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初中学习方法 > 初一学习方法 > 七年级历史

初一历史秦王扫六合教案经典模板

发布时间: 浏览量:1

《秦王扫六合》一课共有三个子目“秦统一六国和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 “巩固统一的措施”和 “北筑长城和开发南疆。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一历史《“秦王扫六合”》教案大全,希望大家喜欢!

初一历史秦王扫六合教案经典模板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秦灭六国统一全国的过程及原因,了解秦朝的疆域和秦长城、灵渠两项古代工程,掌握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让学生自学和小组合作-探究讨论“秦朝完成统一的原因”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等问题的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初步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充分利用多媒体直观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秦朝统一历史作用的分析,结合现实从情感上激发学生对祖国统一的渴望,使学生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对秦始皇所创建的一系列制度措施的学习了解,学会公正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

教学重点:秦灭六国和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

教学难点:焚书坑儒对于初一学生来说难以理解,容易主观臆断。

教学方法:

1、分组学习法:将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探讨归纳“秦完成统一的原因”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

2、讨论法:学生自主讨论,如何评价秦始皇这个人物?

教 具:多媒体课件,战国形势图、秦朝疆域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听说过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吗?我们课文导入框中的内容讲的就是这个故事。谁能更好的给我们讲一下这个故事呢?好了故事讲完了,我们来思考一个问题,荆轲应不应该刺杀秦王呢?有人认为荆轲很伟大,为挽救燕国献出了自己生命,但也有人认为荆轲不应该刺杀秦王,这又是为什么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请同学们随我一起走进秦朝,先认识一下我们这位千古一帝——秦始皇。

讲授新课

一 、秦统一六国

(教师):我们前面学习了春秋战国的历史,相信大家对著名的“战国七雄” 一定还记忆犹新,那么“战国七雄”是指哪七国呢?能不能按地理方位说出这七个国家?(出示战国形势图)

(学生):齐楚燕韩赵魏秦,(教师学生)东齐、南楚、西秦、北燕、中间从北向南分别是赵、魏、韩三个国家(三家分晋)

(教师):秦灭六国用了多长时间呢(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西边的秦国就灭掉了其它六国,统一全国。现在先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的内容,完成下列小题:

秦灭六国:公元前____年至公元前____年秦朝的建立,公元前____年,定都____,建立者__________。

(教师)现在请同学们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思考一下:秦为什么能够灭六国而实现统一?

(学生):看书、思考 、回答

(讲解):综合同学们的回答,我们可以将秦统一六国的原因归纳成三点:首先,民心所向。春秋战国时期割据混战,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灾难,也不利于各地经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和交流。因此,结束战争,实现国家统一是当时各族人民的强烈愿望。其次,秦具备了灭六国的实力。公元前秦国进行了商鞅变法。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经济实力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3)善于用人。嬴政秦王嬴政任用了李斯、蒙恬、尉缭、王翦等有才干的人。(教参)

(教师)请同学们看课文的动脑筋部分,思考一下:秦王嬴政在用人方面有什么长处?这和他取得统一战争的胜利有什么关系?

(学生)……

(教师)秦王嬴政在用人上不以出身高低取人,不拘一格,广招人才;能够礼贤下士,任人唯能;敢于向部下承认错误。

由于秦王嬴政善于发现人才并加以重用,所以这些人才在他的统一大业中,能够各尽其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过渡)俗话说“创业容易,守业难”,现在的秦王面对的可是一个如此庞大的帝国。(出示秦朝疆域图)面对这样一个大帝国,他又该如何管理呢?

二、巩固统一的措施

(教师)现在同学们每四人分成一个小组,用5分钟的时间看课文,找出秦始皇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和军事上各采取了什么措施,然后派出代表说出你们小组讨论的结果。

(学生)

1、 政治上,建立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

(教师)嬴政顺应历史潮流完成了统一,可谓顺民心、合民意,这一点确实值得我们敬佩。而他自己也洋洋自得,豪不谦虚。原来战国七雄的最高统治者都是称王的,嬴政就觉得自己功高盖世,如果还是称王的话,就与自己的功业地位不相称了。结果他怎么办呢?

(学生)把古代三皇五帝的“皇”字和“帝”连在一起,称“皇帝”,又希望秦朝的统治能够千秋万代,而自己是第一个皇帝,就自称“始皇帝”。

(补充)后来,秦朝没有象秦始皇希望的那样前世万代,但“皇帝”这个称呼却一直沿用下来,直到清朝的灭亡。但面对当时那么大一个国家,要管的事情多得不得了,就靠他一个人能搞好国家的管理吗?(不能)那怎么办呢?

