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人文地理的复习方法整理集锦
相关文章
为了应对考试、升学和就业等决定人的下一个阶段的生活,对前期所学所做的事情进行回顾。为了达成更好回顾效果而制定的周密详尽可操作性强的任务时间表,叫做复习计划。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高一地理复习方法:口诀规律解题法_基本原则和一般规律介绍,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高中人文地理的复习方法整理集锦 1
人文地理高效复习方法
人文地理包括哪些方面
高中我国地界的知识点
● 人文地理复习方法
1、抓准人文地理的核心内容(构建人文地理知识结构),增强复习的针对性。
从总体来看,自然地理较难,但规律性强,容易抓住重点;人文地理容易,但内容分散,很难抓住重点。因此,要运用知识结构法来复习,通过知识的内在的联系,建立完善的知识结构体系。
人文地理以经济活动和经济发展为主线,其考查的主干知识(内容结构)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类活动的空间布局的区位分析。包括农业发展、工业布局、聚落(城市)形成、交通线(点)建设、商贸活动、文化和旅游业发展等。
(2)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包括自然资源的类型和特点、资源(能源)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资源(能源)利用问题与环境保护;主要环境问题现状、分布、成因、危害及解决办法;可持续发展概念、原则、模式、案例等。
(3)人口和城市。包括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及分布,人口数量、素质与经济发展和环境的关系,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迁移,人口问题与解决办法,城市区位因素;城市地域结构与功能区的合理规划、城市化进程,城市化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4)采用多种方法,多角度掌握中国和世界地理概况。对中国和世界热点区域,要掌握其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分析区域发展的优势条件和限制性因素,探讨区域发展措施。
2、理解基本概念与原理,认清发展规律。
人文地理的核心概念主要包括区位、产业结构、工业布局、农业布局、农业结构,农业地域类型、传统工业、新兴工业、交通枢纽、人口增长模式、人口迁移、环境人口容量、城市功能区、城市化、城市规划、环境自净能力、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清洁生产、循环经济、旅游活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等。
人文地理规律和原理,主要包括人口增长变化规律、人口增长模式类型及转变、城市化规律与城市布局(合理规划)原理、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相互作用原理、农业生产活动的合理布局原理、交通点线的区位选择、工业的区位选择(布局)原理、资源开发与交通建设原理、旅游欣赏与旅游资源开发原理、旅游景观欣赏要求与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环境问题成因与可持续发展对策等。理解、掌握和运用这些规律原理对人文地理学习来说是极为重要的。
3、要运用专题复习法,系统掌握人文地理知识。人文地理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复习应以专题复习为宜,而且专题的确立宜大不宜小。如果专题过小,不仅综合性会大大削弱,而且会显得很琐碎,导致死记硬背现象。
返回目录>>>
● 高中地理关于我国地界的知识点
1.年等降水量及干湿状况分界线:
(1)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沿秦岭——淮河一线向西折向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一线,此线也是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分界线。此线以东以南,年降水量一般在800mm以上,为湿润地区,此线以西以北年降水量一般在800mm以下,为半湿润地区。
(2)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大致是沿大兴安岭——张家口——兰州——拉萨一线,最后到喜马拉雅山东部,此线也是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分界线。此线以东年降水量一般在400mm以上,为半湿润地区,此线以西年降水量一般在400mm以下,为半干旱地区。
(3)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经河西走廊西部以及藏北高原一线,此线也是干旱地区与半干旱地区分界线。
