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初中学习方法 > 初中语文学习方法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点精选

发布时间: 浏览量:7

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欢迎大家参考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点精选 1

1.小说三要素:A人物B情节C环境

2.议论文三要素:A论点B论据C论证

3.比喻三要素:A本体B喻体C喻词

4.记叙文六要素(五W+H):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人who何因why何过how何果what

5.律诗四条件:A八句四联(首颔颈尾)B偶尾同韵C中联对偶D平声合调

6.五种表达方式:A叙述B议论C抒情D说明 E描写

7.六种说明文说明方法:A举例子B列数字C打比方(喻)D作比较E分类别F下定义

8.三种说明文说明结构:A总分总结构B总分结构C分总结构

9.三大说明文说明顺序:A按时间顺序B按空间顺序C按逻辑顺序

10.两种基本议论文结构:A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B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

11.六种议论文论证方法:A举例法B对比法C 喻证法 D E归谬法F

12.八种主要修辞方法:A比喻B拟人C排比D夸张 E反问G反复F设问H对偶(简记为:喻拟排夸,二反设对)

13.四种人物描写方法:A外貌描写B语言描写C动作描写D心理描写(简记为:外语动心)

14.七种短语类型: A并列短语B偏正短语C 主谓短语D动宾短语 E动补短语F介宾短语G的.字短语(按功能划分为七种) A名词性短语B动词性短语C形容词性短语(按词性分三种)

15.六种句子成分:A主语B谓语C宾语D补语E定语F状语

16.十二词类(性):A名动形B数量代C副介连D助叹拟

17.三种记叙方法(顺序):A顺叙B倒叙C插叙

18.三种省略号作用:A表引文内容省略B表列举事项省略C表说话中断延长

19.四种波折号作用:A表解释说明前文B表后文跳跃转折C表声音中断延长D表时地数起止

20.四种引号作用:A表引用实际内容B表讽刺反语C表特定称谓D表着重强调

二、语文学法归类

1.课文预习六步法:A查注生词,扫清三字B朗读课文,感知内容 C了解作者,把握背景D标明段序,分清结构 E画关键句,体会作用F简写主旨,归纳特色

2.学生课堂听讲五法(细听讲做笔记):A听到listen B看到look C写到write D说到 speak E思到think(耳眼手嘴脑五官并用) 3.赏诗三步法:A知人论世(了解作者,把握背景) B译析字面(通译全诗,分析景情) C阐明主旨(简述内容,阐明理趣)

4.划分文章结构四法:A依据表达方式B找寻明暗线索 C依据时空顺序D依据逻辑顺序

5.分析八种关键句作用:A点明题目,引起下文(点题句)B点明中心,亮出主旨(中心句)C设置悬念,引发兴趣(悬念句)D承上启下,自然衔接(过渡句) E前后照应,和谐统一(照应句)F侧面烘托,间接映衬(烘托句) G 后文铺垫,埋下伏笔(铺垫句)H增强语言,突出特征(修辞句)

6.辨别七类文章写法:A对比写法B象征写法C烘托写法D以小见大写法E先扬后抑写法 F虚

实结合写法G夹叙夹议写法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点精选 2

课标要求生具有相应的交际表达:“能注意对象和场合,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注意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表达内容和方式。”“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复述转述,完整准确、突出要点。”“能就适当的话题作即席讲话和有准备的主题。”“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

交际表达,重在对四大能力(听说读写)中&ldquo 初中生物;听”与“说”两项能力进行考查。交际,注重口语色彩,强调互动,根据不同场合和对象进行交流;表达,指组织语言来表述、传递你的思想或情感。交际表达题的重点和难点在于根据不同情境进行得体的语言表达。听力题要能听出听读材料的重点,听出问题的关键,并予以准确提取、概括。情境表达,要视不同对象和场合组织语言,要与情境相符,与角色相合。主题辩论与演讲,则要围绕一个中心,有鲜明的观点,并运用恰当的事例、名言等予以支撑观点。

基本要求:“简明、连贯、得体”。

①言之有“礼”,即文明得体。应根据特定的情景采用文明得体的用语;

②言之有“物”,即有内容。要摒除不合实际的空话、套话或含糊不清的语言,力求清楚、明白、简洁;

③言之有“序”,即表达有合理的顺序。要注意事物内在的联系及因果关系,力求意明句畅;

④言之有“节”,即简明。要满足的要求,简明有序作答,字数适中,标点恰当。

常见考法

题型分析:听力测试、口语交际、信息提取与情境表述。

这部分命题形式多种多样:或单独命题,或融入综合性学习当中,或在阅读题中设置。在试题命制上,口语交际和情境表达的考查尤其活跃:提问,提建议,采访名人,对某人说,参与辩论,等等,口语交际进行得有声有色;讲故事,作评价,拟标语,写开场白,发表演讲,等等,情境表达也是热火朝天,丰富多元,不一而足。