学生讨论发言:……(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总结)综合前面讲的内容,同学们能用一个简图来概括出这套封建制度吗?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它的特点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秦始皇通过郡县制把地方上的权力集中到中央,这就是中央集权,最后中央的权力又集中到了最高统治者皇帝手中,这就是君主专制。两者相结合,就形成了我国历史上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这套制度的核心是皇权,这样就极大地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极有利于国家的统治和统一,所以一直被以后的封建王朝所沿用。在这方面,秦始皇可谓是万世开基。

(过渡)刚才同学的表现非常好,现在哪组同学再来说出其他方面的措施呢?

(学生)秦灭六国后,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铜钱同时,统一度量衡,对尺寸、升斗、斤两作出整齐划一的规定。秦朝还统一了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废除原来六国的文字。后来,又推广笔画更为简单的隶书。

2、经济文化上:统一货币、度量衡;统一文字

(讲解)秦统一六国后,对尺寸、升斗、斤两作出整齐划一的规定,这叫统一度量衡,把秦国的圆形方孔铜钱作为统一的货币,把小篆作为全国使用的规范文字,通行全国。(指导学生观察课本P67图片,加深印象))

(教师)通过观察现在请同学们思考一下:秦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有什么意义?

(学生)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发展,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过渡)秦始皇在思想上又采取了什么措施呢?

(学生)焚书坑儒。

3、思想上:焚书坑儒。

(讲解)秦始皇为什么要实行焚书坑儒?(为了加强思想控制)这又是谁给他出的主意呢?,(在丞相李斯的建议下,秦始皇发布了焚书令)同学们知道这个焚书令要烧的是什么书吗?(除了医药、占卜和种植的书外,其它的都要烧掉。)焚书之后,秦始皇还不满意,第二年他又借口一批儒生批评他,谣言惑众,将他们抓起来全部活埋了,这两个历史事件,就是我们今天说的焚书坑儒了。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67史学家郭沫若的话,想一想:你是怎样看待秦始皇“焚书坑儒”这件事的呢?

(学生)1、加强了思想统治,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学生)2、禁锢了思想,摧残了中华文化。

(过渡)同学们说的很好,但不管怎么说,秦始皇通过这一系列措施从政治、经济、文化和思想上控制了全国。但是,这还没有让他感到高枕无忧,因为我国的北方和南方还没有完全安定下来,于是,他又将目光盯在了边境上,要消除边境上的隐患。我们来看一下他是怎样巩固边防的。

初一历史秦王扫六合教案经典模板 2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秦的统一;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及作用;了解秦朝的疆域和秦长城、灵渠两项古代工程。

(2)通过引导学生归纳、试评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等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利用动态历史地图等直观教具,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

(3)通过对秦始皇及其相关历史事件的正确评价,培养学生辩正认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创设历史故事情境、动态演示历史地图、设计秦朝疆域示意图、评价历史人物、比较辨别等方式,采用电化教学手段,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从而达到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的目的,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

(1)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秦的统一以及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对后世具有深远的影响,对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以及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3)长城和灵渠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工程,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

教学重点、难点和处理方法

重 点:秦的统一及巩固统一的措施。

(利用书中的地图、文字资料、图片及学生查找的补充资料,通过讲故事、再现历史场景的形式,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讨论分析总结秦巩固统一的措施,从而加深理解统一在我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的突出作用和秦的统一的深远影响。)

难 点:焚书坑儒;对秦始皇这个历史人物的评价。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是历史学习中所要掌握的最重要的基本方法之一,对于七年级学生,思维认识比较片面和局限,因而利用多个名人的观点,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学会把历史人物放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去评价和认识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

互动探究式教学、阅读讨论、情境教学、启发式谈话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教 学 过 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故事情境,导入新课

多媒体显示:“荆轲刺秦王”系列插图

结合图片,哪位同学给大家讲一讲“荆轲刺秦王”的故事?

刺秦王没有成功,也没能阻止秦国攻取燕国,秦王最终灭掉六国,统一了天下。

多媒体显示:嬴政像及其简介,附诗“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扫六合,就是统一的意思。李白这首诗全面评价了秦始皇的功与过。那我们如何来评价这位中国历史上的伟大帝王呢?

学生讲述“荆轲刺秦王”的故事

了解统一的趋势不可逆转

了解课题的含义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

加深对秦始皇的认识

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秦统一六国

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

巩固统一的措施

北筑长城

开发南疆

多媒体显示:秦灭六国动态示意图

【学习记忆方法】:秦灭六国的顺序,可以谐音为含(韩)着(赵)委(魏)屈(楚)咽(燕)气(齐)。

设问:为什么秦能灭掉六国?他比其他国家有哪些优势?

