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初中学习方法 > 初二学习方法 > 八年级数学

初二数学知识点部编版整理模板

发布时间: 浏览量:3

学习这件事不在乎有没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在于你自己有没有觉悟和恒心。任何科目学习方法其实都是一样的,不断的记忆与练习,使知识刻在脑海里。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一些八年级数学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二数学知识点部编版整理模板 1

1、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例1、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为(相交)和(平行)。2、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

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等腰梯形图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定义用“”表示平行四边形,例如:ABCD,平行四边形ABCD记作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有一组邻边相等且…

第十八章平行四边形的认识知识点回顾:平行四边形、特殊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以及彼此之间的关系1.矩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矩形的四个内角都是_____。矩形的对角线___2.菱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菱形是四条边都__,它的两条对角线__每条对角线平…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和一元二次方程的知识点归纳

【菱形】

1.菱形的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2.菱形的性质:

(1)菱形的性质有:①平行四边形的一切性质;②四条边都相等;③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④菱形是对称轴图形,它有2条对称轴,分别为它的两条对角线所在的直线。

(2)菱形面积=底×高=对角线乘积的一半。

3.菱形的判定:

(1)用定义判定(即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3)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综上可知,判定菱形时常用的思路:

四条边都相等菱形

菱形四边形

平行

四边形有一组邻边相等菱形

【矩形】

1.矩形的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

2.矩形的性质:(1)具有平行四边形的一切性质;(2)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3)矩形的四个角都相等。

4.矩形的判定方法:

(1)用定义判定(即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2)三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3)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综上可知,判定矩形时常用的思路:

【正方形】

1.正方形的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并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正方形。

2.正方形的性质:正方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一切性质。

(1)边:四条边相等,邻边垂直且相等,对边平行且相等。

1(2)角:四个角都是直角。

(3)对角线: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3.正方形的判定

(1)根据定义判定;(2)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

(2)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3)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4)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

4.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矩形、菱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正方形是更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它既是矩形,又是菱形,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5.依次连接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到的四边形的形状:

(1)依次连接任意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到的四边形是平行变形;

(2)依次连接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到的四边形是菱形;

(3)依次连接对角线垂直的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到的四边形是矩形;

(4)依次连接对角线垂直且相等的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到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初二数学知识点部编版整理模板 2

数据的分析

1、平均数

①一般地,对于n个数x1x2...xn,我们把(x1+x2+???+xn)叫做这n个数的算数平均数,简称平均数记为。

②在实际问题中,一组数据里的各个数据的“重要程度”未必相同,因而在计算,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时,往往给每个数据一个权,叫做加权平均数。

2、中位数与众数

①中位数:一般地,n个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处于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据(或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②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

③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都是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

④计算平均数时,所有数据都参加运算,它能充分地利用数据所提供的信息,因此在现实生活中较为常用,但他容易受极端值影响。

⑤中位数的优点是计算简单,受极端值影响较小,但不能充分利用所有数据的信息。

⑥各个数据重复次数大致相等时,众数往往没有特别意义。

3、从统计图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

4、数据的离散程度

①实际生活中,除了关心数据的集中趋势外,人们还关注数据的离散程度,即它们相对于集中趋势的偏离情况。一组数据中数据与最小数据的差,(称为极差),就是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一个统计量。

②数学上,数据的离散程度还可以用方差或标准差刻画。

③方差是各个数据与平均数差的平方的平均数。

④其中是x1,x2.....xn平均数,s2是方差,而标准差就是方差的算术平方根。

⑤一般而言,一组数据的极差、方差或标准差越小,这组数据就越稳定。

初二数学知识点部编版整理模板 3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全面调查:考察全体对象的调查方式叫做全面调查.

2.抽样调查:调查部分数据,根据部分来估计总体的调查方式称为抽样调查.

3.总体:要考察的全体对象称为总体.

4.个体: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称为个体.

5.样本:被抽取的所有个体组成一个样本.

6.样本容量:样本中个体的数目称为样本容量.

7.频数:一般地,我们称落在不同小组中的数据个数为该组的频数.

8.频率:频数与数据总数的比为频率.

9.组数和组距:在统计数据时,把数据按照一定的范围分成若干各组,分成组的个数称为组数,每一组两个端点的差叫做组距.

初二数学知识点部编版整理模板 4

【概率初步】

23.1确定事件和随机事件

1.在一定条件下必定出现的现象叫做必然事件

2.在一定条件下必定不出现的现象叫做不可能事件

3.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统称为确定事件

4.那些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出现也可能不出现的现象叫做随机时间,也称为不确定事件23.2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3.3时间的概率

1.用来表示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数叫做这个事件的概率

2.规定用0作为不可能事件的概率;用1作为必然时间的概率

3.事件A的概率我们记作P(A);对于随机事件A,可知0

4.如果一项可以反复进行的试验具有以下特点:

(1)试验的结果是有限个,各种结果可能出现的机会是均等的;

(2)任何两个结果不可能同时出现

那么这样的试验叫做等可能试验

5.一般地,如果一个试验共有n个等可能的结果,事件A包含其中的k个结果,那么事件A的概率P(A)=事件A包含的可能结果数/所有的可能结果总数=k/n

6.列举法、树状图、列表

23.4概率计算举例

初二数学知识点部编版整理模板 5

按部就班

数学是环环相扣的一门学科,哪一个环节脱节都会影响整个学习的进程。所以,平时学习不应贪快,要一章一章过关,不要轻易留下自己不明白或者理解不深刻的问题。

强调理解

概念、定理、公式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每新学一个定理,尝试先不看答案,做一次例题,看是否能正确运用新定理;若不行,则对照答案,加深对定理的理解。

基本训练

学习数学是不能缺少训练的,平时多做一些难度适中的练习,当然莫要陷入死钻难题的误区,要熟悉高考的题型,训练要做到有的放矢。

重视错误

订一个错题本,专门搜集自己的错题,这些往往就是自己的薄弱之处。复习时,这个错题本也就成了宝贵的复习资料。

数学的学习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妄想一步登天是不现实的。熟记书本内容后将书后习题认真写好,有些同学可能认为书后习题太简单不值得做,这种想法是极不可取的,书后习题的作用不仅帮助你将书本内容记牢,还辅助你将书写格式规范化,从而使自己的解题结构紧密而又严整,公式定理能够运用的恰如其分,以减少考试中无谓的失分。

TAG标签: 数学 知识点

初二数学知识点部编版整理模板_精选范文网

学习这件事不在乎有没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在于你自己有没有觉悟和恒心。任何科目学习方法其实都是一样的,不断的记忆与练习,使知识刻在脑海里。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一些八年级数学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