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初中学习方法 > 初一学习方法 > 七年级历史

部编版初一历史各单元资料,初一上册历史知识点记忆方法5篇

发布时间: 浏览量:11

学习中要想记得多、记得牢,关键在于理解,因为只有真正理解了的知识才不会忘记。接下来小编为大家介绍初一历史学习的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部编版初一历史各单元资料,初一上册历史知识点记忆方法1

1.书法:“书圣”王羲之。东晋,其字端秀清新、绚丽华贵,“飘若浮云,矫若惊龙”。行书代表作《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

2.绘画:东晋的顾恺之。以人物画最为突出。《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3.范缜的《神灭论》阐述了无神论思想,是我国古代思想史上的宝贵遗产。

4.石窟艺术:综合了雕塑和绘画的特点,体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最高的艺术成就。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龙门二十品”是魏碑书法的精品。

重点分析题:

1.比较秦始皇和汉武帝在那些方面有相似之处?

(1)政治上:建立和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2)经济上:都采取了统一的经济措施,发展封建经济。(3)军事上:都发动对匈奴的战争,确保边境安定。(4)思想上:都加强思想控制。(5)都有苦役百姓、残暴统治的一面。

2.从秦朝到东汉,中原与匈奴关系如何?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1)秦朝时国力强大,秦始皇派大将蒙恬收复河套地区;(2)秦末汉初,匈奴乘机夺取河套地区,并继续南下;(3)西汉初年,限于国力,不得不对匈奴实行“和亲”,但并没有阻止匈奴南下掠夺;(4)汉武帝时国力强盛,派大将卫青、霍去病打败匈奴,使匈奴无力再与西汉对抗;(5)公元前1世纪中期,匈奴分裂成几部。其中一部向汉称臣,首领呼韩邪单于向汉求亲,汉元帝把王昭君嫁给他,维持了双方友好关系;(6)东汉时期,北匈奴控制西域,东汉派大将窦固、窦宪大败北匈奴。

从秦朝到东汉,中原对匈奴的政策,是以自身利益为中心,并依据双方实力不同而采用战争或和亲的不同政策。

3.如何评价秦始皇?

(1)秦始皇顺应历史潮流,灭六国统一中国,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他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通过统一战争扩大了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以上说明秦始皇是对我国历史作出巨大贡献,产生过巨大影响的皇帝。

(2)他又是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他广建宫殿陵墓,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影响了人们正常的生活和生产;他还制定残酷的刑法,使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部编版初一历史各单元资料,初一上册历史知识点记忆方法2

1.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云南元谋县,长江流域。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

2.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北京周口店,黄河流域。还保留着猿的一些体质特征。已经使用天然火。群居生活(人类最原始的社会组织形式)。

3.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北京周口店,黄河流域。和现代人已经没有多大区别。已经能够人工取火。氏族生活。

4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5.中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6.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又哪些进步?

北京人保留了某些猿的特征,山顶洞人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北京人使用粗糙的打制石器,山顶洞人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

北京人使用天然火,山顶洞人会人工取火。

北京人过群居生活,山顶洞人进入氏族时期。

部编版初一历史各单元资料,初一上册历史知识点记忆方法3

1.春秋时期铁器牛耕(战国开始使用两牛牵引的犁)的使用和推广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使个体生产成为可能。个体小农逐渐成为社会的基本生产单位。新兴地主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都江堰:战国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岷江流域。“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防洪灌溉水利工程,维护了生态平衡,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至今仍发挥着重要作用,灌溉农田上千万亩,使成都平原变成天府之国。成为我国古代规模最大、效益最好、历时最久的水利工程;代表了我国当时的水利工程的先进水平,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2.商鞅变法公元前356年,秦孝公

主张执照现实需要改变治理国家的政策,不必因循守旧。

原因:富国强兵

内容: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意义: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成败:一场改革的成功或失败的标准,不在于实施变法的人的生与死,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商鞅最后被处死了,但变法取得了成功。因为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意义)。

3.战国时期,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

部编版初一历史各单元资料,初一上册历史知识点记忆方法4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一、夏朝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约公元前2070年即公元前21世纪,禹建立夏朝。禹死后,启继承了最高统治者的位置,标志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夏朝因夏桀的暴政而亡了国。

约公元前1600年,商的首领成汤灭亡夏朝,建立了商朝。约前1300年,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殷(今河南安阳西北),从此商朝稳定下来。商朝最后一个王是纣王,非常残暴,被周武王所推翻。

二、(今陕西西安西),历史上称为西周。

周武王实行分封制,产生了大量的诸候。实质是为了巩固和加强自己的统治。自此前771年,犬戎族攻破镐京,西周结束。

三、前770年,周平王把都城迁到洛邑(今河南洛阳),东周开始。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春秋时期,从前770年—前476年。特点:①王权衰落;②诸候强大,争当霸主。表现为春秋五霸: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是齐桓公。他任用管仲为相,实行改革,使国力更加强盛;同时打出晋文公经城濮之战打败了楚国,成为了第二个霸主。相关的成语是退避三舍。

楚庄王野心很大,问鼎中原,最终一鸣惊人成霸主。

吴王阖闾任用著名军事家孙武改革内政,加强军队,成为春秋第四个称霸主。

越王勾践忍辱负重,卧薪尝胆,在逆境中拼搏奋斗,坚持不懈,终于成为春秋的最后一个霸主。

部编版初一历史各单元资料,初一上册历史知识点记忆方法5

1.宗教:

佛教:起源于古印度。西汉末年传入中原地区。宣扬生死轮回、因果报应。东汉明帝派人去西域求佛法,建白马寺,是我国最早的佛教寺院。

道教:东汉后期兴起,创始人之一张陵。神仙方术与道家思想相结合,形成了道教。宣扬通过修身养性和炼丹服药可以长生不老,得道成仙。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关注现实、重现世的特点。

2.王充写了《论衡》批判迷信鬼神思想。

3.史学:司马迁,西汉史学家,写了《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叙述从黄帝到汉武帝约3000年的历史)。鲁迅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4.雕塑:秦始皇陵兵马俑,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部编版初一历史各单元资料,初一上册历史知识点记忆方法5篇_精选范文网

学习中要想记得多、记得牢,关键在于理解,因为只有真正理解了的知识才不会忘记。接下来小编为大家介绍初一历史学习的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初一部编版历史各单元复习资料 一单元复习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一、中国早期人类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