根据同学们的答案,老师把原因概括为一个字:“强”,最终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秦朝。

多媒体显示:秦朝疆域图

【游戏】:请同学们根据书中所述及搜集到的相关资料和信息,完成游戏大拼图。

规则:①在游戏大拼图的指定位置标明秦统一的时间、都城。②按秦灭六国的先后顺序,组成一幅秦朝疆域图。

面对疆域如此辽阔的秦帝国,秦始皇该如何进行治理呢?这时有位大臣上了一封奏折。

奏折1:现在天下统一,请依法古代,分封诸子到各地做诸侯,镇守疆土。

设问:秦始皇会赞同实行分封制吗?为什么?

秦始皇亲眼目睹了分封制带来的战乱纷争,他不想噩梦重演,于是创立了一套史无前例的中央集权制度。

设问:哪位同学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中央集权制度?

多媒体显示:

中央的事处理好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奏折2:各地官员反映治理困难重重,各地民众看不懂下发的诏书,收上的赋税钱币各色各样、粮食多寡不等。

设问:秦始皇该怎么解决呢?

假如你是当时的官吏,这种做法对你有什么好处?假如你是商人或是百姓呢?

奏折3:现在国内很多儒生到处散布谣言,抨击我朝的制度,很多百姓起来反抗,严重影响国家稳定。

设问:秦始皇对这个问题又是如何解决的?你赞同他的做法吗?为什么?

结合历史学家郭沫若对此事的评价,教师做总结。

初一历史秦王扫六合教案经典模板 3

1. 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要掌握的基础知识有:秦灭六国及其意义;秦巩固统一的措施:中央集权统治的确立,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焚书坑儒,万里长城,灵渠;秦朝疆域。

能力方面:

通过阅读课文和相关课外书籍的活动,使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多种途径,正确理解和处理历史信息。

通过对秦始皇及其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学习分析,使学生掌握分析人物、事件的方法,从而正确认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

通过思考和分析“秦始皇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对后世产生了什么影响”,使学生明确综合分析问题的重要性,学会运用全面、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思想方面:

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封建帝王。

秦始皇统一六国,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是对中国历史的巨大贡献。但他的残暴统治也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埋下了秦朝短命的祸根。他所采取的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对中国的历史产生深远的影响。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秦灭六国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教学难点:

中央集权制的概念;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与建立中央集权,巩固统一的关系。

3. 教学用具

多媒体工具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复习:1.我国从什么时候进入封建社会?2.战国七雄是哪七个诸侯国?3.为什么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国家?

导入:

战国时期,七国割据称雄,不断进行兼并战争,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也不利于经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和交流。秦国商鞅变法最为彻底,奴隶制被废除,封建经济和军事力量增强了,逐步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的封建国家。因此,七国中秦国最有实力统一六国。

二、新课讲授:?

(一)、秦灭六国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1.秦灭六国(前230--前221年)

提问:同学们还记得《纸上谈兵》这个成语的出处吗?

(学生回答:略)

直观的向学生展示:从公元前230年兼并韩国开始,到公元前221年兼并齐国,十年间,六国先后灭于秦,在公元前221年,秦完成了统一,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提问:秦的统一有什么历史意义?(学生讨论回答:略)

初一历史秦王扫六合教案经典模板 4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秦王扫六合》这节课在教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结束了我们前面学习的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同时它也标志着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开始。秦的统一,符合我国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第一次也是真正意义上在中国历史上完成了统一,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局面。秦统一后,秦始皇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军事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这些对统一的封建国家的巩固和经济、文化的发展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秦的措施几乎囊括了我国封建社会各个不同时期所例行的诸多方面:如郡县制的推广,文字、货币、度量衡的统一等。因此,学习好本课内容对今后学习我国不同时期的历史情况将有极好的启迪。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秦朝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秦的疆域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归纳并试评“秦完成统一的原因”“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培养学生初步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对秦朝统一历史作用进行分析,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秦的统一在历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巨大的进步作用。

三、教学重点:秦的统一及作用

四、教学难点:焚书坑儒

五、教学方法:情景交融

六、教学媒体: 投影 地图

七、教学设想:

《秦的统一》是本课重点,因此,在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战国七雄的名称,熟悉战国七雄的地理位置,这些知识我通过事先准备的《战国七雄图》来完成;然后我就引导学生分析秦统一六国的原因,在这里我把原因细分成几个部分,设置几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通过让学生分小组讨论的方式来进行,这样学生在比较活跃的气氛中就完成了对秦统一六国原因的探讨,让学生易于掌握;在学习秦巩固统一的措施时,我把事先准备的练习题分发给学生,让学生边看书边做练习,充分体现出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做完后我对此进行评判,并引导学生从四个方面对秦巩固统一的措施进行归纳: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军事等,在讲授此内容时我充分发挥投影图片和示意图的功能,引起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同时加深了学生对该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最后我在讲授秦的疆域时,学生先结合课本介绍看《秦的疆域》图了解秦疆域的“四至”,再让学生结合已学过的地理方位知识在黑板上从四个方位画出秦的疆域,这样既注意了与其它学科的联系,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八、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师:战国七雄指的是哪几个国家?

