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知识点与学习方法整理模板
相关文章
人教版初一历史上册知识点,包括中华文明的起源、夏商西周春秋战国 ,秦、西汉、东汉等初一历史上册的知识点总结, 小编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您。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知识点与学习方法整理模板 1
1.581年,北周外戚杨坚称帝,建立以长安为都城的隋朝,年号为开皇。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隋灭陈朝,统一全国。隋文帝统治期间,出现了“开皇之治”的局面。
2.626年,李世民即位,是为唐太宗,他以贞观为年号。他进行改革
①选用良吏,提高行政效能;(他任用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和魏征等在三省六部中担任要职)
②轻徭薄役,减轻农民负担;
③简法轻刑,修订法律,(制定了《贞观律》);
④重视教育,大力培养人才;
⑤实行恩威并施的政策,改善民族关系;(唐太宗被各族首领共同拥戴为“天可汗”)。
意义:由于唐太宗推行开明务实的政策,贞观年间出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社会安定、国力强盛的局面,历称为“贞观之治”。“贞观之治”奠定了唐朝进一步发展的基础,辉煌的政绩使唐太宗成为我国历最的皇帝之一。
3.690年,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周,她是中国历的女皇帝。她重用姚崇、宋璟等。
4.712年,李隆基当了皇帝,是为唐玄宗。他的主要年号是开元。开元年间,他实施了一系列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政策:①任用德才兼备的人为官②采取措施发展生产③唐玄宗下令整理财政,清理土地和户口。④废除严刑苛法⑤倡导节俭。经过唐玄宗的治理,不仅“贞观之风一朝重振”,而且经济文化又有新的发展,开元年间,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5.从三国到南北朝时期,主要用九品中正制选拔官员。隋朝建立和统一全国后,急需大批人才。隋文帝废除了九品中正制,下令“分科举人”。隋炀帝时开设进士科,标志科举制度的正式创立。科举制度在唐朝得到了发展。分科考试、择优录取是科举制度的基本特征。唐朝的科举考试分常科和制举两大类。常科中,最重要的是进士科,其次是明经科。
6.吐蕃是藏族的祖先。7世纪初,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唐中宗时把金成公主嫁给尺带珠丹,823年唐蕃正式结盟,并建立会盟碑。
7.南诏是彝族和白族的先民。8世纪初,蒙舍诏统一个诏,建立了以太和城为中心的南诏政权。唐玄宗册封南诏首领皮罗阁为云南王。
8.回纥是维吾尔族的祖先。唐玄宗册封首领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
9.唐朝时,日本派很多“遣唐使”来到中国,其中的空海、阿倍仲麻吕和吉备真备是为中日的文化做出了贡献。唐朝时,很多中国人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最突出的是高僧鉴真.他不畏艰难,六次东渡日本,讲授佛学理论,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促进了日本佛学、医学、建筑和雕塑水平的提高,受到中日两国人民和佛学界的尊敬。
10.中国古代称印度半岛为天竺。唐朝贞观年间,僧人玄奘,从长安出发,求取佛经,攥写《大唐西域记》。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知识点与学习方法整理模板 2
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对后世农学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数学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知识点与学习方法整理模板 3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知识点一: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1.建立时间:581年;建立者:杨坚(隋文帝);都城:长安
2.统一时间:589年;统一标志:隋灭陈;
意义: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3.灭亡原因:隋炀帝残暴统治(好大喜功,不恤民力,纵情享乐,奢侈无度);时间:618年;事件:隋炀帝在江都被杀.
知识点二:隋文帝统治
措施: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作用: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国力强盛.
知识点三:隋朝大运河
修建者:隋炀帝
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各段名称: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五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重要城市:涿郡(北),洛阳(中心),余杭(南)
作用: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知识点四:科举考试
隋文帝: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隋炀帝:进士科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意义: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利,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知识点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1.唐朝建立:618年;建立者:李渊(唐高祖);都城:长安。
2.李世民(唐太宗),年号贞观。
3.唐太宗的主要活动(治国政策和措施)
(1)用人上: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魏征),从善如流;广纳贤才,知人善任(房玄龄,杜如晦).
(2)政治上: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制定法律,减轻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
(3)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4)军事上:贞观年间,唐太宗发兵反击,先后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3.贞观之治: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称之为“贞观之治”.
