与函数的一些对应值

(2)描点:以表中每对对应值为坐标,在坐标平面内描出相应的点

(3)连线:按照自变量由小到大的顺序,把所描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

八年级数学上册单元知识点精选集锦模板 5

一、平面直角坐标系:

在平面内有公共原点而且互相垂直的两条数轴,构成了平面直角坐标系。

二、知识点与题型总结:

1、由点找坐标:

A点的坐标记作A( 2,1 ),规定:横坐标在前,纵坐标在后。

2、由坐标找点:例找点B( 3,-2 ) ?

由坐标找点的方法:先找到表示横坐标与纵坐标的点,然后过这两点分别作x轴与y轴的垂线,垂线的交点就是该坐标对应的点。

各象限点坐标的符号:

①若点P(x,y)在第一象限,则x > 0,y > 0 ;

②若点P(x,y)在第二象限,则x < 0,y > 0 ;

③若点P(x,y)在第三象限,则x < 0,y < 0 ;

④若点P(x,y)在第四象限,则x > 0,y < 0 。

典型例题:

例1、点P的坐标是(2,-3),则点P在第四象限。

例2、若点P(x,y)的坐标满足xy>0,则点P在第一或三象限。

例3、若点A的坐标为(a^2+1, -2–b^2) ,则点A在第四象限。

4、坐标轴上点的坐标符号:

坐标轴上的点不属于任何象限。

① x轴上的点的纵坐标为0,表示为(x,0),

② y轴上的点的横坐标为0,表示为(0,y),

③原点(0,0)既在x轴上,又在y轴上。

例4、点P(x,y )满足xy = 0,则点P在x轴上或y轴上。 .

5、与坐标轴平行的两点连线:

①若AB‖ x轴,则A、B的纵坐标相同;

②若AB‖ y轴,则A、B的横坐标相同。

例5、已知点A(10,5),B(50,5),则直线AB的位置特点是(A )

A、与x轴平行B、与y轴平行C、与x轴相交,但不垂直D、与y轴相交,但不垂直

6、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

①若点P在第一、三象限角的平分线上,则P( m, m );

②若点P在第二、四象限角的平分线上,则P( m, -m )。

例6、已知点A(2a+1,2+a)在第二象限的平分线上,试求A的坐标。

解:由条件可知:2a+1 +(2+a)=0,解得a = -1,

∴ A(-1,1)。

例7、已知点M(a+1,3a-5)在两坐标轴夹角的平分线上,试求M的坐标。

解:当在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时,a+1=3a-5,

解得:a=3 ∴ M(4,4)

当在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时,a+1+(3a-5 )=0,

解得:a=1 ∴ M(2,-2)

∴M的坐标为(4,4)或(2,-2)

7、关于坐标轴、原点的对称点:

①点(a, b )关于X轴的对称点是(a , -b );

②点(a, b )关于Y轴的对称点是( -a , b );

③点(a, b )关于原点的对称点是( -a , -b )。

例8、已知点A(3a-1,1+a)在第一象限的平分线上,试求A关于原点的对称点的坐标。

解:由条件得:3a-1=1+a解得:a=1,∴ A(2,2),

∴ A关于原点的对称点的坐标为(-2,-2)。

8、点到坐标轴的距离:

①点( x, y )到x轴的距离是∣y∣;

②点( x, y )到x轴的距离是∣x∣。

例9、点P到x轴、y轴的距离分别是2,1,则点P的坐标可能为?

答案:(1,2)、(1,-2)、(-1,2)、(-1,-2) 。

三、知识拓展与提高:

例1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两点A(0,1),B(8,5),点P在x轴上,则PA + PB的最小值是多少?

解:作点A(0,1)关于x轴的对称点A'(0,-1),连接A'B与x轴交于点P,

则A'B路径最短,即PA + PB最小。

根据勾股定理得:A'B = √[(1+5)^2 + 8^2] = 10 。

∴PA + PB的最小值是10 。

八年级数学上册单元知识点精选集锦模板_精选范文网

各个科目都有自己的学习方法,但其实都是万变不离其中的,基本离不开背、记,练,数学作为最烧脑的科目之一,也是一样的。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一些初二数学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初二上学期数学知识点归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