生:齐、楚、燕、韩、赵、魏、秦

展示《战国七雄》图,指出七雄的位置。

(二)导入新课:

战国时期群雄割据纷争,不断发动兼并战争,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秦灭六国,才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秦为什么能统一六国?统一后建立了什么朝代?又是怎样进行统治的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学习第10课《秦王扫六合》

(三)讲授新课:

一 建立统一国家:(板书)

师 同学们,自长平之战后,东方各国再也无力抵抗秦军的强大攻势,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国灭掉其他六国,建立起秦朝,请同学们看书后介绍秦朝建立的有关情况。

生 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定都咸阳。

那么秦为何能消灭其他六国完成统一呢?请同学们讨论:

1、秦为什么能完成统一?(秦的统一,符合社会历史的发展趋势,符合人民的愿望,是历史上第一次也是真正意义上的统一,开创了我国历史的新局面,但秦王嬴政的优点还不仅体现在秦的统一,在统一后,嬴政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巩固他的统治)

2、秦的统一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什么作用?(1、结束了长期以来诸侯割据的局面,开创了统一新局面。自秦统一以后,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虽然有的时期出现了割据状态,但统一始终是历史的主流。2、有利于人民生活安定和社会生产,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是历史的进步)

3、目前祖国未完成的统一大业是什么?谈谈你对统一大业的认识?(畅所欲言,自由的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拓展想象空间。)

如果你是秦始皇,你统一六国后将会做什么?

观看历史短剧

秦王:“我结束长达500多年的分裂割据局面,建立了从未有过的丰功伟业,我要好好的纪念,并永传后世,众臣听好,你们要给我立一个从古未有的名号,以显我的功德。”

初一历史秦王扫六合教案经典模板 5

《秦王扫六合》教学设计

播放电视剧《秦始皇》片段及秦始陵兵马俑图(调动学生积极性)

师:看了图片和电视剧后,想到了哪朝的历史?(秦朝),那么秦朝是如何统一?又是如何巩固统一的?

展示材料:李白诗:“秦王扫六合”扫六合就是统一的意思。(加深对秦始皇的认识,了解课题的含义)。

完成统一

展示“秦灭六国形势图”指导学生结合课本内容回答:

①秦王灭六国的时间?顺序?(远交近攻策略)

②秦王嬴政统一后,建立了什么朝?定都哪里?

③嬴政用了十年时间完成了统一,统一是好事还是坏事,为什么?

好事,结束了诸侯割据局面,实现了国家统一。符合人民的愿望,人民可以获得较为安定的生产生活环境。

巩固统一

俗话说:“创业容易,守业难。”秦王完成了统一大业,那么如何巩固统一?(展示秦始皇图片)下面请同学们欣赏小品《朝会》(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让学生在乐中学习,掌握秦始皇加强君权的措施。

提问:秦始皇在政治上采取了哪些措施加强自己的权力?这种制度叫什么?它源于战国哪一思想家的主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来源于法家韩非的思想。)

⑴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至高无上,总揽全国一

政治上:1、加强皇权 切军政大权。

(2)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

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

(3)在地方上 ,推行郡县制。

教师用图展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将文中枯燥的知识通俗化,便于学生接受)

总结:从图中可以看出,从皇帝到中央有一整套的官僚体系。秦始皇通过郡县制把地方的权力集中到中央,这就是中央集权。通过中央的太尉、丞相、御史大夫再把权力集中到自己的手里,就是君主专制。这样就形成了封建的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播放漫画:漫长画中,你发现了哪些问题?(文字、货币不统一)

除了文字货币不统一外,度量衡也不统一,这给人们生活带来很多不方便,于是秦始皇:

2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播放相关图片)

为了巩固统一,秦始皇在思想上采取什么措施呢?

3加强思想控制,焚书坑儒(播放材料及焚书图片)

北拒匈奴修长城,南统越族,开灵渠

(请同学把课本第三目看一下,归纳秦朝巩固国防,开发边疆的措施。(播放长城起止点图片)

秦统一后,疆域不断扩大。播放秦朝疆域图(结合图片记忆秦朝的疆域)

初一历史秦王扫六合教案经典模板_精选范文网

《秦王扫六合》一课共有三个子目“秦统一六国和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 “巩固统一的措施”和 “北筑长城和开发南疆。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一历史《“秦王扫六合”》教?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