解题思路点示:口语交际有很强的情境性,答题时应根据要求,进入情境中的相应角色,审慎而灵活地予以应对。

实际解题过程中,可从以下几方面着力:

(1)分析具体情境,弄明白要求,得体地进行交际表达;

(2)读懂材料及要求,准确提取信息;

(3)学会聆听,抓住重点,分析话里话外音;

(4)区分不同对话主体,注意角色与身份;

(5)表述准确得体,字数符合要求。

误区提醒

例 在下文的语境中,假如你是那个小男孩,该如何礼貌机智地对老妇人说?(2分)

一对年轻夫妇带着一个5岁的小男孩去租房,他们对房子很满意。房东是一位老妇人,她淡淡地说:“我从不把房子租给带小孩子的家庭。”夫妇俩大失所望。可是小男孩又敲开了房门,满面春风地说:“ 。”老妇人听了哈哈大笑,愉快地把房子租给了他们。

答案示例:老奶奶,您好!房子我租下了。我今年5岁,没有小孩,只带了两个大人。(2分)

分析:此题的情境设置很生活化,趣味盎然。题干中已对考生的角色体验作出限定:“假如你是那个小男孩”;答题时,考生不妨让自己“蹲”下来,站在5岁小男孩的认知高度,以童稚天真的来考虑答话。此题的易误之处在于:其一,没有注意到老妇人抛出的“难题”——“从不把房子租给带小孩子的家庭”,而错答成诸如“如果是上帝派我来的呢”等。其二,不能置身小男孩的视角,所答理性色彩过重,没有童趣,不合语境要求。“礼貌机智”既是此题的交际要求,同时也是答题提示——要有称呼,要使用礼貌用语,要转换,不失幽默。如果所答生硬,没有注意到这一要求,自然也不是理想的对答。

【典型例题透视】

例 口语交际(听说)(10分)

1.听写。(请注意听录音,用楷体字或行楷字在田字格里规范、工整地书写。)(2分)

2.听一则简介,然后按要求答题。(3分)

(1)莆田市自古以来就是闽中、 、文化的中心。(1分)

(2)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1983年正式建立地级市以来,莆田市获得哪些荣誉称号?请写出其中两个。(2分) 、

3.听一场对话,回答问题。(5分)

(1)们谈论的焦点是什么?(2分)

(2)谈谈你对这件事的看法。(3分)

答案:

1.(2分)微笑面对生活(书写正确1分,规范、工整1分)

2.(3分)(1)经济(1分)(2)田径之乡、戏曲之乡、绘画之乡、武术之乡(2分,写对一个得1分)

3.(5分)(1)(孩子)该不该带手机进校园。(或:学校该不该禁止带手机进校园。意思对即可,2分)(2)示例:我觉得作为,首要的任务是学习,手机功能多,会分散注意力的,况且在学校里也没有什么事需要天天和家里联系。所以,我赞成学校的做法,学生最好不要带手机进校园。(3分,言之有理即可。持反对意见,只要理由充分,表达通顺亦可)

附:听说材料(录音稿)

同学们,语文现在开始了。

请同学们放松自己,相信自己,沉着、认真地做好每一道题。

现在,我们来完成第一大题——“听说”题。注意:第1题、第2题读两遍,第3题只读一遍。

第1题是“听写”题。请大家注意听,然后按要求把它们书写在田字格里。

(稍停,慢)微笑面对生活

(稍停,慢速读第二遍)

第2题,请听一则简介,然后按要求答题。

莆田市上叫做“兴化”,已有20_多年的文化,自古以来就是闽中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莆田市历来重视,上人才辈出,向来有“文献名邦”“海滨邹鲁”的美称。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1983年正式建立地级市以来,莆田市多次获得“田径之乡”“戏曲之乡”“绘画之乡”“武术之乡”等荣誉称号。

(稍停)现在请同学们再听一遍。

第3题,请听一场对话,然后按要求答题。(注意:本题只读一遍)

家长一:听说学校禁止学生带手机进校园,真是太好了。当初给孩子买手机是为了让孩子和家人联系方便,可是孩子大都是用来跟同学打电话聊天、发短信,还没完没了地玩游戏,甚至在上也这样,让我头疼极了。

家长二:我的孩子整天缠着我换手机,说是他们班的同学手机都比他高档,他在班上很没面子。这还不算,每个月话费都要上百元,我都快吃不消了。

家长三:可是我认为孩子有手机有很多好处啊。我们随时能找到孩子,免得由于联系不上而担心。孩子在上下学的路上一旦遇到紧急情况也能及时用手机求助。如果家庭条件允许,在不影响学习的前提下可以让孩子带手机。学校应该采取一些措施来引导孩子正确使用手机,不应该一刀切,全部禁止啊。

