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初中学习方法 > 初一学习方法 > 七年级数学

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参考集锦

发布时间: 浏览量:2

学习对每个人的重要性大家都知道,我们都知道学习代表未来,成绩代表过去,学习成就人生,学习改变命运。小编搜集的人教版初一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同学们有帮助。

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参考集锦 1

1.突出一个“勤”字(克服一个“惰”字)

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勤奋”

我们在学习的时候要突出一个勤字,克服一个“懒”字,怎么突出“勤”字,怎么个勤法,答案是要做到五勤:“耳勤”“眼勤”(耳朵听,眼睛看,接受信息)“口勤”(讨论,回答问题,而不是讲话)“脑勤”(善于思考问题,积极思考问题——吸收、储存信息)那是不是做到以上四点就行了呢?不是。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是“手勤”(动手多实践,不仅光做题,还要尝试做模型,用到实践中去)

2.学好初中数学还有两个要点:

一要(动手),二要(动脑)。

动脑就是要学会观察分析问题,学会思考,不要拿到题就做,找到已知和未知想象之间有什么联系,多问几个为什么。动手就是多实践,多做题,要“题至少不离脑”,“动脑又动手,才能最大地发挥大脑的效率”

3.做到“三个一遍”

大家听过“失败是成功之母”和“重复是学习之母”吗?

培根(18-19世纪英国的哲学家)——“知识就是力量”

“重复是学习之母”

如何重复,我给你们解释一下:

“上课要认真听一遍,动手推一遍,想一遍”

“下课看一遍”,“考试前再回忆一遍”

4.重视“四个依据”

读好一本教科书——它是教学、中考的主要依据;

记好一本笔记 ——它是教师多年经验的结晶;

做好做净一本习题集——它能使知识拓宽;

记好一本心得笔记,最好每人自己准备一本错题集,老师的经验旁证了错题集对突破数学瓶颈有奇效

二、分课前、课上、课后三个方面来谈一谈数学的学习。

1.课前做什么,预习。预习些什么内容呢?如何预习?第一,要看课本,看课本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例题,对这部分内容要做到理解。第二,在理解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完成课后的随堂练习。预习的过程中有不懂的地方,要在书上做好记号,上课时就要着重听这部分内容;如果内容简单,自己能理解,那上课时就要听老师是如何讲解的,和自己对照一下,看看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或者看看有没有其他的更简单的解题思路

2.课上做什么,认真听讲。听课是学习中最重要的环节,是准确的掌握所学知识的关键。那么上课该如何认真听讲,听什么。第一、带着在预习中未懂的问题听课,注意力集中,尽可能把疑点在课中解决。

第二,对于在预习中认为弄懂了的问题,主要听老师的讲解是否和自己的理解一致,纠正自己在预习中对一些知识的片面理解或错误理解。

第三,在预习中没有弄懂的问题,通过老师讲懂了或还有疑问,要在课堂上把关键的地方记下来,课后要及时进行向老师请教,弄懂、弄明白。

第四,在听课中注意不能只听问题的答案,关键是听老师讲解例题的解题思路,明白了解题思路,你是学会了做这一类题,而不是只是一道题。

例题是为巩固数学知识而讲,例题的作用是举一反三。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一个老师带着一个初一班,他每周都测验他的学生,而且公开告诉他的学生,考题全部他上课讲的例题。学生开始一片哗然,90%的学生有信心拿满分,只有班上几个最差的学生不敢这么说,很快第一次测验结果出来了,及格率48%,满分率不到8%,第二次情况有所好转,初一时这个班数学成绩与同年级数学特长班平均分相差12.5分。初二时与数学班只差1.5分,比年级平均分高10分。初三毕业,这个班几乎与数学特长班没有区别。

第五,注意听老师在课堂中补充的例题,这些例题通常具有代表性,听老师的解题思路,拓宽自己的知识,要学会自己可以动手解决这一类问题。

3.课后该怎么做,完成练习和作业。要学好数学,必须多做练习,但并不是题海战术。只顾看书,而不做或少做练习,是不可能学好数学的。而一味的做题,而不顾解题方法,也是很难在学习上收到成效的。

做练习要在有充分的准备之后,认真独立地完成。所谓有充分准备,就是要先复习今天所学的知识和老师补充的例题,把课本上的知识弄懂之后才能做练习。如果课本知识还有不懂之处,应先复习课文,询问同学或老师,直至懂了之后再做练习。

