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初中学习方法 > 初二学习方法 > 八年级政治

八年级下册政治知识点精选总结

发布时间: 浏览量:0

学习八年级政治知识是茫茫的汪洋大海,只有辛苦的努力才能泛舟其上。小编整理了关于八年级下册政治知识点人教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八年级下册政治知识点精选总结 1

  第一课

  维护宪法权威

  1、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宪法规定我国的国家性质

  我国宪法第一条第一款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第二条第一款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3、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

  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4、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对各级国家机关的要求

  它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5、我国享有人权的主体有哪些?受宪法保护的人权内容有哪些?

  (1)在我国,人权的主体非常广泛,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等。不仅保护个人,也保护群体。

  (2)宪法保护的人权的内容也很广泛,既包括平等权和人身权利、政治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

  第二课

  保障宪法实施

  1、我国宪法的组成和基本内容

  (1)组成:我国现行宪法除序言外,设有第一章总纲,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三章国家机构,第四章国旗、国歌、国徽、首都,共四章一百三十八条。

  (2)基本内容:宪法规定了我国的国家性质、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组织及其职权等国家生活中的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

  2、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宪法集中体现人民的共同意志,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宪法的权威关系国家的命运、社会的安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如果宪法没有权威,法治的权威就树立不起来;如果宪法受到漠视,人民权利和自由就无法保证。一切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都必须维护宪法权威,捍卫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能凌驾于宪法之上,一切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

  3、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是如何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的?

  中国共产党坚持把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把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党自身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

  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党既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也领导人民执行宪法法律,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带头守法。

  4、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

  (2)从内容上看,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而其他法律所规定的内容通常只是国家生活中的一般性问题,是对刑事、民事、行政等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某一方面的规定,是对宪法的具体化。

  (3)从法律效力上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否则就会因违宪而无效。

  (4)从制定和修改程序上看,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严格的制定和修改程序,一方面使得宪法的内容具有更广泛的民意基础,另一方面保障了宪法的长期稳定性,使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健康发展。

  (5)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全面依法治国,保障宪法实施,必须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宪法的规定具有原则性的特点,各种法律制度是对宪法规定的具体落实。宪法是对公民基本权利的根本确认和保障,其他法律也对公民基本权利的实现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5、权力行使需要接受监督

  监督是权力正确行使的根本保证,不受监督的权力将导致腐败。

  6、保证国家机关依照宪法和法律行使权力

  为了保证国家机关严格按照宪法和法律行使权力,需要建立健全完备的监督公权力行使的制度体系,在这一监督体系中,宪法监督制度具有基础性意义。

  第三课

  公民权利

  1、政治权利和自由

  (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行使这项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

  社会的基础。

  (2)政治自由

  我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公民享有政治自由,有助于公

  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

  (3)监督权

  内容:我国公民我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

  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

  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意义:公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行使监督权,有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

  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公民行使政治权利和自由的意义

  我国公民依法行使这些政治权利和自由,有利于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

  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重要形式。

  3、公民的人身自由

  ⑴含义:人身自由是指公民的人身不受非法侵犯的自由。

  ⑵内容:包括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受法律保护。

  ⑶意义: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只有在人身自由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公民才能独立、自由、有尊严地生活。

  具体来说:

  (1)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a.法律依据:我国宪法规定,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决定,

  并由机关执行,不受逮捕;

  b.侵权行为:非法拘禁或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非法搜查公民的身

  体,等。

  (2)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①公民都有自我尊重和受人尊重的需要,都应当享有受他人和社会尊重的权利;

  ②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

  陷害;

  ③公民的人格尊严权包括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等。

  (3)住宅不受侵犯

  (4)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4、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

  包括:

  (1) 财产权

  a.重要性:我们的生存和发展及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满足,都离不开财产;

  b.法律依据: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2) 劳动权

  a.内容:有劳动能力的公民有劳动就业和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这是公民赖以生存

  的基础;

  人们通过劳动,参与社会生产与服务活动,获得劳动报酬和其他收益,既可以保障

  合理的生活水平,实现自身价值,也可以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

  b.法律依据: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

  (3) 物质帮助权

  (4) 受教育权

  作用:教育为个人人生幸福奠定基础,为人类文明传递薪火,成就民族和国家的未来。

  (5) 文化权利

  第四课

  公民义务

  1、遵守宪法法律

  a.必要性:

  ①我国宪法和法律是全国各族人民意志和利益的集中体现,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是公民对

  国家和社会应尽的职责。

  ②遵守宪法就要忠于宪法,维护宪法尊严,保障宪法实施。

  ③法律既是保障自身权利的有力武器,也是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

  b.要求:

  ①自觉做到学法、尊法守法用法,共同营造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

  ②自觉学习法律知识,了解法律程序规定,③法律来指导和约束自己的行为,做到依法办事。

  2、维护国家利益

  1)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

  ①原因: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保证;

  ②要求:每个公民都应当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紧密联系在一起,自觉维护国

  家领土的完整和主权的统一,维护民族之间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关系。

  2)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①维护国家安全包括维护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不受侵犯,国家秘密不被窃取、泄露和出卖,