知识点二:女皇武则天:
1.武则天改国号为”周”是我国历的女皇帝。
2.武周(武则天)统治的措施及作用:
(1)措施:
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
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
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
(2)作用: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这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知识点三:“开元盛世”:
唐玄宗(前期)的改革措施与盛世形成:
1.措施:重用贤能(姚崇,宋璟)实施一系列的改革
整顿吏治,裁减冗员;
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2.开元盛世:唐玄宗在位的前期,年号“开元”,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历成为“开元盛世”.
3.关注课后题.
归纳:唐高祖——李渊——建立唐朝
唐太宗——李世民——贞观之治
武则天——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唐玄宗——李隆基——开元盛世
4、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知识点一:遣唐使:
1.背景:唐朝时期,中国和日本的交流非常频繁.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遣唐使”.跟随使节来华的,还有很多的留学生和留学僧等.
2.规模:日本的遣唐使有十几批,最多的一次达到500多人.
3.影响:他们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的影响。
知识点二:鉴真东渡:
1.评价:鉴真是唐朝和日本文化交流中影响的人物。
2.六次东渡:鉴真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东渡日本,前五次都因种.种原因没有成功,辛劳过度而双目失明.但鉴真仍矢志不渝,继续进行第六次东渡,终于在754年抵达日本.
3.鉴真的贡献: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知识点三:唐与新罗的关系
1.新罗强盛后,派遣世界和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
2.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3.新罗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引进中医,天文,历算等.
4.朝鲜音乐也传入唐朝.
知识点四:玄奘西行:
1.概况:贞观初年,高僧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不畏艰险,历经磨难,经过4年的长途跋涉到达天竺.
2.主要活动及贡献:
(1)在天竺:他遍访天竺的名寺,研习佛法,曾在佛学学府那烂陀寺游学,成为远近闻名的佛学大师.
(2)回国后: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此后主持译经工作,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3)《大唐西域记》:根据他的口述,由其弟子记录成书,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知识点与学习方法整理模板 4
(三国两晋南北朝是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经济文化带有民族色彩,承上启下,为隋唐繁荣奠基。)
第16课三国鼎立
一、官渡之战:200年,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
1.曹胜袁败原因:
(1)袁绍:骄傲轻敌;拒绝正确意见。
(2)曹操:重用人才;战术得当(火烧乌巢屯粮处);挟天子以令诸侯,拥有政治优势;行屯田,增强经济实力。(理解性记忆)
2.意义:奠定曹操统一北方基础。★
二、赤壁之战:208年,孙、刘联军以少胜多,打败曹操
1.战争起因:曹操想要统一南北。
2. 曹操失败原因:根本原因:统一时机不成熟。
(1)★ 曹操:骄傲轻敌;曹军水土不服,不习水战;军心涣散;东风南起。
(2)孙刘联军:联合抗曹,诸周协力,战术正确。
3.影响:
曹转而经营关中,扫平关中的割据势力,完成北方统一。
刘占两湖、川贵。
孙在长江中下游。
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三、三国鼎立
三国时期:开始于220年,三国鼎立局面最终形成是222年★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知识点与学习方法整理模板 5
夏商西周的更替
一、我国历第一个国家“家天下”的夏朝
1、建立时间:约公元前2070年
2、建立者:禹
3、都城:阳城
4、政权机构:城堡、宫殿、军队、刑法、监狱
夏朝成为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的原因:
1、夏朝按地区划分国民(九州);部落按血缘划分人群;
2、建立了压迫人民的国家机构:军队、刑法、监狱;
3、“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开始“家天下”
“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应该是一种社会的进步,其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导致私有制的出现和对立阶级的产生
夏灭亡的原因:夏桀暴虐成性、荒.无度、大兴土木、剥削百姓
二、商朝的建立
1、公元前1600年,商汤建立商朝,定都亳
2、盘庚迁都:殷公元前1300年
3、商朝的政治、经济、文化
政治上:是当时世界上的国家之一。
经济上: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广泛使用青铜器,创造了光辉灿烂的青铜文明。
文化上:甲骨文已经具备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成熟的文字。
三、西周的建立
1、建立时间:公元前1046年
2、建立者:周武王
3、都城:镐京(今西安)
4、西周的政治、经济
政治:分封制
农业:农作物品种增多,已有人工灌溉
手工业:分工较细(百工);原始瓷器制作比较普遍
建筑业:建筑物上开始使用“瓦”
四、西周的灭亡及东周建立
1、西周灭亡时间: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镐京
2、东周开始: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今洛阳)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知识点与学习方法整理模板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