(本次听说题到此结束,请同学们继续认真答题)

透视:这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听说题,设题由易到难,具有梯度。

1题考查听写能力。录音材料是一句温馨的鼓励语,很常见,只要认真听,应该可以很快答写。书写时要注意字体要求,若随意书写以致字体不符,将会被扣分。

2题为信息提取题。在听的过程中,考生可把重点信息如时间、名称等先简单地列一下,然后再根据题目要求对号入座。其中,莆田历史上的称谓及其美称,容易与后面的荣誉称号混淆,听录音时一定要分辨清楚,抓住核心内容(题目或材料中“特别”强调的,往往也是考查的重点)。

3题涉及分析概括与发表看法两项能力。解答第(1)小题,首先,应当在听录音的过程中,默默地记下信息要点,尤其是要听出前两位家长观点的共性,这个有共性的观点与第三位家长的截然不同;其次,根据题目要求,比较材料异同点,组织语言予以概括提炼。第(2)小题的解答建立在第(1)小题准确作答的基础上,两题紧密相关。唯有准确提炼出争论的焦点,才能找准方向,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发表自己的观点。此类谈看法题,答题语言的组成一般有两部分:观点+理由。观点要鲜明,不能模棱两可;理由阐述要充分,可联系自身生活实际来谈,使之更有说服力。这实际是一个小小的论证过程,因此要有理有据。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点精选 3

多读,就是反复读。把文章读熟后,就会渐渐地从唇间背诵出来,多读成诵,应当就是记忆之本。

强记,就是有目的地克制自己,进行记忆。有些课程基本概念不记不行,如语文中的音形义、外语中的单词等。理解了的要背诵,暂时不理解的也要加以记忆,并在使用中重新巩固记忆。古诗文,背诵后更易理解,理解后还会记得更牢固——当然这需要毅力和恒心。久而久之,不但大脑信息存储得越多,而且会养成乐于记忆的好习惯。当然,强记和死记并非同一概念。

勤写,不只是写作文,那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曰记、听课笔记、读书中的圈点评注、整理摘抄都属于这个范畴。写本身就是较高层次的记忆,我们有这样的体会:写作文,先打腹稿,再写成初稿,待到往作文本上誊写时,不看初稿就能写完。原因是,动笔综合调动了各种器官,并进入记忆的高级阶段,“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不无道理。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点精选 4

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2.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3.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4.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5.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6.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7.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8.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9.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10.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11.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12.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13.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14.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15.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16.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17.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18.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19.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20.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21.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22.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23.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点精选 5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知识点归纳:

1、点明游览时间和地点的句子: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2、从动物(仰视)角度写游行所见,展现了清新的早春风光的句子: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3、从植物(俯视)角度写游行所见,展现了清新的早春风光的句子;体现花草茂盛的句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4、直抒胸臆,既点明春行,又照应春行的地点的句子: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5、诗中为突出早春季节特点描写了哪些典型景色?哪些词语突出了“春行”的特点?

答:本诗通过“水面初平”“早莺争暖树”“新燕啄春泥”“乱花迷人眼”和“浅草没马蹄”等典型景物描绘出钱塘湖“早春”的季节特点。运用“几处”“谁家”“渐欲”“才能”和“行不足”等词语突出了“春行”的特点。

6、颔联中“几处”“谁家”能不能换成“处处”、“家家”?

答:不能,因是初春,乍暖还寒,飞鸟不多,故不是“处处”、“家家”。

7、颔联中用“争”和“啄”字美在哪里?答:从莺和燕的动态中,把春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出来,使人可以想像出,过不多久,姹紫嫣红开遍,草长莺飞的景色就会到来。

8、本诗描绘的西湖早春景色生机盎然。你认为哪一联最能体现这个特点?为什么?

答:颔联,颔联以莺燕做春天的代表,以几只莺抢占向阳的暖树一试歌喉和数只燕啄泥衔草营建新巢为典型形象,描绘出一幅热闹的春的图景。或:颈联,颈联以绚丽的花﹑蓬勃的草为代表,描绘出杂花满眼﹑嫩草铺地的春色。

9、举例说明《钱塘湖春行》一诗中运用了何种修辞方法?直抒胸臆的诗句是什么?答:“几处早莺争暖树”与“谁家新燕啄新泥”这两句对近景及高处的莺燕的动态描写,突出了早春特有景象,修辞上运用了对偶的方法。“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也是写近景,是写低处的花草,也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直抒胸臆的诗句是“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抒发了作者被景色陶醉,流连忘返的心情。

10、你还能背出一首写早春景象的唐诗吗?你还积累了哪些写西湖胜景的名句?请写出两句,并注明出处。答: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杨万里《晓出净慈送林子方》:“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点精选_精选范文网

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欢迎大家参考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1.小说三要素:A人物B情节C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