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初中学习方法 > 初二学习方法 > 八年级物理

初中八年级物理知识点经典合集

发布时间: 浏览量:0

物理学的理论结构充分地运用数学作为自己的工作语言,以实验作为检验理论正确性的唯一标准,它是当今最精密的一门自然科学学科。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篇有关初二物理1到5章知识点总结的相关内容,以供大家阅读!

初中八年级物理知识点经典合集 1

1、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就停止;振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2、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声音在介质中是以波的形式传播;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气体中传播最慢。15℃的空气中声音传播速度为340m/s。

3、声音的三个特性:

(1)音调:人耳感觉到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音调的高低跟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2)响度: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响度的大小跟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响度还跟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3)音色:又叫音品,不同的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4、频率的高低决定音调的高低;振幅的大小决定声音的响度。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符号是Hz,人能感受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人们把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超声的应用有:超声波粉碎结石、声纳探测潜艇、鱼群,B超检查内脏器官。

5、乐音与噪声:

乐音:悦耳动听、使人愉快的声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噪声:使人们感到厌烦、有害身心健康的声音;是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人们用分贝来划分dB声音的强弱的等级。

6、控制噪声的三个途径是:吸声、隔声、消声;即在声源处、在传播途径和在接收处控制。

7、声的利用:(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如渔民利用声纳探测鱼群

(2)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如某些雾化器利用超声波产生水雾

8、回声:声音在传播途径中遇到碍物被返射回去的现象,叫回声。如回声比原声到达人耳晚0.1s以上,人耳能把他们区分开,否则回声会与原声混在一起会加强原声。利用“双耳效应”可以听到立体声。

初中八年级物理知识点经典合集 2

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

实验注意事项:小车每次下滑的高度应该相同,目的是保证初速度相同。

2.惯性:

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3.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是二力大小之和;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合力是二力大小之差。合力方向都与较大力的方向相同。

4.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它处于平衡状态。(合力为零)

5.二力平衡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点上,二力平衡时合力为零。

6.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合力为0)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1.压力:

(1)定义: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2)方向:垂直于支持面

(3)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①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②当相压力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2.压强:

(1)物理意义: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2)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3)公式:P=F/S ,式中p单位是:帕斯卡,简称:帕,1帕=1牛/米2,压力F单位是:牛;受力面积S单位是:米2

(4) 增大压强方法:①受力面积不变,增大压力,

②压力不变,减小受力面积,

③增大压力同时减小受力面积,

(5)减小压强的方法:①受力面积不变,减小压力,

②压力不变,增大受力面积,

③减小压力同时增大受力面积,

3.液体压强;

(1)液体压强产生原因:是由于液体受到重力,对容器底部有压强;液体能够流动,对侧壁有压强。

(2)液体压强特点:(1)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2)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3)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4)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密度有关系,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3)液体压强计算公式:p=ρgh,(ρ是液体密度,单位是千克/米3;g=9.8牛/千克;h是深度,指从液体内部某点到液体自由液面的竖直距离,单位是米。)

(4)根据液体压强公式可得: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和质量无关。

(5)液体压强的应用---连通器:特点: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

原理:静止在连通器内的同一种液体,各部分直接与大气接触的液面总是保持在同一高度 应用:船闸,茶壶,锅炉水位计

(6)液体压强的传递---帕斯卡原理:加在密闭液体上的压强,能够大小不变地向各个方向传递(即p=p,) 应用:液压机、千斤顶

初中八年级物理知识点经典合集 3

  一温度

  ①温度计:量程、分度值、0刻度

  ②温度计的使用:玻璃泡全部浸入;待示数稳定再读;视线与液柱上表面向平

  ③水的凝固点0℃、沸点100℃;绝对零度-273.15℃;冰箱﹣15℃—﹣20℃

  二①融化:固态变液态。融化吸热。晶体融化时吸热且温度保持不变

  ②凝固:液态变固态。凝固放热。同种晶体的熔化点和凝固点相同

  ③汽化:液态变气态。汽化吸热。分两种:蒸发和沸腾。

  ④液化:气态变液态。条件:遇冷

  ⑤生华:固态直接变气态。樟脑片

  ⑥凝华:气态直接变固态。雾凇

初中八年级物理知识点经典合集 4

1.杠杆平衡:杠杆静止不动或匀速转动都叫做杠杆平衡。

(倾斜静止时也叫处于平衡状态 )

2.杠杆平衡条件:

F1L1= F 2L2 或者 F 1/F 2= L 2/ L 1

3.杠杆的分类:①省力杠杆:

L1> L 2→F1< F 2 省力费距离

②L1< L 2 →F1> F 2 费力省距离 ③L1= L 2→F1= F 2不省(费)力不省(费)距离。

没有即省力又省距离的杠杆。

注:⑴判定杠杆是省力还是费力,或者做杠杆平衡类问题时,都要通过杠杆的力臂来判定。

为了掌握力臂的关系,最好 先画出杠杆示意图 ,在图中把支点、动力臂和阻力臂都表示出来,便于判定。

⑵力臂画法口诀: 一找点 (支点) 二画线(力的作用线, 就是图中力的方向) 三作垂线段 (过支点向力的作用线作垂线);垂线段的长度即是力臂。

⑶最小动力的求法:

① 先求最大动力臂: a:动力作用点确定了,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线段长即为最大动力臂;

动力作用点没有确定时,应看杠杆哪一点离支点最远,则这一点到支点的距离即为最

大动力臂。

② 再画最小动力:过动力作用点作最大动力臂的垂线,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动力的方向。

4.滑轮

1、定滑轮:

①定义: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②实质: 等臂杠杆

③特点: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2、动滑轮:

①定义:和物体一起移动的滑轮。 (可上下移动,也可左右移动)

②实质:动滑轮的实质是: 动力臂为阻力臂 2 倍的省力杠杆。

③特点: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3、滑轮组

①定义:定滑轮、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

②特点:使用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5.组装滑轮组方法:首先根据公式

=n h 或 n=(G 物+G 动) / F 求出绳子的股数。然后根据(绳子固定端)“奇动偶定”的原则。结合题目的具体要求组装滑轮。

6.功的原理:

1、内容: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直接用手所做的功;

即: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2、说明:(请注意理想情况功的原理可以如何表述?)

