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初中学习方法 > 初一学习方法 > 七年级历史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知识点参考整理

发布时间: 浏览量:3

  学习八年级历史知识的方法是爱惜每一分钟,面对复杂繁多的知识点,我们要学会整理归纳,方便我们快速掌握知识点。以下是小编给各位同学归纳整理的一些八年级历史知识点,希望对各位同学有所帮助。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知识点参考整理 1

张骞通西域

1、西域:汉代人把今天甘肃阳关、玉门关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作西域。

2、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1)时间:公元前138年

(2)目的:联络大月氏(zhi),共同夹击匈奴。

(3)意义:了解了西域的具体情况,以及他们想和汉朝往来的愿望。

3、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1)时间:公元前119年

(2)目的:为了加强与西域各国的联系

(3)意义:促进了汉朝与西域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

联系所学的历史、地理知识,设想一下在“开西域之迹”的过程中,张骞会遇到哪些艰难险阻?我们应该学习他的哪些优秀的品质?

(1)恶劣的自然环境,两次被匈奴扣押等;

(2)张骞的优秀品质:具有坚强的意志,不畏牺牲,不怕艰难险阻的精神,忠于祖国、信守承诺、不辱使命。

造纸术的发明

1、纸的发明:西汉时期懂得造纸基本方法——缺点:质量差、产量低。

2、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蔡侯纸”)——为文化传播作出了巨大贡献。

(1)造纸原料:树皮、破布、麻头、旧鱼网。

(2)蔡侯纸的特点:原料容易找到、便宜,质量也提高了。

3、造纸术的贡献(或意义):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影响了世界文明的进程,是中国对世界的伟大贡献。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知识点参考整理 2

【知识点梳理】

一、三国鼎立

1、著名战争

名称 时间 交战双方 结果

官渡之战 200年 曹操——袁绍 曹操以少胜多(统一了黄河中下游地区)

赤壁之战 208年 曹操——孙刘联军 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奠定三国鼎立局面)

2、魏、蜀、吴三国建立

国别 建立者 都城 建立时间 灭亡时间 经济发展

魏 曹丕 洛阳 220年 266年 农业(水利)

蜀 刘备 成都 221年 263年 丝织业(锦)

吴 孙权 建业 222年 280年 造船业

二、晋朝

1、晋朝的兴亡

朝代 建立者 都城 建立时间 灭亡时间

西晋 司马炎 洛阳 266年 316年

东晋 司马睿 建康 317年 420年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知识点参考整理 3

巨鹿之战

前207年

项羽

秦军

项羽胜

消灭了秦军的主力。

官渡之战

200年

曹操

袁绍

曹操胜

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赤壁之战

208年

曹操

孙刘

孙刘胜

为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淝水之战

383年

前秦

东晋

东晋胜

前秦统治瓦解,北方重新陷入战乱。

发生在长江流域的战役是:赤壁

发生在黄河流域的战役是:巨鹿、官渡

发生在淮河流域的战役是:淝水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文治移风易俗)

  1.北方的统一:

  (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先后统一过北方的政权:曹魏;西晋;前秦;北魏。

  (2)北魏统一北方:

  ①建立:4世纪后期,鲜卑族拓跋部崛起,建立北魏。

  ②统一:439年,北魏统一北方,结束了十六国以来的分裂局面。

  2.孝文帝汉化改革的目的:顺应统一和民族融合趋势,巩固北魏统治(根本目的)。★

  3.孝文帝汉化改革内容:

  ①494年,迁都洛阳。迁都原因:原都城气候干旱,供给不足;政治保守不利汉化;位置偏北,不利融合和控制中原。 迁都目的:推进汉化改革;加强对中原的控制;促进洛阳繁荣,中原发展。

  ②进一步推行汉化改革:说汉语(北魏孝文帝改革后,汉语成为北方主要的通用语言);穿汉服;改汉姓;通汉婚。★★★

  4.孝文帝汉化改革意义(影响):

  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三、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1.实质:是少数民族民俗汉化、社会发展封建化过程。★

  2.高潮:北魏孝文帝改革。★

  3.表现:

  ①生产生活:北方各族由畜牧业转向农业生产,汉人学习北方各族畜牧经验,同时,食物、服装、用具等与汉族融合;

  ②政治上:十六国北朝统治者实行君主专制;

  ③经济文化上交流频繁;

  ④民族心理上,“胡”“汉”观念逐渐淡薄,民族之间隔阂与偏见减少。

  4.意义:丰富中华民族物质和精神文化,并为以后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和发展奠定基础。★★

  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三国两晋南北朝科学文化发展客观原因北方民族大融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知识点参考整理 4

1、公元前221年,建立了我国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2、世界范围内,与秦汉帝国先后并存的主要有欧洲的、西亚的等古代国家。与的文明最为辉煌。

第13课秦帝国的兴亡

秦国能兼并六国实现统一的原因是:(1)统一成为大势所趋;(2)人们苦于战争,渴望和平;(3)秦国变法比较彻底,实力;(4)秦采取正确的军事方针,长平之战后,六国皆无力御秦。

公元前260年,秦在大破东方六国中实力的赵国军队。

公元前230——前221年,秦国先后兼并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建立了我国历第一个国家,定都,秦王赢政自称始皇帝。

请简述秦的统一有什么意义。

公元前209年夏,、率先发起了我国历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它。

第14课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

什么是中央集权制度?

请简述秦始皇做一些什么来发展经济?

秦始皇规定以小篆作为标准文字,颁行天下,后来又推行一种新的字体——“隶书”。请简述统一文字的意义。

4、秦国以货币圆形方孔钱为标准样式。

5、秦始皇“焚书坑儒”的目的是加强思想统治。

第15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

1、公元前年,称帝,建立汉朝,定都,历称为西汉。就是汉高祖。

2、汉武帝时期的儒家代表人物是,他建议汉武帝排斥和抑制其他学说,把儒家学说定为治国的指导思想。

请简述什么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5、汉武帝通过颁布“”的方法削弱封国势力,其巧妙之处在于汉武帝不费一兵,不损寸土,就削弱了诸侯王封国的势力。

6、汉武帝大力加强监察制度的措施是,在中央设立;在地方将全国分为,称为“十三州部”。

7、时期,中央集权空前加强,大一统帝国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知识点参考整理 5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元谋人

1、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2、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

3、生活情况:能制造工具,知道用火;

4、发现意义: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二、北京人

1、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

2、生活年代:距今约70万—20万年;

3、体貌特征:上肢与现代人相似,能够直立行走,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使用打制石器、木棒;(生产工具)

4、生产生活状况采集、狩猎;

会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

5、社会组织:过群居生活,原始社会。

6、地位: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三、山顶洞人

1、遗址:位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距今约三万年;2、体貌特征:已经具有现代人类的特征;

3、生产工具:磨已掌握钻孔光技术和磨制技术(骨针);4、观念:已经有了审美的观念。

TAG标签: 历史 知识点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知识点参考整理_精选范文网

学习八年级历史知识的方法是爱惜每一分钟,面对复杂繁多的知识点,我们要学会整理归纳,方便我们快速掌握知识点。以下是小编给各位同学归纳整理的一些八年级历史知识点,希望对各位同学有所帮助。 第1课: 1、19世纪上半期,英国 成为最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