  社会秩序不被破坏,等。

  ②维护国家荣誉包括维护国家的尊严不受侵犯,国家的荣誉不受玷污。

  ③维护国家利益包括维护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安全等方面的利益。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3、依法服兵役

  a.必要性: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公民的神圣职责;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公民

  的光荣义务。

  b.我国的兵役制度:我国实行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兵役制度。

  c.兵役的分类:现役和预备役。

  d.对现役军人的要求:必须遵守的条令和条例,忠于职守,随时为保卫祖国而战斗。

  f.对预备役人员的要求:必须按照规定参加军事训练,随时准备参军参战,保卫祖国。

  4、依法纳税

  a.重要性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b.法律规定

  任何偷税、欠税、骗税、抗税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

  责任。

  注:依法纳税也是未成年人的义务未成年人按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是履行应尽的义务;相反,如果违反税法不缴税,则要受到法律的追究。

八年级下册政治知识点精选总结 2

一、诚信是金

1、言而有信,一诺千金

(1)什么是诚信

我们为人处事,与人交往,要讲究诚信,即诚实守信。“诚”就是诚实无欺、诚实做人、诚实做事,实事求是;“信”即有信用、讲信誉、守信义、不虚假。

(2)“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的涵义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这一古训是说,人在理智状态下一旦许下诺言,就要忠实地履行承诺。

(3)”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的的涵义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意思是:做人不讲信用,不知他怎么可以立身处世。为人诚实,言而有信,能得到别人的信任,也是自身道德的升华。

2、对人守信,对事负责

(1)诚信的.基本要求

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是诚信的基本要求。恪守信用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即表现为一种积极负责的态度。

(2)”做老实人,办老实事"

“做老实人,办老实事”是人们崇尚的行为准则,实实在在做事是个人得以立足、事业得以成功的保证。

(3)不要轻易许诺

承诺是一件严肃的事情。践约守信是我们诚实做人的核心。

(4)做人无大事、小事

我们所做的大事、小事,都要认真面对,在做人方面实质上没有大事小事之分。生活是点点滴滴的小事构成的,诚信做人就体现在一点一滴的小事之中。我们做大事的同时也要拘小节,把做事与做人有机地统一起来。

二、做诚信的人

1、诚信守则

(1)坚持诚实就会赢得信任

诚实是获得信任的前提,信任的基础永远是诚实。

(2)诚信守则的具体要求

诚信守则一:坚持实事求是,是诚信做人的守则之一。诚信的基础是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地表达事物的本来面目,是诚实守信的出发点。

诚信守则二:在涉及利益冲突的问题时,诚信守则要求我们站在多数人利益一边。

诚信守则三:在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冲突时,诚信守则要求我们站在长远利益一边。

诚信守则四:在情与法的冲突时,诚信守则要求我们站在法律一边。

2、诚信的智慧

(1)诚信要与具体的情景相结合

(2)诚实与隐私的关系

(3)诚信的核心是善

八年级下册政治知识点精选总结 3

(一)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我国现行宪法第5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也是推进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前提。因此,全体公民必须自觉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坚决反对任何分裂国家和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维护国家统一是指维护国家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任何人都不能以任何方式分裂国家、接受外国势力支配、割让领土、服从外国势力或要求外国干涉中国内政,必须坚决反对外来侵略或危害国家政权统一的行为。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是指每个公民都有责任维护各民族间的平等、团结和互助关系,同一切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言行作斗争。全国各族人民都把维护民族团结作为自己的崇高责任,任何人都不得以任何形式制造民族矛盾和民族冲突。

(二)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

我国现行宪法第53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我国宪法和法律是全国各族人民意志和利益的集中体现,是保护人民、打击敌人、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发展的重要工具。因此,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是每个公民对国家和社会应尽的神圣职责。国家秘密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和利益,因而严守国家秘密是关系到国家安危的大事。公共财产是巩固国家政权、使国家日益繁荣富强的物质基础,因而所有公民都必须爱惜和维护国家和集体的财产。公民遵守劳动纪律,对于保证社会化大生产的正常进行,提高劳动效率,保护劳动者的生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公共秩序和社会公德也是保证人民正常生活和工作,谋求社会正常运行的重要条件,因此遵守公共秩序和尊重社会公德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三)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我国现行宪法第54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不得有危害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行为。”国家安全是中国公民生产生活、安居乐业的必要条件;国家的荣誉也就是国家和民族的尊严;国家的利益则是相对于外国国家利益的国家整体利益。毫无疑问,如果国家不安全,公民的工作和生活也就无法正常进行;国家的荣誉和利益受到破坏也就是中国人自己的荣誉和利益受到损害。因此,任何公民都不可为了一己之私利或小集团的利益而危害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否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法律教育网

(四)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我国现行宪法第55条规定:“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光荣义务。”国家的主权独立、领土完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其他事业能够顺利进行的关键,它不仅关系到祖国的前途和命运,而且关系到人民生活的安定和幸福。因此,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崇高职责。根据义务兵役法的规定,我国公民不分民族、种族、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和教育程度,都有服兵役的义务,但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五)依法纳税