2.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此线以东以南可以受到夏季风的影响,即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或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的影响,降水较多,此线以西以北地区则难于受到夏季风的影响,降水稀少。
3.地势界线:
(1)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分界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
(2)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4.地形区界线:
大兴安岭:内蒙古高原与东北平原分界线
太行山: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
巫山:四川盆地与长江中下游平原
武夷山:江南丘陵与浙闽丘陵
天山:准噶尔盆地与塔里木盆地
长城:内蒙古高原与黄土高原
秦岭:汉江谷地与渭河平原
大巴山:汉江谷地与四川盆地
祁连山:青藏高原与河西走廊
南岭:江南丘陵与两广丘陵
横断山: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及云贵高原
返回目录>>>
● 人文地理包括哪些方面
自然地理:气候(光照、降水、热量),地形地貌,河流(水文水系特征)湖泊,土壤,植被
人文地理:农业,工业,聚落,交通,商业贸易,产业,人口等等
人文地理学经过长期发展已形成一个较完整的学科体系。一般可以分为综合理论部分、通论部分(部门人文地理学)和专论部分(区域人文地理学)。
自然地理是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结构、功能、动态及其空间分异规律的学科,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
综合性的分支科学有综合自然地理学、区域自然地理学、古地理学等。部门性的分支科学有地貌学、气候学、水文地理学、生物地理学、冰川学等。狭义的自然地理学仅指综合自然地理学,部门自然地理学已逐步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狭义的自然地理学仅指综合自然地理学。
扩展资料:
人文地理学综合理论部分主要指对人地关系理论的研究。人文地理学通论部分可分为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三个方面,也有一些学者将其分为社会文化和经济两个方面。人文地理学专论部分则包括对各种地区人文要素的区域地理研究。
经济地理学是以阐释人类生产和生活资料的生产、流通和消费分配等人类经济活动的地域分布和空间组织为主要任务。近代地理大发现以后,人类的商业活动空前繁荣,从而产生了经济地理学的前身——商业地理学。
返回目录>>>
高中人文地理的复习方法整理集锦 2
1、学习方法上要采用文理结合
地理学习过程中,既有文科的灵活,又有理科的逻辑性,所以同学们在学习的时候要注意学习方法的正确运用。由于学习主要建立在理解在基础上,所以建议高三的文科生在学习的时候最好采用偏理科的学习方法,先理解再记忆。平时学习的时候还要多做练习题,提高解题能力,巩固所学知识。
2、建立知识体系,融会贯通
高中地理是和生活紧密相连的,而且知识点之间也存在联系,高三学生在复习的时候最好把知识点整合一下,建立一个知识体系,在方便复习的同时也能够梳理一下大体知识点加深理解。
在平时复习的过程中,不要局限于课本、参考资料上面,应该通过视频或者其他方式了解一下相关地理特点,比如洋流、气候等,把生活和学习联系起来,有助于理解和记忆。
3、注重画图能力
地理学习的灵魂是地图的阅读和使用,所以想学好地理就不能忽略地图。平时复习的时候最好是把地理知识和地图相结合,通过地图理解地理知识。达到看到图就能想到相关地理知识,或者看到地理知识点就能在脑海中形成一幅相关地图。
学习的时候可以把重要的地图画一下,或者做填图类的题也可以,要注重图文结合。
高中人文地理的复习方法整理集锦 3
要全面思考,对比分析。在建立完整的地理知识结构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出地理原理、地理规律,弄清自然地理环境中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及其相互联系,人文地理要素的内涵,自然环境与人文活动之间的联系等。对于容易混淆的地理知识注意进行对比分析:可纵向对比分析,如按时间顺序比较三次技术革命对工业生产、工业布局的影响。也可以进行横向对比分析,如比较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气候特征、地区分布;再如比较几种农业地域类型的发展条件、主要特征等,可采取列表分析,也可以通过图像进行对比分析等等。认清相似问题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明确知识间的联系,有利于掌握概念的实质内容,排除干扰因素,形成正确概念。