①功的原理是一个普遍的结论,对于任何机械都适用。

②功的原理告诉我们:使用机械要省力必须费距离,要省距离必须费力,既省力又省距离的

机械是没有的。

③使用机械虽然不能省功, 但人类仍然使用, 是因为使用机械或者可以省力 (滑轮组、斜面)或者可以省距离(钓鱼竿)、也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给人类工作带来很多方便。

④我们做题遇到的多是理想机械(忽略摩擦和机械本身的重力)理想机械:使用机械时,人

们所做的功( F S) = 直接用手对重物所做的功( G h)

7.功率

1、定义:功与做功所用时间之比。

2、物理意义: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3、定义公式:P=W/t

使用该公式解题时,功W的单位:焦(J),时间t的单位:秒(s),功率P的单位:瓦(W)。

4、单位:主单位:

W ,常用单位 kW,它们间的换算关系是:1kW=10^3W

5、推导公式:P=Fυ;

公式中P表示功率,F表示作用在物体上的力,υ表示物体在力F的方向上运动的速度。使用该公式解题时,功率P的单位:瓦(W),力F的单位:牛(N),速度υ的单位:米/秒(m/s)。

8.机械效率(

η):⑴有用功( W 有):人们需要做的功,也就是为了达到目的人们 需要且必须做的功。⑵额外功( W额):人们为了达到目的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 的功(主要是克服机械本身的重力和摩擦力而做的功) ⑶总功(W总): W有与 W额的和。 ⑷η= W 有/ W 总×100%<1

9.竖直方向:

F=1/n G 总=1/n (G 物+G 动) S=n h

η= W 有/ W 总× 100%=G物 h/FS ×100%=G物/n F × 100% <1

10.水平方向

F=1/n f S 绳=n S 物

η= W 有/ W 总× 100%= f S 物/F S 绳× 100%= f/n F ×100%<1

⑴解滑轮组问题的步骤为:①先找出绳子段数 n②再根据方向选择合适的公式③根据一、一对应关系代入数据即可

⑵ W有指我们的目的者,我们要想达到这个目的所必须克服的功;⑶ W 总指能量的提供者, 滑轮组要想运动起来的能量是 一定是有绳子的自由端的拉力提供的。

11.η=W有/

W 总× 100%= W有/ W 有+ W 额 × 100%

=G物 h/ G 物 h+G动 h = G 物/ G 物+G 动(由此可知动滑轮越轻, η越大)

= G 物+(G动-G 动) /G 物+G 动=1-G 动/G 物+G动(由此可知物重越重, η越大)

η= W 有/ W 有+ W 额×100% (由此可知, f 越小, W额越小, η越大)

即同一个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具有可变性 , 反之可以减小机械效率 (在选择题中别忘记控制变量 )。

12.机械效率永远小于

1(理想机械可以等于 1);机械效率和功率无关

初中八年级物理知识点经典合集 5

概念——学习物理的基础

物理概念和术语是学习物理学的基础,只有熟练掌握才能抓住问题的实质和关键。学习物理概念的方法有五种:

1

分类法

对所学概念进行分类,找出它们的相同 点和不同点,初中物理学的概念可分为四小类①概念的物理量是几个物理量的积,例如:功、热量;②概念是几个物理量的比值,如:速度、密度、压强、功率、效 率;③概念反应物质的属性,例如:密度、比热、燃烧值、熔点、沸点、电阻率、摩擦系数等;④概念没有定义式,只是描述性的,如力、沸点、温度。

2

对比法

对于反映两个互为可逆的物理量可用这种方法进行学习,例如:熔解与凝固、汽化与液化、升华与凝华、有用功与额外功。

3

比较法

对于概念中有相同字 眼的相似相关概念利用相比较学习的方法可以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建立内在联系。例如“重力”与“压力”、“压力与压强”、“功与功率”、“功率与效率” “虚像与实像”、“放大与变大”等。

4

归类法

把相关联的概念进行分组比较便于形成知识系统。例如:①力、重力、压力、浮力、平衡力、作用力与反作用 力。②速度、效率、功率、压强。③杠杆、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力的作用线。④熔解、液化、蒸发、沸腾、汽化、液化、升华、凝华。⑤串联、并联、混联。⑥通路、短路、断路。⑦能、机械能、功能、势能。

5

要点法

抓住概念中关键字眼进行学习,例如“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竖直向上的力 叫重力,这个概念中“地球的吸引”“竖直向下”就是关键字眼,值得反复回味和理解。

TAG标签: 物理 知识点

初中八年级物理知识点经典合集_精选范文网

物理学的理论结构充分地运用数学作为自己的工作语言,以实验作为检验理论正确性的唯一标准,它是当今最精密的一门自然科学学科。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篇有关初二物理1到5章??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