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各学科学习方法 > 地理学习方法

高中地理人文因素归纳经典总结

发布时间: 浏览量:0

坚持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坚持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所谓成功,就是在平凡中做出不平凡的坚持。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总结归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地理人文因素归纳经典总结 1

4、 影响农业区位选择主要因素

农业区位因素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自然因素 气候 光热条件与农作物种类分不、浮肿制度和产量的关系最为密切,不同生物的生产条件需求的水份条件不同 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选择适当的农作物品种、耕作制度

地形 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层深厚,适合发展种植业;山地是以发展林牧业;山地自然条件的垂直分异使农作物的分布随海拔有所不同 坡度大于25度的上帝不得发展种植业,宜发展牧业或林业;平原地区是以发展种植业

土壤 土壤是农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的土壤适宜生长的作物不同 根据不同的土壤类型,发展是以生长的农作物

社会经济因素 市场 市场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关注市场东带,发展市场需求量大的农作物品种

交通运输 发展商品农业必须有快捷便利的交通 园艺业乳畜业等应布局在交通运输方便的地方

政府政策 政府制定相应措施,直接干涉农业生产 相应政府决策,在省府规定范围内发展农业生产

机械 农业机械化可以解放劳动力,特高劳动生产率 地广人稀地区发展商品农业以机械化为基础

劳动力 劳动力数量和素质影响农业生产的类型和经营方式 劳动力丰富的地区可以精耕细作,集约经营

农业地约的形成

1、农业地域:在一定地域和一定历史发展阶段,在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和自然条件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

标志:统一农业地域内,生产条件、结构、经营方式、发展方向等具有相同特点。

农业地域的形成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结果。

2、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特点

项目 特点

生产结构 种植业和畜牧业结合

经营方式 多为家庭农场经营,生产规模大

科技应用 普遍应用现代科技(划区放牧、种植优质牧草、轮作)

农业专业化 专业化程度高

地域化 坚持“土-草-畜-市场”的混合农业模式,东南部墨累-大令彭蒂是典型的小麦-牧羊地区世界主要小麦、畜产品基地

高中地理人文因素归纳经典总结 2

(1)早期兴起的原因

①丰富的煤炭资源 ②离铁矿区较近 ③充沛的水源 ④便利的水陆交通 ⑤广阔的市场

(2)衰落的原因

①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 ②世界性的钢铁过剩 ③生产结构单一 ④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⑤环境污染严重

(3)重振的原因

①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

②合并钢铁、煤炭企业,减少企业数量,扩大企业规模,提高生产效率

③发展科技,繁荣经济 ④调整工业布局;美化环境 ⑤发展交通

高中地理人文因素归纳经典总结 3

第五章 发展与合作

一、地球和地图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①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

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② 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

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 N ”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 S ”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 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

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

4.地球的运动

① 地球运动绕什么转方向周期产生的自然现象

自转 地轴自西向东约24小时 昼夜交替

公转 太阳自西向东一年 形成四季

② 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

③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

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

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④低纬:0°--30°;中纬:30°--60°;高纬:60°--90°

⑤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顺时针方向转。

5.地图

① 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②比例尺类型:线段比例尺、数字比例尺

③比例尺大小的判断:分母愈小,分值愈大,是大比例尺;分母愈大,分值愈小,是小比例尺。

④ 大比例尺,表示范围小,表示内容详(如东台市地图)

小比例尺,表示范围大,表示内容略(如江苏省地图)

⑤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将海拔高度相等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用等高线可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

高中地理人文因素归纳经典总结 4

(1)来水量

①河流补给量(积雪融水、冰雪融水、地下水、湖泊水、雨水)

②支流补给 ③调入水源

(2)去水量

①蒸发(光照强,气温高、风力强、气候干旱、液体表面积大,蒸发较旺盛)

②下渗(土质疏松,无地下冻土,下渗较快)

③径流(地形平坦,径流排水较慢;地形起伏大,径流排水较快)

④为人引水(生活、生产用水)

高中地理人文因素归纳经典总结 5

农业的区位选择

一、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1、 农业的生产特点:地域性、周期性、季节性

2、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区位含义 绝对区位 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

相对区位 农业与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各因素的相联系

区位因素 自然环境因素 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

社会环境因素 市场、科技、交通运输、政策、劳动力、机械、生产习惯等

区位选择 方法 综合考虑各区位因素,因地因时制宜,采取合理的生产经营方式

实质 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

区位变化因素 差异 自然因素比较稳定,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较快

影响 由于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某个区位因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区位因素的变化,尤其是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对自然环境影响很大,进而对农业区位选择影响也很大

3、 泰国美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澳大利亚牧场

地区 泰国美南河平原 澳大利亚南部

区位条件 自然条件

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河网稠密,水源充足,是以水稻种植 气候温暖,地形开阔平坦,土壤肥沃,灌溉便利,是与小麦种植和放牧

社会经济条件 人多地少,劳动力冲足,粮食需求量大,机械化和现代科技水平低 地广人稀,交通便利,机械化和科技水平较高

生产状况

农业景观 水田广布 牧场和麦地广阔

农业结构 种植业为主 种植业和畜牧业并重

经营方式 小农经济 大规模家庭农产

产品用途 自己农业 商品农业

地域类型 水稻种植业 混合农业

高中地理人文因素归纳经典总结_精选范文网

坚持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坚持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所谓成功,就是在平凡中做出不平凡的坚持。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总结归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总结1农业的区位选择一、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1、 农业的生产特点:地域性、周期性、季节性2、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区位含义 绝对区位 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相对区位 农业与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各因素的相联系区位因素 自然环境因素 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社会环境因素 市场、科技、交通运输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