要多角度进行训练,促进知识迁移。对于一些可从多角度去思考的地理问题,要整体把握,注意发散思维的训练。学习中注重加强对一因多果、一果多因问题的研究,充分利用一题多变、一题多解,训练解题思路,提高解题的应变能力,研究各种可能造成知识负迁移的因素,促进知识的正迁移。如给出一组等值线图,可以从多个方面变换条件进行思维训练:如假定为等高线图,判断山脊、山谷;如假定为等压线图,判断高压脊、低压槽;如假定为等温线图,判断是何种洋流影响所致,或是何种地形影响所致等。
要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高考试题的一大特点就是注重联系实际,把地理原理、地理规律巧妙地与当前热点、焦点问题联系起来,以考查学生运用地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平时要关注热点和重大问题,如全球变暖、北京奥运会、水土资源的合理利用、城市化、人口问题、能源的开发利用、新农村建设、建设节约型社会、生态文明等。但不应盲目追逐热点,要善于用地理的眼光看待问题,从中发掘所涉及的原理和规律。这样不仅使地理学习在深度和广度上得到了扩展,而且有助于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人文地理的复习方法整理集锦 4
通过研究考纲和高考试题,可以发现所有高考命题的一个重要规律:“取材于课本,但又不拘泥于课本”。这就要求复习应回归课本,对主干知识进行梳理。
有了地理基本知识后,就能以此为知识的生长点去获得更多的知识,就能够运用这些共性的原理去解决千差万别的实际问题,就能够进行创造。地理课本中运用这些共性的原理去解决千差万别的实际问题,就能够进行创造。地理课本中的文字系统、图像系统、练习系统三者是有机结合、互为补充的,成为该学科完整的知识体系。
有的考生在复习课本时,只重文字,忽视图像,不看课后练习,而高考以能力立意,往往又与图像、课后练习有关联,这样就会出现知识弱点和盲区,在不该失分的地方失分。因此,后期复习不可忽视图像和练习部分,更应注重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强调学科的知识结构,强调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
小提醒:复习课本时,一定要建立起知识网络。例如,复习“气候”时,可以从气候的四大因子:气温、降水、气压和风展开联想。以一个知识点为中心,尽可能拓展其外延,尽量将相关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在头脑中形成知识网络,这样,知识才能转化成能力。
高中人文地理的复习方法整理集锦 5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极为广泛,这就决定了这个学科的具有极强的综合性、地域性和实用性。很多同学觉得地理学很难,其实只要我们掌握了对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就会学得既简单又有趣。
1培养空间概念,学会读图、用图
1、养成良好的读图、用图习惯。
要知道地理知识不仅存在于课本的文字当中,地图也非常重要。在地理学习中,我们要做到左图右书,注意随时运用地图,查阅地图,善于从地图中发现地理知识,寻找地理规律。长期坚持下去,你就能够做到眼中有字,心中有图,文字和图象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正确的空间想象。
2、掌握正确的读图方法。
读图要注意先后顺序,先看图名、图例、比例尺和方向,知道该图表现的主要内容、范围等,再观察图的具体内容。观察要仔细全面,不要漏掉每一个信息。
2会看教材,看懂教材
1.掌握教材内容
阅读教材,首先要看明白书中所讲的内容。比如,教材在介绍某个地理区域时,一般从构成这一区域的各地理要素分别进行论述。这个区域在哪儿?这里的自然概况怎样?经济发展情况如何?
2.读出知识脉络
地理环境是一个有机整体,组成地理环境的各个要素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其中任何一个地理要素的改变,都可能影响到其他要素的变化。我们应该将理清这些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头脑中形成这一地域的知识网络。
3.找出异同
地理教材所涉及的内容具有范围广、信息多等特点,但是它对同一类型知识进行描述的角度和方法,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和规律性。将差异性或相似性较明显的国家或地区,进行对比梳理,对比差异性,找到相似性。用这种方法。我们不仅要明确两个地区或两个国家之间的差异,而且也要思考这些差异是怎样形成的。
3培养地理思维能力
培养地理思维能力,是初中地理课程的重要目标,对中学生学好地理非常重要。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互为因果的,任何地理事物的发生发展都不是由单一的因素造成的,而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但是,在这诸多的地理因素中,有一、两个要素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我们应当学会找出这一关键性的因素,并以此为线索,将其他的各要素联系起来,从而正确理解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高中人文地理的复习方法整理集锦_精选范文网