所谓认真,是指对每个习题都要认真思考,对问题的每个细节都应思考清楚。注意养成一个全面细致地思考问题的习惯。这种良好习惯一旦养成,它会在你的一生中大有益处。另一方面,要认真演算,注意解答表述的条理性和解题格式的规范性。许多同学常常在考试中马虎出错,究其根源,必然形成马马虎虎的坏习惯。而“马虎”会长久地带来危害,这种坏习惯一旦养成,十分顽固,很难克服。

所谓独立完成作业,就是要靠自己的能力完成作业。因为做练习的目的,一是巩固所学知识,二是检查对知识的理解是否正确,培养和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敢于啃难题。遇到难题一定要反复仔细推敲条件,深入思考,在山穷水尽、自己能力确实承受不了的情况下,问问别人是可以的,不要一觉得难,就不想做了。当然,做难题要耗费较长的时间。有些同学以为这样做不合算,不如问问省事,这种想法是不全面的。其实,帐得算两笔,比如你由于解难题耗费的时间较长联想过很多知识,设想了很多解法,都失败了,似乎收获是“零”,但事实上,你获得了大量的“副产品”,而这“副产品“的价值会远远大于本题目的价值。因为,由于解题的迫切需要联想了很多知识,恰好是对这许许多多知识积极的复习;你想出了很多方法,虽然没有能解决这个题目,但它是很好的思维训练,对提高思维能力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况且这一个个方法很可能在解决其他题目上奏效。大数学家希尔伯特把“费尔马大定理”这道难题叫做“能下金蛋的母鸡”。正是因为有很多数学家在攻克“费尔马大定理”的失败中,发现和开创了许多新的数学领域,大大地推进了数学的发展。

做过的题目希望大家一段时间(一周之类)要消化,对于这类题目的解题方法要掌握,争取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练习当中,我认为“做”是次要的,而“思”是主要的。出错的地方也正是我们学习中最薄弱的地方,把这些地方弄懂弄通,避免在同一地方摔倒二次,这比把十道习题演算正确收效也许更大一些。

4.复习与总结。每学完一章,要及时做好阶段复习。阶段复习要围绕每一节知识的重点、难点,阅读教材、听课笔记、练习本,从中提炼出本章的知识重点和难点,特别对于曾不大懂和理解错误或不够深度的地方,要着重复习巩固。凡是在作业或测验中不会做或做错了的题目,在阶段复习中要独立做一遍,检查一下对这些题目自己是否已经掌握。有些同学多次在某一类问题上出现错误,或曾不会做的题目,再考时仍不会做,正是没有完成复习任务的结果。较难的知识与题日,不仅难做、难理解,而且很容易忘。反复复习的本身,则是与遗忘作斗争的有效方法。阶段总结是十分必要的,通过阶段复习,应该有较大的提高。华罗庚有句名言:“读书要由薄到厚,再由厚到薄”。阶段总结,正是要完成由厚到薄的过程。总结要提炼出每一章知识的重点、难点,每一小节知识的重点与本章知识重点的联系,做出条理性的归纳和概括,从而积累解题经验,提高分析解题的能力。

5.课外自学与研究。课外自学与研究的目的是扩大知识面,开阔眼界,掌握与积累思维方法和解题方法,进一步提高分析解题能力。围绕所学的教材进度看一些课外参考书及数学杂志,作一些较新鲜或难度较大的习题。课外自学应该是有计划地有节制地进行,不要影响以上环节的学习,更不要影响其它学科的学习。在课外自学的过程中,发现一些新颖而有价值的习题、一些好地思维方法与解题方法,应该记下来,以便进一步学习掌握。

爱因斯坦说过:“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说废话”。对于渴望成功的同学来说,艰苦的劳动与少说废话是比较容易做到的,而正确的方法却不是每个人都能摸索得出来的。……学习方法因人而异,望大家,“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务使你拥有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参考集锦 2

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参考集锦 3

整式的加减

一、代数式

1、用运算符号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结而成的式子,叫做代数式。单独的一个数或字母也是代数式。

2、用数值代替代数式里的字母,按照代数式里的运算关系计算得出的结果,叫做代数式的值。

二、整式

1、单项式:

(1)由数和字母的乘积组成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

(2)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

(3)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2、多项式

(1)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2)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

(3)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3、升幂排列与降幂排列

(1)把多项式按x的指数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叫做降幂排列。

(2)把多项式按x的指数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叫做升幂排列。

三、整式的加减

1、整式加减的理论根据是:去括号法则,合并同类项法则,以及乘法分配率。

去括号法则:如果括号前是“十”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不变符号;如果括号前是“一”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一”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改变符号。

2、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

合并同类项:

(1)合并同类项的概念: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

(2)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结果作为系数,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3)合并同类项步骤:

a.准确的找出同类项。

.逆用分配律,把同类项的系数加在一起(用小括号),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c.写出合并后的结果。

(4)在掌握合并同类项时注意:

a.如果两个同类项的系数互为相反数,合并同类项后,结果为0.

