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5篇
相关文章
学会整合知识点。把需要学习的信息、掌握的知识分类,做成思维导图或知识点卡片,会让你的大脑、思维条理清醒,方便记忆、温习、掌握。同时,要学会把新知识和已学知识联系起来,不断糅合、完善你的知识体系。这样能够促进理解,加深记忆。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初二下册物理知识点归纳苏教版》,仅供大家参考。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1
求几个共点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
(1)力是矢量,其合成与分解都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一条直线上两力合成,在规定正方向后,可利用代数运算。
(3)互成角度共点力互成的分析
①两个力合力的取值范围是|F1-F2|≤F≤F1+F2
②共点的三个力,如果任意两个力的合力最小值小于或等于第三个力,那么这三个共点力的合力可能等于零。
③同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共点力才能合成(同时性和同体性)。
④合力可能比分力大,也可能比分力小,也可能等于某一个分力。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2
1.受力分析时,要防止多力!方法是寻找施力物体,若找不到施力物体则此力不存在!比如说“上冲力”、“上滑力”、“下滑力”,这些所谓的“力”都找不到施力物体,因此是不存在的。
2.重力方向有两种描述:竖直向下或垂直于水平面向下;不可说垂直向下!
浮力方向有两种描述:竖直向上或垂直于水平面向上。不可说垂直向上!
3.遇到摩擦力一定先要区分是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
如果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静摩擦力,其大小应该利用受力平衡来解答,初中物理遇到的一般是二力平衡,此时静摩擦力大小等于外界拉力或者推力,若拉力或者推力大小发生变化,则静摩擦力也随之而变化。
如果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滑动摩擦力,则只需要考虑影响其大小的两个因素即可,此两个因素即:“正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只要这两个因素不变,则滑动摩擦力大小不变!也就是说,如果物体受到的是滑动摩擦力,则其大小与其速度大小无关,也与其受力面积无关,不管物体正放、侧放、立放,都无法改变滑动摩擦力大小!
4.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只与质量有关,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
看到惯性,应该立刻想到惯性大小只与质量大小有关,与其他任何量无关;
而且,在利用惯性解释物理现象时,决不允许出现“惯性力”、“受到惯性”、“惯性作用”这样的字眼,只要出现就是错的!惯性只能用“由于惯性”、“具有惯性”、“由于物体具有惯性”来形容。
5.看到“匀速”、“静止”、“缓慢”这样的关键词要立刻想到“受力平衡”,然后立刻想到“合力为零”!要注意的是,物理中的“静止状态”是指“受力平衡状态”,当物体的速度为零时,并不能直接得出物体就处于静止状态,比如竖直上抛的物体运动到点时,速度为零,但是其所受到的合力并不为零,因此并不是真正的静止!
6.看到液体和柱体,要求其压力和压强时,应该立刻想到p=ρgh,此公式解答柱体问题时有奇效!
7.看到气压计应该注意,由于瓶内气压大于外压,所以液柱会上升,当物体位置越高,外界气压越低时,液柱的液面也越高!也就是说其刻度值是自下往上减小的!
由此我们可以反过来想一下,如果瓶内气压小于外压,液柱会下降!竖直玻璃管内的液面会低于瓶内液面!
这两种情况下的液柱都有一种效果,那就是其产生压强的大小正可以弥补瓶内外气体的压强差!
8.“流体流速与压强关系”这一知识点可以有很多有意思的物理现象和考查方式,但是不管哪一种,只要是凸起的位置,流体流速就会变大,压强就会变小,从而形成从其他位置指向凸起位置处的压强差!形成通道风!
作为常例,飞机升力是一个最典型的案例,可以从飞机无风飞、逆风飞、顺风飞三种情况进行讨论,另外也可以对飞机进行“风洞”实验,即飞机不动,从飞机的正面吹风!但是不管是哪一种,使飞机获得相对于空气的速度越大,其获得的升力也就越大!
再比如说,汽车也会受到空气流速影响,由于汽车几乎都是上方凸起,下方平直,和飞机的机翼形状类似,因此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小,下方空气流速小压强大,导致形成了向上的压力差,类似于飞机所受到的升力!因此,无风时,运动的车受到的地面支持力小于重力,静止的车受到的地面支持力等于重力。类似于飞机的风洞试验,如果车没动但有风,则车受到的地面支持力也是小于重力。
另外,运动的汽车更容易被灰尘弄脏,树叶会扑到车下,也是考查了空气流速与压强的关系。
再比如说“喷雾器”,不管是吹气还是吸气,都能使竖直管内的液柱上升,两种情况都是因为竖直管上方空气流速变大所导致!
9.只要看到“船”,应该立刻想到“漂浮”,然后想到浮力等于重力!因此船所受的浮力大小取决于其重力大小,只要重力不变则浮力不变!不管这艘船是从淡水到海水,还是从大西洋到印度洋都如此!
10.只要看到“排水量”应该立刻想到m排!一定不要把排水量当做排开液体的体积!此时应该利用阿基米德原理的变形公式F浮=m排g直接解答!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3
1、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使物体改变运动状态,包括使运动的物体静止、使静止的物体运
动、使物体速度的大小、方向发生改变;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物理学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2、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力的三要素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3、在物理学中通常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
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在同一图中,力越大,线段越长。有时还在力的示意图旁边用数值和单位标出力的大小。
4、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作用力。也就是说,物体间力的作
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4
电磁继电器扬声器
1、继电器是利用低电压、弱电流电路的通断,来间接地控制高电压、强电流电路的装置。实质上它就是利用电磁铁来控制工作电路的一种开关。
2、电磁继电器由电磁铁、衔铁、簧片、触点组成;其工作电路由低压控制电路和高压工作电路两部分组成。
3、扬声器是把电信号转换成声信号的一种装置。它主要由固定的永久磁体、线圈和锥形纸盆构成。
电动机
1、通电导体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它的受力方向跟电流方向、磁感线方向有关。
2、电动机由转子和定子两部分组成。能够转动的部分叫转子;固定不动的部分叫定子。
3、当直流电动机的线圈转动到平衡位置时,线圈就不再转动,只有改变线圈中的电流方向,线圈才能继续转动下去。这一功能是由换向器实现的。换向器是由一对半圆形铁片构成的,它通过与电刷的接触,在平衡位置时改变电流的方向。实际生活中电动机的电刷有很多对,而且会用电磁场来产生强磁场。
4、电动机构造简单、控制方便、体积小、效率高、功率可大可小,被广泛应用在日常生活和各种产业中。它在电路图中用M表示。电动机工作时是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5
第一节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当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改变时,可以判断受到了力的作用。
5、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6、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7、力的表示法: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二、弹力
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失去力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2、塑性:在受力时发生形变,失去力时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3、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
4、力的测量:
⑴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⑵分类:弹簧测力计、握力计。
⑶弹簧测力计:
A、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B、使用方法:“看”: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零;“调”:调零;“读”:读数=挂钩受力。
C、注意事项: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量程。
三、重力:
⑴重力的概念: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1、物体受到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2、重力跟质量的比值是个定值,为9.8N/Kg。
这个定值用g表示,g=9.8N/Kg
⑵重力大小的计算公式G=mg其中g=9.8N/kg它表示质量为1kg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
⑶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其应用是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面是否水平。
⑷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如均匀细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球的重心在球心。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假如失去重力将会出现的现象:(只要求写出两种生活中可能发生的)
①抛出去的物体不会下落;②水不会由高处向低处流③大气不会产生压强;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5篇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