我国现行宪法第56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法纳税的义务。”税收是国家筹措资金的重要方式和国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公民履行纳税义务在性质上属于公民对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支援。为保证公民纳税义务的履行,国家颁布了一系列的税收法规。因此,每个公民都应自觉遵守和执行各种税收法规,对偷税漏税行为,国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六)其他基本义务

除了上述所列义务外,宪法第49条第2款规定了“夫妻双方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第3款规定了“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保证国家繁荣富强、子孙万代永享幸福的千秋大计。父母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和成年子女赡养扶助父母,是我国公民家庭关系的基本准则。父母遗弃和虐待未成年子女、成年子女虐待父母的行为,不仅要受到舆论的谴责,严重的还要受到法律的惩处。此外,我国现行宪法规定,劳动和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

八年级下册政治知识点精选总结 4

一、同学·朋友

1、开放自我,积极交往的重要性P31第一段

2、受欢迎人的品质P31第二段

3、交友的益处有哪些?(或朋友的重要性)

朋友带给我们温暖、支持和力量,让我们感受生活的美好。在人生的旅途上,朋友伴我们同行,友谊照亮我们的生活之路。

朋友可以共同分享快乐,分担痛苦,促进情感发展;朋友可以促进性格形成;

朋友可以开阔视野。

4、交友的原则(怎样建立,保持,增进友谊?)

(1)交友是一个平等互惠的过程,给予与分担必须是双向的,这样才能做到双赢甚至多赢。

(2)欣赏他人,赞赏他人,宽容他人,尊重差异,加强沟通,我们就会交到更多有趣的朋友,获得更为持久的友谊。

(3)真正的友谊应该是坦诚的,在原则面前一定要坚定,不能以牺牲原则为代价维持所谓的友谊。

(4)我们切莫轻交甚至滥交朋友,与社会上的人交朋友,要乐交诤友,不交损友。

二、男生·女生

1、与异性交往的意义(或男女生交往的意义)

男女同学之间的交往,可以增进我们对异性的了解,学习对方的长处,完善自己的个性,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可以扩大交往范围,锻炼交往能力;还可以学习如何适应社会对不同性别的要求,增进自己的性别意识。

2、男女同学之间如何进行正常、健康的交往?(或异性交往原则)

男女同学之间的交往,既要相互尊重,又要自重自爱;既要开放自己,又要掌握分寸;既要主动热情,又要注意交往方式、场合、时间和频率。

3、如何把握情感,正视男女生交往中的情感问题

⑴随着青春期的到来,我们的生理和心理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我们开始关注异性,渴望接触、了解异性,甚至可能萌发对异性的好感或爱慕之情。这是正常、自然而又美丽的事。

⑵男女同学之间的情感需要慎重对待、理智处理。

当我们在情感的门前徘徊时,需要反思自己的情感选择。在反思中学会选择,学会承担责任;选择中我们把握青春,在承担责任中我们长大成人

⑶在异性交往中学会自我保护。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以及良好自律,是对自己最好的保护

八年级下册政治知识点精选总结 5

国家的主人广泛的权利

1、我国的国家性质:

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在我国现阶段,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在内的全体人民,都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2、公民基本权利的含义(P5页第二段)

答:指的是由宪法和法律确认并赋予公民享有的某种权益。

由于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是公民最主要、最根本的权利,所以称之为公民的基本权利

3、人民和公民的区别

答人民是政治概念,在不同的国家和同一个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阶级内容。

公民则是法律概念,是指具有某国国籍并依据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

中国公民:必须要有中国的国籍才能算是中国公民。

中国人民: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所以,属于中国的公民但不属于中国的人民的有:① 被剥夺政治权利的犯罪分子

②拥有中国国籍的外国人

③分裂国家的人

④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制度的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

4、我国的权利保障体制(P7页)

我国以宪法为核心、以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为主要内容的权利保障体制,保障公民的权利。

立法保障:就是将公民的权利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下来,运用国家强制力加以维护。

司法保障:是指通过法律制裁各种侵权行为,保障公民的权利。

5、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P9页第一段)

答:公民的基本权利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涵盖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①平等权②政治权利和自由③宗教信仰自由④人身自由权利⑤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取得赔偿权;⑥社会经济权利;⑦教育、科学、文化权利和自由;⑧妇女的权利,婚姻、家庭、儿童和老人受国家保护;⑨华侨、归侨和侨眷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宪法是公民基本权利的确认书和保证书。

6、如何正确行使公民权利?(P10—11)答:①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尊重他人权利。

②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

③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④要以合法方式行使权利。

7、如何行使言论自由的权利(P11页)

答:第一,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自由来侮辱、诽谤他人。第二,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自由教唆、煽动他人实施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社会公德、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

TAG标签: 政治 解题

八年级下册政治知识点精选总结_精选范文网

学习八年级政治知识是茫茫的汪洋大海,只有辛苦的努力才能泛舟其上。小编整理了关于八年级下册政治知识点人教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八年级下册政治知识点人教版(一)正义是人类良知?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