.不要漏掉不能合并的项。

c.只要不再有同类项,就是结果(可能是单项式,也可能是多项式)。

说明:合并同类项的关键是正确判断同类项。

3、几个整式相加减的一般步骤:

(1)列出代数式:用括号把每个整式括起来,再用加减号连接。

(2)按去括号法则去括号。

(3)合并同类项。

4、代数式求值的一般步骤:

(1)代数式化简

(2)代入计算

(3)对于某些特殊的代数式,可采用“整体代入”进行计算。

图形的初步认识

一、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1、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圆锥等都是立体图形。此外棱柱、棱锥也是常见的立体图形。

2、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都是平面图形。

3、许多立体图形是由一些平面图形围成的,将它们适当地剪开,就可以展开成平面图形。

二、点和线

1、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

2、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点C线段AB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AM与MB,点M叫做线段AB的中点。类似的还有线段的三等分点、四等分点等。

4、把线段向一方无限延伸所形成的图形叫做射线。

三、角

1、角是由两条有公共端点的射线组成的图形。

2、绕着端点旋转到角的终边和始边成一条直线,所成的角叫做平角。

3、绕着端点旋转到终边和始边再次重合,所成的角叫做周角。

4、度、分、秒是常用的角的度量单位。

把一个周角360等分,每一份就是一度的角,记作1°;把1度的角60等分,每份叫做1分的角,记作1′;把1分的角60等分,每份叫做1秒的角,记作1″。

四、角的比较

从一个角的顶点出发,把这个角分成相等的两个角的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类似的,还有叫的三等分线。

五、余角和补角

1、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90(直角),就说这两个角互为余角。

2、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180(平角),就说这两个角互为补角。

3、等角的补角相等。

4、等角的余角相等。

六、相交线

1、定义: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

2、注意:

⑴垂线是一条直线。

⑵具有垂直关系的两条直线所成的4个角都是90。

⑶垂直是相交的特殊情况。

⑷垂直的记法:a⊥b,AB⊥CD。

3、画已知直线的垂线有无数条。

4、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5、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简单说成:垂线段最短。

6、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7、有一个公共的顶点,有一条公共的边,另外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叫做邻补角。

两条直线相交有4对邻补角。

8、有公共的顶点,角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两条直线相交,有2对对顶角。对顶角相等。

七、平行线

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没有交点,则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记作:a∥b。

2、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3、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4、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的方法:

(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5、平行线的性质

(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参考集锦 4

篇一:直线、射线、线段

(1)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

①直线: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如:直线l,或用两个大写字母(直线上的)表示,如直线AB.

②射线:是直线的一部分,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如:射线l;用两个大写字母表示,端点在前,如:射线OA.注意:用两个字母表示时,端点的字母放在前边.

③线段: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如线段a;用两个表示端点的字母表示,如:线段AB(或线段BA)。

(2)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①点经过直线,说明点在直线上;

②点不经过直线,说明点在直线外。

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参考集锦 5

  有理数的大小比较

  比较有理数的大小可以利用数轴,他们从左到有的顺序,即从大到小的顺序(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有理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也可以利用数的性质比较异号两数及0的大小,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

  有理数大小比较的法则:

  ①正数都大于0;

  ②负数都小于0;

  ③正数大于一切负数;

  ④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其值反而小。

  规律方法·有理数大小比较的三种方法:

  (1)法则比较: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一切负数.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2)数轴比较:在数轴上右边的点表示的数大于左边的点表示的数.

  (3)作差比较:

  若a﹣b>0,则a>b;

  若a﹣b<0,则a

  若a﹣b=0,则a=b.

TAG标签: 数学 知识点

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参考集锦_精选范文网

学习对每个人的重要性大家都知道,我们都知道学习代表未来,成绩代表过去,学习成就人生,学习改变命运。小编搜集的人教版初一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同学们有帮助。人教版初一数学下册知识点直线、射线、线段(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